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55.37KB ,
资源ID:6601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01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docx

1、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节 数一数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2、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

3、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

4、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5、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大数的数感是一个难题,很容易流于形式。本节课我进行了几方面有价值的探索?。1、课前,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在课前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数10000粒大米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前学生的参与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时空进行初步的体验和思考。 2、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这些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大数目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中能具体感受一万和几万有多少。进而形成对大数目的感知和表象,体验到大数目的特征,当提到大数目时,在学生

6、的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是和运动场上的人数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 3、丰富的现实情境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就在自己身边,进一步体会大数的价值。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目,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第二节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活动

7、过程: 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

8、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

9、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活动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7页“练一练”第3题,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

10、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 第4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第7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教学反思: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

11、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习惯是一个大挑战。3、大数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习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第三节 国土面积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

12、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

13、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教学反思:1、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由于本节课知识点不是很难,而且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

14、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试着做书中出现的题目,我适时的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最后再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出比较更大数的方法。从整体上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在让学生自行总结时多数学生不知如何说起,看来今后我们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从实际出发,学习身边数学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到的资料,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以及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第四节 森林面积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

15、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

16、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

17、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教学反思: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

18、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目不大的钱数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新知识。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渗透分类思想。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四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19、画指定度数的角。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线的认识 3 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4 角的度量 画角 练习二 1 线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课前准备: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导入。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线的特征 (1) 直线的认识 (2) 认识线段 (3) 认识射线 (4) 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大家看如果把老师的头发抻直,可以看作那种线呢? 师:同学

20、们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如果老师是个老寿星,头发可以一直地长下去,那把它抻直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 师:如果这样呢?(揪断一根头发抻直) 师: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完整地画出来,可是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的,不能完整地画出来,所以我们只能用没有端点来表示它们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出示平时画的这三种线) (5)猜谜语 师:听说大家学习了线的知识,机灵狗想出几个谜语考考大家。 有始有终是什么段。 有始无终是什么线。 无始无终是什么线。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象

21、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经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2、线的读法 (1)线段读法, 出示线段(若干条摆放杂乱无章的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最短的线段。 学生说教师指。(故意指错) 一学生迫不及待上前面来指。 师:同学们,在杂乱无章的这么多线段中,按要求找到指定线段并不难,但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表示的是哪一条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字母来表示线,下面老师要介绍的是两点表示法,也就是把线上的两个点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进而表示这条线。如这条线段我们把它的两个端点分别用两个大写字母A、B来表示。读

22、作:线段AB(边读边指),也可以读作:线段BA(边读边指) (2)直线、射线的读法 师:直线我们也可以用两点表示法把它表示出来,我们只要取直线上的任意两个点,然后用英文字母表示出来就可以了。试着读一读 师:那射线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师:也就是说射线是有方向性的,我们只能从它的端点向另一端来读。 师: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师:这条直线也可以读作 直线 l (3)基本练习:巩固三种线的读法,重点强化射线的读法。 (指导学生边指边说) 师: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 3、点与线的联系 (1) 过一点画直线。 师:现在纸上任意画一个点,1钟时间过这一点画直线。 生画后

23、汇报结果。 师:看了大家画的,老师也想画一画,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吧 师:过一点大家画了直线,也看了老师画直线,你想说些什么吗?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板书) (2) 过两点画直线 师:过两点画直线,画好后把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板书) (3) 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 师:放假了,机灵狗可没闲着一直在补习功课,可第一天补课,它就起来晚了。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请大家帮它选一选,走那条路能最快到达? 师:为什么? 师:好就听大家的,机灵狗选择了三条线路中最短的,一路狂奔跑到了学校,可它还是迟到了。机灵狗很伤心,大家帮他想一想,从家到学校还能不能画出更短的线路呢

24、?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 师:既然机灵狗走的已经是最短的线路,可还是迟到了,那该怎么办呢? 机动练习:比眼力(比较下面四条水平线段的长度) 练一练的第2题 师:同学们请你先估一估,说一说。 师:大家刚才对观察到的,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板书),更让老师感到欣喜的是这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声音,其实在科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应该用学到的方法去验证知识。(板书) 师:观察到的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干扰, 教学反思: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要求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

25、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探究阶段让学生利用学具观察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应用阶段让学生借助各种图形加以巩固和拓展,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使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根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们清楚,要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使课堂充满趣味,但同时也不是容易的事。本节课由于教师巧妙的设计,师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权。从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看,学生都能有序的进行合作交流,自主的思考探究。学生始终以极为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平移与平行 学习目标: 1、借助

26、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课前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 1、移一移,画一画 让学生在纸上用铅笔移一移,用直线画出前后铅笔的位置。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 2、作品展示,引导分类 1 2 3 4 5 6 让学生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引导学生根据相交与否分有两类:1、2、3、4、6和5,理解2和3延长后相交,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图5是怎么移的(平移),引

27、导学生体会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是互相平行,平行线是一条线平移后得到的。 二、试一试 1、找平行线 有困难的学生可用直尺移一移,再判断是否平行。 2、全班交流。 三、折一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把互相平行的线用相同颜色画出来 四、找一找。 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五、画一画平行线 1、小组讨论如何画出一组平行线 2、自学方法 3、指名说一说,并板演,思考为什么可以这么画? 4、自己画一画,再画给同桌看一看 六、实践活动 1、给小字典上的每个顶点标上字母 2、说说哪些线是平行的,并写下来(如AB与CD) 3、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平行线。 课后反思:教学中,我通过生活中一些平移的动作,让学生充分

28、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当然不会相交。通过“平移”得到 “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平行的或清晰或模糊,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动手摆、折、画,认识平行的内涵,寻找画平行线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平行的特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平行线。使学生积极动手,用手思考,在做中发现矛盾,在做中发现方法。让学生在自觉对比反思之后能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相交与垂直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1、

29、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体会垂直。 画一画 (1)让学生用尺子在纸上画相交的两条直线。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 (2)你能画出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吗?独立思考,现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认识垂直 1、作品展示,验证直角。 2、认识垂直和垂足。(读一读)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下图AO垂直于OB,O是垂足 记作AOOB或OAOB(还可以

30、怎么记?) A A O O B B 3、动手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读一读,写好记作什么,同桌互相检查,全班交流。 三、折一折 1、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 同桌合作完成,思考如何验证互相垂直。 四、说一说 1、你能说一说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五、练一练 1、 你说我摆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六、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先自学,再尝试画一画,指名板演。 步骤:(1)画一条直线 (2)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 (3)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4)标出一个直角 2、过一点画直线的垂

31、线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再讨论。 步骤:(1)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叠 (2)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一点重合,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3)标出一个直角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垂线;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七、小实验 体会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课后反思: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身为教者,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本节课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生成设计练习的问题,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