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4.31KB ,
资源ID:66406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406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之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之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docx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之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The research abou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Fu Yuan countyTake Gala Village for Example学 院: 政法与经管学院 学生姓名(学号): 耿金保(2008130101) 指导教师(职称): 李鸿昌(教授)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 级 (班级): 2008级1班 2012年 1月 7日诚信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论

2、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 2011年 1月 7 日【摘 要】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本文以对富源县嘎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探析为线索,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富源县嘎拉村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富源新农村建设;嘎拉村;问题分析;解决对策Abstract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ately prosperous

3、society, and it is also a great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lues to the analysis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aLa village in the country of FuYuan,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

4、e reference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GaLa village in the country of FuYuan.Key words Fuyuan count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ala Village ;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嘎拉村为例耿金保(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8130101)前言: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对富源县嘎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探析,对提高该地区

5、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内城乡差距,促进与其他地区的平衡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1嘎拉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1.1嘎拉村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地处云南东南区域,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西南边,距近级乡镇中心黄泥河镇政府所在地黄泥河镇14.5公里,到黄泥河镇道路为二级柏油公路,该村距黄泥河镇所接壤贵州黔西南州的南昆铁路威舍站点(码头)15.5公里,距县城129公里。辖暮色谷、六格、嘎拉、箐脚、田边、上补米、下补米、板桥、祭羊山等19个村民小组。嘎拉自然村设有乡村市集,现有农户910 户,个体户有36户,有乡村人口3777人,劳动力13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

6、业人数1239人,人口就业结构单一。全村国土面积17.06 平方公里,海拔1724 米,年平均气温14.1 ,年降水量1436 毫米,属高寒边远山区,适合种植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等。全村耕地面积2709 亩,人均耕地0.7 亩,林地 136 亩。近五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如下表所示。嘎拉村近五年经济收入统计表年 份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单位(万元) 人平均纯收入单位(元) 2006638.50 1472.452007 1162.002345.0020081743.00 2814.0020091724.002994.00 20102212.20 3323.20 资料来源:云南省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1.2新

7、农村建设基本情况1.2.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建设,该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全村910户现有790户通自来水,120户饮用井水,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尚有1个自然村1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的问题。9个自然村都已通电。全村910户经电网改造现使用全镇统一管理电网。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距离最近的车站14.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61 辆。目前全村均使用广播电视网络,网络覆盖率100%。全村488户拥有电视机。 349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其中297 户拥有移动电话。1.2.2社会保障方面1.2.2.1社会福利状况建设期间,在政

8、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下该村在农村合作医疗上取得长足的进展,由原来零基数参加(所有人都要自费看病)增长为现在的3777人,合作医疗参加率为100%,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1.2.2.2社会保险状况全村3777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94人,占全村人口比重7.8%,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8.87%。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5.3%。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将面临着空前的养老压力。该村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养老压力,据调查,该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零。1.2.2.3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状况该村有4户独居鳏夫,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符合五保条

9、件,但却不是五保户。全村五保户数为零。同时在各个自然村均发现全村3777人中,享受低保人数为113人。1.2.3教育卫生状况教育方面,全村仅有一所完全小学,地处村委会中心嘎拉自然村。此外8个自然村的办学水平仅为复式班的小学二年级,三年级以上升学需到完小寄宿就读。各自然村距完小路程不一,最近的六格村2公里,最远的祭羊山长达15公里。全村23个教师中有12名代课教师。小学教育仅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其他课程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开展。中学教育需到距离15公里的镇中学就读,调查中发现近三年升学初中的287学生,现在只有156个在读,流失近半。医疗方面,截止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7

10、77人。村民的卫生医疗条件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150平方米,有2名乡村医生,距离乡(镇)卫生所15公里,全村仅有一个条件较差的私人诊所。卫生方面,牲畜饲圈排放没有规划,村民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2嘎啦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2.1农民增收困难21.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村收入几乎都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非常小,无法替代第一产业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主体作用。农民增收非常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农业产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经营模式。另外,农作物种类单一,主要为玉米和土豆两种。农业产出率低,增产不增收或增收不快还是一个很明显

11、的问题,甚至都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农业基础还十分脆弱。21.2农民缺乏科学务农观念,农民主体意识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劳作科技含量低,传统落后的原始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还未转变过来,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对政府依赖性强。在访问过程中发现该村群众广泛持消极不配合思想,绝大多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要做的事情。在政府兴办的发展特色经济,如万亩核桃打造和蓖麻种植中,胡乱种植,不顾成活率。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摆正,想依靠政府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21.3资源分布不均、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该区局部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由于煤矿准许私营,矿产开发商煤老板垄断经营,年收入

12、可高达千万元,而贫困家庭年收入却不足千元,收入悬殊如此巨大,难以共富。两极分化的危害,其直接后果是使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困难,难以度日,有的甚至“活不下去”。2.2教育和卫生状况较差2.2.1教育发展水平低,农民对教育不够重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集中办学程度低。由于该行政村各自然村民小组分散,地形复杂,教学点布局不够合理,导致教育无法集中统一。教育设施落后,在走访中看到除嘎啦中心完小外的教学点只有破旧的黑板和简陋的教室、课桌椅,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在所走访8个自然村的11位教师口中了解到,他们的教育计划中都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由于教学场地设施等条件限制,其他如音乐、体育等课程都形

13、同虚设,无法正常开展,给教育目的实现造成了困难。11位教师均不同程度认为本村农民对科学文化教育认识不够,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单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部分家长对子女的上学、升学持漠然态度,认为读书无用,有甚者竟强令子女初中阶段便辍学随其外出打工。2.2.2卫生事业受经济、环境等限制明显由于该行政村地形复杂,各自然村分散不一,乡村医生分布不均,9个自然村中,只有嘎啦、六格、暮色谷3个自然村有并没有职称的乡村医生,其他6个自然村的农民则小到感冒之类的小病都得5到15公里的外的地方就诊,全村唯一的卫生所设施简陋,村民就医环境差。贫穷的生活条件加之大多村民健康生活意识差,生病都抱着“拖拖就好

14、”的思想,不敢浪费钱,新农村合作医疗在部分村民思想中并不知道是什么,缺乏定期检查的健康意识和条件。每个自然村都有在身体无法支撑时才去医院检查出病症已经很严重的案例,病痛的严重或贫穷使村民无法治疗大病只能无奈的等待死亡。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该地卫生事业的发展。2.3社会保障体系薄弱2.3.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残缺不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地区全范围的三大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难以看到并行,大多农村地区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都无从谈起。文献调查中有该村社保统计资料显示:该村除3777人参加新农合外,只有113人参加低保,(参加低保人数与当地农村居民生活水不对应),而

15、在养老保险五保等参加人数栏目显示为0。和农保事业发展现状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不适应,成为该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2.3.2社会保障覆盖率低该地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仍存在以传统方式对农村贫困群体进行救助,绝大多数农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针对特定灾害的救济、对困难群体的不定期救济、对鳃寡孤独的“五保”等。在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和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大部分村民都未被纳入基本保障体系,在与各自然村约90位村民的抽样访谈中了解到, 每个自然村约10名的村民均各有七八个村民表示不知道什么事社会保障,极少数对社保有一些了解的人却都说“没钱

16、参加”。这些不规范的保障制度很难起到确保该地所有人基本生活的效用。2.4乡风文明建设滞后2.4.1大操大办现象泛滥、礼事影响严重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现象泛滥,庸俗的礼尚往来增加了部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生活稳定和生产发展。有的农户在举办丧事时,互相攀比,还邀请吹鼓手和一些粗俗的班子演出。班子表演一些粗俗下流的节目,污染了精神文明,也严重增加了群众的支出。2.4.2 农民团结意识薄弱、觉悟低下有的农户常因一些无谓的小事闹矛盾纠纷,影响邻里团结,淡化了亲情友情乡亲之情,成为区内农村不稳定因素。少数人因一些小事,不听镇村干部劝阻解释和处理,甚至无理取闹,恶意上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村工作的开展。2.4.

17、3集体观念淡薄、思想文明程度低少数村民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对农村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从来不尽义务。有甚者如违反计划生育的农户,抗拒管理,拒交社会抚养费,也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不仅影响了地区社会事业的开展,也大大增加了镇村干部的工作难度。对环境卫生重视不够,“粪土乱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严重破坏原来的环境整治成果,农村家庭屋内,室外垃圾臭不可闻;一些农民言行举止不文明,甚至极不雅观;一些地方农村甚至黄、赌、毒蔚然成风,道德、法制水平亟待提升。2.5村建设施效能发挥失准、缺乏管理2.5.1基础设施建设监督不到位,效能发挥失准在建成设施中,存在一些只为形象政

18、绩铸建工程的现象,如老年娱乐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自建成后几乎就没有真正的开放过,在与300名村民访问中发现,只有约20名农民约略听说,将近280名农民都表示这些工程的验收不知情,也不知道这些房子盖了干什么,这些设施的应有效能都没有得到发挥。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建有沼气池的31户农户中,有3户在建成后从来没有使用沼气,有24户农民只使用几次。严重影响了建成设施的实际效用发挥。2.5.2公共产品缺乏管理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该村的很多公共设施在建成后,存在后续管理环节薄弱的问题,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小,书类结构不合理,科

19、普作用小。参观过程中发现接近100平方米大的书屋,却稀疏摆放1000本左右书籍。大半是故事类书籍和一些深奥的党史文献,种植、养殖类书目稀少,在与负责人交谈中了解到建成以来期刊报纸都没有更新和补充。有几户农民甚至都擅自在书屋、活动室外围的地方存放柴禾和农具。沼气和活动室等设施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折耗更为加剧,调查中看到一部分的设备已经破损,如活动室的窗玻璃有几块已经破裂。在那些很少使用沼气的农户家中发现沼气池、沼气灶和沼气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设施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在缺乏管理和维修的情况下很难看到建设设施的能效和时效。2.6管理民主水平低2.6.1.村级领导、村民民主法治意识不强调查发现,三年一

20、次的换届选举形式比重偏大,负责选举的村级领导,很少主动向村民宣传选举事宜,改选成了“暗箱”操作。村民民主权利意识较弱,参与选举热情不高。全村抽样调查显示,400名村民对即将举行的村级选举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的有150人,参不参加都一样的有121人,有必要参加的92人,观望态度的37人,近77的村民对选举漠视等于放弃了法律规定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2.6.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形同虚置走访的500名村民,有376人对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是什么回答“不知道”,只有48人回答“听说过”,进一步问及其作用时,几乎无人回答的出。与此相对的是,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成为本村重大事务决策中坚力量。从村级领导与村民的回答

21、可以看到,该村村民会议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使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效用大打折扣。2.6.3民约建设相对滞后,村务公开不规范村规民约和村务公开是管理民主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嘎拉村村规民约建设相对滞后,能见到的只有村委会工作章程和乡政府下发的村民自治章程,更不用说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的村规民约了。村务公开不规范,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程序混乱。在嘎拉村作为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是位于村委会外墙的黑板报,面积4平方米,且多处“露白”,村务公开的内容一般是由村委会确定,没有相关监督,具有很大随意性。2.6.4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构不完整嘎拉村民主监督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机构设置不完整,配套制度尚未建

22、立。作为村级民主监督的主要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嘎拉村,民主理财小组至今没有建立起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同时,调查中还发现,那部分认为有的所谓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其实就是由村委会成员领头,加上几个村中较有威望的村民构成,实质上就是村级领导自己监督自己。致使领导在任期间主观决策,不用担心决策带来的后果。3解决嘎拉村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3.1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3.1.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新农村建设农业深化的投入,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区内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观念。根据

23、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丰富农业品种,辅助增强农产品商品化,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3.12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对农民务工的培训工作,引导、培育强化农民政治意识。应该由政府组织并鼓励安排地区内部的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迁移,特别鼓励一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居民向自然条件较好同时有大量人口长期外迁的地区转移。这种人口的自然迁移不仅有利于内部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有助于落后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31.3整合区内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兴办旨在服务农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引导农民自愿入股参与经营。充分利用区内矿产资源优

24、势,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因地制宜地采取兴办纯集体性质的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公私结合,统分结合,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政府应切实发挥在兴办村级集体经济中思路引导、信息服务、宏观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3.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教育卫生状况3.2.1由政府带动深化教育卫生发展增加政府财政对区内农民生存环境的关注度,鼓励支持区内人口合理迁移,克服自然环境对教育卫生发展的牵制,提高集中办学质量,完善区内农村便民卫生服务。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教育经费筹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教育信贷,完善教

25、育设施,增强集中办学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尽最大力量减小本区内中小学辍学率。3.2.2增强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建设教育主力增强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区内教育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力量城乡合理配置,完善城乡教师的流动机制,使得城市优秀的教师资源能够服务农村,指导帮助农村教育发展,引进高素质卫生人员,完善区内卫生人力资源分配。3.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3.3.1扩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区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力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并加强资金的监管,促使资金保值增值。对区内企业、用人单位职工福利监督,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发展。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扩宽区内农民就

26、业渠道,增加就业,以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地方的财政接受能力。切实增加政府投入,推进区内由财政支撑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低保需大力加以完善,既防止漏保错保,又防止盲目扩张。要以农村特困群众“应保尽保”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范围。如针对家庭收入核定难的问题,要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家庭结构,抽取不同类型家庭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统一计算口径,使农村家庭收入办法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2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深入持久地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让农民了解新农保,从思想层面接受新农保

27、。现阶段农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区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区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3.4转变观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3.4.1改变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旧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衡量农村是否达到小康,是否是新农村,不仅要看物质文明建设,更要看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内认真落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狠抓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区内精神文明层面的建设。3.4.2开展宣传活动,弘扬精神文明县区宣传、文化等部门要结合农村乡风文明

28、方面存在大操大办、邻里纠纷及少数人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等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娱乐宣传活动,向农民群众送去精神文化食粮,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品完善农村文化市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改变地区农民陋俗、落后的思想观念,净化村风民风。 3.4.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打击歪风邪气打击农村歪风邪气,对少数不听劝止,恶意上访告状、故意纠缠镇村干部的人员要按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教育和处理,不能一味迁就纵容。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八荣八耻”观念教育,做好党员干部工作,使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表率。同时,镇村干部要在工作中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树立威信,

29、为区内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3.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3.5.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遏制政策实施中出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督促政府部跟进建成设施使用,发挥原有功能,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丰富基础设施。3.5.2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宣传,规范基础设施使用,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为基础设施更新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撑。明确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聚集效应和政策激励作用,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功能与区内农民自身需求结合起来,让新农村建设中能做到物尽其用。3.6推进民主化进程3.6.1提高村领导民主法治意识和村民民

30、主权利意识在新农村民主管理中,村级领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本村民主选举有重要影响,也是本村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关键。在村级领导任职资格上,一方面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条件,另一方面注重其知法、守法的情况;对村领导培训中时,加强民主意识的教育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提高其工作透明度、民主化,解决干群冲突、塑造良好的干群关系,从而有效推进管理民主。广大农民是民主管理工作的主体,衡量一个地方管理民主工作是否开展的深入扎实,关键是看农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管理民主的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它是中央坚定不移地在农村实施的一项治国方略,是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增强广

31、大农民的主体意识。3.6.2健全农村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农村民主决策机制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村民能否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农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明确民主决策的主体及其职权范围,建立起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机构,并明确村级民主决策的内容。同时,应坚持村里重大事项由村民会议讨论这一原则。其次,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一是民主提案。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民十分之一以上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二是民主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对一般事务,重大事务采取不同的方式决议。三是民主表决。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32、表决采用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并形成书面记录。3.6.3加强村规民约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村规民约建制方面,一是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制定出层次高、结构完善的规章;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教育、重道德规范和自我约束功能的村规民约;三是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针对村务公开中存在问题,当前要突出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四是进一步健全责任追究制度。3.6.4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构建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拓宽村民民主监督渠道,是保障村民监督有效进行的基础,可结合各村实际,积极探索村民民主监督的好办法,健全各项民主监督制度,构建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民主监督机构建立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