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哲学理论安全哲学理论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21世纪,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及内容将面临着一系列嬗变,这种结果将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近百年来,为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人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现代社会的重大意外事故仍发生不断。从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90年代未日本的核污染事件;从韩国的豪华
2、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我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从21世纪新近在美国发生的埃航空难到我国2000年发生的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和大舜号特大海难事故,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近40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的GDP。生产和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浸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正像一个政治家所说:意外事故是除自然死亡以外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为此,我们需要防范的方法、对策、措施,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1基于科学理论中认识安全哲学 安全历史学揭示的安全策略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
3、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本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
4、步。因此可以说:预防为主是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策略和方法。 安全文化理论的启示根据安全原理,事故相关的人机环管四要素中,“人因”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甚或包括人的安全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人文素质层面。安全文化建设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入手。这就要求进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安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领域,同时也涉及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本质安
5、全化等物质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意义。由此可看出: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 系统科学观点的指导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
6、);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实现系统(工业生产)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安全经济学结论的论证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基本问题。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识安全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
7、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 : 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 : 6;安全生产贡献率:1.55 ;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从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都表明:预防型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产出比。 工业安全实践中得到的证明应用安全评价的理论,对一般工业安全措施实践的安全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得到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其结论是: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由此可以说:超前预防型效果优于事后型整改效果。因此,主张在设计和策划阶段要充分地重视安全,落实预防为主的策略。 事故致因理论的阐明根据事故理论的研究,事
8、故具有四种基本性质:)因果性。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随机性与偶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潜在性与必然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
9、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上述事故特性说明了一个根本的道理: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国际安全管理发展之潮流在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上推行预期型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无隐患管理法、安全目标管理法,以及推行行为抽样管理技术;对重大
10、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对一般技术项目推行预审制;企业对于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建立应急预案。这些做法都是国际安全生产管理的现代潮流。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祈天保佑、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付,一步步到近代人类扬起预防之旗,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理念、观点、知识、策略、行为、对策等,人们以安全系统工程、本质安全化的事故预防科学和技术,把“事故忧患”的颓废认识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现实社会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机的自扰情绪变为抗争和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这人类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人类
11、安全哲学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发展与进步。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安全哲学具有宿命论和被动型的特征;工业革命的爆发至本世纪初,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在事故的策略上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在方法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飞跃,即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哲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世纪未,由于高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现代军事、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
12、安全哲学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人类征服意外事故的手段和方法。 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这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事故对生命的残酷与溅蹋人类无所作为,自然与人为的灾难与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沫灭,一种落后和愚昧的社会。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
13、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如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统计学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建立了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生产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
14、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 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超前、主动。具体表现为: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要解决人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
15、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时规划、发展、同时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进行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活动,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
16、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观”,观念,认识的表现,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有高明安全行动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入了文明的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文化呢?“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它方式或手段而言,并在与之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的
17、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它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强度重视程度重于其它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它知识培训和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安全的检查评比严于其它考核工作;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重视生命的情感观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反之,事故对人类安全的毁灭,则意味着生存、康乐、幸福、
18、美好的毁灭。由此,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的“人之常情”之理,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应以建立的情感观。不同的人应有不同层次的情感体现,员工或一般公民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已”、“有德、无违”。而对于管理者和组织领导,则应表现出:用“热情”的宣传教育激励教育职工;用“衷情”的服务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用“深情”的关怀保护和温暖职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用“绝情”的管理严爱职工;用“无情”的事故启发人人。以人为本,尊重与爱护职工是企业法人代表或雇主应有的情感观。 安全效益的经济观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而且是
19、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企业效益实现的基本备件。“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这是企业法人代表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安全的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2.5;发达国家的安全投资占3.3,我国现阶段占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可达1 : 41:>100;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 : 6;安全生产的贡献率达1.56 ;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安全效益金字塔表明:系统设计考虑了1分安全性可带来系统制造时的10安全性,而实现系统运行和使用时的1000分安全性。 预
20、防为主的科学观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的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采用现代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我们应建立的安全生产科学观。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实现系统(
21、工业生产)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人机环管的系统观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
22、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人类高明的安全哲学思想 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1986年10月13日,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长时曾在有关专业会议上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哲学道理。其中,隐患险于明火就是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认识论哲学。显然,隐患险于明火就是要我们认识到隐患相对于明火是更危险的要素,而在各种隐患中,思想上的隐患又最最可怕。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最重要
23、的对策,是要从隐患入手,积极、自觉、主动地实施消除隐患的战略。防范胜于救灾,其要说明的是,在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方法论上,事前的预防及防范方法胜于和优于事后被动的救灾方法。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预防为主是保证安全生产最明智、最根本、最重要的安全哲学方法论。江主席提出的防范胜于救灾的哲学论断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消防安全方针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还可以做出以下系统的诠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对于消防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为主题,故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之说。这是从方针或原则上的表述,在理论和原理方面,预防为主的科学基础可基于如下方面: 古人的安
24、全哲学思想我们的先哲孔子早就说过:建立在经历方式上的学习和进步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过沉思的方式来学习,才是最高明的;当然,人们还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和进步,这是最容易的。从这种思维方式出发,进行推理和思考,我们感悟到:人类在对待事故与灾害的问题上,千万不要试求通过事故的经历才得予明智,因为这太痛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等重要。我们应该掌握正确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理性与原理出发,通过沉思来防范和控制职业事故和灾害,至少我们要选择模仿之路,学会向先进的国家和行业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思想方法。东汉政治家荀况在总结军事和政治方法论时,曾总结出: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但是防
25、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归纳用于安全生产的事故预防的上,也是精辟方法论。因此,我们在实施安全生产保障对策时。也需要“狡兔三窟”,即要有“事前之策”预防之策,也需要“事中之策”救援之策和“事后之策”整改和惩戒之策。但是预防是上策,所谓“事前预防是上策,事中应急次之,事后之策是下策。”对于社会,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对于企业,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我们人类正面临新的21世纪的到来,我们国家正前进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历史快车之道。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背景,面对这样的命题和时代要求,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用现代的安全哲学来武装思想、指导职业安全行为,从而对推进人类安全文化的进步,为实现高质量的现代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而努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