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0.08KB ,
资源ID:66813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813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词格律简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词格律简编.docx

1、诗词格律简编诗词格律基本内容一、四声1、何为四声四声,是指古代汉语平、上、去、入的四种声调。音韵学分四声,韵文文体分为平仄两类,平水韵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类,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宋末元初时期,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汉语的声调发生一些变化,音韵学称之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今人了解入声字,除依据中古时期的韵书外,还可以借助方言,如北方地区的晋方言,南方地区的吴、闽、赣、湘、粤、客家等方言。入声字的韵尾都为塞音:p、t、k或,发音较为短促,明显存在气流阻塞的现象。学习旧体诗词,须特别注意那些变成

2、平声的入声字,如:阴平:屋、昔、锡、贴、薛、泼、哭、黑、捉、剥、出、一、七、八、十、杀、札、说等等;阳平:竹、熟、福、服、幅、德、决、觉、菊、族、轴、烛、国、学、琢、逐、独、狭、合、乏、石、活、勺、泊、局、毒、薄、节、择、革等;上声:索、辱、铁、雪、血、法、笔、骨、渴、北、甲、掠、撇等;去声:质、物、药、陌、屑、叶、洽、术、末、麦、裂、烈、热等。2、诗词的四声中,除须特别注意入声字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字多读或古今异读的情况。1)一字多读骑,读去声时,为名词,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读平声时,为动词,如陆游剑门道中遇雨:细雨骑驴入剑门。思,平声,动词,思念;如李白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

3、下渝州。 去声,名词,思想,情怀;如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莫羡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教,平声,动词,使、让;如王昌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 去声,名词,教化;如毛涣送澄上人还日本国:万里求文教。2)古今异读其他如望、叹、过、看等字,虽今天读去声,但中古时期是平、去两读,而意义相近或相同。(今读平声的看除外)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无名氏春:绿桑枝下见桃叶,回看青云空断肠。杜甫送蔡都尉: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皎然题周谏别业:柳巷任疏容马入,水篱从破许船过。元稹西归绝句: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白居易代州民问:官职家乡

4、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杜甫夜宴左氏庄: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二、押韵(用韵、压韵、叶韵)1、何为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押韵,就是在一首诗或词的一段,或一段的几句中,在一些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的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使诗或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和谐。这个押韵的字,往往被称为韵脚。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流、楼二字韵母读音相近;苔、栽、来三字韵母读音相同,即韵脚。2、押韵的作用和目的:其一,用有规律的字串接全文,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如佛教典

5、籍佛所行赞经是用五言无韵诗翻译的,试读其中几句:往到太子前,各进种种术,歌舞或言笑,扬眉露白齿,美目相眄睐,轻衣见素身,妖摇而徐步,诈亲渐习远。情欲实其心,兼奉大王言,漫行婇隐陋,忘其惭愧情。其二,相似或相近的声音在同一位置的重复,构成回环往复的美感。其三,顺口、悦耳,易于诵记,便于作品流传和推广;其四,韵脚的声音有时候可以起到烘托气氛、辅助情感的表达等作用。一般地说,响度高的韵适于表现雄伟、豪放、开阔、欢快等感情,响度低的韵适于表达悲愤、忧伤或平和等感情。最典型的如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难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6、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张志和渔歌子则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从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弹歌、诗经到后世诗歌,很少有不押韵的,即使如诗经句尾用虚字的例子,也可以找到押韵的印迹。如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齐风著: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古诗中句子的末尾多虚字,所以往往在各句的倒数第二或第三个字上押韵。3、押韵的方式一般来说,诗的押韵都是在偶数句的末尾,但并不绝对。(1)逐字押韵,一韵到底。如曹丕燕歌行,杜甫饮中八仙歌等;(2)三句一换韵。如元结

7、大唐中兴颂。4、格律诗的押韵格律诗的押韵要求很严格:偶数句尾;押平声字;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同一首诗中韵字不能重复,等。因为格律诗在唐代成为考试文体,所以国家统一规定了押韵的标准,从唐到清,格律诗的声韵依据切韵-唐韵-广韵-礼部韵-平水韵-佩文韵府系统。平水韵中平声有三十个韵部:上平声15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15部: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近代语音虽然变化很大,但因规定很严,通常人们押韵仍严格按照平水韵的标准,这就出现了一些今天看

8、起来不太押韵的情况。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词的押韵词的押韵比较复杂。因为词最初是为乐曲填的歌词,所以要根据乐曲的要求来押韵。如要求押平声韵的词牌有:忆江南、南歌子、江城子、临江仙、鹧鸪天、水调歌头、满庭芳、八声甘州、扬州慢等。要求押仄声韵的有:如梦令、谒金门、卜算子、醉花阴、鹊桥仙、蝶恋花、青玉案、念奴娇、水龙吟、摸鱼儿、满江红、贺新郎等。平仄转换的有:南乡子、菩萨蛮、清平乐、虞美人等。平仄通叶的有:西江月、哨遍、戚氏等。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9、边。路转溪桥忽见。平仄错叶的有:相见欢、酒泉子、定风波等。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又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他还有一个词牌有平声格、仄声格的,如一剪梅、六州歌头等。总体上,词的押韵比格律诗的押韵,要宽松得多。简单地说,格律诗的押韵限于同声调,不同声调不能押韵;而词则可以。三、平仄1、何为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因此,前人有“学诗先要知平仄”的说法

10、。所谓平,即中古四声中的平声,其特点是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平声平道莫低昂”;仄是不平之意,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因有高低起伏的声调变化,故归入仄声。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诵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显得富于音乐特色,从而增强了诗词作品的艺术效果。有的作品因平仄声调的运用,还能起到辅助表达思想感情、深化诗词意境的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诗词的平仄规律,是学习诗词的基础。2、格律诗的平仄规律格律诗声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错综和谐而不单调,即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互异。”则必然产生平仄相间、平仄相对的要

11、求,为了把各联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又有了粘的原则。从以上三个基本要求出发,格律诗的平仄规律便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各联之间,平仄相粘。在具体说明之前,还需要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一般说来,依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近体诗以两个字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排列起来,只能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四种形式,末一字为单字,或平或仄,随句而定。每一节奏单位的第二字为节奏点所在,不能随意变更,具体而言,五言为第二、四字,七言为第二、四、六字,所谓平仄规律,就是针对这些节奏点而言的。其二,偶句押韵,限押平声韵。相应地,奇句不押韵首句的末字为仄,不押韵;为平,一般

12、入韵或用邻韵。其三,一句之中的最后三个字,不能都是平声或仄声,否则成为“三平调”或“三仄调”;一般来说,近体诗忌三平调或三仄调。明确了以上三点,我们便可以进一步了解近体诗的平仄规律。首先,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启功先生曾以“平仄竿”的方式形容这一内容,即如一个可以无限延长的竿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从中任意截取五字或七字,如: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等;就构成“一句之中,平仄相间”的格式了。其次,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出句:(甲)仄仄平平仄对句:(乙)平平仄仄平需要注意处:1、偶数字(节奏点),绝对不能违反;2、绝不能违反“相对”的原则,否则为“失对”。诗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

13、,平平仄仄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复次,各联之间,平仄相粘。意思是下联出句中偶数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中偶数字的平仄相同。如违反,称为“失粘”。出句:(甲)仄仄平平仄对句:(乙)平平仄仄平出句:(丙)平平平仄仄对句:(丁)仄仄仄平平乙、丙二句之间,形成粘的关系。借助于平仄对应和粘合,形成诗句平仄规律的同与异,共同构成整首诗歌韵律的一致性与变化性。如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时回。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4、3、格律诗的格式(谱式)以上甲、乙、丙、丁四种句式,便是五言律诗(律绝)的基本句式;而七言律诗(律绝)的句式,则是在每句之前加两个相反的字节。甲: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只要掌握上述三句话以及需要明确的事项,无论哪一种基本句式开头,都可以推出全诗的平仄格式。因此,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格式不外乎四种。1)由句式甲推导出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

15、,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浑欲不胜簪。2)由句式丁推导出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山色远含空,-张祜题平平仄仄平。苍茫泽国东。松江驿平平平仄仄,海明先见日,仄仄仄平平。江白迥闻风。仄仄平平仄,鸟道高原去,平平仄仄平。人烟小径通。平平平仄仄,那知旧遗逸,(此句三仄)仄仄仄平平。不在五湖中。3)由句式丙推导出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4)由句式乙推导出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牛头见鹤林,杜甫望仄仄仄平平。梯径绕幽

16、深。 牛头寺仄仄平平仄,春色浮山外,平平仄仄平。天河宿殿阴。平平平仄仄,传灯无白日,仄仄仄平平。布地有黄金。仄仄平平仄,休作狂歌老,平平仄仄平。回看不住心。相应地,七言律诗也可以推导出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四种格式。(略)4、入声字的辨识除个别生僻字外,入声派入平声的字约有600字,历来有很多学者探索记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查找工具书常用的韵书,如诗韵、佩文韵府、诗韵新编等,都是依据平水韵的分部编写的,手持一册,方便检索。一些大型辞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则是按广韵分部,需要适当地注意。2)利用近体诗的平仄规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好雨知时节,当春

17、乃发生。等。3)利用语音的演变规律李荣四声答问一文总结为:(1)凡b、d、g、j、zh、z六声母组成的阳平调字,皆入声字(鼻字除外),约二百八十多字。(2)凡d、t、L、m、n、b、p声母跟韵母ie拼合时,皆入声字(爹字除外)。(3)凡zh、ch、sh、r、k等声母拼合uo时,皆入声字。(4)凡以e为韵母的字(除嗟旧读jue、瘸、靴外),皆入声字。(5)凡d、t、L、z、c、s六声母跟e拼合时,皆入声字。 (6)la、fo皆入声字。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非入声字。(1)鼻音韵尾非入。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皆非入声字。如阳光、长安、咸阳等。(2)uei韵非入。如危、垂、吹等。(3

18、)zi、ci、si非入。如咨、思等。(4)m、n、l、r的阴、阳、上声非入。如妈、马、麻、拿、惹等。4)利用常用词汇记忆如八月节、独立国、吸铁石、吃白食、白皙、白族、别集、剥削、博学、搏击、出格、合格、哲学、集合、结实、结识、结石、节食、石窟、歇息、失足、吸毒、习俗、血迹、压缩、叔伯、杂说、直觉、竹笛、卓绝、卓识等等,全都是入声字。6、背诵一些押入声韵的诗词记忆如柳宗元的渔翁、江雪,杜甫的北征、哀江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李白大车扬飞尘,李贺官街鼓,岳飞满江红,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等。四、对仗对仗,也叫对偶,是一种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安排在一起,来表现一定的意义,加强表达效果

19、的修辞方法。对仗是汉民族追求对称审美情趣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体现。日常生活用语中就有很多讲究对仗的词汇,如保家卫国、崇山峻岭等,而骈文、四六、诗词、对联等文学形式,也以对仗为重要的审美追求。对仗,是格律诗的要素之一,但并非起源于格律诗,古诗中已有很多对仗的句子,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如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但这些对仗的句子远不如格律诗那样要求严格。清人袁枚诗学全书论近体说:“近体有律诗,调平仄,拘对偶,严如法律也。”道出格律诗要求对仗的特点。一般地说,律诗和排律非常讲究对仗,而在绝句中,对仗的要求并不严格。诗歌自觉地要求对仗,始于南北朝时期。清人

20、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七言律曰:“汉魏以来,多尚散行,不尚对偶。自谢灵运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自齐梁“永明体”诗始,对仗渐成为格律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甚至成为格律诗最为显著的特征。1、对仗的位置1)对仗的常规:中间两联对仗一般来说,在律诗的四联之中,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如杜甫野望: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隐,昏鸦已满林。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也就是说,中间两联对仗,是律诗最常规、最普通的形

21、式。此外,还有多种位置的对仗形式。2)首联对仗首联可对可不对,并无硬性规定。如果首联采用对仗的形式,则必须是在中间两联对仗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首联对仗时,全诗实际上共三联对仗。如杜甫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3)尾联对仗对仗不适合作结束语,故一般尾联是不对仗的,但也有例外。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对仗用流水对的形式,表达一脉而下、畅快淋漓的思想感情。4)四联

22、对仗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般说,律诗的尾联宜放,诗意至此得以舒展;四联皆对,通常表现为诗人借此来表达郁结的内心苦闷,其效果是收,将感情收紧。 又如杜甫垂白: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借以表达老而无成的慨叹。5)一联对仗:颈联对仗这样的情况极少,但仍有实例。如孟浩然早塞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2、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平仄

23、相对,字面相对。前者好理解,毕竟要符合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但也因此与古诗中的对偶相区别;后者比较复杂,基本规则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而言,又表现为词性、词类、句式、结构相对。如王绩野望中二联: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树树与山山,是叠音词相对;秋色与落晖,牧人与猎马,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相对;驱犊与带禽,是动宾结构的动词词组相对;返与归,是动词相对;皆与惟,则是副词相对。又如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其一中二联: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度玉峰。冰崖与风叶,屐齿与裘茸,银海与玉峰,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词组对仗;落与乱,穿与度,都是动词相对;万顷与

24、千寻是数量词相对。但词性相对的原则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不同词性的词语或词组,只要在句中的作用相同,也可以相对。郭锡良古代汉语下册:“用今天的语法术语来解释,那就是: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成是名词;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成一类;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成一类,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副词。”由此可知,格律诗的对仗要求虽然严格,但具体形式上却较为灵活。如张祜题松江驿颔联: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先本是时间名词,迥本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状语,故可以相对。王勃秋日别薛昇华颈联: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动词漂泊与形容词苦辛相对。杜甫玉台观颈联: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州

25、。具有数量性质的名词群,与数词十相对。3、对仗的技巧对仗的技巧有很多,下面对律诗中常用的对仗技巧作一介绍。1)工对格律诗十分注重词语的对仗,尤以名词的对仗最为讲究,为此,人们将名词的种类作了细致的划分,出现了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书籍。王力先生则名词划分为十四小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花果、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此外,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等,均自成一类,很少与其他词语相对。工对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同一小类词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器物对器物,称之为工对。如沈佺期杂诗之三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少妇与良人同为人伦类,今春与昨夜同为

26、时令类,意与情同为人事类。白居易余杭形胜颔联: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绕与拂,郭与城,荷花与松树,三十与一千,里与株,都是同类词语,字字相对,非常工整。(2)习惯并称的词语诗与酒、兵与马、人与物等,虽非同一小类的词语,但因习惯上被人们平列并称,通常也被视作工对。如杜甫不见颈联: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虞世南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颔联: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然。(3)句中自对同时两句相对杜甫春望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为地理类,草、木为植物类,各自在句中形成自对,同时又分别成对。同样的例子还有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又如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

27、鹭晚悠悠。院与廊,凫与鹭,是句中自对;小院回廊与浴凫飞鹭又形成联中相对,其他部分,春与晚,为时令类名词,寂寂与悠悠是叠音词,共同构成工对。(4)反义词相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李白塞下曲其一颈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元稹赠严童子颔联: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相应地,如果同义词相对,则似工而实拙。如杜甫客至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都是为的意思,属同义词。这类的例子偶一为之,尚不要紧,如果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则形成诗歌大忌合掌。如郎士元送钱大首联: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宋之问初到黄梅临江

28、驿首联: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合掌减少了诗意的内涵,降低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故被古人列为诗歌大忌。2)宽对宽对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其要求比较宽松。(1)词性相对张谓送裴侍御归上都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刘方平秋夜呈皇甫冉郑丰: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2)半对半不对一联之中,部分对仗的情形。通常不能出现在颈联。如杜甫月夜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渡荆门送别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借对借对又叫假对,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二字同音的特点而构成的对仗。相应地,借对可以分为借意义和借声音两类。(1)借意义利用汉字的多义性特点,诗句中表意时用甲义,而借其乙义(另一意义)来

29、对仗。如孟浩然归终南山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青阳是春的别名,尔雅释天:“春为青阳。”诗中用青阳为春来表意,同时用“青”的“青色”之意,与出句中的“白发”构成对仗。又如郑谷鹧鸪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帝舜之祠。又如白居易尝黄醅新酎忆微之首联: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诗中白为姓氏,借其颜色之意与黄对仗。杜甫曲江其二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与七十相对。元好问李屏山挽章其一颔联:牧之宏放见文笔,白也风流馀酒尊。牧之与白形成人名对,借之的虚字意。(2)借声音利用汉字的同音现象,多见于颜色对。如借“清”为“青”。杜甫野望颔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马戴送人游蜀颔联: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借“沧”为“苍”。刘长卿松江独宿颈联: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州。杜甫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颈联: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除颜色对外,也有一些名物对。如孟浩然裴司士见访颈联: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杜甫恶树颈联:枸杞因我有,鸡栖奈汝何。借枸为狗。4)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各有表意的独立性。但也有一种对仗把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使得十个字(五言)或十四个字(七言)成为表意的整体,一联中的任何一句独立出来没有意义,或表意不完整。这样的对仗就是流水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