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63KB ,
资源ID:65865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86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秋节民俗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秋节民俗故事.docx

1、中秋节民俗故事中秋节民俗故事篇一:民俗之中秋浅谈民俗节日之我们的中秋包兰芳(人文学院中文1001学号20XX08580101)摘要: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蕴意,也是重要的精神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习俗都逐渐地在淡化,在消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快相关民俗知识的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薪火相传。中秋节作为继春节后第二个喜悦的节日,直到今天仍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重要的位置。结合历史与文学的考证,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中秋节变迁的历程,从现在追溯到上古时期,了解其起源

2、、发展和变迁。同时,对中秋节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嫦娥、蟾蜍、玉兔等典型意象的考究也做一个整理,阐述。关键词:变迁嫦娥蟾蜍玉兔一背景“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让人觉得江南人的中秋,都是诗情画意的。作为一个江南人,我对中秋的感触是十分深刻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八月十五那天,妈妈要我把“月光佛儿”拿到院子里,在月光下“晒晒”才能吃。所谓的“月光佛儿”其实就是一个形状像圆盘的白色面饼,味道类似现在的绿豆糕、冰糕之类的甜点。用一张红纸包裹着,正面印有嫦娥和玉兔飞向月宫的画面。妈妈说让月亮先吃,我后吃,就能保佑我读书有所成,健健康康。现在想来,这也算

3、是“拜月”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传统的习俗和礼节被省略简化了,中秋习俗亦是如此。但是根植在童年记忆里的“中秋情结”,使得我对考究中秋的相关民俗知识兴趣昂然。另外,民族传统节日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牢记”端午节”被抢先申遗的教训,从普遍意义上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遗产不是历史的陈迹,而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逐渐积淀下来形成稳定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言传身教,教养下一代的重要形式。大多民族传统节日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尤其像中秋节,作为继春节之后一个喜悦的节日,

4、被赋予了特别美好(:中秋节民俗故事)的寓意,象征着思念,亲人团聚等等。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并传承中秋节的各种文化意义和历史变迁。二中秋节的起源、由来和变迁说到中秋节,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就好像那种熟悉感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但是,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出现的?却很难说出一个头绪来。关于中秋节起源,现在学者们给出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源于上古时期就开始的月亮崇拜;二是源于祭祀月亮女神嫦娥;三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但是这三种说法都只能用来解释中秋节某些习俗的起源,不能说明整个节日的起源。至于何时成为一个正式的节日,有明确记载的是宋代的民俗志

5、文献里,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以回忆的方式记述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中卷八就有“中秋”条。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四、周密的武林旧事都设有“中秋”条,并对此做了细致的记载。这些记录都说明到宋代,中秋已经作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但是说到起源,我们还要追溯到更早之前。据传,中秋的来历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有拜月的意思。周礼也有记载:“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是算“中秋”最早的起源说。一直到了唐代,中秋开始作为一个节日初步形成。如果按照祭月拜月的习俗来看,汉代之前,月亮崇拜

6、基本为皇家所垄断,直到唐朝前都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也没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但是到了唐朝,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检索全唐诗,八月十五赏月诗共一百一十一首,由五十六个诗人所作。1他们在标题中或标出“八月十五”,或在正文中写出这一时间。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甫八月十五夜、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观月等等。白居易的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到秋种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花样动力球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写的就是中秋之夜友人聚会赏月之事。晚唐诗人印文圭八月十五夜开头两句:“万里无月经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是指月圆人团圆,也有亲友团聚赏月的意思。

7、从这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了。唐朝诗人欧阳詹玩月还对中秋做了一个解释:“秋之于时,1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载文史哲20XX年第六期。先夏后冬;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故曰中秋。”意思是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农历八月十五居于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关于中秋习俗的记载。五代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玄宗八月十五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勒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朝已经比较

8、兴盛中秋赏月之俗了。此外,还有流行于民间的唐玄宗游月宫、传仙乐的故事等。根据史料唐朝初年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人物如官员、文人在八月十五夜赏月、赋诗、饮酒,一般贫苦人家没有这样的雅兴;到了中唐才逐渐流向下层社会,开始在寻常百姓家、寺庙之类的公共场合兴起聚会、宴饮的习俗;直至晚唐已成为全社会的节日。宋代的中秋节就已经过的很热闹了。这时候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唐代宴饮习俗的延续,扩大。东京梦华录记载:这天之前,各酒店就开始卖新酒,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市上也是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到了夜间,富贵人家把亭台楼榭打扮的很漂亮,普通百姓人家

9、也纷纷到酒楼上占好位子赏月。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可见,到了宋代人们对中秋的重视和庆祝已经远远超过了唐代的规模。唐代仍是夜间宴饮赏月,到了宋代已是全天过节;唐代仍是中上层阶级的把玩消遣,到了宋代已是全民皆欢。同样,宋代的诗词,特别是宋词,写中秋节的也远远超过唐代。全宋词中收有中秋词二百一十首,其中标有“中秋”字样的有一百七十八首。1最为脍炙人口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描写宋代中秋饮酒赏月的杰出代表。元代的汉民族虽然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但是像中秋这样重大的节日习俗仍保持了原貌。元顺帝时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是记述大都风俗的志书,提到中秋节上市的果品有香水梨、银丝枣、御黄子、频婆、松子、红果子等。并且

10、元代的皇宫中也隆重地过中秋节。蒙古族皇室每年四月份就离开大都到上都避暑,在上都过中秋节,皇宫内都要举行洒马奶酒的祭典,同时举行大型的宴会。元顺帝时,每年中秋都要到上都北城墙上的穆清阁举行宴会,观景赏月。表现在元代文学上的就是著名的元代散曲,例如张养浩的散曲双调折桂令中秋、朱庭玉散曲仙侣点绛唇中秋月。还有杂剧张生煮海、云窗梦等。明清之后,中秋习俗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拜月基本取代赏月成为中秋习俗的重要内容。这时候团员主题突显出来,更加重视亲友之间的往来。月饼作为一种中秋的代表性食1黄杰:宋词与民俗,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第801页。品在明代出现。总的来说,明清之后中秋习俗的功利性内容加强了

11、,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显出来,而唐宋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1一直到现在,如果我们还保留着一些“拜月”,走亲团聚的习俗话,大多是沿袭了明清的中秋习俗。三蟾蜍、嫦娥、玉兔考说到中秋神话传说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从何而来呢?据考证,嫦娥是从山海经里的常曦演变而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记述了月母常曦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场景:“有女子方浴月。常俊妻常曦,生月有十二,此始浴之。”只不过常曦在山海经里是月亮的母亲,到后来就变成了嫦娥,是住在月亮上一个美丽的女子。后来人们为了丰富故事的可读性,演化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战国

12、时期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本月为月精。”再后来,又添加了嫦娥嫁与后羿,偷食灵丹奔月等等情节。那么嫦娥跟蟾蜍又有什么联系呢?一个美貌,一个丑陋,在现代人眼里是无法扯到一块儿去的。但是在上古,这两者还是互为变身的关系呢。据文字资料,古人对月亮最早、最原始的说法之一是月亮的精灵是是一只蟾蜍。淮南子精神训里说:“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屈原的天问也提到“顾莵在腹”。2结合嫦娥偷食灵丹奔月的故事,加之古时候常有的动物与人化身的前例,比如伏羲女娲都是半人半蛇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嫦娥偷食灵丹后奔月,变为蟾蜍精。这一点在唐代的初学记引用的淮南子览冥训可以查证。也就是说月亮即是嫦娥,也是蟾

13、蜍,后来两者共存与月亮之上,再后来陪伴嫦娥的蟾蜍变身为玉兔。那么为什么古时人民会像崇拜月亮一样崇拜蟾蜍呢,根据科学家推断,青蛙是第一种能从水中爬到陆地生存的动物,最初是身体庞大的动物,是世界的霸主。青蛙的肚子很大,生殖能力很强,是母性的象征,与月亮代表的阴性相符合,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种生殖崇拜。并且在古人观念中,青蛙还是一种长寿的动物,据太平御览记载,蟾蜍的寿命是长达三千岁的。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写法与“始”相通,“蛙”的读音又与“女娲”的“娲”相通。这么看来,人们把对月亮的崇拜附加在蟾蜍身上无可厚非。我们熟悉的“蟾宫”、“蟾桂”、“冰蟾”、“蟾轮”等词不但没有丑陋的意味,反而是极其优雅的。

14、至于玉兔在月亮故事里出现是汉代以后了,它不是以一个单独的形象出现在月宫中的,而是作为嫦娥的宠物,可以算是蟾蜍的继替者。据史料,捣药的玉兔最初是作为西王母的随从出现的,西王母在秦汉时期是掌管长寿和仙药的大神,玉兔就在她身边负责捣药的。而玉12黄涛:中秋节,中国社会出版社,20XX年。4264页。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顾莵是当时蟾蜍的一种另称。兔在月宫中捣药的形象在晋代已经有所记载,晋代傅咸在拟天问中有这样的句子:“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至于蟾蜍为什么变成了玉兔,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解释:“蟾蜍原来叫顾莵。“莵”与“兔”同音,即使“蜍”也与“兔”同音。因为谐音的关系,神话里的蟾蜍就被玉兔代替了。1其实从形

15、象上来说,民众用可爱的玉兔代替丑陋的蟾蜍也无可厚非。魏晋到唐朝,玉兔捣药越来越流行,地位也逐渐提升。明代人们开始单独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儿爷”的说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可爱的将军模样,既是被人们敬奉的神灵,也是儿童把玩的玩具。这样看来,嫦娥、玉兔、蟾蜍作为与中秋节最具典型性的代言人,也并不是一味的共存或继承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有互换、“博宠”的竞争关系呢。四参考文献黄涛:中秋节,中国出版社,20XX黄涛:节日中国之中秋,北京华联印刷,20XX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XX王家广:唐人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盖国梁:节庆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彭国梁、杨里昂:我们的中秋,岳

16、麓书社,20XX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出版社,1963【宋】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1黄涛:中秋节,第1016页。篇二:中秋节的故事中秋节的故事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17、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

18、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

19、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

20、”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山东济南历城区董家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田程程篇三:中秋节来历、习俗和传说中秋节来历、习俗和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

21、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中秋

22、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

23、、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

24、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中秋节习俗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

25、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赏月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