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5 ,大小:58.43KB ,
资源ID:66172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172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1、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雅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目录附录七用词说明.5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雅安市实际,制定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各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3条.本规定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和特点,划定旧区改建地段(以下简称旧改区)和新建区规划建设地段(以下简称新建区)两个城市形态分区(见附图雅安市中心城区分区控制

2、图)。编制详细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规定。第4条.城市各项规划技术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规定执行,在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应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参照本规定执行。当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指标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第5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重要节点与地段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及城市公共设施承载能力为规划原则实施管理。第6条.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行业规定执行;当本规定与现行技术规范或行业规定有不同要求时,应按规定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执行。对特殊性、专

3、业性强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规定或专业技术规范,提出专门的规划要求。第7条.对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厂区等工业建筑或规划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第8条.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个人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并应严格按照雅安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9条.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10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

4、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附录一建设用地适建兼容性表确定其适建兼容范围。第11条.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配置规模、比例及位置,规划条件指标依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第12条.建设项目拟兼容的用地性质在建设用地适建兼容性表中未列入的,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项目主导用地性质和项目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情况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核定适建兼容性内容,纳入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规定性内容。第13条.建设用地地块规划条件或修建性详细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除项目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应配套的公共服务用房及设施外,建设单位(含个人,下同)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条

5、件对该项目核定的用地性质、兼容性内容实施建设,不得自行增加或改变。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划容量控制第14条.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强度由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建筑容量指标控制。第15条.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以该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红线为界线,不包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红线以外的拆迁线用地和代征的城市规划绿线、黄线、蓝线、紫线等范围内的土地面积。第16条.已批准的详细规划并已明确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的,按详细规划执行,未明确的按下列规定执行。(已确定规划条件的项目,按规划条件执行)第17条.一般地区的建设用地建筑容量不应超出表21居住建筑规划强度控制表和表22非居住建筑规划控制指标表规定控制指标(本章

6、各表中容积率的控制指标不含地下建筑面积,如涉及地下建筑应计入容积率时,应按附录三中地下建筑容积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表21居住建筑规划强度控制表建筑层数(N)新建区建筑层数旧改区住宅密度住宅容积率绿地率住宅密度住宅容积率绿地率7351.830%7351.825%7N9302.27N9322.29N12282.79N15302.712N15273.115283.115N17263.3283.417N19263.5263.720254.0.254.0244.5235.0注:1、住宅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住宅类建筑投影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2、住宅容积率是指建设项目中住宅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

7、积的比例。3、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0%。表22非居住建筑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建 筑 形 式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建筑用地商业建筑多、低层502.015高 层405.020办公建筑多、低层401.5且1.825高 层355.030商业、办公综合建筑多、低层452.020高 层405.025宾馆、酒店多低层402.025高 层355.030服务设施用地农贸市场500.8且1.610幼儿园新建区35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30旧改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社会停车库502.5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其它服务设施4

8、02.4物流用地满足物流功能的用房501.0且3.020仓储用地仓库及配套用房451.0且2.520注:1、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计入绿地率指标。2、车位数300辆的社会停车场(库),配套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50平米;车位数300辆的社会停车场(库),配套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50平米。3、农贸市场主体功能建筑面积不小于项目地块计容建筑面积的50%。4、行政划拨用地上的行政办公、业务、科研、培训等建设项目,其容积率应不应小于1.0(有特殊需要或规定的除外)。第18条.新建区幼儿园必须单独占地,旧改区幼儿园争取最大可能单独占地,幼儿园最小建筑规模按下表执行。表23幼儿园最小建筑规模控制标准

9、类别用地面积()最小规模最小建筑面积()幼儿园1350-25003班(90人)8002800-35006班(180人)19003500-49009班(270人)3150490012班(360人)4000第19条.新建、迁建医院的容积率不大于2.5,建筑密度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绿地率不小于35%;改扩建医院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控制指标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第20条.综合运动场地(除市级、区级体育中心用地外)按每100平米用地面积配置不大于3平米、且总建筑面积不大于500平米的服务设施。第21条.中小学用地的容积率、绿地率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中学用地新建项目建筑密度不大于30%,小学用地新建项目

10、建筑密度不大于35%,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筑密度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植草的中小学运动场地计入绿地率指标)第22条.社会福利用地的容积率不大于2.2,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第23条.非生产性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小于1.0且不大于2.5,建筑密度不大于40%,绿地率不大于20%。第24条.生产性工业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生产性工业用地除化工、机械制造等对安全生产、工艺流程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基准容积率不小于1.0,建筑密度原则不低于60%;除特殊要求外,工业建筑物层高不宜大于8米,当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2、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

11、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3、工业建筑项目的非生产性用房用地面积不超过建设用地面积7%,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20%,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4、工业项目鼓励建造多层厂房。第25条.公用设施用地(主要指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广播电视、消防、防洪、环卫及其它公用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第26条.体育馆、博物馆、展览馆、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市级公共建筑,应强调建筑特色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节约建设用地,在满足规划退距、消防、安全等要求和绿地率大于30%条件下,容

12、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控制指标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第27条.对滨江、临山、城市重要门户、节点区域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地段的地块规划指标控制,除满足以上规定外,还应遵守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定内容。第28条.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地,详细规划未明确容积率的,其容积率应在表21、表22规定的指标基础上按表24折减。表24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建筑基地面积(A)折减率(%)1000m2201000m2A5000m2155000m2A10000m210第29条.除公共服务设施(公厕、垃圾库、社区办公、治安设施、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外,项目建设用地未达到表25规定

13、的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开发建设;表25开发建设用地最小面积规定建 筑 类别旧改区(m2)新建区(m2)低 层 建 筑8001500多 层 建 筑15003000高 层 建 筑30005000注:本表建设用地面积指净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和代拆迁范围的用地。建设用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因周边用地已经完成建设,或因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且该地段绿地已达到规定标准亦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按程序批准后可允许单独建设。第30条.下列建设项目应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一)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或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二)成规模开发的新建住

14、宅小区;(三)大型公共建筑;(四)绿色生态城区、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示范性项目。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第一节 建筑间距控制第31条.建筑间距除须满足日照、通风、采光、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环保、交通、管线埋设和文物、建筑物保护、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第32条.建筑应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表31的规定。表31建筑日照标准建 筑 类 别条件日照时间住宅旧区改建地段每套住宅至少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大寒日1小时新建区规划建设地段大寒日2小时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每套住宅至少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冬至日2小时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生活用房冬至日3小时大、中、小学教学楼教室冬

15、至日2小时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疗养室冬至日3小时注:1、日照时间计算起点从底层的窗台面起算。2、当上述建筑下部作为商店、管理、停车等其他功能使用时,日照时间计算从须满足日照要求用房最底层的窗台面起算。第33条.建筑日照分析报告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必备技术依据,建设单位与规划设计机构须对提供的建筑日照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相关法律责任。受遮挡建筑为违法建筑、临时建筑的,其日照要求不予考虑;已批准确定并已与相关权益人达成拆迁意向的待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其日照要求可不予考虑。第34条.居住建筑(含公寓)间距应按附录四建筑间距图示进行控制。第35条.居住

16、建筑(含公寓)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按表32居住建筑平行相对布置最小间距控制指标控制:表32居住建筑平行相对布置最小间距控制指标相 对建 筑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正面间距(建筑长边)侧面间距(建筑端墙)正面间距(建筑长边)侧面间距(建筑端墙)主要朝向间 距次要朝向间 距低层建筑正 面 间 距 (建筑长边)新建区:L1.1H旧改区:L1.0H且 6mL0.8H且 5m低层位于多层南侧:新建区:L1.1H旧改区:L1.0H且 7M东西向相对或多层位于低层南侧:新建区:L1.0H旧改区:L0.9H多层端墙位于低层南侧:新建区:L1.2Hd旧改区:L1.1Hd且 7m低层位于多层端墙南侧:新建区

17、:L1.0H旧改区:L0.9H且 6m东西向相对:L1.1Hd且 6m高层位于低层南侧:L2Hd且13 m高层位于低层东、西、北侧:L13m高层位于低层南侧:L高层次要朝向面宽且L13m高层位于低层东、西、北侧:L高层次要朝向面宽且11m建筑端墙新建区:L4m旧改区:符合防火规范以低层端墙建筑高度为H:L0.9H且6m新建区:L4.5m旧改区:L4mL端墙面宽且9mL9m多层建筑正面间距(建筑长边)新建区:L1.1H旧改区:L1.0HL建筑端墙面宽且L12m高层位于南侧:L0.5Hg,且28M高层位于东、西、北侧:L1.2Hz,且 18m高层位于南侧:L0.45Hg,且满足18m和1.2Hz高

18、层位于东、西、北侧:L1.1Hz且满足15m建筑端墙L6mL端墙面宽且 13mL11m高层建筑主要朝向间距L0.5 Hg且 28mL24m次要朝向间距L13m注:1、本章各表注解在本章内相同。间距计算规则见附录三“计算规则”。2、L为建筑之间间距;H南向建筑高度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Hg指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相对时的高层建筑高度,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相对时的平均高度;Hz-多层建筑高度;Hd低层建筑高度。3、本表采用:低层建筑为1-3层或计算高度小于10米、多层建筑为4-6层住宅或计算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层建筑为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计算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来计算建

19、筑间距。4、居住建筑正面是指建筑长边或建筑外墙开有起居室、卧室等主要居住房间窗户的墙面。5、本表低层和多层居住建筑端墙边长上限为16米,端墙面可开设附属房间(卫生间、厨房、楼梯间等窗户及走廊),间距不因增设附属房间窗户而增大。高层同理。6、高层建筑:当边长30米、高度60米,按60米高度计算间距;当边长30米、高度超过80米,按80米高度计算间距。7、本表低层建筑侧面间距同时应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第36条.居住建筑(含公寓)多、低层正面、高层建筑主要朝向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按表33控制:表33居住建筑主要朝向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建筑间夹角最小间距30按表32中主要朝向(或正面)对主要朝向(

20、或正面)计算间距的1.0L控制3060按表32中主要朝向(或正面)对主要朝向(或正面)计算间距的0.8L控制按表32中主要朝向(或正面)对次要朝向计算间距的0.8L控制60按表32中主要朝向(或正面)对次要朝向(或端墙)计算间距的1.0L控制注 :1、为两栋建筑的夹角。2、计算间距不包括表32中规定的最低限。第37条.居住建筑(含公寓)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4控制。表34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布置形式高层与高层高层与多、低层多层与多层低层与低层多层与低层60L13 mL11mL8 mL4 mL6 m6090L13 mL13 mL10 mL5 mL8 m注:错位布置有两个方向的垂直距离

21、(Lx、Ly)时,以任意一个方向的L单向控制。第38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疗养院住院楼、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楼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除外,下同)之间的间距按以下规定控制,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第39条.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5规定:表35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最小间距控制表相对建筑低层、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正面间距(建筑长边)侧面间距(建筑端墙)主要朝向间 距次要朝向间 距低、多层建筑正面间距(建筑长边)L1.0H且 6m低层相对:L6m多层相对:L10m多层对低层:L8mL1.0Hd(Hz)且L13m13m侧面间距(建筑端墙)_L6mL9mL9m高层建筑主

22、要朝向间距_L0.4H且L22mL次要朝向面宽且L15m次要朝向间距_L13m注:1、本表中计算间距的非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10米的为低层建筑(Hd);建筑高度等于10米且不大于24米的为多层建筑(Hz);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为高层建筑。2、本表所指端墙为该面外墙边长15米并只开有附属房间(卫生间、厨房、楼梯间等)窗户。第40条.非居住建筑多、低层正面和高层建筑主要朝向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按表36控制:表36非居住建筑主要朝向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建筑间夹角最小间距30按表45主要朝向(或正面)对主要朝向(或正面)计算间距的1.0L控制3060按表45主要朝向(或正面)对主要朝向(或正

23、面)计算间距的0.8L控制按表45中主要朝向(或正面)对次要朝向计算间距的0.8L控制60按表45主要朝向(或正面)对次要朝向(或端墙)计算间距的1.0L控制注 :1、为两栋建筑的夹角。2、计算间距不包括表35中规定的最低限。第41条.非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7规定:表37非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最小间距控制表建筑间夹角高层与高层高层与多、低层多、低层与多、低层6013m9m6m609013m13m8m注:错位布置有两个方向的垂直距离(Lx、Ly)时,以任意一个方向单向控制。第42条.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以居住建筑的间距规定为控制间距。相邻同为由上部居住、下部非居住组合的

24、综合楼,可分别按居住、非居住建筑规定的间距计算相对的非居住部分和相对的居住部分之间间距。第43条.高层建筑的主体与裙房可以分别计算间距,裙房高度小于24米按多层建筑间距规定执行,大于24米按高层建筑间距规定执行。第44条.位于同一裙房之上的多幢建筑,计算裙房之上建筑之间的间距可扣除裙房的高度;计算与相邻建筑间距时,须包括裙房高度。第45条.同一建设用地内,底层均设有架空层的建筑相邻时,其间距计算可以扣除高度相等的底层架空层;底层设有架空层的住宅建筑与未设架空层的建筑相邻时,间距计算须含建筑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第46条.医院病房楼、疗养院住院楼、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教学楼等之间

25、的建筑间距,原则上在居住建筑间距要求基础上提高20%,同时还应满足相应的专业规范要求。第47条.工业建筑间距执行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工业卫生等专业规范规定。第48条.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间距在满足日照、消防等国家相关要求基础上,可根据方案合理性、经专题论证后确定。第49条.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村民住宅建筑间距,按表38规定执行。表38农村村民住宅建筑间距控制表相 对 位 置二层及以下二层以上正面间距1.1H且5 m1.1H且9 m正面与山墙间距4 m8 m山墙间距3 m4 m注:1、二层及以下与二层以上相对布置时:南北向布置,以南向高度计算间距;东西向以相邻两栋建筑平均

26、高度计算间距。2、设置消防通道的建筑物山墙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米。第二节 建筑退界控制第50条.沿建设用地边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轨道交通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除应当符合消防、环保、防洪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本章规定。第51条.沿建设用地边界的建筑,除退让界外现状建筑距离满足建筑间距退让要求外,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依据控规退让间距,同时应满足表3-9建筑红线退让用地红线距离控制表,二者不相符时,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二)若拟建建筑对界外空地(规划为住宅、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教学楼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有日照影响,其不符合日照要求的阴影在界外的影响距离(用地界至不符合日照要求的阴影范围的边缘线)不应大于10米。(三)老城区用地边界退让,应按“后建尊重、服从先建”的原则,优先保证现有合法永久性建筑获得规定标准的日照,满足消防要求。表39建筑红线退让用地红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