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31.15KB ,
资源ID:666390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63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探究新课程卷理综元素策略化合物复习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探究新课程卷理综元素策略化合物复习策略.docx

1、探究新课程卷理综元素策略化合物复习策略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四川师大附中 白太军“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搞好高中化学总复习?”成了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尤其是高三化学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二十一章(含选修),元素化合物七章,占了三分之一。把中学化学内容按五大块分类,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实际上是对元素化合物在“性”和“量”上的研究,有机化学实际上是对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系统研究。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覆盖整个中学化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散到高中各册课本中,篇幅多,虽然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常常感到内容庞杂、琐碎、条理性较差、逻辑

2、性也不够强,看似简单易学,但要掌握好并非易事,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必须具有针对性,方能收到最大的实效。下面就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与同行作一些探讨。一、加强复习背景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解读考试说明,探究命题思路学习考试说明,首先要做到认真领会、理解高考命题的改革精神,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以便能抓住复习重点,明确复习教学的主攻方向。其次,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和要求。学习新一年的考试说明,应与前一年的对比,看有哪些变化。下面就2002年和2003年的考试说明作一比较。表1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考试范围减少或难度降低的内容内容2003年2002年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电解质深液(2)理解电

3、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电解质溶液(7)了解电解基本原理及应用(6)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删掉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I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0H、Na20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最重要的2种碱性化合物(NaOH和Na2C03)的性质和用途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6)了解HCI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6)了解HCI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掌握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基础3掌握各类烃(

4、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3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表2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考试范围增加的内容内容2003年2002年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4、化学反应与能量(3)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反应热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电解质溶液增加了(3)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无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I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0H、Na20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的用途(3)掌握最重要的2种碱性化合物(Na0H

5、和Na2C03)的性质和用途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Zn、Cu)(4)以AI203和AI(0H)3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4)以AI(OH)3为例,了解两性氢氧化物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从考试范围分析,内容有“增”也有“减”,但从增减的具体内容来看,删减的内容皆为新教材没有的内容,如电离度和二烯烃,而增加的内容均为新教材需掌握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新旧教材的接轨,有利于在高考时间提前的情况下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备考。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考试说明中增加的内容均在2002年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具体表现在: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在2002年理综(天津卷)第9题有所考查:

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OH、Na2O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和用途”。如2002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第24题:向300mL K0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哪些物

7、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0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第三,要抓好考试说明中各考点的落实,并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明确学科能力要求,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得到落实。注意一些典型题型示例的训练,抓好知识与能力的并进。(二)研究试题,把握标高认真分析近三年的理科综合能合测试及2002、2003年理综(新教材卷),无疑将对我们的复习起很大的导向作用。表1 近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统计年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20012002200322243018.320

8、.025.018183015.015.025024122620.010.021.736282230.023.318.320381216.731.710表2 2002、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统计年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含有机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20022003323029.127.3384634.541.8202218.220161217.210.9从2003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特别是2002、2003年的新课程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命题特点及走向:1、试题对元

9、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符合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1)采分值: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直接考查虽然有所下降但涉及其有关知识的考查却维持相对稳定;(2)题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以抽查为主,淡化常考点、热点;(3)题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试题档次:理解和运用为主的中档次试题较多,且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或直接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以识记为主的低档次试题和分析综合、探究层次的高档次试题较少;在200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还增加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阅读性试题。2、试题虽然涉及的知识十分基础,但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独考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逐渐提高,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试题已走向综

10、合。如推断题是多年来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题型,以往的推断题主要借助物质的物理性质色、味、态,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而近两年高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题,在解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题目的解答靠的是对物质性质的熟悉程度,依赖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思维。下面举例说明。题目1 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系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1)元素X是 ,Z是 。 (2)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中反应

11、的化学方程式: 。(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5题)题目2 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A(溶液) B(溶液)写出A、B、E、F的化学式:A 、B 、E 、F 。(2003年春季招生理综第24题)以上两题的共性: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如题目1,学生综合题中信息,结合对物质性质的了解,猜测出一些物质C12、KC1O3等,再顺推、逆推和逐个验证,便可确定出全部答案。如果学生对题中的物质性质不熟悉,一下子被A、B、C、D、X、Y、Z乱了阵脚,便会乱猜一通。题目2中涉及的常见反应有5个,学生如果对反应很熟悉,便会由题目的图式很快做出答案。解题用到的信息不是按题中的顺序进行,而是要整合

12、思维,通盘考虑。在考查常见的元素化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的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3、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环境保护,新元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科技联系的题型有所增加。(三)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增强总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根据成都市高2004级摸底考试及笔者平时批改学生试卷得到的信息,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的“不够”。审题不够仔细。 基础不够扎实。书写不够规范。 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 实验不够重视。二、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研究(一)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形成知识网络1、教给学生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框架(系统内)虽然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繁多,

13、但它与化学基本理论紧密相联。因此,复习时要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核心,分析和掌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质结构知识去统率和学习元素化合物,从而进一步深化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具体可采用“点、线、网”三步复习模式及“归纳、内比、整合”三种学习策略。三步复习模式(1)点:中学化学内容中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是重要的知识点。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抓住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具体物质的分析,归纳出了“位 构 性”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学习规律,如下图所示。组成结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物理性质色

14、、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化学性质 工业制法:原料、原理、设备、流程、净化、综合利用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反应装置、除杂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处理 鉴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特性鉴别保存 保存:由化学性质决定 用途:在工农业生产、国防、高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途存在 存在: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化学式、俗名)如SO2一节学完后,师生一起按上述规律总结的“点”图如下所示。FeS2+O2 与水反应S + O2 酸性” 与碱反应SO2H2S+O2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2-+H+ 氧化性与强还原剂反应(H2S)S2O32-+H+ 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O2、X2、HNO3、KM

15、nO4等)H2SO4(浓)+Cu 漂白性使有色物褪色(品红等)(2)线:把单质、化合物各点有机联系起来便形成线。“线”的形成有两种思路,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代表性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盐的通性和特性。即: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氧化物单 质气态氢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盐HC1H2SNH3PH3CH4SiH4C12SN2PCSiSO2(SO3)NO(NO2)P2O5CO(CO2)SiO2HC1OH2SO3(H2SO4)HNO3H3PO4H2CO3H2SiO3NaCIOCa(CIO)2Na2SO3(Na2SO4)NaNO3Ca3(P

16、O4)2CaHPO4Ca(H2PO4)2CaCO3Ca(HCO3)2Na2SiO3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盐NaMgAIFeCuNa2ONa2O2MgOAI2O3FeOFe2O3、Fe3O4Cu2OCuONaOHMg(OH)2AI(OH)3Fe(OH)2、Fe(OH)3Cu(OH)2Na2CO3MgCI2AICI3NaAIO2FeSO4Fe2(SO4)3CuSO4二是以单质和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变化分析为主线,掌握它们的氧化还原性质及规律。如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Cl、S、N、C)的价态变化线如下所示:绘出价态变化线后,为掌握物质相互转化提供了方便,也可使我们更深入认识氧化

17、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由点串线,使知识条理化,培养学生辐射思维能力,有利于强化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答物质递变规律的有关问题。(3)网:当学生对课本知识弄懂吃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知识体系,这时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知识融合贯通。例如复习氯气时,以高一Cl2的性质为主,引导学生联系高二Cl2氧化Fe2+的性质,Cl2与烷烃的取代、烯烃的加成等性质,由此推及Cl2的制法。这样一张关于Cl2的知识网络就建立起来了,如下图所示。Cl2的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题中多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

18、所以,将知识点比较、进行结构化、网络化十分重要。学生在解题时迅速将知识迁移、分解、组合,有利于学生解答象框图题、离子推断题等综合题型。三种学习策略(1)归纳策略求同归纳:以某一重要性质或化学信息为基础,把具有该性质的不同物质(单质或化合物)进行检索,有序储存。例如无机化工知识中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等有关知识的复习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但从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思维程序上看,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进行复习:反应原理原料选择生产设备经济成本环境保护另外,掌握科学的知识检索方法,克服知识检索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这是复习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对知识进行有序检索,这是元素化合物

19、复习中一种极为有效且十分重要的检索方法,其基本程序如下:按元素周期表进行依次检索按其类别进行分类检索性质或结构上具有某一特性的物质例:X、Y、Z是主族元素的单质,U、V是化合物。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化合物V化合物U单质X单质Y 单质Z 单质Z化合物V化合物U(1)写出式和式各自所属的反应类型1 式属 反应,式属 反应。(2)若X和Y的组成元素,不是同一族,请写出符合式的3个不同的化学方程式(要求:3个式子的3种X和3种Y分别由不同族的元素组成。)1、2、 3、 (3)今有某化合物W,它跟化合物U和CO2反应都能生成单质Y,则符合条件的单质X是 ,化合物U是 ,化合物V是 。略析本题考查的是置换

20、反应规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根据题目要求,3个X和3个Y的组成元素应分布在6个不同的主族中,在弄清题意找到突破口后,应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按周期表搜索:(VIIA、VIA)VIIA:F2+H2OC12+H2S等3C12+2NH3=N2+6HC1(VIIA、VA)VIA:O2+2H2S=2S+2H2O(VIA、VIA)VA:IVA:C+H2O=CO+H2(IVA、IA)高温2C+SiO2 2CO+Si(IVA、IVA)IIIA:2A1+6HC1=2A1C13+3H2(IIIA、IA)IIA:Mg+2HC1=MgC12+H2(IIA、IA)2Mg+CO2=2MgO+C(IIA、IVA)IA:2Na+

21、2H2O=2NaOH+H2(IA、IA)【启示】本题通过元素周期表对置换反应进行系统的提取和总结,减少做题的盲目性,使思维严密,不易出现遗漏。【拓展】若把X与Y改为同一主族元素,结果又如何呢?2 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归纳置换反应类型,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3 归纳中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求异归纳:将元素或其化合物在性质方面的特性进行归纳。如:某一物质的特殊性归纳。例:硅的特殊性:(1)硅的还原性比碳强,而碳在高温下能从Si02中还原出Si。(2)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硅与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而硅不但与氢氢酸反应,

22、而且有氢气生成。某一类物质特殊性归纳:以“中学化学中常见酸的特性”作为切入点,可归纳如下:1、不稳定性酸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2、强氧化性酸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常温下,浓

23、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2)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如:3、强还原性酸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4、易挥发的酸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8、具有脱水性的酸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

24、酸这种酸是氢氟酸(HF)。10、有剧毒的酸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11、能溶解铂、金的酸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12、不溶于水的酸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25、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20、能作催化剂的酸浓、稀H2SO4、H3PO4、浓盐酸等,例如浓H2SO4可作硝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的催化剂,磷酸是乙烯水化法的催化剂,浓盐酸是制取酚醛树脂的催化剂等。(2)类比策略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但这些知识之间内在是相互联系的。类比推理是指通过两个(或两类)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与相同点,然

26、后由此及彼推出新的结论。类比推理的解题步骤是:分析题目条件,抓住一切蛛丝马迹,为类比提供信息。展开联想。根据“此”对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特征,想象出与“此”关联的“彼”对象。精加工,在联想的基础上常试类比。例1 从某些性质看,NH3与H2O相当, 与H3O+相当,与OH-相当,NH2-与O2-相当。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H4Cl与KNH2反应:NH4C1+KNH2=KC1+2NH3B、二价活泼金属M与液氨反应: C、盐酸与MNH反应;2HC1+MNH=MC12+NH3D、NH4C1与MO反应:2NH4C1+MO=M(NH2)2+2HC1+H2O答案 D点评 该题是一道典型的信

27、息题,但部分信息是隐含的(已知的一些化学反应),在迁移中进行类比,是解此题的关键。故该题重在考察学生的迁移能力。 例2 Fe3O4可以写为FeO.Fe2O3,若看成盐时,以可以写成Fe (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Pb3O4用上述氧化物表示其分子式可写成 ,看成盐可写成 。等物质的量的Fe3O4和Pb3O4分别在一定条件下和浓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写出上述两个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本题应从化合价入手,先分析类比原型Fe3O4,并从中受到启发再迁移到Pb3O4。Fe3O4+8HC1=FeCl2+2FeCl3+4H2O值得注意的是Pb3O4不同于Fe3

28、O4,铅的+4价化合物是不稳定的,易转化为+2价化合物,即PbO2具有强氧化性(类似于MnO2)。故Pb3O4与HC1的反应为:所消耗HCl物质的量之比是1:1。(3) 整合策略如:酸式盐知识的整合一、 酸式盐的定义、类别二、酸式盐的生成三、 酸式盐的性质1、酸式盐在水中的溶解性规律2、与酸式盐有关的反应酸式盐与碱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强酸的酸式盐反应。弱酸的酸式盐受热通常易分解。四、 酸式盐的电离、水解及电解1、酸式盐的电离2、酸式盐的水解3、常见酸式盐水溶液的酸碱性4、酸式盐水溶液的电解五、 酸式盐的难点剖析1、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NaHCO3与Ca(

29、OH)2溶液的反应(1)如NaHCO3不足: (2)如NaHCO3过量: 2、离子共存问题2、加强主干知识教学,注重元素化合物与其它知识板块间的综合与联系(系统间)理科综合测试反映了学科的主干内容,尽管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仍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知识复习的重点不能再是单一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和强化,师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知识之间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上,真正实现学科内主干内容之间的融会贯通。事实上在高考强调能力测试之后,五个知识块相互串联,已经很难明确区分其所属范围。因此,在元素化合物复习过程中,应该适时渗透其它知识板块的复习。如:在复习硫酸时,可渗透有关纯度、原料利用率、转化率、产率等化学计算的复习;在复习硝酸时,可渗透关于多步反应、依据关系式的计算的复习。元素化合物与其它知识板块间的综合更多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综合,以及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抽象的化学理论、概念与生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