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8.39KB ,
资源ID:66710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71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第1课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的力。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动力与力的关系。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

2、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2、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3、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和用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小车、细绳、秒表、记录表、2个钩子(回形针)、垫圈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

3、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

4、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板书设计】教科

5、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以及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教学难点】1.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物体产生的恢复原来形状的力2.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

6、弹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小车一辆、皮尺一根、记录表两张、橡皮筋两根、以及夹子弹簧等。教师:拉力器、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

7、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活动,分别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 教材编写思路清晰,从玩气球导入

8、,到动手实践操作,再到归纳总结,符合建构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科学概念。在反复仔细研读和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1、适时出示“反冲力”概念。这一内容原教材安排在小车活动之后,我把它前置,在玩气球活动后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时引出,更自然合理。2、增加对课题的必要解读。课题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而教材编排从玩气球到做气球小车,都没有与课题对应的话语,只是在后半内容中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一话提到“火箭”,为此我把“喷气式飞机、火箭”在导入环节中作为应用例子出示,还专门设置了 “

9、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吗”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实际上是指将反冲力应用到小车运动上,从而让教学主线更明了。3、因为这是一节单列出来的教研课,学生没有前面几课的知识铺垫,因此在“对小车运动的思考”中重点放在反冲力的运用上。【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中,发现让气球小车运动距离更远的方法,收集相关实验证据 ;2. 通过交流分享,建立力与物体运动有关的认识,逐渐明晰反冲力的特点,形成动量守恒的初步认识。3. 通过相互的质疑,建立证据意识,明白证据的出示是解决质疑最好的办法。4.通过经历实验-修改设计-再实验-最后成功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曲折与乐趣。【教学重点

10、】通过参与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中,发现让气球小车运动距离更远的方法,收集相关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形成质疑精神和证据意识。【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玩气球活动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我们请他们做观众,来观看我们的吹气球游戏好不好(好)师:请同学们拿好气球,注意听:当老师说开始时,你们尽快给气球充气,当老师说停时,拿好气球,把气球嘴贴近自己的脸颊,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有气体从气球嘴中喷出)师:是呀,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股推力。我们在气球上画出这股推力。这种推力叫冲力。板

11、书冲力我们再把气球吹足气,把气球嘴向下,双手放开,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气球是怎么运动的?学生汇报(气球向上飞出去了)(气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的方向相反。)画出向上的箭头。说明这还存在一个力叫反冲力。(板书:反冲力)谁能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反冲力?我们的同学说得真好,那科学家是怎么叙述这个概念的呢。(课件展示)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什么是反冲力。在小组内说说什么是反冲力。二、安装气球小车,用气球驱动小车 师:既然气球能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把气球固定安装在我们的小车上,它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吗?(能)同学们这么肯定?我把它写到黑板上。(板书课题)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师:那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嘴喷气的

12、方向有什么关系?(任意答)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师:对,我们要设计实验,在实验中验证我们的猜想。师: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课件出示:小车、气球等材料。和老师一起说。师:该怎样安装这些材料呢?指二名学生读实验步骤。师:明白了实验步骤,我们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把实验记录单认真填好。(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用激光笔一指问题)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嘴喷气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怎样使小车跑得更远,速度更快?现在请每组材料员拿出我们的实验材料,看看有没有哪个小组有缺材料的,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步骤把小车安装好,记录员填

13、写实验记录单。我们来比一比那个小组做的快,完成的最好。生:分小组安装气球小车、进行实验,师:大家做的真快呀,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与同学 们一起交流、分享。生:拿着实验单汇报。师:我们一起来填填实验记录单吧。(出示课件)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气球真的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去掉括号)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制作的小车真棒呀,我们来进行一场气球小车比赛好不好,看哪组小车跑得更远?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首先来看看我们的比赛规则:(课件展示)(1)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比赛,一位同学在起点,另一位同学在终点接应。(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远,如果小车偏离轨道落地,就从起点到刚落

14、地的那段距离为标准。(3)在比赛中跑得最远的组获胜。(注:非参赛队员是我们比赛的小裁判,我们都是文明小裁判,我们可以在座位上喊加油,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哪个小组愿意来试一试?指定六组学生带着小车到前边来。(各小组比赛。教师成绩统计)下面我们分别请获胜小组谈谈他们获胜的秘诀,请失败的小组谈谈他们失败的教训。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是啊,有时由于气球漏气,摩擦力等原因使我们的小车跑的比较近,甚至跑不起来,但是,失败了也不要怕,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我们能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三、反冲力的应用 师:反冲力不但能驱动我们的气球小车,它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你知道还有哪些

15、事物运用反冲力运动的。(课件展示)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喷气式汽车:车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汽车受到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烟花:烟花的结构包含黑火药和药引。点燃烟花后,产生化学反应引发爆炸,而爆炸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成五彩缤纷的光展现在我们眼前。师:同学们,精彩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反冲力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回想我们

16、的气球比赛,你能说说气球的运动和火箭的驱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找5名同学汇报师:我们发现两者的相同之处就是都利用了 反冲 的原理。两者不同之处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发射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师:反冲力会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你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小组讨论)生:铁垫圈(重力)、橡皮筋(弹力)、气球(反冲力)、推和拉、安装电动机、螺旋桨、放在斜面上。师:这些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对小车有力的作用,小车是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展示:使静止物体运动,必须对物体用力。齐读一遍。师:怎样才能让物体运动得更快?(学生汇报)师:这些方法的最终结果是对物体使用更大

17、的力。展示:使物体运动更快,必须对物体使用更大的力。齐读一遍四、课外延伸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应该怎么办? 是不是也要用力,该怎样用力呢?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解了反冲力,并使我们的气球小车运动起来了。可是我们的研究并未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测量一下我们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然后再试一试:我们还能采用什么办法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呢? 在这节课课堂上,同学们认真研究,积极思考,实验设计严密,结论精准,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老师希望明天更先进的像火箭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由那么来发明创造。【板书设计】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运动方向 气球 喷气方向反冲力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

18、4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物质科学领域,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

19、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物、真实感受、认识结构、单位及测量范围。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

20、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学情分析】1.已有技能:通过科学课学习,五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能够利用资料进行简单地学习。这些能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心理特点:五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增强,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所以应该回避需要复杂地逻辑推理的活动;他们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喜欢论辩,但自尊心增强,更在意同伴的评价,所以应多安排小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

21、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

22、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科学实践:小组合作,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态度:树立细致、有步骤做实验的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秤【教学难点】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条形盒弹簧测力计、钩码、钥匙、木块、苹果等。教师准备:拉力器、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平板式弹簧测力计、ppt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

23、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最大。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2谁的力气大?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3(出示弹簧)是的,弹簧具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板书:受力大,伸长长)4那他比他的力气大多少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测量出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测力计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实物测力计)这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课件)测力计有很多种,光弹簧测力计就有: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握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弹簧测力计,还今天我带来的这种条形盒弹簧测力计。3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这样的条形盒弹簧测力计,找一找

24、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咱们比一比哪一组的发现最多。观察时间3分钟4分组活动5汇报结果: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为了方便归纳,我们先说一说它们的相同之处?(课件)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分别有什么作用?你认识这两个符号吗?“N”是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叫做牛顿,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Gf是克力,生活中克是物体的质量单位,而克力则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牛顿可以写作牛,也可以写作N。1牛约等于100克力。(板书)6谁发现了这两个测力计的不同特点?每一大格是多少牛?每一小格是多少牛?最大能测量多少牛?三、感受力的大小1同学们,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2

25、我们要进行两个体验活动,看明白了吗?3分组活动4汇报结果: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牛的力有多大?四、学习使用测力计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用一用测力计来测量物体 ?2那咱们就来学习测力计的科学使用方法。3(课件)出示使用方法。4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他做得怎么样?(1N、2.5N、5N重物)5下面我们就要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重力大小?请同学们请大家拿出实验材料,我们来测一测吧,注意做好实验记录。6分组活动。7汇报结果:通过测量,你有了哪些新的发现?五、学习制作测力计1有的同学还想课后去测,那我们来做一个吧?2怎么做呢?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3汇报结果。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各个部分?怎样正确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

26、?0刻度要画在什么位置?画好0刻度下面的刻度该怎么画呢?4师演示5这里还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测力计有什么不同呢?六、小结1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课后完成我们的测力计的制作。2通过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受力大,伸长长单位:“牛顿” “牛” “N”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调“0”;(2)平视;(3)先估再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力,知道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初步体会到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

27、一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知道物体运动起来是由于力的作用,同时相互接触物体相对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从而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学情分析】在科学探究方面,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对于运动和摩擦力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性体验。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拉力、重力、反冲力、弹力等力能使小车动起来,知道力有大有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

28、用科学于生活。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学生材料:弹簧测力计、砝码、摩擦木块、砂纸、纱布、实验记录单。教师材料:学生实验器材一组、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

29、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播放冬季公交车更换雪地胎在路面行驶视频资料。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小轿车与公交车的比较,我们想说些什么呢?从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公交车在冬季较滑的上下坡的道路上行驶自如。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2体验: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力量,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板书摩擦力)现在有没有愿意来说一说什么叫摩擦力?4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填

30、空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齐读,并评价)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摩擦力。看来运动与摩擦力总是互相伴随、密不可分的。揭题:运动与摩擦力生活中那些地方运用到摩擦力吗?(刹车)看来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摩擦力!对于摩擦力你们想研究什么?(学生问题汇总:大小、方向等),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二、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汇总的问题:1摩擦力的方向?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吗?如何测量?测量的方法? 3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4自主探索:就汇总整理的问题,学生通过资料查询、教科书等试着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尽量自己思考解决,并给学生时间。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汇总并记录展示成果:1刚才拖动手我们感受到了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可以,弹簧测力计,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3师生评价:学生阐述在解决问题中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对自己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组织分享。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关于摩擦力的小游戏(来源快乐大本营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情景模拟:为什么互相压叠的两本书不能轻易的分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