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6.03KB ,
资源ID:65869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869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资料.docx

1、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资料教育教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2.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

2、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3.简述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方式单一。5.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6.简述近代学校教育特点(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

3、育立法,以法治教”;(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8.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政

4、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生。1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1.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对文化的

5、促进作用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12.简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1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1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说有哪些?(1)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

6、靠外在的力量;(3)实践主体论,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与外部环境的过程。15.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17.简述建立学

7、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8.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学制发展的趋势(1)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19.简述欧美学制的类型(1)西欧双轨制;(2)美国单轨制;(3)分支型学制。20.简述我国主要的学制(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2)1904年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为蓝本,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8、(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20.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22.简述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1)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2)个人本位论,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2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24.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25.简述德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

10、向;(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4)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26.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7.简述体育的基本任务(1)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2)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4)发展学生

11、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28.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29.简述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30.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2)通过参加社区的工程、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

12、育;(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31.简述劳动教育的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3)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2.简述教育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2)观察法;(3)实验法;(4)行动研究法;(5)叙事研究法;(6)历史研究法。33.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

13、)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34.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35.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36.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

14、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37.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社会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3)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5)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3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

15、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9.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40.简述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4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

16、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43.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4.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讨论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45.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

17、征(1)以班为人员单位;(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3)以课为活动单位。4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局限性:(1)学生主体性受限;(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创造性不易发挥;(4)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难以创新。47.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

18、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联觉效应,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4)感觉后效,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48.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共同点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一旦客观事物在感官所及范围之内消失,感知也随之停止。(2)区别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感觉只需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需要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产生。49.简述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选择

19、性;(4)知觉的恒常性。50.简述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51.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力?(1)深度加工材料;(2)多重编码,包括语义编码、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3)有效运用记忆术,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效果最好;(5)合理进行复习。52

20、.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5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5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已有的知识经验;(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动机和情绪;(5)原型启发。5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2)定向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

21、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56.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7)有效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57.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58.简

22、述学习策略的类型(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59.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1)理解阶段;(2)保持阶段;(3)迁移和运用阶段。60.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61.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观

23、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人的发展是个体通过内化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3)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62.简述情绪的分类(1)依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心

24、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63.简述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是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产生。6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单纯的对事物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

25、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达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65.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66.简述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

26、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3)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4)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特有的;(5)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67.简述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3)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4)粘液质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

27、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68.简述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9.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区别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因此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也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2)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70.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人格的

28、影响;(5)自我因素。51.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力?(1)深度加工材料;(2)多重编码,包括语义编码、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3)有效运用记忆术,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效果最好;(5)合理进行复习。5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5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

29、程度。5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已有的知识经验;(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动机和情绪;(5)原型启发。5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2)定向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56.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

30、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7)有效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57.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5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59.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1)理解阶段;(2)保持阶段;(3)迁移和运用阶段。60.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