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49KB ,
资源ID:65689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68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表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表解.docx

1、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表解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表解中国古代史的断限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中国的古代社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社会相比,既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也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中国历史上虽有分裂割据时期,但长期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明显趋势。通常情况下,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一、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祖国历史的开篇。本单元从170万年前元谋人的出现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包括远

2、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战国,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1夏、商、西周三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发展和成熟时期,是中华文明勃兴时期。(1)了解三代更替,明白历史发展中的兴衰之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制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夏桀、商纣、周幽王的暴政是三代灭亡的根本原因,它说明“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顺应民心,是正义的战争。(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王位世袭制、井田制和分封制,认识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和政治斗争的产物,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井田制的实

3、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利用井田剥削奴隶的劳动成果;分封制的实质是让诸侯国拱卫王室,贡献财物,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3)将三代经济发展的成果,按类别、产品名称、特点和历史价值列表整理,概括三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以青铜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重视交通和城市建设等。2.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大变革时代。(l)时代特征: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出现质的飞跃;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文化:

4、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华竞艳;科技世界领先; (2)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战争战役的目的、性质、影响、作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地盘、争夺人口;其影响、作用都是减少了诸侯国数目,有利于统一,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其性质,一是奴隶主贵族集团争霸战争,一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3)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按照因果关系排列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生产关系变化(公田转化为私田,新的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出现)政治制度变化(变法运动)。社

5、会经济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各国变法的实质是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定下来。(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重要特色是先秦诸子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可以以人物为线索,掌握其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尤其要重视儒、法、道三家提出的治国方案。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社会发展特征朝代、都城、时间、君主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事件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科学技术社科、思想文学艺术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形成夏朝:阳城(豫西晋南)B2070B1600大禹、启、桀大禹建夏启实行王位世袭制夏桀亡国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设

6、立国家机器,实行奴隶主阶级专政三代农作物品种丰富(五谷)耕作技术进步(集体耕作、木器石器、青铜农具少、用粪肥、草木灰、绿肥)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拉车、祭祀)青铜铸造发达号称青铜时代(夏少、商繁盛、西周生活化)玉器加工发展(商妇好墓玉器)纺织业发展(西周平织物、斜纹提花、刺绣)陶瓷业(商周原始瓷器)制漆(河母渡红漆碗、商周用漆饰车)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多商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商都成为繁华都市西周修筑大道,设有旅舍、建立邮驿传递制度三代都城是政治交通中心是中华文明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基础艺术:商朝青铜器有平雕和浮雕技术、作品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西周青铜器有大量铭文,三星堆出土商朝青铜

7、铸像奴隶社会发展商朝:亳殷(河南安阳)B1600B1046汤、盘庚、纣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纣暴政人祭、人殉(奴隶制的残酷性)炮烙之刑奴隶社会鼎盛西周:镐京(陕西西安)B1046B771周武王、厉王、幽王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厉王无道国人暴动犬戎破镐幽王丧国井田制(目的、含义、权利与义务、生产方式、性质、发展过程、作用、瓦解原因与标志)分封制(原因、目的、内容、诸侯国、实质、作用、历史局限、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奴隶社会瓦解东周春秋:洛邑(河南洛阳)B770B476周平王平王东迁建立东周诸侯争霸的原因、目的、性质、评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井田制(目的、含义、权利与义务、生产方式

8、、性质、发展过程、作用、瓦解原因与标志)分封制(原因、目的、内容、诸侯国、实质、作用、历史局限、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推广水利事业发展(中原桔槔、春秋楚孙叔敖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都江堰、郑国渠)冶铸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2000年)青铜铸造(莲鹤方壶、金银错技术、雕铸技术)制漆(夹贮技术、长沙战国麻布残片)煮盐(山西池盐、四川井盐、山东海盐)酿酒(用曲造酒)手工业专著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工艺)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交流(南象牙、北马、东鱼盐、西皮革)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原因: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表现: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影响

9、: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民族分布、融合方式、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特点、影响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天文(春秋记载最早哈雷慧星记录;历法形成固定系统,19年7闰;战国出现世界上最早天文著作甘石星经)物理(墨子.墨经有大量物理知识)医学(战国扁鹊创立四诊法)春秋思想家(老子、孔子的思想与评价)战国百家争鸣(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与评价)文学诗经、屈原与离骚、诸子散文艺术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出土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青铜装饰四川出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音乐湖北随州出土青铜编钟。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确立东周战国:洛邑B475B221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原因、目的、性

10、质、评价(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生产关系变化(私田产生初税亩用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地租剥削产生新的阶级对立)上层建筑的变动:新兴地主的变法运动(魏李悝、楚吴起、秦商鞅)商鞅变法(重点: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结果、成功原因、作用、局限、认识)二、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历经秦、西汉、新、东汉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封建大一统时期。1.时代特征:政治上:国家实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得以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关系发展。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各民族联

11、系得到加强,匈奴、越族和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为祖国的历史,特别是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伟大贡献。 对外关系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文化上:科技文化辉煌,“东亚文化圈”向外扩展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秦朝仅存在15年,但它是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秦末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重点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全面掌握加

12、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3归纳西汉四种政治经济制度,了解其内容,分析其性质,认识其进步性与阶级实质。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对维护封建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但其本质是封建剥削制度。可运用比较法,准确掌握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秦朝创立了包括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度、土地私有制度等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两汉基本承袭了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在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都有所损益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又如比较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

13、制,两者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西周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分封诸侯;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希望永保刘氏江山,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西周分封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则是统治者一系列措施的结果。4了解两汉时期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名称、方位,重点掌握匈奴的兴衰,西汉时与匈奴关系三个阶段,东汉时南匈奴称臣、北匈奴政权瓦解;分析汉代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和亲政策,求得暂时相安定,有利于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和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贵族的进攻。打败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酷掠夺,维护了北方社会安定和生产秩序;同时,战争也加重了人民负

14、担。重点掌握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分析其意义。张骞通西域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构成了天山南北与内地的关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西域社会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二是形成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陆路联系。班超经营西域,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结合史实,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五种表现形式,即民族迁徙和杂居、民族间的战争、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和亲、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5从宏观上把两汉对外关系放到世界的大环境中理解、掌握。强大的秦汉吃立在东亚时,地中海和西亚雄踞着古罗马和安息帝国。从政府间的外交活动和民间经贸

15、往来两方面,归纳汉朝与朝鲜、日本、越南、安息、大秦诸国的关系,认识我国很早就同邻邦建立了友好关系。结合史实,把握对外交往相互作用的规律。汉代外传的主要是物质文明,传出的是手工业品,如铁器、丝绸、铜器等,牛耕、铸铁、缫丝等技术随之外传。汉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大事。结合地图,掌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分析其重要意义。两条丝路的开通,中国外交开始突破仅限于周边邻国的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非洲,扩大了秦汉文化影响,加强了欧亚几大文明地区的联系。6.联系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状况,分析秦汉文化大发展的原因,从统一与多样化、中外交流、水平和气势几方面概

16、括其特点,掌握其成就,特别是领先世界的几项科技成就、儒家统治地位的确立,古代宗教新格局的形成,王充对神学的批判和史记等。社会发展特征朝代、都城、时间、政治社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事件制度科学技术社科、思想文学艺术封建社会封建大一统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咸阳B221-B207秦始皇嬴政、二世秦统一(历史条件、过程、意义)开凿灵渠的目的、地理位置、意义秦疆域四至修筑长城(目的、评价)秦末农民战争(原因、过程、特点、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目的:2、内容:政治:皇帝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经济: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

17、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意义:4、局限: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击匈奴,收河套,筑长城,设九原郡统一越族,设桂林、南海、象郡外交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非原因:政经民外文意义: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繁荣的原因(政、经、民、外、文)意义: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朝鲜的关系(政治关系:三韩使节会见汉武帝、光武帝;经济关系:输入檀弓果下马、输出铜镜漆器铁农具;文化:辰韩引进中国文化称为秦韩)

18、与日本(政治:派遣使节会见汉武帝光武帝、光武帝赐印;经济:输出铁器铜镜丝帛)与越南(经济:输入象牙犀牛珍珠、输出铁犁牛耕水利技术)与西亚安息(安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转手贸易)与欧洲大秦(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后汉书记载安敦派使节到达东汉是正史中关于中国与欧洲直接来往的最早记载)丝绸之路(陆路:西汉以前就有、张骞沟通;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输入佛教。海路:从广东出发到达印度半岛南端、意义)天文历法(汉武帝制订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西汉最早记录太阳黑子、东汉张衡解释月食、制作地动仪1700年)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是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医学(战国问世西

19、汉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汉末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1600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造纸(西汉有天水放马滩出土世界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非洲)哲学(西汉董仲舒的主张、核心;东汉王充的主张、作品和意义)宗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东汉明帝建白马寺;东汉道教形成、太平经)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文学(赋:西汉气势恢弘,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现实感强,如班固两都赋;乐府:形式自然、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东汉成都说唱俑和洛阳杂技俑、秦汉瓦当)绘画(马王

20、堆出土帛画等)西汉长安B2029高祖刘邦文帝、景帝汉武帝两汉制度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沿革: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汉末州牧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职能:由西汉地方监察机构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县二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度西汉初年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王国实际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享有租税,无治民权;分封导致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推恩令、附益之法,意义: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选官制度察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过程:西汉有察举、征召、东汉注重孝廉、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

21、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经济制度编户齐民目的: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保证国家税收;征税标准:根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人民的负担:田租较轻、人口税重、徭役、兵役,还有田亩附加税,杂役民族关系的特点:边疆民族发展较快;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往联系加强原因:政、经、民族政策、外、文意义: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初被迫和亲、评价;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条件、性质、评价;昭君出嫁呼韩邪的评价;东汉初匈奴分裂;东汉出击北匈奴,彻底解除对汉的威胁)与西域的关系(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意义;设立西域都护,正式归属中央;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与西南夷的关系(汉武帝设郡、意义)与百越的关系(汉武帝设立南海等九郡、意义)东

22、汉洛阳25220光武刘秀三、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政治:封建国家分裂,封建政权对峙。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出现高潮。经济: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解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制度多有建树,有些制度对后世影响重大。弄清九品中正制的概念,掌握其演变过程(曹魏创立西晋发展陷结束),分析其影响。九品中正制是依据中正对士人评定的品第选用官更的制度。它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实施促进了士族的形成以及士族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士族制度是魏晋南北朝

23、时期的政治特色。弄清士族和士族制度的概念,掌握其演变过程(汉魏形成西晋巩固东晋鼎盛南朝衰落),分析其影响。士族制度从整体上看,最重要特征是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其社会基础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其政治保证是九品中正制。封建王朝力求得到士族的支持,是士族制度形成的决定因素。士族制度决定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官僚门阀特色,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掌握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性质和作用。理解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重要特点。注意区分屯田制和均田制在土地所有制形式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均田制是封建政府对国有土地进行分配,土地不得买卖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24、,受田者享有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屯田制作为一种土地国有制,屯田农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3按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板块和北方、南方两大区域整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特点,认识尽管乱世,社会经济总趋势仍是发展的、前进的,特别是江南经济的开发,意义重大。向时,还要看到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还有创造,如翻车、灌钢法、北方白瓷等。要分析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北方缓慢的原因,着重认识政治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仍取得重大成就。掌握在数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尤其是祖冲之的伟大贡献。掌握主要哲学

25、、思想、宗教,分析其相互关系。儒学、佛教、道教相互渗透。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的玄学是当时的主流思想。道教结合儒家思想,吸纳佛教教义,得以改造。佛教理论发展,逐渐中国化。随着佛教传布,不断有人反佛灭佛。范缜神灭论的内容、意义,要重点掌握。对统治者崇佛和灭佛现象,要弄清其根本原因是受统治需要的制约,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其社会影响。运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抓住时代特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诸如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牧民生活和民族融合的敕勒川,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反映对社会黑暗不满的名作桃花源诗,反映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云冈、龙门

26、石窟和绘画,带有分裂割据烙印的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等。书法成为艺术、小说开始兴起、“建安文学”等也不能忽略。 社会发展特征朝代、都城、时间、君主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科学技术社科、思想文学艺术封建社会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三国鼎立魏:220266、曹丕、洛阳蜀:221263、刘备、成都吴:222280、孙权、建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低;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原因:政、经、民、文、人文化发展的特点:充分反映了本时期社会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特点;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科

27、技文化继续领先于世界原因(经、政、民、文化基础、人民劳动)意义数学:魏晋刘徽提出圆周率的正确算法;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早1000年;祖冲之的缀术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地理学: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道教: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为统治者服务;南朝陶洪景吸收佛教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道教神仙体系佛教:盛因(宗教的欺骗性、适合统治需要、百姓精神解脱);危害(愚弄百姓、浪费社会财富、与官夺税人民负担加重);作用(文化方面)反佛思想家范缜的神灭论:形神统一;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与意义文学:建安文学(曹操蒿里行、

28、王桀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东晋田园诗人绦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园诗;南北朝民歌(南方缠绵婉转如采桑度;北方慷慨激昂如喇勒歌、木兰辞)书法:东汉书法成为艺术,如蔡 ;曹魏钟繇把隶书转为楷书;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绘画:有宗教色彩;三国槽不兴是佛像画始祖;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司马炎、洛阳江南农业开发:过程(东吴开始、东晋大规模、南朝赶上、唐安史后开始南移、两宋超过);特点(范围广、各地发展不平衡);原因(政经民等);作用(为经济中心南移打下基础)北方农业的恢复:特点(中原农耕缩小畜牧扩展环境缓解、周期性的破坏

29、与恢复);表现(农具有曹魏马钧翻车、水椎水磨;水利;开发边疆如河西走廊与辽东)丝织业:曹魏在襄邑洛阳设织造机构;吴有八辈之蚕;蜀锦行销吴魏冶炼业:北魏相州军刀;百炼钢技术成熟;发明灌钢法制陶业:南青北白造纸业: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中心有洛阳长安建业扬州北方商业遭到破坏萎缩;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东晋和十六国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十六国: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南朝和北朝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建康、刘裕、陈后主北朝:439581、北魏、东西魏、北齐周四隋唐(581年907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1.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制度上有许多建树,封建制度渐趋完善;经济: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文化灿烂辉煌,科技世界领先,。2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结合史实,从政治上统一全国,开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改革府兵制;经济上进行四项大型基础建设,部分推行以庸代役制等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分析隋朝四项经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广设仓库,储藏财物,为唐初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两都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