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1.90KB ,
资源ID:66041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041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五人 和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五人 和含答案.docx

1、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五人 和含答案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五、人和(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55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夫环而攻之(f) 2.商贾()3一朝之患(zho) 4.惛(hn)5罔民(wn)二、通假字1攻亲戚之所畔 通叛,背叛2其横逆由是也 同犹,还是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同无,没有4刑于寡妻 通型,楷模,这里指做榜样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通途,道路6则盍反其本矣 通返,返回,回归7无失其时 通毋,不要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三、古今异义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能够凭借今义:能够2亲戚畔之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

2、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君子以仁存心古义:居心,用心 今义:怀着某种念头;有意,特意4爱人者,人恒爱之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5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比这 今义:表示一事紧接前一事6然后从而刑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7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9刑于寡妻,至于弟兄古义:推广到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10然后从而刑之古义:接着就 今义:表目的,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如2治3以4至5刑6于五、词类活用

3、(一)名词作动词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事:侍奉2树之以桑 树:种植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5礼人不答 礼:用礼对待6刑于寡妻 刑:做榜样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刑:惩罚(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老人(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孩子(3)然后驱而之善 善:善道2形容词作动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重(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爱护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使坚固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舜,人也;我,亦人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凶年免于死亡 (“于”

4、表被动)(三)状语后置句1树之以桑 (“以桑”作状语,后置)2天下可运于掌 (“于掌”作状语,后置)3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作状语, 后置)(四)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 (2)(3)(4)后两个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以及:“以之及”的省略;以,介词,把;之,代对老人敬重的态度;及,涉及,推及,推广到。幼:第一个是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后两个是形容词作名词,小孩。天下可运于掌:名词作动词,做榜样。寡:国君的谦称。于: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介词“到”,第三个为介词“把”。以:介词“用”。事:侍奉,赡养。俯:向下。畜(x):供养,养活。乐岁

5、:好年成,丰年。凶年:荒年,坏年成。驱:驱使,督促。之:动词,到 对应学生用书P5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评析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孟子强调,统治者要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做到这些,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而就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也应互敬互爱。如果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百姓与百姓之间相互爱护(以仁存心),相互敬重(以礼存心),一定会达到“人和”的局面。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评析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孟子认为,所谓的“爱民”,并不是在“我”

6、的地域内的人民“我”才爱护,不在“我”的地域内的人民“我”就不爱护,“爱民”是不分疆界的,就像强固国家不能靠山川的险峻,威震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坚利一样。只有得到人民的爱戴,尤其是域外人民的爱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关系,国家方能稳固。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评析这是孟子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的著名主张。他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认为在战争中有利的天气、时令条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的内部团结,这就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民心。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问题1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

7、如对于齐宣王自称“好乐”,他马上加以肯定,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劝说方式?明确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是继承发展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思想。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他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他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这两个“与百姓同之”,意思不是说百姓好什么王自己就好什么,或者王自己好什么就让百姓好什么,而是说在王自己的“好”的基础上体会到百姓的“好”,并且成全百姓的“好”。此外,齐宣王说自

8、己好乐,他就引导齐宣王“与百姓同乐”,等等。孔子说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意思就是说,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践仁的方法。孟子推己及人的劝导方式也是“近取譬”,能够给人合情合理的感觉,易于打动人心。问题2孟子在本文中提到的施政纲领有哪些?明确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9、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问题3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的?明确孟子是很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说理的。孟子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然后又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从正面为宣王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王的好大喜功之心,宣王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完全取得胜利,向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宣王心服口服。问题4本文的对比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明确 孟子的论辩多采用对比手法。第一章在论证时用事实论证(以作战为例)和道理论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比,得出的结论仍然是

10、一组对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再进一步展开论述,仍然用对比“寡助之至”和“多助之至”,这样,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第二章以“君子”和“常人”对比,突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第四章则以描绘的理想社会和齐宣王现在的所作所为作对比,何去何从,观点鲜明,齐宣王自然也易于接受。 对应学生用书P58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q) 畔之(pn) 米粟(s)B横逆(hn) 商贾() 疾其君(j)C吾惛(hng) 恒心(hn) 畜牧(x)D颁白(bn) 罔民(wn) 孝悌(d)解析:A项,戚:qi;C项,惛:hn;D项,悌:t。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11、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如果;他。B项,表修饰;表因果。C项,被;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亡无;B项,由犹;D项,畔叛。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吾惛,不能进于是矣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解析:A.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

12、组。C.古义:比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由前一事引起。答案:D5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解析:A.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第二、第三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B.“刑”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C.“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13、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B委而去之 (放弃)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守)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解析:C项中“固”意为“使坚固”。答案: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解析:句中“而”连词,表修饰。句中“而”连词,表递进。句中“以”介词,用。句中“以”介词,用。答案

14、:D8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则君子必自反也解析:A、B、C都是判断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9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

15、能取得胜利。解析:孟子的观点是得道(施行仁政),就会无敌于天下。答案:D10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_答案:“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

16、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孟子告子下)注奚:相当于“何”。一匹雏:一只小鸡。乌获:古代的大力士。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服桀之服 (服饰)B孝弟而已矣 (通“悌”)C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在之前)D可以假馆

17、 (借)解析:服,名词作动词,穿着。答案:A12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人皆可以为尧舜B亦为之而已矣C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D是亦为乌获而已矣解析:B项,“为”,动词,做。A、C、D三项中“为”均为动词“是”。答案:B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译文:_(2)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译文:_答案:(1)你怎么这样说呢?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2)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14请简要说明这段话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不超过30个字)答:_答案:孟子认为,只要按照尧舜的言行去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

18、为尧舜那样的人。参考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说:“你怎么这样说呢?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只是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

19、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对应学生用书P59一、孟子导读原文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

20、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垆,以易之也。”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恶用是轻轻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轻轻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及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注释匡章:齐国名将,其言行见于战国策齐策、燕策和吕氏春秋不屈、爱类。陈仲子:齐国人,又称田仲、陈仲、於(w)陵仲子等。於陵:地名,在今山东长山县南,距临淄约二百里。

21、螬(co):即蛴螬,俗称“地蚕”“大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将:拿,取。巨擘(b):大拇指,引申为在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或事物。盗跖:所说是春秋时有名的大盗,柳下惠的兄弟。辟垆(l):绩麻练麻。绩麻为辟,练麻为垆。盖:地名,是陈戴的封邑。频(c):即颦蹙,不愉快的样子。轻轻(yi):鹅叫声。哇:吐。译文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於陵这个地方,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孟子说:“在齐国人中间,我一定把仲子看成大拇指。但是,他怎么能叫作廉洁?要推广仲

22、子的操守,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能办到。蚯蚓,在地面上吃干土,在地面下喝泉水。可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他所吃的粮食,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种植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种植的呢?这个还是不知道的。”匡章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亲自编草鞋,他妻子绩麻练麻,用这些去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孟子说:“仲子是齐国的宗族世家,他的哥哥陈戴在盖邑的俸禄便有几万石之多。可他却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而不去吃,认为他哥哥的住房是不义之产而不去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住在於陵这个地方。有一天他回家里去,正好看到有人送给他哥哥一只鹅,他皱着眉头说:要这种呃

23、呃叫的东西做什么呢?过了几天,他母亲把那只鹅杀了给他吃,他的哥哥恰好从外面回来,看见后便说:你吃的正是那呃呃叫的东西的肉啊!他连忙跑出门去,哇地一声便呕吐了出来。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能够算是推广他的廉洁的操守吗?像他那样做,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够办到。”评析这一章可以当作讽刺文学来读。陈仲子是齐国著名的“廉士”,可孟子却认为他的作为并不能算是廉洁,尤其是不能提倡、推广他的这种作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做得太过分了,是一种走极端的行为。孟子尖刻地讽刺说,要做到他那样,除非把人先变成蚯蚓,只吃泥土,喝地下水,这才能够做到彻底“廉洁”。而真正要用这种“

24、廉”的标准来衡量,就是陈仲子本人也没有能够做到。比如说,他住的房屋,还不知道是哪个不廉洁的人甚至强盗一样的人建筑起来的;他所吃的粮食,还不知道是哪个不廉洁的人甚至强盗一样的人种植出来的哩。何况,他离开母亲,不吃母亲的食物,但却还是要吃妻子的食物;他避开哥哥,不住哥哥的房屋,但却还是要在於陵这个地方来住房屋。这些行为,难道能够说是彻底“廉洁”吗?不是!说到头,只能算是一种沽名钓誉,一种酸腐,用我们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假”,一种虚伪。而用朱熹引范氏的话来说,就更为严重:“仲子避兄离母,无亲戚、君臣、上下,是无人伦也,岂有无人伦而可以为廉哉?”(孟子集注)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也的确有一个对

25、廉洁的认定问题。廉洁并不是谈钱色变,拿得越少越好;也并不是生活越俭朴越好,人越清贫穷酸越好。其实,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廉洁就是“见得思义”(孔子),就是“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所谓“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廉洁做过了头,“当受不受”,比如说你该领的工资不领,该拿的奖金不拿,那就不是廉洁,而是酸腐,是“虚伪”,是沽名钓誉了。二、名家点评真正的大丈夫林镇国孟子在魏国时,是以宾客的身份和梁惠王交往,并没有接受爵禄。孟子对于任官一事,并不像当时许多游士热衷钻营,是谨慎而有原则的。那时候,魏国人周霄问孟子:“古代的君子出去做官吗?”“出去做官的。

26、”孟子说,“古书上记载:孔子如果赋闲三个月,就显出一副惶惶不安的样子。到国外去,一定带着谒见国君的礼物,希望谋得官职。鲁国贤人公明仪也说:古时候的人,如果赋闲三个月,就要去慰问他。”周霄说:“赋闲三个月就得去慰问,不是太急切了吗?”孟子说:“读书人失去官位,就和诸侯失去国家一样啊!”周霄又问:“为什么孔子到国外去要带着谒见国君的礼物呢?”孟子说:“知识分子得出任官职,就像农夫得耕田一样;难道农夫会为了出国就抛弃他的农具吗?”周霄又追问下去:“既然出任官职是读书人的迫切希望,而有道德学问的君子又不轻易接受官职,这又为什么呢?”周霄问到这里,显然是针对孟子而发的。他想,孟子既希望国君能任用他,实现他的抱负,又不肯轻易去谋求官职,这是为什么呢?孟子于是答道:“为人父母的,自然希望儿子能娶到好妻子,女儿能找到好归宿,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假如青年男女不守礼法,挖壁偷看,或爬墙私奔,那么社会上就会瞧不起他们。同理,古时候的君子并非不想做官,只是不肯不依正道而为。不依正道去做官的,就像那些挖壁爬墙的人啊!”孟子很明白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则;假如只问目的,不择手段,那就是丧失原则。节选自儒者的良心孟子知识链接:林镇国,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毕业,后又到美国天普大学修宗教学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有辩证的行旅等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