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68KB ,
资源ID:66802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80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井冈山的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井冈山的诗.docx

1、井冈山的诗井冈山的诗谨以八十首井冈山的诗敬 献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作者近照谨以八十首井冈山的诗敬 献 给作者创作简历肖韶光,1947年生,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曾先后在福州、北京军区某部文艺宣传队任创作员,1970年回地方工作,先后在吉安县任商业局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政工股副股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资料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吉安市青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文天祥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函授毕业,江西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在解放军报开始发表军旅诗歌,近10年连续在人民日报“大地”、“作

2、品”副刊发表井冈红土地系列诗作13首,其中六渡坳获该报纪念党诞生75周年、长征胜利60周年征文三等奖;小镇大弓与老人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胜利之歌诗词征文活动二等奖,并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颁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在其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近百篇(首),货郎队入选江西三十年新诗选;散文春浓翠竹岭入选江西人民出版社井冈礼赞散文集;丹桂树下的小屋入选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作品精粹集无声瀑记;报告文学黄泥小屋在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发表,并获“赣人风采”征文二等奖。目 录井冈山的诗1红枫伞4龙江书院8 八角楼10绿林老庚13雷打石16红军包袱布18龙源口大捷19竹钉阵21黄洋界

3、22种子与土地24一根灯芯27朱德的扁担29 常青树32军械所旧址34五指峰36读书石38井冈红旗40马镫41莲花一枝枪42黄洋界红军堑壕44朱砂冲哨口45双马石46血色纹身48拴马石50桃寮“结义”51 从一担水桶所想到52攻城木梯53菜金54步云山练兵场56“朱毛”棋诀57象山庵59火煨辣椒61南瓜与红米63井冈杜鹃66摇篮竹68槲树70井冈兰72大井老墙74老区标语76药碾79牺牲带81贺子珍82网85茶壶88铜火炉89收获91绑腿92谒小井红军烈士墓94山魂96井冈山的井98写在毛泽东旧居100九打吉安102夹层木桶104六渡坳106半面“奋斗”红旗109苏区灯笼111小镇大弓与老人1

4、13红军游击洞遗址116守望118井冈山的雪120草鞋斗笠123中国命运的交响125井冈碑林128朱毛彭黄129“老邓”老区行132 债券134夜市小景136井冈山大桥137中国农民的节日138重读清贫142茨坪143“山学”145苏区歌手148识途老马149井冈守墓人151茨坪挹翠湖153为了大山的守护155山伢仔158圣火传159君将井冈作诗魂肖韶光井冈山的诗序生长于井冈山下的诗人肖韶光有一种井冈山情结。他的井冈山诗,是这种情结诗化的产物,是酿造很久的浓浓情感的外溢与喷发。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诗很旧了,我和一切有识者将会很兴奋地说:这样的诗很新。这“新”的前提与本质就是恒久;正如太阳是我们公

5、认的恒星,而每天自东方升起来的太阳都是新的。他的井冈山诗,绝不是陈年旧账的编录,更不是僵化了模式的翻版。他一开始就是以当代新的视角新的情感元素来观照来理解屹立了很久,尤其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后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那座山:“巍巍井冈已诗化成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山是众所公认的;而它的诗化过程,我认为韶光同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说,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圣地和当之无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也是一首凝定的史诗,是镌刻着无数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诗的丰碑。在这一构建过程中,肖韶光为之付出了可贵的心血。他的感情很纯,是经过淘滤了的,没有杂质。写诗,当然要有激情;然而,他写井冈山诗,激情更表现为

6、内在、沉实的那种,不是浮薄的呼喊,当然也不故作高深。他更多的是将激情化作厚重的意象,读起来觉得沉甸甸的,但又提炼得很精粹。如“气流没有界/飞鸟没有界/云雾风雨没有界/唯以红色割据为界”(黄洋界)。以动态衬托静态,扣紧一个“界”字,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而且别有新意。另如:“五指峰岿然屹立/像东方巨人高矗的铁拳/向世界庄严宣告/五指峰不贬值/中国不贬值”(五指峰)。井冈山五指峰,是人民币上的庄严图案,其本身就意味深长,而以此形象入诗,又进入了诗化的境界,一个“不贬值”,可谓一语千钧,突然加重了主题的分量。韶光诗的意象组合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他的匠心独运,就是长于将抽象化为具象,变

7、固态为灵动,这方面的例证可谓比比皆是:“红枫似火形如伞/伞下 毛泽东用独特的方式/清点脊梁与灵魂/整编理想与信念/将镰刀与斧头/组成一个图案/连同阶级的命运/高高举过头顶/于是 一支新型的军队/开始整齐地呼吸” (红枫伞)。作者善用动词以提挈诗句,便使全句皆活;而尾句的“呼吸”一词也很传神,因“呼吸”乃生命之运动也,喻三湾改编对于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建军路线之极端重要性。而“他的一生在书中度过/最终他也被历史/定型成一部旷古巨著”(读书石)。在这里,人与书,历史与人,交错注释,而归根结蒂还是升华了人的价值。与上述相联系的,就是所谓通感的运用。韶光同志对此显然有着深切的理解,因而驾驭得便相当娴熟。通

8、感,作为诗歌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其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就不难寻到它的形迹;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诗坛上应当说还是在新时期伊始。韶光对此悟性颇敏,并在他的井冈山诗中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利器。然而,他也用之有当,贴切而巧妙,看来他深知此理:不可滥用,过滥则适得其反。这里仅举一、二例,即可见其佳处:“当农事与炊烟安然入睡/惟有枪的准星亮着眼睛”(莲花一枝枪)。“铁钳张力犹在/铁屑凝出一种/历史的陈香”(军械处旧址)。谁都清楚,写山样的静物,写历史的陈迹,是很难写活,使其栩栩如生。而韶光同志的“奥秘”之一还在于,往往能将其灵性化和人格化。如攻城木梯这首诗即通篇具有人的灵性:“当一个民族需要制高点/你毅然

9、决然走出农家应征/挺身担当脊梁臂膀/把革命高高抬举过头顶”。不言而喻,诗人为了使一座山盎然着生气,为了不致重复与过于单调,是如此颇费匠心“打造”自己的诗的世界。在当前诗歌园地漫长着丛丛芜芜的莫名其妙的私人呓语,以及铺天盖地的散乱化、“多元化”的诗境中,韶光同志能够义无反顾地张井冈之旗,讴井冈之歌,并以自已的艺术构思,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锲而不舍地创作着,除了以上所言的可贵之外,“不容易”更是我深深体悟得到的。但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又是他和我们许多人值得欣慰的。我理解不少人可能认为他的诗是朴实的,从真诚不造作这方面说无疑是对的。但朴实并不等于简单,更不是简单化。必须明确地指明:他的井冈山诗与“文

10、革”前(更不必说是“文革”中)某些“革命政治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他的诗是真正的“诗”,不是概念化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化的一味称颂。他对于井冈山,对于那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是通过对历史本质的揭示,通过对中国命运的深切理解,比较深刻地而不是浮浅地、诗化地而不是简单化地加以描述、浸染与审美定位。正因如此,我和许多人才看重了他的井冈山诗的价值。当然,也没有必要脱离实际地溢美。无可否认,肖韶光的这部诗集中,有些首写得还比较平些,缺乏应有的闪光点;有的诗比较现成、比较概念的书面词语还多了些。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这类词语不是说完全不能用,如在特定语境中适当用之不惟不可,还许成为神来之语;但如属罗列,缺乏诗境烘托,便可能变得板滞乏神。不过,我们也不能苛求任何一位诗人整部诗集中篇篇闪光,句句称绝,不平衡处是势所难免的,提出此点旨在提请作者注意:尽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断磨砺,再上台阶。石英丙戌盛夏于京写在前面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为一个挨打的民族/酿造阳刚之气”的红米,耐几代人回味与寻味。井冈山的诗是我以井冈山最有特色的红“米”,用心血熬成的“红米粥”。熬粥是需要耐性与悟性的粥,易咀嚼、好消化,清淡、味纯、养人。雅俗共“尝”,老少皆宜,令人神清气正。当我凝思这个“粥”字的造形时,竟然发现,那正是我“弓”着身子采集红“米”熬成粥,又“弓”身捧给读者,并恭候品评。我祈盼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