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84KB ,
资源ID:6569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69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标准.docx

1、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标准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标准主编:蒋文明2014年4月第一部分 前言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影响着学校各类课程的教育活动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了更好的关注地区经济、文化的特色,更好的适应学校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特制定此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是一种兼有区域地理、历史,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区域性 校本课程内容以区域文化为主,展现

2、本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包括地理概况、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发展成就等。(二)人文性以区域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区域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思想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熏陶学生,使学生认同区域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持用唯物主义观念看待发展与变化,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变化的思想情感。(四)综合性 注重区域文化在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关注区域

3、地理特色,人文史实,关注现状及发展前景,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区域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二、基本理念1、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文化积淀、经济结构、风土民俗、建设成就等方面认识自己的家乡。2、树立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思想情感。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评判中,逐步确立为建设祖国、开发家乡服务,为人类的和谐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构建开放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

4、间,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三、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区域文化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校本课程的区域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针对保护环境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目标,结合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突出了区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程内容安排了“特殊的地质结构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题。针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培养目标,结合本地优势的红色文化资源

5、,课程内容安排了“红军在旺苍的战斗经历和对旺苍发展的影响”,“铁血巴山”,“红土故人”等主题。针对课程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课程内容安排了“可爱的家乡与红色遗址图片欣赏”,“民歌与红歌”等主题。针对培养学生健全要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目标,课程内容安排了“励志人生”主题。课程规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本地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状况,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对故乡的历史、文化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本土文化的政治、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

6、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人类和谐和平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掌握本地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2、知道本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特别是红军在旺苍的战斗史,涉及到的主要人物、事件及结果。3、了解红军在旺苍的发展状况,知道中国最早的水兵建制、妇女独立师都是在旺苍诞生的。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

7、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多种文化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文学作品等,提高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5、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了解以文化传承的方式和传承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处理息的能力,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6、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展示区域优势及成果,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本地红色文化,学会从不同的时代条件理解具体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红色文化概念,进而认识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2、在学习了解本地文化

8、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本地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理解和判断。3、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反思,汲取经验教训。4、逐步掌握学习本土文化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时间的方法、阅读地方志及有关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等。5、初步掌握解释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

9、够积极汲取他人的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本地优势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从时间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尊重和热爱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悟工农红军为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3、认识本地人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中的的重要贡献,理解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必然趋势,

10、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4、认识群众以及杰出人物在本地发展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继承红军精神,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图片展示:神圣遗址(遗物)图片,如画风景图片,辉煌成就图片,缅怀励志图片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1.1神圣遗址(遗物)图片,包括纪念馆展品、各地红军遗址、复原当年的建设或设施、红军时期的钱币、标语、宣传画册、出版的刊物、遗留的用具1.2如画风景图片,包括各种与当地名胜相关的摄影图片,与红军文化相关的图片1.3辉煌成就图片,包括原川陕苏区的交通、民居、城镇建设、和现代交通、

11、民居、城镇建设的对比,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成就图片1.4缅怀励志图片,包括红军时期的缅怀题词图片、原始陵园建设和规划图片,老红军故地题词,后来人缅怀题词、书画作品或图片1.5共和国将军对学校题词和对学生勉励的书画作品从美育的角度来观察和欣赏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思想品德的角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将军书画的欣赏和对题词内容的讨论,确立远大志向。低段编排为拼音读本,选用主题鲜明易于理解的图片,进

12、行美育熏陶,初步培养爱国义情感;中段重在培养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高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红色历史:红四方面军简史;川陕省委;重大战役;重要会议;长征起步;文化教育;红色遗址;军队变迁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2.1红四方面军简史,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曾中生、王树声、李先念、张琴秋,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区域,人口,文化,经济状况等,1932年首府的设置地点是通江,1934年迁旺苍,46个主要机构集中在旺老城,地域变迁对政治、

13、军事各方面的影响2.2川陕省委的成立时间和地点,主要的领导人周光坦(川陕省委书记)、熊国炳(主席),川陕省委的主要工作,川陕省委的历史变迁。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广州主席邝继勋2.3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委进入旺苍的时间,在旺苍的驻地,四十六个党、政、军首脑机构在旺苍老城的大致分布,入驻旺苍的重点人物及地位和对根据地建设的贡献2.4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三次进攻战役”,反“六路围攻”。 红四方面军在旺苍的重大战役夜袭三江坝,激战黄猫垭,李先念血染中魁山; 红军将领在旺苍指挥的重大战役强渡嘉陵江点役,广昭战役,陕南战役,万源保卫战2.5红四方面军重要的军事政治会议小河口高级干部会议;木门军事会议

14、。会议的地点,主要参与人员,会议的重大决策和作用2.6旺苍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在旺苍参加红军的人数占当时旺苍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二2.7红军水兵连的成立地和训练遗址以及水兵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地位(中国海军的前身),红军妇女独立师的成立遗址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地位(第一支妇女武装)2.8红军在旺苍办的学校列宁小学、刘瑞龙学校及教育主体内容和影响,列宁小学遗址及学校的发展2.9旺苍红军陈列馆,徐向前作战命令手迹,强渡嘉陵江作战指挥图,当年的武器样品展2.10红三十一军军部遗址,红三十一军的发展史。红三十一军是红四方面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改革改制后目前唯一存在的编制部队从历史的角

15、度让学生了解旺苍的红色文化起源及相关背景,知道红四方面军的发展迁徙史,明白为什么将这里称为红土地。知道旺苍在川陕省委的重要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了解在当地战斗过的红色名人及现阶段成长起来的主要人物。知道当年红军走出困境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态度。知道旺苍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分组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知道红军水兵连组建的意义和对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设的巨大贡献知道妇女独立师存在的历史条件和重要意义。知道红色教育的发展和对当时革命的影响,养成辩证思维,培养用辩证的眼光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传承优秀

16、文化和思想,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历史责任感收集红军在旺苍的历史、遗址、遗物。低段编排为拼音读本。以简单的人物或故事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尊重先烈、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初步培养感恩思想。中段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红色历史,进行感恩教育,知道革命先烈的伟大成就和本地前辈的重要贡献,培养传承红色文化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高段学习使学生明白红色历史,理解革命的艰辛,了解重要战役及意义。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

1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三、血染的红土地红色旅游胜地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3.1红色旅游区主题词川陕苏区,红岩精神。旺苍中国红军城,中国红军之乡通江红军城,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列宁公园。彭杨学校3.2红军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大城寨无名烈士墓群。空山战役烈士墓群。旺苍县红军烈士陵园。铁血丹心广场3.3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红军卫校旧址。巴山游击队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碑。沙溪革命旧址群,苦草坝后勤中心革命旧址群,苍溪红军渡3.4石刻标语。中国最著名

18、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中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红军入川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旺苍红军城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为争取民主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奋斗。王坪红军街。巴中阴林山红军石刻碑林3.5红军旧(遗)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军造币厂及在黄洋的遗址,红军被服厂遗址,红军兵工厂遗址。红军领导人及主要首脑机构旧址。广昭战役旧址3.6家乡美。沙溪王坪红区第一村,诺水河漂流,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千秋大道。旺苍七里峡鼓城山风景区,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苍王峡。天赐、鹿亭温泉。恐龙化石文化。佛子岩摩崖造像(隋唐时期)南江光雾山,雪梨之乡-苍溪,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基地。天下雄关剑门

19、关,翠云廊,昭化古城。女皇故里知道红色旅游区的主题词和著名的红军城。如果有条件可以访问这几个地方,感受红色气息。引导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瞻仰烈士陵园和烈士墓葬地,以扫墓、祭典等方式培养学生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继承英雄传统、发扬英雄精神的思想情感。用写观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同时也提升思想素质,造就健全人格。通过对标语的参观,一方面加深对红军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美育的角度进行赏析,培养审美能力。用模仿等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增强艺术感染力。利用对战役旧址的实地考察了解,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感受红军将领的战略艺术,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珍惜和平和谐的意愿。利用本地优势的地质和地理

20、资源,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为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收集本地的名胜或遗址或恐龙化石,与同学进行交流。低段编排拼音读本。选择易于理解的字画进行爱国、爱家、崇尚英雄的情感熏陶。中段通过对红色景观和本地自然景观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高段通过对红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了解,从感恩、励志、审美及实践创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四、红军故事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4.1盼救星,迎红军4.2人物传说4.3战斗故事4.4军民鱼水情4.5永恒的怀念按时间和情感变化的顺序,体会当地人民企盼改变苦难现状

21、的心情。同时由于对红军的不了解,从而有了一个从怀疑、试探、接受到拥戴的过程转变及情感转变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红军在当地的感人事迹,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体会当时当地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转变过程。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内在关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用于中、高段教材。四、红土名人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5.1上将许世友,元老之后廖承志,王维舟将军5.2杰出的参谋长何正文,傅崇碧少将,邓仕俊少将,吴正荣少将,陈彬少将,朱士焕少将,吴仕宏少将,张显扬少将,张荣森少将,陈福章少将5.3原北京304医院院长赵金光少将与黄洋将军希望学校5.4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央候补委员胡晓炼等与中钞黄洋希望学校

22、了解在本地战斗过的著名将领,了解从本地走出去的革命功勋人物,了解和平时期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时代英杰。知道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学习并努力传承他们的伟大精神,从网络、媒体、资料中了解更多的本地名人。学习对他们进行评价。低段用拼音版只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和近期对于学校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和单位中高段较详细的介绍各类人物 六、红色旋律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6.1表达苦难的诗歌、民谣穷人泪汪汪6.2红军来了,表达欢乐的诗歌、民谣八月桂花遍地开6.3表达青年志向的诗歌、民谣当兵就要当红军6.4展示战斗的诗、歌工农兵是亲兄弟6.5表达对红军想念的诗歌、民歌望断巴山

23、望穿云6.6儿歌长大我要当红军6.7政策宣传的歌谣工农永远是主人6.8经典红色诗词6.9经典红色革命歌曲通过各种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诗歌、民谣的诵读、演唱、学习,了解当地文化,知道诗歌、民谣不仅可以言志,抒情,而且有强大的宣传功效;对照语文等学科知识,分析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理解歌谣内容,知道当地人民对红军的思想感情;学唱一些红色歌曲,特别是本地区的民歌民谣,体验音乐之美。感受本地人民真挚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文化素养以及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志。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与同学进行交流。低段用拼音版编排儿歌和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诗歌。曲调简单的红色歌典。中段编排少量儿歌,涉及

24、对表达青年志向、思念红军的歌谣,一般的地域民谣,民歌,经典红色歌曲。高段编排涉及各类当地诗歌、民谣、戏曲、经典红歌。七、红色传承励志人生内容标准活动目的教材编排7.1理想追求篇7.2挫折与坎坷篇7.3信念与希望篇7.4勤奋自信篇7.5毅力与成功篇通过一系列关于人生、理想、信念、追求、奋斗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校本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和熏陶。观察、书写身边的励志故事。注重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选编内容不仅关注经典传统,而且更注重对当前时代学生感兴趣的人物,事迹。体现时代特色。第四

25、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宗旨(以下简称“生本”)。校本课程的实施,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

26、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突出生本的教育特点。(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本地红色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人物和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校本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二)充分发掘地方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本地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出发,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从

27、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收集、发现本地的知识素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本地的文化背景。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本地红色政治、经济、文化和探寻事实真相的愿望。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分学段、分版块、分内容逐步实现课程目标。(三)重视地域信息载体的运用,注重对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红色史实、事件背景的必要介绍,提倡方式、手段的多样化运用多种方式展现本地域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悠久历史、红色传统以及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本地域地理的得天独厚,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加深对本

28、地域较全面的了解。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红色故事会,举办革命传统知识讲座,进的社会调查,参观本地域独特的地质构造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遗址和遗迹,采访红色历史见证人,观看并讨论反映地域文化、物产题材的影视作品,撰写小论文,编辑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专题展览,等等。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教材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和

29、制作课件。(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人格意志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校本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宽学习空间、

30、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提倡开展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人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对本地区的老红军、知名人物进行采访;对文物古迹、村庄、企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对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物产进行调查;搜集各类本地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评价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须以

31、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学习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如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等,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地域文化认识上的变化。(一)根据课程内容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标准1、关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对知识的评价,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改要求。倒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判断、分析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进行评价。 对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一是评价学生能否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二是评估学生是否有条理、有顺序并能熟练地从地域素材中获取信息;三是评估学生能否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