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04KB ,
资源ID:66623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623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终极答案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终极答案版.docx

1、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终极答案版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 (1 ) A 实践性 B 革命性 C科学性 D 创造性1、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 B (B) (2 ) A 为了政治权力而进行的 B 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C 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的 D 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这样的基础 B (2) A剩余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 C 再生产理论 D 流通理论 1、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C ( 3)A 亚当 斯密 B 大卫 李嘉图 C 马克思 D 威廉 配第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

2、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3、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

4、还是精神(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5、D矛盾的特殊性(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7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8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二、判断题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6、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抽取出共性、规律性研究而得出哲学结论,而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或总和。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共性的概括,只能是经过人脑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所谓新事物是

7、指合乎规律出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事物。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把否定看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因素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关系,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事物本身的存在,当量变起质变的时候,才会导致事物的变化。第二章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 )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5)认识

8、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

9、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

10、的过程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二、判断题1.认识的主体就是主观。认识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观是第二性的属于思想观念等的存在,认识的主体在认识论中是第一性的存在,而主观在本体论中是作为与物质相对立的第二性的存在,混淆两者是错误的。2.认识的客体就是客观。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主体的实践范围与认识的主体相对应的认识对象,客观指的是全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在本体论上是第一性的存在,认识的客体在认识论中与主体相对应才获得对象性。混淆两者是错误的。3.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物质活动,并非人

11、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4.真理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真理是人类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5.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真理包含谬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颠倒的反映,对于确定事物和确定过程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不容混淆的界限。7.有用就是真理。 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没有否定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第三章一、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

1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20)经济基础是指( )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

13、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 (30)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43)“时势造英雄”说明( ) A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D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二、判断题2.国家是社会上不同的集团和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调和者国家的实质就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暴力机构,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或者调和者。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7.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

14、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8.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形态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与阶级斗争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10.社会改革是社会本质性质的变革,社会改革是广义的革命,它与社会革命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维护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改革只是对生产关系或者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部分具体制度进行变革,并不是要推翻整个社会根本制度。1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力才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才是经常变动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建立,就是相对稳定的。

15、 12.在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无知的芸芸众生,英雄人物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第四章一、单项选择: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2.价值的本质是( B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5.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16、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8.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1.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7、;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

18、剩的矛盾;18.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20.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2.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23.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19、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26.利润本质上是( 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28.利润率是( 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二、判断题1.商品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0、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可以不足值。()5.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不足值。()6.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必须是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中的两次劳动。()8.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有使用价值。()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10.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不变资本。()1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12.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1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4.

21、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15.根据生产资本各个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6.固定资本实际上就是不变资本。()17.产业资本的正常运动必须经过购买、生产、消费三个阶段。()18.利润的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垄断的形成是(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2.垄断利润是( 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A垄断统治;B

22、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1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A.参与制; 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D)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

23、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D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20.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A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21.跨国公司是( B )A.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 B.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C.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 D.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23经济全球化(A)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D是少数国家推

24、动的结果2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B)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第六、七章4“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揭示的是(A)A社会主义的本质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特点的是(C)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25、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D广大人民群众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B)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1976年历时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D197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观题复习思考题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说得对吗?错误。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

26、阵营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2.简述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3.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

27、主义有何异同?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也是根本对立的.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不彻底的哲学,它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4.矛盾普遍

28、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5.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同一

29、性为矛盾双方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场所;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共同发展;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所以说,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变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6.“有用就是真理。”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反映,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然是有用的。但不能倒过来说有用就是真理,如果把“有用”作为真理标准,真理就成为可以为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而随意确定和制造的了。每个人的“有用”的标准都不一样,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因为剥削对他是有用的,剥削也就成了真理。可见“有用就是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

30、与谬误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7.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l 第一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l 第二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l 第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求。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