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21KB ,
资源ID:66648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64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把握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把握的研究.docx

1、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把握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把握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何以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习的“学”?新课程改革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生的

2、自主探究式学习与教师的适度引导、帮助的关系。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产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领悟,教师则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把握好恰当的“干预度”。因此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必要指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教师正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一)师生关系观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单向的专制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置,有利于确立教师的职业权威(非人格权威),有利于教师对班级从多学生进行纪律的看管,因而尤其适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统帅下的大班教育。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有着其致命的缺陷:学生有意

3、见不敢提,有不同于教师或教材的思想观点不敢表达,否则将被教师视为“不听话”、“不守规矩”而得到不该有的批评和处罚,严重压抑了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教师就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压制、束缚学生的思维和人格发展,而应使自己成为师生群体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建立双向的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只有确立这种关系,才能保证当今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自主探索型学习的实施,因为学生所探索的问题,教师自己也未曾研究过,对自己说来也是全新的课题,虽然作为教育者承担指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任务,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却较多地依赖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只不过有建立种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才

4、能使“教学相长”在今天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实现。(二)教师角色观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承担着“道德的传播者”、“知识传授者”和“问题的解决者”的角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念”,充其量也就是个“群众演员”,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由“道德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道德发展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转变为“问题解决的顾问”,让学生成为教不活动中的主角,自己则由“演员”“ 退到幕后”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导演”,真正还学生学习与

5、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而代之以教育“研究者”的角色。(三)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概述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在大量的听课活动和平常教学活动中发现,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的自主,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它有着更为显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情的求知特点,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忽

6、视“隐性知识”学习的弊端,因此受到师生特别的关注。当前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没有吃透其本质,为了赶量才时髦,随意扩大其功能,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等条件,过分趋向“隐形知识”,忽视“显性知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实施开放式教学,但于此同时经常会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自己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放”了之后无法及时“收”回,并经常会出现拖堂现象,学生找不到活动的要领,教学放开后收不拢现象时常出现在课堂上,使研究性学生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游戏表演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

7、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自主、合作和探究”这是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创设自主学生的,组织合作的,创造探究的环境。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由于没有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质,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奏出不完美的乐章,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的平衡,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课标中指的“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教;“开放”并不等于随意;“个性”不等于任性,“模式”不等于框框。不能以教学模式模式走向极端,把教学模式深化

8、为框框,即按照“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这样一个模式化的过程进行教学,而不问其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自主探索的内容有没有实际意义,合作交流有没有必要。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都应以学生为本,因课堂教学内容而定。在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我人应注意防止理解上的经与做法上的片面化。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确实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的指

9、导不可少缺。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态度,能肯定的予以肯定,该否定的就应该不定。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四)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入课堂教学指导“过度”的误区在实践新课程的学习理念时心存疑虑和困惑,固守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习惯,不知不觉中穿新鞋走老路。一方面在课堂上尽力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在课下却依然沿用老办法,给学生补课,搞题海战术,不知不觉中穿插新鞋走老路,教师不知不觉中主宰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又形成了一

10、种单向传输的关系,致使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缺乏。2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走入课堂教学指导“不足”的误区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实施开放式教学,但于此同时经常会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自己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放”了之后无法及时“收”回,并经常会出现拖堂现象,学生找不到活动的要领,教学放开后收不拢现象时常出现在课堂上,使研究性学生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游戏表演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的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

11、等到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教学法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搞成公开教学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致辞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词不达意,有地一言不发;有的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组在悄悄的嬉戏;有些小组一人做,其他成员等待结果等等。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二研究的目标自新课程标准实验以来,课标对学

12、生与教师的角色又重新定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单元和不同课型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重视活动过程展开的指导,老师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并进入了角色。.学生们在老师的适度指导、启发下,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

13、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当面临一些突发情况或课堂调度混乱时,要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师生参与到学生当中一起评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确实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的指导不可少缺。三研究的内容(一)从理论上研究理论上首先要明确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三者之间各自的利弊,只有在明确利弊的基本上才能扬长避短,在课堂实践当中达到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1.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

14、课题组成员着手寻找部分成功的案例和不成功的案例。 (现已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案例详见附件:案例分析摘要)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互相平衡的案例收集相关课型的案例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失调的案例 根据收集的案例,分析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失调的原因及“病症”所在,以及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达到互相平衡的成功所在。(详见附件:案例分析摘要) 2备课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把握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师、备学生。先前我们都提倡要备教材和学生,这样就会偏重学生这一方面,既使课堂教学环节一环又一环,但学生的学习只是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学活动中会经常出现“被动式讨论”,以及“被

15、动式表扬”,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实质上,这样的学习活动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备好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又该如何自主学习。3课堂教学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把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主阵地。先前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习惯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缺少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现在课堂教学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纷纷涌现,但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内涵与质量的提升,往往放任自流或流于形

16、式。这样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有一个科学态度,课堂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即教师的教的作用逐渐地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转化的过程实际是“接受学习”向“独立探究”逐步过渡的过程。在老师的“教”的影响下,如何使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度指导,该出手时就出手。(二)从实践上研究课题组成员课堂实践研究 首先,由组长确定的任务,然后每位教师就各个内容认真钻研,充分准备。第二步,集体研讨。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进行商榷和探讨,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共同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第三步,试点实验。由一位教师根据

17、研讨中达成的教学方案进行实际执教,其他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并且邀请其他年级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包括专家进行临堂听课。(一部分教师着重记录教师指导情况,另一部分教师着重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第四步,全员诊断。组织所有听课人员对这节试点实验课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行深度剖析,首先要听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谈感受,谈困惑,谈建议。当然,诊断是以挑问题为主,进行自我否定,谈预设方案的实际效果如何,预设的目标完成情况,如何改进和完善,最终得出改进意见,提出修订方案。第五步,实践推广。其他教师按照全员诊断达成的教学方案进行实施教学。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写出教后札记进行自我锻造。 自主

18、探索、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学习。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所接受者转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以获得新知,学会技能。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必须要互相平衡,重前者轻后者,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很被动;或重后

19、者轻前者,学生的学习又显得很浮燥,这样就造成顾此失彼,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两者之间不能偏重任何一方,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与教师自身之间的度,什么时候学生该出手,什么时候教师该出手,什么时段学生应自主学习,什么时段教师应及时点拨?什么问题学生会自学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该挺身而出。学生的学习怎样学习算是真正做到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指导怎样指导算是适度指导,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把握,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之间要研究的问题。什么内容适宜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什么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这一方面的工作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已初有成效,并以逐步完善之中。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进行探究,

20、可选择小学生有可能、也有必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从而既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认知策略、情感态度的完善。那么什么类型知识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 什么时候适宜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什么时机教师该及时点拨?什么问题学生会自学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该挺身而出。四研究的过程课题进展情况记录 1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情况备注2003、10前期论证潘慧敏资料2003、11搜集文献 理论学习潘慧敏形成方案分工合作附方案2003、11深入课堂进行初探陈晓丹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3、11课堂实践杨灵君苏 展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3、1

21、2新课程中课堂实践研讨会杨灵君梁茶斌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1如何上好计算课林玲萍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2如何上好实践活动课卢银萍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3如何上好概念课林玲萍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5课堂实践梁茶斌梁 琰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6如何在预设中作好平衡把握全体成员教学设计比赛教案2004、7、8假期资料整理潘慧敏阶段性总结附资料2004、9课堂实践阮灵芝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10课堂实践陈晓丹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11课堂实践梁海鸿郑 萍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4、12课前如何预设?梁 琰集体备课附资料2005、1课堂实践陈晓丹

22、提供教案分析归纳案例2005、2假期资料整理潘慧敏阶段性总结附资料2005、3课前如何预设?潘慧敏集体备课附资料2005、4课堂实践中如何作好平衡把握陈晓丹集体备课附资料2005、5“二次”实践陈晓丹提供教案分析归纳附资料2005、6过程分析 作整体思考和调整潘慧敏阶段性总结附资料2005、8整理资料 撰写报告潘慧敏课题主报告附报告五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度指导之间平衡把握策略与途径(一)把握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度”1. 课堂讨论的“介入时机”对于“度”的把握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及进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这是无可厚非的,也

23、是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的有效策略之一。关键是我们教师指导和价入的时机是否得当,介入是否必要和有效。我们要把教师的指导和介入定位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服务上。介入的过早,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处于无助状态;而有时,教师的指导就根本没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学生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学习伙伴,要沉浸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把握介入课堂讨论的火候。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装有困难时,教师更要及时指点迷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之间的差异,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也决定了老师在执教过程

24、中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就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划定一个动态生成的圈,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发挥指导、组织、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成功地组织教学。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在价入课堂讨论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由于课堂时间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有思考价值,都值得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指导学生筛、提炼,最后集中为一两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课本的生难点穿透性的关键问题。正如周一贯先生强调的那样,选取准探究目标,围绕那些有很大覆盖面和穿透力,相互之间有关联或相对集中的专题进行研究。该出手时就出手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正像一下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创造一

25、样。”实施探究性学习不能绝对化,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小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有时间接经验也尤为重要,它让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探究能力的根基还在于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研究性学习并不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抵触,没有坚实的基础,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但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不滥打探究牌。真正的探究学习时,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以获得新知,学会技能。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必须要互相平衡,重前者轻后者,

26、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很被动;或重后者轻前者,学生的学习又显得很浮燥,这样就造成顾此失彼,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两者之间不能偏重任何一方,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与教师自身之间的度,什么时候学生该出手,什么时候教师该出手,什么时段学生应自主学习,什么时段教师应及时点拨?什么问题学生会自学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该挺身而出,教师要心中有“数”,该出手时就出手,以达到最佳平衡,取得最佳效果。2.学法的指导对于“度”的把握的作用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

27、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3. 课堂讨论中的论题设计对于“度”的把握的作用在些教师在提出论题时没有认真思考,根本没有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论题。那么,好的论题应具备哪些特征呢?(1)能在课堂教学法中“牵一发而动作身”、能“一石激起千层浪”。(2)契合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愤悱状态。(3)文字要简洁、明折易懂。(4)论题的答案既不脱

28、离所授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内容。(5)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6)提出的论题让学生在讨论时容易衍生一些有价值的子问题,从而推动讨论更加深入。此外,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尽可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或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力避把一些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如简单的概念、名词或书上有现成答案和学生不需多加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每节课讨论的问题也不要求多,可求“透”和“细”。4.课堂讨论的形式的设计对于“度”的把握的作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经常使用一种教学形式,又缺少变化,学生就更容易厌烦。课堂讨论这种教学形式的使用也是这样

29、。为此,教师们要不断丰富课堂讨论的形式。(1)小组讨论协商。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各自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自己的意见。这种形式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2)集中力量打靶子。在小组中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样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总是的认识更加深刻。(3)相互提问法。这种方法多用于由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因为学生往往想提出难住对方的问题,所以他们在分析材料时就格外认

30、真,提出的问题也会五花八门,这些都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静心倾听另人发言的意向和行为,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楚别人的观点, 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思考和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也得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情结、耐心地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再质疑,再询问。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分析出其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以便进行修正和补充。正确领会别人表达的意思,从中摄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较、辨别、综合,充实自己的观点,使之为我所用。要逐步培养学生能说、会听、善问的能力,以发挥交流讨

31、论应有的作用。(4)采用多种分组法。一般是前后座开成一组,时间长了,学生装也无新意。还可采用全班报数法,将报到同一数字的学生组合成一组;还要让女生固定,而让男生自由流动;还可单数组或双数组互换女生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让每个同学有平等发展的机会。5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对于“度”的把握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教师在安排课堂讨论时忽视了讨论之前的充分准备,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让学生进入了讨论状态。实际上正因为学生缺少这样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就难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学生要么讨论的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上,最后教师不得不越 代庖;要么极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成了讨论的主角,本来基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生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参与交流的课堂讨论仍沦落为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与少数精英学生的“几言堂”。其实,新课程将自主学习放在合作学习的前面提出来,也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如果没有学生的充分的自主学习,没有充分的思考在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显然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堂调控时要注意: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合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