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11KB ,
资源ID:65716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71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剧)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这说明西周A. 诸侯国有明显等级区别B. 开创家国一体统治模式C. 爵位等级定以血缘亲疏D. 国家权力实现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体现出分封制度下的等级制度,A正确;B属于宗法制的特点;血缘亲疏决定爵位等级

2、,C错误;西周时期国家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D错误。2.(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 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 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木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秦朝实行的中央管制的分工明确,奠定了后世管制的基础,D正确;丞相负责的处理政务,A错误;B是郡县制作用;此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形成时期,C错误。3.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

3、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这反映了A. 三省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 政事堂会议决断军国大政C.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议决【答案】C【解析】“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说明皇权受到中书门下省的制约,并不是专制独断,C正确;分权是提高了行政效率,A错误;军国大事一般由皇帝决策,B错误;三省长官参与政事的决议,D错误。4.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史任职情况。这说明元

4、朝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不花(蒙)忽鲁不花(蒙)史天泽(汉)耶律铸(契丹)塔察儿(蒙)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廉希宪(汉)粘合南合(女真)阔阔(蒙)张文谦(汉)张启元(汉)商挺(汉)杨果(汉)A. 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B. 民族关系平等友好C. 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D. 中央地方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丞相、参知政事等中汉族的地主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汉族地主是元朝重要统治基础,A正确;民族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汉族官僚并不是把控中书省权力,C错误;材料主要是中央中枢机构,没有提及地方信息,D错误。5.在斯巴达,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行使同法权的监察

5、官跟随着他,监视他的行路并有权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在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这表明古希腊A. 由监察官代表平民参与国政B. 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C. 构建了轮番而治的政治体制D. 实现了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监察官跟随着他”说明古希腊比较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B正确;监察官员并不是代表平民的利益,A错误;C不符合材料监察主旨,排除;D中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说法绝对。6.为增加提供税收与服役的居民数量(在罗马军队中只有完整的公民能够服役),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自由出身的男人

6、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表明A. 罗马法业已完善成熟B. 帝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 公民权享有范围扩大D. 男女平等原则得以确立【答案】C【解析】“罗马帝国自由出身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说明罗马公民权随着帝国范围扩大不断扩大,C正确;A中业已成熟说法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男女平等原则不符合事实。7.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188

7、5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A. 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B. 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C. 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D. 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答案】C【解析】材料“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的法律信息说明英国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C正确;A是18世纪初期建立;B是权利法案颁布之后;D错在始终。8.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

8、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答案】A【解析】“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说明政治的妥协策略,A正确;B和C属于中央政府运作程序;D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9.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德意志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B. 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C.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参议院同意D. 法国众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答案】A【解析】德

9、意志帝国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A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由间接选举产生,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B错误;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C错误;法国众议院由不是间接选举产生,D错误。10.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中国A. 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 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 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答案

10、】A【解析】南京条约以及天津条约对于关税的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正确;B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中主动开放错误;D是南京条约附加条约影响。11.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其主要目的是A. 否定纲常名教B. 振兴太平天国C. 实行君主立宪D. 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主要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权归于一”说明主要目的正是振兴太平天国,故B正确;否定纲常名教不符合资政新篇的目的,A错误;C是

11、维新派主张;D是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12.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A. 利用舆论加强监督B. 扩大普选权的范围C. 全面改革科举制度D. 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说明清政府调整政治参与方式,允许民众参与政治,D正确;材料明显不是舆论监督,A错误;选举不符合题意,B错误;C中全面改革错误。13.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

12、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 主张以人为本B. 强调君民共治C. 强调贤人治国D. 提倡礼法并用【答案】B【解析】“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B正确;A、C和D均不是材料三者共同点,排除。14.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引礼入律”;北魏律则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其亲者”,可改判流放并施以鞭笞之刑,以“留养其亲”;隋唐更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这表明A. 伦理规范制约了法制化进程B. 儒家人伦纲常的法

13、律化C. 法外特权思想披上儒学外衣D. 礼法并用彰显人文关怀【答案】B【解析】材料中“引礼入律”,“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都说明儒家的伦理纲常作为法律化的重要依据,B正确;材料中不是制约法制化过程,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人文关怀不符合伦理道德概念。15.(2018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统一考试)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A. 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B. 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 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D. 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答案】C【

14、解析】“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说明儒学在北宋时期走向了思辨化过程,C正确;A是汉代儒学特点;B中关注现实不符合题意;D是理性思想表现。16.(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5月高三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汤显祖的作品强调“情”字,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说明他A. 崇尚阳明心学B. 喇讽丑墨世风C. 提倡精神自由D. 追求现世功利【答案】C【解析】“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说辞显然是从精神层面的提

15、倡,C正确;王阳明心学主张内心反省,A错误;材料是追求自由,不是嘲讽,B错误;D中现实与材料相反,排除。17.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C. 尊崇法律权威 D. 追求政治民主【答案】C【解析】“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说明二人都主张尊崇法律权威,C正确;A和B是苏格拉底主张;D是柏拉图主张。18.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

16、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B.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D. 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答案】A【解析】莎士比亚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显然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A正确;B 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说明文艺复兴对于东西方交流,C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17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

17、,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这说明他A. 认为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无与伦比B.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C. 肯定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主张加强东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答案】B【解析】“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说明此时期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用词绝对;D中比较研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0.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一一雇主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这一现象A

18、. 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B. 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D. 激发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答案】C【解析】“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描述的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技术,这有利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C正确;近代科学研究方式是观察和实验,A错误;B和D都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排除。21.19世纪70年代,京师同文馆刊印俄国史略和各国史略作为历史教材;1898-1901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则相继组织刊印法国新志俄国新志万国史欧罗巴史等作为历史教材。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洋务运动方兴未艾B.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C. 历史教育

19、的近代化D. 文化教育奴化严重【答案】C【解析】“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则相继组织刊印法国新志俄国新志万国史欧罗巴史等作为历史教材”体现出对于西方历史的研究,属于历史教育的近代化,C正确;洋务运动结束是1894年,A错误;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是20世纪初,B错误;D中奴化教育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从。1919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张A.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C.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答案】C【解析】“即不依傍、不育

20、从,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说明胡适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神,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经世致用思想不是胡适思想主张,B错误;D中文学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3.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回,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A. 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B. 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C. 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D. 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答案】D【解析】“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说明孙中山主张实现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D正确;A不符合材料民族统一思想;反对

21、帝国主义是新三民主义提出,B错误;C中业已完成说法错误。点睛: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兴起国民大革命。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4.在谈到文革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

22、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说明文革时期的科研优势是A. 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B.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 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D. 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答案】A【解析】“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说明文革时期技术合作是无成本合作,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拟用第三次科技成果,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左倾思想没有提及。2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

23、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 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配合经济体综合改革需要,兴办各种职业学校,B正确;A是1986年实施,不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C教育现代化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1995年实施。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

24、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结局却大不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

25、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材料二在各省代表联合会时期(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此为临时约法的前身),宋教仁曾主张内阁制,因有人怀疑宋教仁想当内阁总理加以反对,终采总统制。临时约法为防袁世凯专权与异心,又采内阁制,使民初的法制成为所谓的“对人立法”。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摘编自杨阳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组织原则上的异同,并说明

26、两部宪法担负的相同历史使命。(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迅速遗弃的社会原因。【答案】(1)组织原则:异: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制。同: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共和制。历史使命:实现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小。政治软弱;军阀弄权,社会动荡不安;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教育不普及,民权思想薄弱;宪法意识、宪法信仰淡薄。【解析】(1)第一小问属于比较不同,相同从分权制衡、共和制角度思考回答;不同从中国的责任内阁制以及美国总统共和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实现国家政治上的统一以及建立资产

27、阶级共和政体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的信息从经济、阶级、政治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归纳回答。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属于全国卷41题常考的题型,一般从中外对比或者古今对比进行命题,命题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尤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一把要从材料中概括要点,然后依据所学归纳回答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明朝相比,清朝官学种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由于科举考试题目由四书五经里出,所以四书五经成为生徒学习的必修课,

28、律学、书学、算学等科目的教学也要适应科举的要求。又如,考试文体为八股文,学校就注重训练、教授如何写好八股文,而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学子很少涉及其他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学习,而儒家经典免不了带有迂腐之气,大大影响了学子创造性的发挥。摘编自明清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研究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学校是人文主义者反封建教会的斗争阵地,教育以现实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重视个人自由、个性解放、重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焕发人的智慧和才华,面向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他们学习的科目很广泛,涉及小说诗歌、绘画雕刻、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新哲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校首先注意的是古典文化和自然科

29、学的研究,基本上排除了神学。摘自世界全史百卷本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教育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不同教育各自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官府控制;教学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教育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方法刻板单一。西方:科目涉及广泛;以现实人文学科为主;注重人性的培养。原因:中国:政治专制;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科举制度的推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影响:中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政治专制;有利于儒家经典的传承;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发展。欧洲:推动

30、了思想解放;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特点依据材料一“清朝官学种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由于科举考试题目由四书五经里出”的信息从教学内容、教育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角度思考回答。西方特点依据材料二信息从科目涉及广泛、以现实人文学科为主以及注重人性的培养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中国从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政治专制以及有利于儒家经典的传承和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西方影响结合所学从思想、科技以及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特点实质性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 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

31、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着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精神状况围绕材料,结合14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和中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