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4.73KB ,
资源ID:6615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15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方案.docx

1、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方案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第二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方案湖南工大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驻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第2合同段隧道监测组二OO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目录一、量测的任务和目的 2二、量测项目及方法 2三、量测仪器 6四、测点布设 6五、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3六、量测的管理 14七、TSP203超前地质探测 16八、施工综合地质超前预报 18一、量测的任务和目的四脚岙隧道、角洞岙隧道、栎斜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基于新奥法理念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现场量测信息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及时修正设计、施工支护参数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现

2、场监控量测工作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力学动态,便于日常施工管理;(2)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进行信息反馈,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围岩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对有险情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下步施工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隧道采用信息化手段施工;(3)根据量测动态曲线,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4)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经验资料。二、量测项目及方法根据四脚岙隧道、角洞岙隧道、栎斜隧道设计特点、围岩条件(、IV、V级围岩)、支护类型(复合式衬砌)和采用的施工方法,按照设计要求和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结合本单位自有的量测仪器,选定本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频率见表2.1。(1)必

3、测项目:工程地质和现状的观察、周边收敛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锚杆内力及抗拔力;(2)选测项目: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二次衬砌及中墙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和裂缝量测。表2.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频率 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 测 间 隔 时 间1工程地质及现状的观察及时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等,核对围岩分级,并绘制地质素描图。经常检查喷层表面有无裂损,锚杆有无松动,并作好观察和描述记录。按规定取样,并测试出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钢卷尺、地质罗盘、数码相机。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立即进行每次爆破后2周边收敛位移拱顶下沉收敛仪,精密水平仪及水准尺每1050m一个断面,测点距开挖面2米

4、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在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115天12次天16天1个月1次/2天13个月12次/周3个月以后13次/月3地表下沉精密水平仪及水准尺每550m一个断面,每个洞口设1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4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每1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根锚杆115天12次天16天1个月1次/2天13个月12次/周3个月以后13次/月5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钢筋应力计每10榀钢支撑一对测力计,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115天12次天16天1个月1次/2天13个月

5、12次/周3个月以后13次/月6二次衬砌及中墙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混凝土内应变计、测缝计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为3个测点。115天12次天16天1个月1次/2天13个月12次/周3个月以后13次/月图2.1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框图工艺说明: 根据设计要求,在各要求位置埋入量测标志,并对其原始状态进行量测,记录其各原始指标。由现场专职技术人员记录每一个掌子面的岩性,包括围岩类别、构造(层理、产状、走向),特别是岩性变化之处。初期支护施作后,按设计要求埋入相应数量和种类的量测标志,观察并记录初支状况的变化及量测标志的变化。绘出各标志点的位移.时间曲线。量测情况趋于稳定,可逐步减少观察

6、频率,直至取消观测,安排相应工序施工。变化反常的,及时反馈设计,修正支护参数,加强支护,继续观测,直至变化进入正常程序。各种量测方法叙述如下:(1)工程地质及现状的观察 开挖后地质观察围岩种类,断面位置和状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性,节理裂隙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核对围岩分级,并绘制地质素描图。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拱顶有无剥落现象。是否有涌水、涌水量的大小、位置和压力。 开挖后初期支护观察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喷砼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砼是否发生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是否有鼓底现象。锚杆注浆和喷射砼量是否达到施工规定的要求。观察中发现的异常现象,要详细

7、记录发现时间、距开挖工作面距离以及附近各量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2)周边收敛量测该项量测主要是用于围岩稳定性判别及位移反分析,贯穿隧道施工过程,为调整初支参数和二衬时间提供依据。量测仪器利用国产数显JSS30A型收敛仪。周边收敛量测仪器结构示意图见图2.2。(3)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与周边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仪器采用精密水平仪、钢尺和测杆,测点布置见图4.2。(4)地表下沉量测围岩稳定性的判别以及位移反分析,应用于浅埋隧道整个的施工过程中,为二次衬砌的施设提供依据,并为预测围岩变形提供参数。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5)锚杆内

8、力及抗拔力量测根据锚杆所承受的拉力,判断锚杆布置是否合理,了解围岩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检查锚杆抗拔能力,检查锚杆砂浆饱满程度。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6)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量测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的可靠性分析,用于整个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为二次衬砌的施设提供依据,并为预测和反馈提供参数。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7)二次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为了掌握二次衬砌的内力变化发展规律,根据设计、规范及施工单位相关要求,对二次衬砌的典型断面进行应力和表面应力量测。量测断面布置及观测频率详见表2.1。三、量测仪器根据确定的量测项目和量测方法,所需的量测仪器见表3.1。量测

9、仪器使用前进行严格标定。表3.1量测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备注1数显收敛仪JSS30A2精密水平仪DSZ23水准尺铟钢尺4锚杆测力计MC.105锚杆拉拔器ML206钢卷尺50m7数码相机三星8地质罗盘普通9水银温度计-1010010钢筋应力计YT-100A/YT-100B11混凝土应变计TGCL-100A12裂缝显微镜TGCX-2-300A四、测点布设施工时,结合本隧道实际地质情况实施必要的现场监控,当地质情况较好,且位移量较少时可增加量测断面间距;在施工初期阶段,或地质较差时,或位移量及变形速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测点设置应可靠,并应妥善保护,量测仪器使用前应严格标

10、定。各量测项目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量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以便量测数据的分析及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i. 地表下沉量测布置在洞口浅埋地段。在级围岩地段,当隧道埋置深度小于30米时,属于浅埋隧道;在级围岩地处,当隧道埋置深度小于15米时,属于浅埋隧道。观测断面纵向间距约550米,每个洞口设一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在观测前,注意仪器的校正、观测点及基点的设置工作,在观测过程中作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图4.1 测点布置断面示意图表4.1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桩号 表4.1.1 四脚岙隧道ZK2+783ZK2+800ZK2+830ZK4+037ZK4+077ZK4+107YK2

11、+813YK2+833YK2+863YK4+037YK4+077YK4+107表4.1.2 栎斜隧道ZK6+419ZK6+424ZK6+505ZK6+510表4.1.3 角洞岙隧道ZK7+672ZK7+682ZK9+765ZK9+775YK7+657YK7+667YK9+775YK9+785ii. 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量测在进行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洞室周边位移变形监控量测,洞室周边位移量测断面在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1520米左右设置一处,在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2040米左右设置一处,在级围岩地段纵向间距4050米左右设置一处。表4.2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断面里程桩号表 4.2.1 四脚岙

12、隧道量测断面里程桩号量测断面里程桩号ZK2+783YK2+813ZK2+800YK2+833ZK2+830YK2+863ZK2+850YK2+883ZK2+870YK2+923ZK2+910YK2+963ZK2+950YK3+003ZK2+990YK3+023ZK3+030YK3+043ZK3+050YK3+063ZK3+070YK3+083ZK3+090YK3+103ZK3+120YK3+123ZK3+140YK3+143ZK3+160YK3+163ZK3+180YK3+183ZK3+200YK3+203ZK3+220YK3+223ZK3+240YK3+243ZK3+260YK3+263ZK

13、3+290YK3+290ZK3+340YK3+340ZK3+390YK3+390ZK3+440YK3+440ZK3+490YK3+480ZK3+530YK3+520ZK3+570YK3+560ZK3+610YK3+600ZK3+650YK3+640ZK3+690YK3+680ZK3+730YK3+720ZK3+770YK3+760ZK3+810YK3+800ZK3+850YK3+840ZK3+890YK3+880ZK3+930YK3+920ZK3+970YK3+960ZK4+010YK4+000ZK4+037YK4+037ZK4+057YK4+057ZK4+077YK4+077ZK4+107Y

14、K4+1074.2.2 栎斜隧道量测断面里程桩号量测断面里程桩号ZK6+419YK6+417ZK6+434YK6+432ZK6+454YK6+452ZK6+474YK6+472ZK6+494YK6+492ZK6+510YK6+5084.2.3 角洞岙隧道量测断面里程桩号量测断面里程桩号ZK7+672YK7+657ZK7+700YK7+680ZK7+720YK7+700ZK7+760YK7+740ZK7+800YK7+780ZK7+850YK7+820ZK7+900YK7+860ZK7+950YK7+910ZK8+000YK7+960ZK8+050YK8+010ZK8+100YK8+060ZK8

15、+150YK8+110ZK8+200YK8+160ZK8+250YK8+210ZK8+300YK8+260ZK8+350YK8+310ZK8+400YK8+360ZK8+500YK8+410ZK8+550YK8+460ZK8+600YK8+510ZK8+650YK8+560ZK8+700YK8+610ZK8+750YK8+660ZK8+800YK8+710ZK8+850YK8+760ZK8+900YK8+810ZK8+950YK8+860ZK8+980YK8+910ZK9+000YK8+960ZK9+025YK9+010ZK9+075YK9+060ZK9+125YK9+085ZK9+175YK

16、9+105ZK9+225YK9+135ZK9+275YK9+185ZK9+325YK9+235ZK9+365YK9+285ZK9+405YK9+335ZK9+455YK9+385ZK9+505YK9+425ZK9+555YK9+465ZK9+605YK9+515ZK9+645YK9+565ZK9+675YK9+615ZK9+695YK9+655ZK9+715YK9+695ZK9+737YK9+715ZK9+757YK9+735YK9+746YK9+766图4.2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测点、测线布置示意图iii. 测点布置要点1. 洞内量测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后24小时内或下次爆破前

17、完成,并测读初次读数。2. 洞内量测测点均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并精心保护,不受下次爆破破坏。3. 各项位移量测的测点,一般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4. 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除按表2.1执行外,还应参照下表4.3的频率。表4.3 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位移速度距工作面距离量测频率10mm/日以上018m12次/日105mm/日1836m1次/日51mm/日3690m1次/2日1mm/日以下90m以上1次/周 五、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将量测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进行: 1、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曲线的时间坐标轴

18、下应注明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位移变化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时,可在下列函数中选择:(1)对数函数。U=alg(1+t)、 U=a+b/lg(1+t);(2) 指数函数。U=ae-b/t 、U=a(1-e-b/t)(3) 双曲线函数。U=t/(a+bt)、U=a1-1/(1+bt)2其中:U-位移值(mm);a、b-回归常数;t-初读数后的时间(d)。图5.1 位移-时间曲线图3、当位移.时间曲线中出现反常的急骤现象时,如出现图中反常现象(如图5.1),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加强监视。在监

19、测过程中,若发现净空位移量过大或收敛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进行施工处理,或停止洞内开挖,或对结构采取补强措施:增加喷混凝土厚度,或加长加密锚杆,或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通过反分析校核二次衬砌强度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提前施作仰拱。4、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见下表:表5.1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覆盖层厚度围岩级别允许相对位移值(%)50503003000.100.300.200.500.401.200.150.500.401.200.802.000.200.800.601.601.003.00注:a.洞周相对位移值: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b.脆性围

20、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c.当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而相对位移已经接近表中规定的允许值上限时,或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裂隙时,必须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在后续施工中改变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参数。5.二次模筑衬砌施工时间二次衬砌原则上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进行:(1)、隧道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 1mm/d。(2)、隧道周边水平收敛速度,以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3)、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但是,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化无收敛趋势时,必须采取有效补强措施,使围岩.初期支

21、护体系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然后立即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参数适当加强。六、量测的管理在施工现场成立7人量测小组,成员由熟悉监控量测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见下表6.1,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工作 ,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表6.1量测小组成员表 序号姓名职称备注1陈秋南教授、检测师技术总负责2张志敏讲师、检测师副组长3黄林华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4阳跃朋工程师现场测试负责5李 松助工组员6赵柳助工组员7李腾飞助工组员现场监控量测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测得的数据要及时计算并报告量测结果,以便实现信息管理,及时指导施工。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22、,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量测记录要正规,资料要齐全,计算要准确,并为竣工文件积累资料。监测的动态管理。为了尽早地了解到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的位移值,以便提前采取施工措施确保最终位移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我们将在各断面理论计算分析和持续量测的前提下选择距开挖工作面1B和2B的量测断面为管理地段,建立该地段的管理基准和管理水平。施工中,将管理地段上的管理基准分成若干等级范围,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允许值和警告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入此范围,则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当实测值在基准值以下时,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具体做

23、法见图6.1。七、TSP203超前地质探测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是一套目前在该领域的先进设备,它为方便快捷的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为隧道工程以及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这将大大减少隧道施工带来的危险性,减少人员和机械损伤,同时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TSP工作原理与其它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TSP采用弹性波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药量(50100g)激发产生。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

24、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折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与波速成反比,通过速度扫描和反演成像来推测掌子面前方地质隐患。图7.1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原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现场布置及测试过程由一系列炮点、两个三维接收传感器(X、Y、Z方向)、接收机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见图.1)。现场工作情况TSP检测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为隧道施工技术人员和物探技术人员现场核定,三分量传感器布设的地点为物探资料解释成果的相对参考零点。该参考零点距掌子面距离55m左右,最远炮点距离掌子面35m左右,检波器

25、距最近炮点12.6m,炮间距11.5m。:仪器及现场工作方式探测采用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有限公司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设备。仪器设置如下:记录单元12道 24位A/D转换 采样间隔:62.5s 带宽:8000Hz 记录长度:7218采样点 动态范围120dB 道数:112接收单元三分量加速度地震检波器 灵敏度:1000mV/g5%频率范围:0.55000Hz现场施工采用一个三分量检波器,激发炮药量50g100g,炮孔24个。:资料解释通过处理程序对TSP采集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带通滤波初至识别波速分析能量均衡反Q滤波纵横波分离偏移成像反射层提取等资料处理,并结合区域及现场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合理地质

26、预报。八、施工综合地质超前预报1、加炮眼超前探测法利用炮眼加深超前探测,将施工炮眼水平超前钻探5.10m,适时在隧道开挖掌子面的拱顶和两个拱脚各设置一处,这种方法中简单、直接,采用超前钻探,根据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推力、扭矩、钻速、成孔难易及钻孔出水情况确定前方的地层和岩性,同时进行涌水量和水压测试及水质分析,判断工作面前方的地层含水情况及性质。与物探方法相比, 它具有直观性、客观性, 不存在物探手段经常发生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同时需要时兼做泄水孔。2、洞内综合地质法(1)地质素描 充分利用洞内掌子面与侧壁,主要进行地层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裂隙密集发育带与构造挤压破碎带、软弱夹层带、岩性

27、突变与地层界线等的产状与性质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充填情况、涌突水突泥、坍方冒顶与围岩变形破坏的部位、臃、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等的详细的量测和地质素描,并绘制施工实时地质作图(几何作图、块体坐标作图、赤平投影作图、洞身地质展示图等).在此基础上,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1O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应做好坍方冒顶与围岩变形破坏的施工应急预案.(2)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洞内各涌突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的水温、水量、水压、水质与同位素化学(必要时),各涌突水点位置(里程)、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洞身涌(突)水动态监测。包括;涌(突)水点地质档案,涌(突)水点空间分布、单点涌(突)水量及其动态、涌(突)出机制、涌(突)水的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动态特征(必要时)等。(3)洞内气温与湿度的实时监测。(4)隧道通过地带地下水(岩溶水)地表排泄点与地表水等的实时监测监测包括:地表布置1015个控制点监测主要的泉点、岩溶水天窗和暗河出口、隧道通过地带河水的流量、水位及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必要时)和大气降水与气温等,要求每510天监测一次。(5)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计算涌水量与涌水水压。对掌子面前方进行(较)大规模(高压)涌(突)水突泥(砂、石)的宏观预测预报,同时应做好施工应急预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