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15KB ,
资源ID:66137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137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ocx

1、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方案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陈旧率不断提高,贮存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主动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学会学习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成了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未来的成功者必须是会学习的人,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学会学习必须要善于自学,自学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

2、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离不开科学精心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其出发点(逻辑起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一

3、般是由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的对象被思考,学生是在被动的适应中获得某种发展。而新课程提出的口号是“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因此,教师必须从以往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和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3、校本研究持续发展的需要 2004年12月,我校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研究被列为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并于2007年11月圆满结题。在三年多务实创新的研究中,全校教师在“改

4、”中“创”、在“研”中“悟”、在“思”中“升”、在“评”中“导”。课题研究触发了教师的智慧之源,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反思课题研究历程,在欣喜地看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日益得1 到改变的同时,我们深刻地感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阶段性取得的成果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与创新,使之日臻完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自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体现“为学生学

5、习而设计”的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学路”及学习习惯。我们在总结、反思研究历程的同时,衍生了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前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预习即课前的自学,即在上课之前对课本内容作预先学习的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的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

6、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即以学生课前预习为基点设计课堂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先行接触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以学生预习反馈信息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介等作出合理、有机的安排,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早已有之。在国外,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就提出,课堂中教学任务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

7、学的内容要对儿童的智力构成足够的挑战,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他特别强调学生对教材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规律,有所发现,明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争取把知识系统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知识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2 现者。”在中国教育史上,明代学者吕坤指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

8、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宋代教育家朱熹则提出:“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读,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五四”运动以后,不少教育家将预习列为讲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学者朱自清以为,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有五件事要做,第一件就是令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设计的“自动主义形成教段”的第一段“理解”就包含了“预习、整理”两步。1982年我国常州师范学校的邱学华老师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理论,其基本的特点可归纳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教师先“忍住”不讲,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

9、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试一试,初步解决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最后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纵观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虽然许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阐述了预习和教学(课堂教学)之间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就我们的视野所及,对“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则相对较少。针对“课前预习”,许多教师从操作层面上探寻了预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则往往从“教”的视角出发,很少重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即便在教学设计时备“学生分析”,其关注点则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很少涉及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教学设计“只见教材不见学生”。故可以这样说,基于“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研究”这

10、一范畴的研究尚不多见。 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其研究范畴涉及到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向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它既要求探索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途径、策略等,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把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从而展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介等的设计。这种把学生的预习与课堂教学设计有机融为一体的系统研究,在教育理论界的研究还较为苍白,本课题研究,意图在实践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源自实践的实证性资料。 (2)实践价值: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新课程对教师

11、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如何使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怎样遵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等,这些都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期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图构建一套由理论到实践的、操作性较强的预习方法实施指南以及以预习3 为基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使学生在“自求”中得新知,提高自学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教师设计水平的提升,以求得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

12、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他提倡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 2、布鲁姆的“发现教学” 布鲁姆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说明发现教学法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同。布鲁姆认为,“学习就是发现”,教学的过程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学习者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发现

13、、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教学”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她)们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教学带来方便,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教学资源、善于设计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

14、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学生预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促使教师从“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走近学生,琢磨学生,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以学论教”,在不断实践中提升4 教学设计能力。 (3)构建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样式。“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

15、加涅提出来的,这是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课题研究力求构建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或几种)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现状的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习惯、态度等原因,为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2)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此研究从两方面展开。首先是教师层

16、面,改变以往预习随意性强、无明确要求、无层次、无检查的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其次是学生层面,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3)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即教的设计及学的设计。设计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对教师教的资源和教的过程的设计,更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易接受性出发,注重对学生学的资源和学的过程的设计。教师要从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

17、律中找联系、理清教学知识点,把握教材的重点和中心、注重教材的学科学习方法研究,研究学生突破学习的分化点、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发挥教师优势,针对教学目标,外显教学内容,分辨教学层次。“以学论教”,探索“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4)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操作样式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来设计课堂教学,构建可资操作的实践样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研究重点: 5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18、通过分析学生现有的预习情况,教师设计实践性强的预习手记,使学生在预习手记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反馈获得的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等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8年2月,组建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预习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博采众长,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准备;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申报立项。 (2)中期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10 年3月

19、,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以实验班为基地,在专家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通过教师个研、群研方式,广泛收集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定期举行座谈、竞赛、成果显示等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校,推广增值。 (3)后期总结阶段:2010 年 4月2010年7月,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4)经验推广阶段:2010年7月始 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比

20、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针对新课标下的各科教学特点,采用“麻雀解剖”及“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3)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贯穿于行动的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工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

21、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本课题的研究,同时辅于经验总结等方法。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6 主要观点: 1、学生有自求得知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以获得知识能力为基础,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发

22、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改变学习方式从预习开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功夫在课外,学会预习是关键。“播种习惯,收获命运”。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该怎么做,学会尝试,学会搜索,学会质疑,学会赏析,学会探究,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己提问,是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立体通道。 3、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开放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的安排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

23、,教师以学生课前预习反馈情况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使之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创新之处: 以往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很多时候学习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本课题把学生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把预习结果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学生预习所呈现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既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又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了“会学”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范畴的成果较少,故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调查报告: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负责人:仲建毅;

24、时间:2008年1月) (2)文本:学生预习手记(负责人:费静亚;时间:2008年6月) (3)案例集: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典型教案(负责人:徐新瑜;时间:2009年5月) 7 (4)论文: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负责人:仲建毅;时间:2009年7月) 2、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负责人:费静亚;时间:2010年5月) (2)专著:为学习设计教学(负责人:顾建忠;时间:2010年5月)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

25、工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省陶研会“十五”立项课题小学“生本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及省级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2、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等组成。校长曾为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的主持人,教科室主任曾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有着很强的宏观指导能力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其他核心组成员都曾参加了省、市课

26、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3、我校在过去的四年中,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对教学设计的内涵和操作策略等有了深入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围绕本课题我们开展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有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策略等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务实运作。 4、学校领导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对课题的研究直接领导、有效筹划、组织和协调有条不紊。同时,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所需物品的供应,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2007年11月 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