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4.34KB ,
资源ID:66592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59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文言虚词.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文言虚词.docx

1、常见文言虚词一、“之”(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陇上。4、侵之愈急。5、子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之,烟炎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

2、夫晋,何厌之有。(2)规律总结(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3.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4.音节助词。(三)用作动词(实词)(3)应用训练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3、”二、“而”(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

4、,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2)规律总结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3、助词,副词词尾(3)应用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三、“以”(1)典型例题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

5、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宫之奇以其族行 8、农民以鬻子者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9、余船以次进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

6、兵谋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荣 29、作师说以贻之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规律总结1.动词,认为;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介词,表动作与对象间的多种关系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3.连词,与“而”相似,但不能表转折关系。4.副词,通“已”,已经。(3)应用训练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

7、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四、“乃”(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8、)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涉世家)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2)应用训练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五、“因”(1)经典例题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

9、用法。罔不因势象形。 变法者因时而化。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今无会因。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蒙故业,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规律总结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3、动词,承袭(3)应用训练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操成大业之3因

10、。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六、“所”(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

1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2)规律总结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2.所以表原因 表凭借 3.为+所。 4、作名词,表处所5、表约数(3)应用训练 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七、“于”(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

12、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业精于勤、荒于嬉。请奉命求救于将军。鲁肃闻表卒,言于权曰君幸于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惑于袖,外欺于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14)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15)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2)规律总结(一)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13、有时可译为胜过。 (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3)应用训练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然醉9于是

14、,不亦乐乎?八、“若”(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 4、曾不若孀妻弱子5、以为莫己若者 6、为蛇将若何?7、亦使之若何? 8、国其若之何?9、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0、若毒之乎?11、若属皆且为所虏 12、若臣,则不可以入矣13、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14、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15、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16、若使烛之武见君17、若舍以为东道主 18、若不阙,将焉取之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20、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21、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 22、夫晋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

15、而立,以为朝夕之23、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2)规律总结(一)用作代词。 1.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二)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三)复音虚词 “若何” “若夫、至若” 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为“至于说到”。(四)动词 如同、像(3)应用训练 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

16、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九、“其”(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

17、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2)规律总结1.代词,代第三人称,他(它),他(它)的2.代词,代第一人称,我,我的3.作指示代词4.作连词5.语气副词(3)应用训练判断“其”中在

18、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王无意偿城,则却立睨柱,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十、“且”(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且燕

19、处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规律总结:1、连词2、副词(3)应用训练“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十一、“则”(1)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伐柯

20、伐柯,其则不远。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3、作地势,高下九则。4、此则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6、口耳之闻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7、河出图,雒书,圣人则之。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入则孝,出则悌。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6、欲速则不达。17、匪鸡则鸣,苍蝇之声。18、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2)规律总结:1.名词,准则2.动词,效法3.副词,表判断4.连词,表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

21、5.助词(3)应用训练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此1则楼之大观也”,道出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楼4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十二、“焉”(1)典型例题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于是余有叹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万钟于我何加焉。君何患焉。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盘盘焉,囷囷焉。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晋国,天下莫能强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非曰能之,愿学焉。而人之所罕至焉。吴人焉敢攻吾邑。且焉置土石。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永之人争奔走焉。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2)应用训练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崤之战,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