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08KB ,
资源ID:65713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713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docx

1、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作者:任柳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7年第01期摘 要:随着洪武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再征云南,东川蛮、越州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明廷命开国诸将分驻湖广、四川卫所操练,以防西南蛮。贵州卫所的设置达到了第二个高潮,从湖广等地垛集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清浪卫、安南卫、威清卫、平溪卫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黄冈县、蕲州、黄梅县、广济县;宝庆府武冈州、新化县、邵阳县;长沙府湘乡县地区垛集大批民丁编入军伍。垛集民丁而来的军人,是贵州卫所军最不可忽视的主体,洪武再征

2、云南,使卫所在贵州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巩固。关键词:武职选簿 洪武二十二年 旗军 垛集 练兵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1-38-45卫所制度在贵州地区的实践对明清及后来的贵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贵州卫所旗军是构成卫所的主体,是卫所对明清贵州地区族群关系的构建产生影响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旗军的来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卫所武职、军役调入贵州,是明代贵州移民的重要来源,学术界对贵州卫所的研究往往从汉族移民视角关注贵州卫所,讨论明代汉族移民对贵州地区开发的重要作用。在贵州卫所移民研究上,罗康隆明清两代贵州汉族移民特点的对比研究,指出明清两代在贵

3、州移民的不同特点1。冉光芬明代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考察明代移民迁入贵州,对贵州家庭伦理的影响2。古永继长期从事滇黔移民研究,在元明清时贵州地区的外来移民3一文中讨论了贵州的移民问题。此外还有古永继明代滇黔外来移民特点及影响探究等。学界的研究虽然也认识到卫所移民对贵州开发的重要性,然而,因缺乏对卫所核心史料武职选簿4的充分利用,在卫所移民的一些问题上,难以深入。贵州卫所移民具体来自哪些省份,调入贵州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有关研究者往往以零星史料加以推论阐释,未有确论。正如蓝勇在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与地理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往研究明清西南移民问题,往往依据个别地方史料立

4、论,未免以偏概全之嫌。”1目前利用武职选簿对贵州地区军役群体来源研究问题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文章见孟凡松明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从武职入安南卫时间、武职原籍、卫军来源2三个角度对安南卫作了细致的个案分析。但贵州地区的诸卫所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进一步对卫所武职和卫军来源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贵州卫所移民的诸多细节,如总旗、小旗和军的来源、卫军原籍、卫军入黔时间、卫军入黔缘由等问题仍待系统性、实证性地认识。本文据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所收录的清浪卫、平溪卫、安南卫、威清卫选簿为研究对象,回归卫所移民问题本身,从贵州卫所旗军来源入手,量化分析卫所移民问题,揭示当时在湖

5、广垛集充役的旗军来源历史史实,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界对明代贵州卫所移民的客观认识。一、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随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十二年(1389年)再征云南,东川蛮、越州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明廷命开国诸将分驻湖广卫所操练,以防西南蛮。在此背景下,再征云南后的诸多将领被派驻湖广进行练兵。其具体操练地区,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命(颍川侯傅)友德驻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申国公邓镇驻大庸(今湖南省张家界市),魏国公徐允恭驻常德(今湖南省常德市),曹国公季景隆驻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开国公常昇驻辰州(今湖

6、南省沅陵县),靖宁侯叶昇驻襄阳(湖北省襄樊市),普定侯陈桓驻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雄武侯周武驻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吉安侯陆仲亨驻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安陆侯吴杰驻茶陵(湖南省茶陵县),东平侯韩勋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川侯胡海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南雄侯赵庸驻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宣宁侯曹泰驻瞿塘(今重庆市巫山县),宣德侯金镇驻施州(今湖北省恩施市),靖海侯吴祯驻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江阴侯吴高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全宁侯孙恪驻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延安侯唐胜宗驻黄平(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都督张铨、王诚、孙彦驻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忠州(今重庆

7、市忠县)、道州(今湖南省通道县),信国公子汤鼎、六安侯子王威驻长宁(今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命魏国公徐允恭、开国公常昇、曹国公李景隆、靖宁侯叶昇、吉安侯陆亨、东来侯韩勋、东川侯胡海、南雄侯赵庸、江阴侯吴高、全宁侯孙恪、平凉侯费聚于湖广各卫简阅军士,练习备边3。九月,命前军都督佥事杨春往靖州(今湖南省靖州县)、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二卫训练将士4。十一月,命宣德侯金镇,宣宁侯曹泰,六安侯王威,安陆侯吴杰,往湖广诸处训练军马,各赐钞五十锭5。十二月,魏国公徐允恭、曹国公李景隆自湖广练兵还6。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命延安候唐胜宗

8、同凤翔侯张龙往贵州黄平、平越、镇远诸处训练军士,提督屯田,相机征剿余蛮1。四月,命千户石山等领酉阳土兵一千五百人置大田军民千户所,隶施州军民指挥使司2。六月乙丑,延安侯唐胜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隆、清平、新添、龙里、威清、平坝、安庄、安南、平夷十三卫屯守3。同月戊辰,颍国公傅友德等师还,诏将士各还原卫4。同月己巳,召凤翔侯张龙还京5。同月庚寅,尚宝司丞杨镇阅试贵州普定、普安、平越、兴隆五卫及旧平夷、黄平、新添三千户所军马。(杨)镇所阅者官三百七十一,士卒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九人6。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7。明

9、太祖实录记载表明,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至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湖广练兵基本结束。这一措施,为随即在贵州设立的清浪卫、平溪卫、安南卫、威清卫提供了重要的军士来源,从湖广地区垛集大量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二、贵州卫所旗军来源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再征云南基本结束,湖广辰州、沅州至云南平夷的道路上增加了众多的卫所。明太祖实录卷二二载:“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先是延安侯唐胜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龙(隆)、清平、新添、隆(龙)里、威清、安南、平夷、安庄、平坝十三卫屯守”8。贵州地区第二次卫所设置高潮到来。(一)清浪卫

10、旗军来源明太祖实录卷二一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置清浪、偏桥二卫指挥使司于思南宣慰司之地”。清浪卫治所在贵州都司境内,而隶属于湖广都司。在万历年间因播州杨应龙叛乱,地方官员相互推诿,贵州巡抚郭子章、川贵总督李化龙等奏议将清浪卫改隶贵州,因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属贵州都司。但不久湖广地方官员又奏议改隶湖广,清浪卫遂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改隶湖广都司。湖、贵交界处又回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前的管理状态。万历湖广总志军制载:“清浪卫军六千二百四十四名”,而在整理清浪卫选簿资料中,被记载的旗军案例有二十七条,始祖大都来自于湖广地区。其中来自黄州府麻城县有十七名,黄

11、州府黄冈县六名,武昌府嘉鱼县一名。此外,有三名来自南直隶,分别是一名来自滁州直隶州、一名来自淮安府桃源县、一名来自庐州府合肥县。而分析选簿资料,大多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充清浪卫军,其中有十六名明确记载始祖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湖广地区垛集充清浪卫军,具体选簿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浪卫旗军主要有三个来源地,其一是来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如王文瑞,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总旗。何保儿,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赵真,洪武二十二年充小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陈福,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中所军。张达、蔡秀二、刘政、华应成、张昇四、卢志,都系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总甲,二十三年并充清浪卫总旗

12、。谢文六,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周得,洪武二十二年垛充清浪卫左所军。袁兴,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前所总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其二是来自于湖广黄州府黄冈县,如陈秀三,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梅添让,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军。其三是湖广武昌府嘉鱼县,如赵八儿,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军。由选簿资料记载,清浪卫以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民丁充军居多,他们大多来自于隶属地湖广布政司,并以黄州府的麻城县、黄冈县所占比例最大,从中可知:(1)清浪卫设置初,必定需要大量的军队来整编,而通常情况下,会首选当地的民丁以充实军伍,这是有绝对的优势的。据选簿资料记载,除三

13、名旗军来自南直隶外,其他布政司全系武官,由此可间接说明当时清浪卫垛集军的籍贯是湖广的。通过明确记载入清浪卫的选簿资料可知,籍贯为湖广黄州府的,不管是来自麻城县亦或黄冈县,绝对多数都是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编军。有的被选充小甲或总甲,后经过在卫短期寄操以后,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充清浪卫,在卫中,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成为清浪卫旗军的主体来源之一。(2)考察清浪卫的旗军资料可知,调入清浪卫的旗军有一些共同特征,即以军、小旗或总旗的身份,在正统四年1(1439年)、正统六年2(1441年)、正统七年3(1442年)明廷征调湖广军士征剿麓川思任发叛乱,在麓川战役

14、中获功升试百户、百户等较低级别的卫所武职,而另一部分的旗军则是在正德年间征剿贵州香炉山战役4获功升试百户、百户一级较低级别的卫所武职,其原籍皆主要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及黄冈县。(二)平溪卫旗军来源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置平溪卫指挥使司于思州”5。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公署载,平溪卫“洪武二十三年建,隶湖广都指挥使司”6。康熙平溪卫志书载:“明时开滇南,初设站、堡。至洪武二十三年,指挥许昇领军来兹,始建卫焉。设立官、军以资防御,属辰州府。其官、军二籍,多江南人,世守兹土焉”7。清史稿地理志载“思州府:冲。隶贵东道。顺治初,因明制,领长官司四,不领县。雍正五年,割湖广平溪、清浪二

15、卫来属。寻改玉屏、青溪二县。8”,卫治在今贵州省玉屏县。统计平溪卫武职选簿,明确记载调入始祖身份为总旗、小旗或军者十八名,大多来自黄州府蕲州、广济县和黄梅县,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充平溪卫军。这表明,平溪卫“役”的主体来自湖广黄州府地区。平溪卫志书旧志序载:“洪武二十二年,调诸万户于五方,附五所千百户于郭内,铨流职以参军政,籍六郡良家子五千六百有奇以实防守。”9,这一记载可与平溪卫选簿史料相互印证。具体选簿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平溪卫旗军来源资料主要有来自湖广黄州府蕲州的汪得,洪武二十二年军。孙文受,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军平溪卫左所小甲,并充小旗,年深,并充总旗。成海,洪

16、武二十二年充平溪卫左所小甲,并枪升小旗。田官音保、韦经、郑原五于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左所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王林、陈宝、燕名,于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左所总甲,二十三年并枪充总旗。胡宪,洪武二十二年充平溪卫左所总甲,并充总旗。熊天富,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实授总旗。其次,黄梅县也是其重要来源地,如李宗五,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前所小旗。朱铨,洪武二十二年与户名高隆四垛充平溪卫前所总甲,二十三年隆四并枪充总旗。冯兴七,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小旗。此外,广济县亦是其重要来源地,如贺荣,洪武二十二年以户名贺伏三充平溪卫中所总旗。方原美,洪武二十二年垛平溪卫小甲,并充小旗。此外,还有来自山东

17、的,如殷成,山东省兖州府滕县人,洪武二十二年为年深总旗事不与俸,调平溪卫。据平溪卫选簿记载,平溪卫旗军大量来自蕲州、黄梅县、广济县等处,将其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卷湖广地区地图进行对比分析,这几个地区非常接近,他们的始祖大多数来自同一地区。另外,来自黄州府蕲州地区平溪卫武职,其入黔始祖几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即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被垛集为军,或充小甲、总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或总旗。此外,其他地方也有调入平溪卫的旗军,只是不像蕲州地区那样集中。如选簿殷龙条载“殷成,山东省兖州府滕县人,前王平章下佥事,洪武元年除百户,拨徐州卫,二十二年为年深总旗事,不与俸,调平溪卫。”(三)安南卫旗军来源安南

18、卫原先的建置是尾洒卫,由尾洒卫更置而来,尾洒卫属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平定云南梁王残元势力以后,拟开设的贵州都司卫所之一。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正月,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定、水西、乌蒙、芒部、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1。尾洒卫最初选址在江西坡(今普安县江西坡镇),但因地方不利条件的限制,未成功设置,直至洪武二十三年改徙尾洒堡地方重新立卫守之,并易名安南卫。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置安南卫,初官军征云南,指挥使张麟统宝庆土军立柵江西坡屯守,至是,以其地炎瘴,乃徙于尾洒,筑城置卫守之”2。 治所即今贵州省晴隆县城所在。据安南卫选簿资料记载,

19、调入安南卫的始祖中,身份为旗军的有十九名,其中有十名明确记载其始祖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安南卫。而从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邵阳县或新化县地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调入安南卫的旗军总计有八名。始祖多系总旗户丁,后因征麓川获功升授试百户、百户等较低职级的卫所世袭武职。从资料可窥视,安南卫“役”的主体来自湖广宝庆府地区,具体选簿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安南卫的旗军资料有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的夏必富,洪武二十二年充安南卫左所军。黄益,洪武二十二年充宝庆卫军,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左所。唐任,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右所,并枪充总旗。罗高叟,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宝庆卫操,

20、升安南卫右所实授总旗。贺申子,洪武二十二年充宝庆卫总甲,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左所并充总旗。另外有来自湖广宝庆府新化县,如胡成信,洪武二十二年垛集安南卫后所,二十三并胜实授总旗。刘卯一,洪武二十二年编补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此外,还有来自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王伯三,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三十三年并充总旗。湖广长沙府安化县于乔儿,洪武二十二年被垛充为长沙卫前所总甲,旋充总旗。王继保,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人,洪武二十二年为事充安南卫军。考察安南卫选簿资料,安南卫的旗军来源主要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二十三年(1390年)间在湖广宝庆地区垛集充军的民丁,这些民丁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明太祖实录

21、在追述安南卫设立过程时提到,指挥使张麟率“宝庆土军”在江西坡立栅屯守1。这里的“土军”二字也间接说明当时指挥使张麟在宝庆地区垛集民丁充军。这些土军“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朱元璋一方,他们是安南卫移治尾洒堡之后,从民丁中垛集而来的”2。来自武冈州、邵阳县、新化县等宝庆府所辖州县地区调入安南卫的始祖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即“在宝庆卫短期寄操以后,于二十三年被调往安南卫,在安南卫,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3从宝庆地区垛集而来的军(包括并枪充作小旗、总旗者),分布于安南卫左、右、中、前、后五所,成为安南卫军的主体。除宝庆地区大量垛集军外,安南卫还有湖广宝庆籍以

22、外的地区调入安南卫的军。如选簿中原籍长沙府安化县的于乔儿条载,于乔儿,洪武二十二年垛充长沙卫前所总甲,十二月充总旗,后为事以总旗身份调入安南卫4。对安南卫五所而言,从宝庆府地区调入的旗军为主体,而其他如长沙府地区调入的旗军仅是补充。此外,南直隶、浙江地区也是较为重要的来源地,多为“为事充军役”群体。如原籍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王印条载,王继保,洪武十八年升总旗,二十二年为事充安南卫军。万历贵州通志职官指挥佥事徐伏三条载,徐伏三,南直隶扬州府如皋县人。从军,洪武二十四年男九功升小旗,调本卫。选簿原籍浙江布政司台州府黄岩县李春条载,李春次伯李者都,洪武十六年并充小旗,十七年升总旗,为事充军,赦复总旗,

23、调安南卫右所。由选簿分析,不论是南直隶还是浙江省布政司,都由为事充安南卫军。(四)威清卫旗军来源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六月,在贵州宣慰司辖区分地建置了威清卫指挥使司,令焦琴任威清卫指挥,开设卫所。威清卫地原设威清站,属贵州卫5。随着从湖广长沙府等地垛集的民丁陆续编入威清卫,威清卫的设置基本就绪。之所以有如此判断,是基于对威清卫旗军来源资料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体选簿记载威清卫旗军来源信息主要有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的刘祖保,洪武二十二年充军。彭义,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总旗。胡添寿,入威清卫时间未载,正德间历功由总旗升试百户。湖广长沙府浏阳县汤福,洪武二十二年军,并充总旗,拨威清卫后所

24、。周伯庆,入威清卫时间未载,原役小旗,后纳级、历功升试百户。江达,入威清卫时间未载,弘治间以总旗升试百户。湖广黄州府黄梅县金原二,洪武二十三年为事充军调清浪卫左所。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朱子贵,洪武二十二年发威清卫威清站充军。浙江湖州府长兴县郑忠,入威清卫时间未载,洪武二十三年补父役充总旗,三十一年以年深总旗除威清卫右所世袭百户。据威清卫选簿记载,在威清卫左所选簿中,有三名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一名来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二名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据“刘樘”条载,“刘樘,湘乡县人,始祖刘祖保,洪武二十二年充军”,另一名即胡勋,调入始祖、时间缺载,其裔正德十年因程番府功次由威清卫左所实授总旗

25、升试百户。右所小旗一名“龙黑四”,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在永乐二十年三月纳级、获功升百户以前为小旗。前所总旗一名“彭义”,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人,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总旗。后所总旗一名“汤福”,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洪武二十二年军,并充总旗,拨威清卫后所;后所试百户“江秀”,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弘治七年获功升试百户之前为威清卫总旗。可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长沙府垛集而来编充威清卫的民丁,是威清卫旗军的主体。从选簿透露的信息来看,从长沙府湘乡、浏阳等县垛集的民丁并非威清卫旗军的唯一来源。也有充清浪卫军者,如原籍湖广黄州府黄梅县的“金原二”就是为事充军于洪武二十三年调入的。浙江亦是威清

26、卫旗军来源的重要补充地区,如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朱子贵,“洪武二十二年发威清卫威清站充军”;浙江省湖州府长兴县“郑阿官”,“初征云南有功升总旗,其子郑忠,洪武二十三年补父役,充总旗,三十一年以年深除授威清卫百户”,疑郑忠补役的同时,即从其他卫所调入威清卫。上述三个案例,至少表明威清卫以及稍先于威清卫设置的威清站,部分军役系贬充而来,尤其是洪武二十二(1389年)、二十三(1390年),调入者多有“为事”的背景。从选簿记载分析,威清卫主体旗军系湖广长沙府垛集而来,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1。又黔记载“旧志卫

27、戍军士皆湖广人,诈而好讼。”2,选簿资料同样表明,从旗军历功升授而来的中低级武职中,有不少是来自湖广长沙府属各县的,由此可与实录的记载相互印证。部分旗军则是威清设卫前后充军而来的,也有参加过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十一年(1388年)前后两次“征南”的部分旗军他们被编入新设的威清卫,构成威清卫的旗军来源。三、湖广练兵与贵州卫所旗军的关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湖广大练兵,实质上是在湖广垛集大量民丁。垛集,是明代征发民户为军的方式之一,垛集的时间和地点比较集中3。为稳定西南局势,从湖广地区垛集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提供了重要的屯戍力量。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可与选簿资料相印证。据明太祖实录载,洪

28、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开国公常昇奏:“辰州所属籍取民丁编军训练者,合给月粮未有定数,户部援例人月给五斗,上以为不赡命,月以一石给之”4。这句话至少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开国公常昇驻辰州时,在辰州所属的州县地区垛集当地民丁编入军伍进行操练5。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6,在威清卫选簿中,六名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来三名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三名来自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万历黔记舆图志四载,威清卫戍军士皆湖广人7。由此可知,从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浏阳县垛集民丁,构成了威清卫旗军来源的主体

29、。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二月癸未,“置安南卫,初官军征云南,指挥使张麟统宝庆土军立柵江西坡屯守,至是,以其地炎瘴,乃徙于尾洒,筑城置卫守之”8,这里的“土军”二字也间接说明当时指挥使张麟在宝庆地区垛集民丁充军。正如孟凡松在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一文中指出:“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此宝庆土军之土字至少可以说明二点:第一,宝庆或者说宝庆卫,并不是这些军来到安南卫之前的中转地,这些军来源于宝庆府各属土著;第二,这些军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朱元璋一方,他们是安南卫移治尾洒堡之后,从民丁中垛集而来的。”1笔者赞同此观点。在安南卫选簿中,八名

30、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邵阳县、新化县地区垛集民丁入安南卫军。因此,选簿资料记载同样表明,安南卫军役群体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宝庆府地区垛集民丁充军。四、总结随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三年(1390年)东川蛮、普安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明廷命开国诸将分屯湖广、四川,防西南蛮 ,垛集湖广民丁补充贵州原有或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清浪卫、安南卫、威清卫和平溪卫,均是在第二次征南的背景下设置的。清浪卫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和黄冈县,主要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和黄冈

31、县垛集民丁而来。安南卫的旗军主要来自湖广宝庆府武冈州、兴化县和邵阳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宝庆地区垛集而来的民丁。除了宝庆地区外,也有来自长沙府安化县、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的旗军。威清卫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湘乡地区民丁充军。此外,还有来自黄州府黄梅县的旗军。平溪卫的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黄州府蕲州、黄梅县、广济县地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民丁充军。这些垛集的民丁入伍后,有的被选充小甲或总甲,后经过在卫短期寄操以后,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充贵州卫所军,在卫中,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成为贵州卫所旗军的主体来源。在贵州地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叙述中,人们称其始祖系洪武十五年(1382年)从南直隶地区随傅友德调征云南后落居在贵州的,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偏颇。事实上,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征云南时,从南直隶地区随傅友德调征云南并就地留戍贵州的卫所移民,只是明代贵州卫所移民的一部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西南大练兵在湖广地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