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1区域有哪些特征?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地形区、流域 有的没有明确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1.12长三角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 这些差异对长松两地区哪些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1.1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有哪些不同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
2、素的改变而改变环境特点:由若干平原组成,地势平坦、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土质黏重1.2 地理信息技术1.21遥感(RS)人视力的延伸;利用传感器接受电磁波区分不同的地物或直接获取地物的影像资料作用:主要来获取信息,可应用于资源勘查、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监测特点: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1.22遥感平台越高,探测范围越大,地物的分辨率越低1.23全球定位系统 (GPS)作用: 定位和导航作用:提供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海、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1.
3、24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的延伸作出复杂分析、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制定解决方案、提供线路;还具有城市管理功能和查询功能。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表现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含义(实质):土地退化(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发生的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二西北地区概况1.界限: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2.范围: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
4、相间分布。速记地形单元:天山山脉、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并不一样。成因分析 荒漠化的一般成因分析: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一般发生在林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西走廊)过度放牧(一般发生在畜牧区,如*草原)过度开垦(一般发生在农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套平原)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点状或斑状沙漠化)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5、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补充江南丘陵红漠化的原因:气候湿润,降水多,降水强度大地表水侵蚀强度大; 江南丘陵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很薄,一旦流失很难恢复;长期以来当地陡坡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表层物质流失形成红漠化;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修梯田;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等;发展沼气等设法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土壤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土壤盐碱化: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旱涝频繁,蒸发强烈;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埋藏浅。(2
6、)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治理措施:科学排灌(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井排井灌;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引淡淋盐;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田覆盖;施用化学改良剂。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减弱噪声等。2.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湿润地区(山区、河流上游)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
7、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二世界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原因: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三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四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医学
8、宝库-药用价值热带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所有,而且属于全人类所有。(全球性)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6亚马孙破坏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七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按性质:非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矿) 可再生
9、:水、风、太阳、地热、风能、潮汐、生物 按利用现状:常规:水、煤、石油、天然气 新:太阳、风、地热、潮汐2.山西煤炭开发背景:开发条件:有利: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好、煤层厚、埋藏浅 市场广阔:能源消费量大,需求增加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不利:水资源缺乏:引水工程(引黄入晋) 自然环境脆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交通运力不足,要道少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缓解运输压力减轻
10、大气污染提高经济效益。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山西省如何由能源大省变为经济强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拓展: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植被:
11、植被稀少,地表缺少保护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地形起伏大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工矿交通建设、过度樵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壤贫瘠,农业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淤积江河湖库,导致河床抬高,库容减小,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治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2.资源型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济结构单一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资源枯竭 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措施: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用地紧张,交通拥堵 措施: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合理规划使用土地3.可
12、再生能源开发条件评价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水能河流的流量;河流的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的大小西南;中南;西北黄河上游太阳能天气状况;空气稀薄程度;纬度;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南方地区第2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田纳西河概况: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2、不同河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
13、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成因:冬季,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山地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类型多样。4、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
14、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5、流域的综合开发: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6、综合开发的项目:防洪:水库 发电:水电、火电、核电(水电季节不稳定) 航运:水库、船闸 土地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矿区植被恢复;自然保护区 旅游:峡谷、瀑布、湿地、河漫滩 提高水质:水源涵养保护、养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禁止工农业、生活废水向河流排放)、库区改善大坝的作用: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水产养殖7、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
15、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8、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冬末春初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小。9、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加上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10、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对农业生产不利11、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水系发达
16、,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没有结冰期,全年可通航;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条件:地形起伏大,落差大,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量不稳定。1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知识拓展: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水文: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凌汛)、流速、水能、补给类型水系:河网(密度、形状)、支流、落差、河道(宽、
17、窄、曲折、平直)、流程(长、短)、流域面积、流向2.河流航运价值分析 自然因素:水量、水位的变化、结冰期、通航里程、 社会经济因素:航运需求(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3. 河流的各种补给类型及分布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汛期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明显的季节性东北地区春季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冬季易断流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湖泊水补给全年补给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取决于湖泊和一水的相对
18、水位普遍无汛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补给量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无汛4.河流的治理措施洪涝的治理: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污染的治理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5. 河流流向的判读等高线图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根据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根据河流支流流向判断一般情况下支流条数多于干流条数,支流细,干流粗,支流短小,上游支流较多,分支较少的
19、为下游。时令河。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河流一般越往下游,水量越少,枯水期河流流量变少甚至干涸,随季节变化的下游部分用虚线画出。6. 河流上建大坝对下游的影响有利:减轻下游的旱涝灾害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水源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不利:下游水量减少,水质变差下游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少,海岸线退缩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4.11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地形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黑土深厚肥沃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4.12农业布局
20、特点 耕作农业区:分布在三大平原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 、大豆、甜菜林业和特产区: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天然草场)4.1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生产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其他知识: 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4.14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继续加强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快农产品的加工、转换,延长产业链;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西部
21、草原区: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两手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农业:保护天然林,多元化立体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关键条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
22、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3.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
23、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4.“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5.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
24、立工业化城市化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题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案例:中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晋煤外运)、美国:北水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课本内容:案例1: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3、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二、西气东输概要思考题:1、 起源地,目标市场,主要输
25、送方式?2、 西气东输主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那些省级行政单位?哪些自然带?哪些地形区?3、 线路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分布、地形地质)4、 陕西境内向北弯曲的原因?(通过靖边,补充气源/稳定气源)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的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的意义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
26、设,提供就业岗位; (社会效益)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天然气可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对东部的影响)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对中西部的有利影响)沿途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施工过程易造成生态破坏。(对中西部的不利影响)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27、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实现优化,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
28、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案例2:南水北调一、为什么调水-南水北调的原因(哪里需要调水,哪里有水可调)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总量多,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北方地区水资源需大于供,南方地区供大于需-需要南水北调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总量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短,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量小,且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4、华北地区
29、缺水的解决措施修建水库/建立蓄水工程(时间)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空间)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和治理水污染5、选择长江作为水源地的理由流域广,水量大: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人均和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径流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距离缺水地区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二、怎么调水-南水北调线路(调水线路的选择;各线路的优缺点)线路起终点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能否自流优缺点东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工程量小大差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黄河以南逐级提水;黄河以北自流优点:利用京杭大运河等现有渠道,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缺点:需抽水北送,梯级调水,水质差。中线从长江三峡库区,出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天津较大 中中丹江口水库 三峡水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