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38.19KB ,
资源ID:6611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11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docx

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微案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事迹与品质微点突破一概括分析传主形象(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

2、。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

3、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

4、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

5、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节选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

6、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剖析1.审题。显然,这是一道概括分析形象题。题干提到的“经学大师”“世人楷模”这两个方面分别指向人物的治学成就和德行,治学上的态度、方法和成就,德行上的为人处世。回答“为什么”,就是要在原文和“相关链接”中找论据。2从传主的典型事迹中归纳其在治学和德行两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评价。3将分散的初步评价分类整理、归并,分条作答。答案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

7、气。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技法透视设问方式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2这句话表现了传主的个性品质。3传主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考查角度一是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的特点、个性或品质;二是要求概括分析传主声誉、评价的支撑材料。分析角度1.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3从文章的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4从细节描写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传主的形象。(1)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2)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答题模式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针

8、对练习(2018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菌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

9、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

10、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

11、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

12、病原菌。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菜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

13、者的姿态。(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B魏景超四年留

14、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C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答案C解析“著述颇丰”不妥,应是“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B魏景超回国后任教于金陵大学,授课准备充分,内容新颖,

15、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资助困难学生,竭力培养农业人才。C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D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完成的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E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答案BC解析A“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是幼年时就有的,不是在留美期间才有的;D.“晚年完成的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

16、书的空白”错,所填补的是“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E.“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错,原文是“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3.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答案(示例一)魏景超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他想到祖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志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示例二)魏景超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

17、: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示例三)魏景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手把手指正规范;晚年的他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的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解析魏景超的宝贵品质主要有爱国、爱民两个方面。在学

18、问方面:刻苦钻研,实事求是;在工作方面:严谨认真,全心投入。解答本题,可就一个方面,结合文中示例分析作答。在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的时候,注意文中提示性语句,如“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身体力行”“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等。微点突破二概括分析传主成就、事迹(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

19、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

20、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

21、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绝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

22、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23、。(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

24、分析。(4分)答:剖析1.审题干,明题型把题干“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变换一下问法“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做了哪些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就会更明确地确定本题为“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2定角度,找对应在“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寻找相关区域。思考角度对应的段落答案要点第一段留学期间,邓叔群做的事:因岭南大学的需要,在即将毕业时,却中断学业,立即回国。第五段1948年,邓叔群做的事: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并完成了沈阳农学院的建校任务。第六段

25、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做的事:捐献花园洋房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邓叔群做的事: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邓叔群做的事:免费培训森林病理专业技术骨干。答案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技法透视所谓概括传主生平事迹、成就、贡献问题,就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的生平阶段、主要事迹及其贡献成就,且能作出分析的一种题型,也是课标卷的常见题型之一。做好此类题需做到:1先要全面、细致地筛选。筛选是概括、分析的基础。先把传主主要、明显的言行筛选出来,再注意文中有无细小的信息和其他侧面

26、表现传主的信息。如果有,一定不要遗漏。当信息集中在某一部分时,应划分层次,分层提取;当信息分散在各处时,应不遗漏,不重复。具体是:先罗列,再合并(信息同一类的合并在一起)。2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要特别注意:准确概括传主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也是考查重心所在。归纳时,要特别注意事件的关键要素: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甚至包括影响。抓住富有特色的细节。细节描写是传记主要写人手法之一。通过细节,能反映出传主的个性,分析时不可忽视。3用好“点面结合”答题法。“点面结合”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中很重要的答题方法,尤其适用于筛选、概括类题目,题干中常有“表

27、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等语句。所谓“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答题点;所谓“面”,就是能够把“点”合并在一起的概括角度。用此法的模式为“先面后点”。解题思路设问方式1.在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2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审读题干中有“如何”“形成”“成为”“事迹”“人生经历”等关键词。答题技巧1.一“找”。找出时间变化词句。2二“画”。画出地点变化词句。3三“标”。标出职位(工作)变化词句。4四“品”。品出人物在时间、地点、工作等变化时做了哪些事情。答题模板某人在某时(有时可以没有)某地(有时也可以没有)做某事。针对练习(2

28、017瑞昌一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费正清: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情1929年,哈佛大学约翰(即费正清)以优秀的学业赢得了一份罗兹奖学金,这也迫使他选择一个专业。在哈佛当客座教授查理斯K韦伯斯特的指导下,他决定把中国近代的外交关系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不过,当时约翰对中国的了解几乎等于零。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信念”的选择,他敏感地认识到,“美国和哈佛大学都需要了解中国”。他说:“中国研究需要才智、想象力,需要探求、创新,更需要进取精神。一旦进入这一领域,我马上为之着迷。我不知道它会让我产生什么认识,也不知道它会把我引向何地。但这到底是一桩事业,一桩使人心醉神迷的事业。”1929年约翰

29、事业有目标,人生遇伴侣。可以说是双喜临门。这一年的情人节,他在哈佛的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威尔玛D坎农。两人几乎一见钟情。接着到牛津求学深造,他决定以19世纪中英关系为题撰写博士论文。但是牛津图书馆所有的资料不仅有限,而且是一面之词,他需要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这样,他在1931年夏天争取到罗兹基金会的支持,出发到中国调查、进修。1932年7月,威尔玛也到中国。在北平,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北平,约翰认识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这批中国学者既继承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某些优良传统,又受过西方

30、的现代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无疑是当时中国的精英人物。中国朋友中,跟费尔班克夫妇交谊最深,也最受他们推崇的无疑要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约翰的中文名字费正清和威尔玛的中文名字费慰梅便是梁思成给他们取的。从中国朋友那里,费正清逐渐意识到中国面临的文化整合问题,那就是如何鉴别出过去的糟粕加以抛弃,又如何在外来的东西里挑出精华加以吸收。这种同时驾驭两种文化的工作实在需要智慧、毅力和勇气。这批中国知识分子在生活上经历了不同的坎坷,但却始终保持爱国的赤子之心。50年代初中国研究在美国似乎是一张白纸,美国还不曾有任何一个大学有像样的中国历史专业,这方面的学术专著也寥寥无几。然而这项工作却有意想不到的有利

31、条件:这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抗状态,朝鲜战争使美国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这样才刺激了美国学术界对中国的浓厚兴趣,费正清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大的响应。1946年,费正清回到哈佛不久,就积极进行中国研究的组织工作。同年,哈佛大学的部分学者组成了“国际和区域研究教授委员会”。这一组织使原来互不相干的学者和研究领域捐弃门户之见,会聚到一起。福特基金会率先在1955年为哈佛提供资助用于研究中国经济。这种援助以及校方的支持,使费正清及其同事建立了哈佛东亚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不甘落后,先后慷慨解囊。“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不但开战后美国研究中国风气之先,而且其规模之大、出版之多与影响之巨,在整个西方也是首屈一指的。”费正清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块肥沃的处女地。哈佛仅有的一些有关近代东亚的资料既贫乏又肤浅,而且往往是以英国和欧洲人为核心来写的,亚洲只不过为这些富于冒险精神的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而已。而美国却没有任何人真正了解这个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结果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行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作为学者,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美国人民廓清一些对东亚的模糊认识,这当然是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