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84.56KB ,
资源ID:664165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416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

2、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重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表内乘法。本册难点

3、: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3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七、认识时间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

4、时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学习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学习目标:(一)基础知识: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态度: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课时划分: 3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认识米 1课时认识线段 1课时第一课时 认

5、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学习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课前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学习过程:一、 教学例1:1、 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2、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3、 分组量物体:1组

6、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4、 分组汇报测量结果。5、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6、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二、 完成做一做。(一)完成第1题。1、 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2、 你是怎么知道的?3、 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4、 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二)第2题。1、 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2、 分小组活动。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三)第3题。1、 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2、 填写在书上。3、 集体订正。三、 例1。1、 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2、 请你拿尺子量一量。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4

7、、 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5、 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6、 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7、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8、 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四、 练习。1、 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习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习内容: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学习目标: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 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用

8、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课前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1、 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二、 教学例2。1、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2、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3、 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4、 用尺子量一量。5、 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6、 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方法方便?7、 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8、 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集

9、体订正。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10、 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11、 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三、 教学例3。1、 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2、 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3、 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4、 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5、 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四、练习。1、 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 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

10、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 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4、 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5、 请学生上来量。6、 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7、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五、 小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后记: 线段第三课时 线段学习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一认识

11、线段,度量线段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2练习巩固(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 (3) (4) (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

12、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4)订正答案。二画线段1尝试画线段(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1基础练习:(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2)练习一的8题(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13、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课后记: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学习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

14、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学习时间: (共15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学习内容:教材P8P15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5、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法。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学具准备:小棒学习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一)学习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

16、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合作探索: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预计发生: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为什么?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计算时

17、,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四、做一做: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五、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六、总结: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板书: 3 6 + 3 0 6 6课后记: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二)学习内容:第10页 例2 做一

18、做 练习二的1、2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学习过程: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

19、口算。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练习二 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课后记: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学习内容:第11

20、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学习过程:一、 复习: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21、。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四、练习:练习二 第3题请学

22、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组内互查、互评。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板书: 进位加 3 6 + 3 5 7 1 课后记: 第四课时:练习课学习内容:P14 ,练习二:5-10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前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学习过程: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

23、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4、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 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10题: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课后记:2、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习内容:P16P25学习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3、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4、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

24、方法。5、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重难点: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课前准备:磁板、圆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学习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学习内容:教科书P17学习内容: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学习目标: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

25、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教学具: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学习过程: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三、新授1、提出问题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2)

26、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可以怎样计算?(1)50-20=30,3-2=4,30+4=34,用口算。(2)可以笔算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

27、十位减起)四、练习1、练习三第1题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3、第4题说说图意。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五、课堂小结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第3、4题。 课后记: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学习内容:教科书P18-P19学习目标: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算?(生列出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