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3.61KB ,
资源ID:66712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71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资料.docx

1、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资料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

2、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

3、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

4、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5、。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

6、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7 太阳系八

7、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8、响 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2018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18年神州5号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27 地球的赤道周

9、长 4万千米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

10、,向南增大为南纬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

11、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

12、线重合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

13、长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

14、化碳和臭氧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86 地面辐射 是

15、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91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9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9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94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95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96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高压垂直指向低

16、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97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8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99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00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1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02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103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4 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5 季风的典型

17、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107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108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109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110 锋面气旋 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111 气候要素 气温、降水量112 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113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114

18、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5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116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7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118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119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120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19、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121 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122 气候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123 气候资源与农业 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124 气候资源与建筑 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125 风与城市规划 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6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7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128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129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

20、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130 暴雨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运动持续的天气系统131 洪涝灾害的防御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132 干旱的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33 干旱的防御 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134 寒潮的危害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135 寒潮的防御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136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毁林137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海平面上升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138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139 大气臭氧

21、层总量减少危害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140 臭氧层的保护 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合作141 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142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143 酸雨的危害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危及人体健康144 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145 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146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71%147 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148 海岸带

22、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149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很少干预开始干预海岸开发海岸管理150 海水热量的收入 太阳辐射151 海水热量的支出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152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153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54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155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156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157 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158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

23、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159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160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161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162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163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164 风海流的成因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165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166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167 北印度洋洋流

24、的分布规律 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168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169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170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171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172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173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17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海洋生物 污染 航海175 海洋资源的分类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

25、资源、海洋能源176 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177 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 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178 世界主要渔业国 中国、日本179 世界渔场分布 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180 海洋油、气开发 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181 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182 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183 著名海峡 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184 著名运河和

26、港口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185 腹地 港口的服务区域186 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187 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 荷兰、日本、澳门188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189 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190 海洋污染的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191 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192 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19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194 领海、专属经

27、济区 12海里,200海里195 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196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197 矿物的概念 单质或天然化合物198 岩石的概念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199 矿产的概念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200 造岩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201 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202 常见岩石 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203 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204 地质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

28、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205 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06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07 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208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209 六大板块的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10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211 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212 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213 地质构造

29、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214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215 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16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217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18 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219 水资源的概念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20 陆地水的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221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 大

30、气降水222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223 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224 潜水 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225 承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226 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 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227 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228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229 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230 水循环的意义 水量平衡更新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物质迁移能量交换231 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232 植物

31、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233 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234 生物循环的作用 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235 原始大气的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236 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改造大气改变陆地水促成土壤形成创造生物物质环保237 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38 土壤的作用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239 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240 土壤的肥力特征 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41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242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43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