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77KB ,
资源ID:66347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347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docx

1、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摘要:试将政策范式及政策范式转移理论引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分析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统包统分、“双选”、自主择业三次阶段性的就业政策范式,归纳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发展的时代背景、成因与阶段特点在此基b上,着重探讨了在当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新变化,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转移的新方向,即灵活就业范式。无论是在就业观念还是在就业形式上,这种新型的灵活就业范式都将为今后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关键词:政策范式;政策范式的转移;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图分类号:C913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3- 2006(2010)10- 0092- 04 “政策范式”概念是政治学家彼得霍恩在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借鉴库恩的科学范式概念提出来的。一般来说,范式指的是一个学派或学科据以建构理论、规律、概念的哲学和理论框架。广义而言,任何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框架都可以成为范式。霍尔将政策范式定位为:政策范式是镶嵌在政策制定者头脑中的知识框架,它不仅支配着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设置,而且还决定着政策制定者对其想要解决之问题的认识。 政策范式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难以轻易改变。但是,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按照库恩的定义,范式转移

3、就是新的概念传统,是解释中的激进改变,科学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全新的和变化了的视角。 改革开放30年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政策制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协调,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公平问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直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越来越多的政策专家和学者注意到我国现存政策范式的种种缺陷,由此引发了有关我国政策范式与政策范式转移的讨论。这些讨论广泛涉及到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农民工政策等诸多当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焦点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0年3月闭幕的两会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到了

4、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试引入政策范式及政策范式转移理论,对我国建国以来三次阶段性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进行回顾和整理,旨在概括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发展轨迹,同时对新时期下大学生就业政策新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1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政策,体现出国家的政策导向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因此在概括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转移的同时,也要将之相匹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变迁等因素考虑在内。 新中国建立后以计划经

5、济为主体,以此为前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国家分配、统包统分”为主要内容,这一阶段大致从1950年至1985年。 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由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生产和资源事先进行计划,统一分配利用。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科技人才,也被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统一计划、集中使用。这种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范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并在这一时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导思想。 尽管现在回顾统包统分政策范式的时候,想到更多的是弊端:国家主导、地方缺乏

6、自主性;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学生既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就业压力,缺乏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始终处于一种“等、靠、要,的被动局面z。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当时起到过积极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统一制订国家的用人计划,符合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解决了新中国人才匾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按计划分配大学毕业生,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使得一大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到了稳定的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L2“双选”阶段(1985-1999)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

7、策。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产生了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多元化推动了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按计划分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op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触定)是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触定强调:要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对于国家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

8、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为指导思想的新型就业政策范式逐渐形成。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在帼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褪知)中再次指出了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国家在肯定了“统包统分”就业政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学校办学、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强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分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越来越不相协调。因

9、此,必须改革现行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 1993年2月13日,在1985年褪知环口1989年缺定)J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op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f1要),再次要求改革高等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帷冈要规定:“计划招收的学生原则上仍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安排就业,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委托和定向培养的学生按合同就业;自费生自主择业.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

10、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国家首次肯定了市场机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指导、职业介绍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以上三个纲领性的文件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三个文件的颁布不仅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就业的“铁饭碗”,而且将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包办婚姻”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恋爱”。就业政策主要体现为政府或政府官员、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个人4个方面“经济人”的利益博弈3。首先,大学生就业范式的转移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扩大了地方用人单位选择的自主权,有利于用人单位

11、根据自身需要择优录用。再次,提高了高校的自主办学意识,推动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极大增强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极大拓宽了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点。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L3自主择业阶段(1999-2008)93 1992年十二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渐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尊重个人意愿的自主择业,即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也逐步确立。这一新型的就业政策范式与前两个相比较而言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强调了个人价值和意愿的选择,因此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政策范式。 1998年12月24日,为贯彻

12、落实十五大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教育部颁布了腼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巍文件要求:“到20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并同时取消了向毕业生发放“派遣证”的做法,而改为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 4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指出,毕业生就业制度应当是一个“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大学生就业政策4。教育部2004年2月10日颁布了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目的在于“

13、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3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年。作为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 2万人,就业压力可见一斑。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大学生自主择业提供了多种选择。 2003年6月6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中青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渔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并提供优厚的政策支持。 2003年6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

14、布了(x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实行有关收费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003年7月11日,中组部、人事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编办、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号召大学毕业生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2006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趁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通过集中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促进农村基层教

15、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以上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新特点。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人数的扩张,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压力。自主择业阶段政策范式的出现很好地应对了这种变化。一方面,自主择业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供求由市场配置。另一方面,在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多途径、多渠道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就业环境十分宽松,就业政策十分优厚,给予了大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卜沐丫种就朴政策)P,式比转如表1。三种就业政策范式比较表政策范

16、式问题界定 政策目标 政策取向政策主体 政策工具政策制定风格 政策语言 表统包统分范式(1950-1985)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配置人才资源严格控制人才资源自山流动.根据国家需要统一分配使用国家利益导向政策政府计划管理、行政控制政府包办国家分配、统包统分“双选”范式(1985一1999)初步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资源的市场酉己置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人才资源的自主流动市场机制导向政策高校与用人单位政府控制为主.劳动力市场管理为辅市场主导毕业生、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范式(1999-2008)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突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作用与个人价值相结合.实现人才资源的

17、合理流动国家配套政策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毕业生个人市场主导与政府相关配套就业政策的选择相结合市场导向与个人自愿选择相结合市场导向下尊重个人意愿的自主择业2就业政策范式转移的新趋势灵活就业 2008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 94全球。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很多知名企业纷纷倒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大幅裁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率更是创下了新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

18、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的出台,可以视为灵活就业政策范式的开始。 对于灵活就业这一概念,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撰写的略境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刊这个概念作了如下界定: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高等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主要是指毕业生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得职业,其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受单位,档

19、案、户口放在学校或者人事代理部门,人并不闲在家中,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选择“游击战”或“漂泊”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中,通过个体企业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 5。 由此可见,灵活就业无论在就业观念还是在就业形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的就业政策范式。与“双选”阶段相比,灵活就业没有固定的单位可以选择;与自主择业阶段相比,灵活就业的方式更加多样、灵活,可以将自主选择权进一步扩大。稳定的、终身雇佣的传统就业观念已被现实击碎,就业观念的转变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变得不可或缺,一步到位地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时代也已过去,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主导。 一份惊沪两地20

20、09届毕业生调研报告分6显示: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打算降低标准先找一份工作干着,尔后继续找工作的大学生占到了410 ; 620/0的毕业生寄希望于金融危机后再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目前只获得一份兼职工作或临时工作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一两年之后才能达到自己原先所期望的职业定位的工作机会,91%的毕业生表示会考虑尝试。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对灵活就业政策范式的新型就业观念还是普遍认可并接受的。此外,国家也在积极倡导新型的灵活就业观。袁贵仁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新型就业观念的重要性,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他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21、。 因此,可以说灵活就业是一种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新型的择业观念上,以相关优惠政策、新型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不囿于传统的就业方式的新型就业政策范式,是就业政策范式转移的新发展。 表2灵活就业政策范式表 政策范式灵活就业范式(Zoos问题界定 政策目标 政策取向 政策主体 政策工具政策制定风格 政策语言为应对金融危机下市场机制失灵.鼓励人才自山择业、自主创业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式.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市场条件下的多元利益导向毕业生个人国家鼓励、地方引导、政策优惠个人自主选择主导先就业、再择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政策范式,灵活就业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既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拓展了就业

22、方式,又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但由于灵活就业的政策范式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机制还不够完善,其弊端也很突出:人事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过缓,使灵活就业成为社会生活中新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还有待于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研究。但毋须置疑的是,灵活就业范式必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发展的新趋势。参考文献:【1岳经纶,郭巍青.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公共政策的范式 转移【M/冲国公共政策评论: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7 1- 3. 2黄中庸,周建民,陈令霞.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的价 值分析J.理论界,2006( 8): 128 3费章娟.从政府包办到市场主导中国大学生就业政 策的变迁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0$ 22( 1): 118 4周建民,陈令霞.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 变J.辽J工学院学报,2005 7( 1): 104 5裴劲松,李佳.我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问题探析【J. 经济师,2006( 6): 1266杨勤,何良彬.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灵活就业状况分析和 建议京沪两地2009届毕业生调研报告【J.经济视 角,2009( 6): 78一7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