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8.34KB ,
资源ID:6642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42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docx

1、历史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会考纲要整理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变革: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二牛抬杠的耦犁、铁铧犁等推广。唐代:曲辕犁(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古代水利成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主持修建的

2、郑国渠工程西汉:漕渠、白渠和坎儿井等灌溉工具:翻车(曹魏马钧),筒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评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丝织业:汉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成为“丝国”唐代:缂丝技艺,能够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冶金业:(1)冶铜技术:商周青铜器达到很高造诣,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

3、尊”(2)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时期:块炼铁生铁,块炼钢 燃料:汉代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焦炭陶瓷业:唐代:邢窑白瓷(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青花瓷(瓷器开始进入彩瓷时代),釉里红明代:五彩瓷,斗彩清代: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瓷器工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3)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赞誉。三、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

4、展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古代商业发展春秋战国:私商占商人主体 商会出现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代:(许多新特点)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金属货币白银的广泛使用;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棉花、茶叶、甘蔗、燃料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会馆,晋商与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古代城市发展:周朝唐代: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与居民区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唐都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

5、和时间上的限制;住宅区与商业区不分开,城市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夜市、晓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明清:兴起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4)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5)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

6、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重农抑商” 政策含义:重农抑商: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除了政府与海外国家保持朝贡贸易关系外)。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影响:维护政治的稳定,但明清以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潮流。(中国在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开始走下坡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原因: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主导);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压制打击);“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阻

7、碍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了解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影响,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然经济: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经济,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已经有所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解体,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瓦解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瓦解的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历史背景:鸦片

8、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的出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 产生时间,地点:19世纪70年代前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特点:使用机器生产早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期),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路矿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高潮,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代表: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补充:张謇可贵的精神品质强烈的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身为状元的张謇能“

9、舍本逐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创办的大生纱厂自成系统; 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他用教育来改进实业;百折不挠的精神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夹缝中生存二、了解民国初年的大办实业潮、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一战时期“春天”出现的原因:1 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10、策/倡导使用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特点:发展不均衡,轻工业为主(纺织业、面粉业),重工业为辅(范旭东,化学工业,塘沽,久大盐业公司和永利碱厂)难以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3 与外国资本相比,投资小,规模小,4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民族资本对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发展状况:民国时期,以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打击。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将占领区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适地共产主义),经济掠夺,物质管制,控制金融和外贸,掠夺劳动力严重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

11、要因素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本国官僚资本主义)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概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实质:这是一条

1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 “一五”计划发展了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内容: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用“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中共在改造过程中的一大创举,为了减少改革所带来的阻力)B、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合作社形式影响: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的探索 (1)中共八大 1956年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

13、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作(大力发展生产力)意义:八大是中共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2)八字方针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失误的探索 1958年开始的“左”倾错误,大跃进(“大炼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61976年,十年文革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195619

14、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二、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主要内容: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改革开放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以这次全会以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15、主义道路正式开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过程: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

16、产力。四、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福建两省) 原因:地理位置,著名侨乡。海南,1987年全省对外开放,最大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作

17、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补充:比较中国近现代的两次开放:相似点:都是先开放东南沿海,再开放整个的沿海地区,然后扩展到内地。本质区别:近代开放是在丧失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被迫开放;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开放。五、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的史实,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 1992年内容: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入

18、一个新阶段。中共十五大 1997年内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意义: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1、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竟尚洋装总体趋势:由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变化: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

19、而成) 女装:旗袍2、近代以来饮食的变化异味争尝中西餐并行于世(上海“一品香”西菜馆);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咖啡、可可、红酒等)逐渐受到国人的欢迎。3、近代以来居室建筑的变化洋房与里弄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居住大院;中国南方城市以及天津: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大城市: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4、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1)见面礼: 三跪九叩,长拜作揖(体现贵贱尊卑)鞠躬,握手(体现自由,平等,文明)(2)婚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习俗也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3)丧礼:厚葬简单、文明葬礼 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

20、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特点: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铁路的发展历程:1876年,吴淞铁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2、通信工具邮政电信: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3、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作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

21、系大大增强,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三、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报业 1872年,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 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电影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 谭鑫培,京剧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自摄电影;1913年,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1931年

22、,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中国的默片之星阮玲玉3、互联网中国1993 年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户数居世界第二位)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影响:互联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迅速传递和共享。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4、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要求言之有理,全面评价)正面影响: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

23、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电视教学、网络教育)等等负面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众传媒信息良莠不齐,如有一些攻击国家事务和社会政策、暴力问题等。另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往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及邻里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 人际关系日渐淡漠。青少年沉迷电视网络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高额利润使西欧的贵族和商人

24、渴望另辟蹊径,通往东方。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见P34地图)时间航海家籍贯扶持国家开辟的新航线所经大洋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向东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新大陆)大西洋向西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者的殖民活动,给美洲、非洲、亚洲的传统社会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二.了解“海上马车夫”荷兰兴起和在美洲、亚洲的扩张、了解英国的崛起和在北美、

25、印度的扩张;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荷兰的兴起和扩张(17世纪,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 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扩张方式:A、亚洲: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 B、美洲:银行信贷业(阿姆斯特丹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海盗掠夺;商业战争;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三角贸易)(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影响:最早的世界市场就在这样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被殖民国家和地区来

26、说,是一场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但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三、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了解工厂制度的出现,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1年, 珍妮纺纱机2、最突出成就:瓦特 改良了蒸汽机,“万能蒸汽机”。(a、标志“蒸汽时代”到来;b、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工业城市兴起;c、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27、)3、工厂制度: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4、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1)电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实验电车成功,发明留声机,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影响: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2)石油能源的开采和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出现) 5、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出现及影响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

28、国主义阶段)。影响:标志着人类进入大企业时代,生产效率提高了。使企业日益国际化,各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世界体系完全形成。6、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销售 供给需求3、导火线:1929年10月24,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

29、黑色星期四)1929年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三)影响1、对经济的打击:银行倒闭,工商业破产,农业衰退;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对社会秩序的影响:(1)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产生怀疑;(2)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国际关系日益恶化。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新政的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新政的内容(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1、整顿金融(最先涉及的领域):目的:恢复银行信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手段:整

30、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 2、调整工业生产:目的: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生产和竞争,消除生产过剩;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律:凡执行“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3、调节农业生产:目的:减少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手段: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目的:解决就业问题,刺激消费,缓和社会矛盾 手段: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社会保障法;兴办许多公共工程,代表田纳西水利工程。新政的特点(“新”在哪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评价1、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积极性:(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