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42.79KB ,
资源ID:65639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639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基本信号的产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基本信号的产生.docx

1、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基本信号的产生YUNNAN NORMAL UNIVERSITY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 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 专业、班级 电子实验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12 年 5 月 27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基本信号的产生实验时间2012年3月22日实验室同析三栋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Matlab产生基本信号、绘制信号波形、实现信号的基本运算,为信号分析和 系统设计奠定基础。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Matlab提供了很多函数用于产生常用的基本信号:如

2、阶跃信号、脉冲信号、指数信号、 正弦信号和周期方波等。这些信号是信号处理的基础。3.实验设备及材料装有Matlab的计算机一台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利用Matlab中的函数分析并绘出常用基本信号的波形。注意事项:(1)在使用MATLAB时应注意中英输入法的切换,在中文输入法输入程序时得到的程序 是错误的;(2) MATLAB中两个信号相乘表示为 x.*u,中间有个 同样两个信号相除也是如此;(3)使用MATLAB编写程序时,应新建一个 m文件,而不是直接在 Comandante窗口下编 写程序;在使用MATLAE编程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编写习惯。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比较法画图法6.参考文献陈

3、后金,等.数字信号处理.2版【M】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0张德丰,等.MATLAB数值计算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二.实验报告1 .实验现象与结果 连续信号的产生 阶跃信号Utt=-2:0.02:6;x=(t=0); plot(t,x);axis(-2,6,0,1.2);0.80.60.40.20 I I L-t-2-1 0 1连续指数信号xt=2 et=0:0.0 01:5;x=2*exp(-1*t);plot(t,x);21.81.61.41.210.80.60.40.20正弦信号f0=4;w0=2*pi*f0;t=0:0.0 01:1;x=2*sin(w0*t+pi/6

4、);plot(t,x);2矩形脉冲信号t=-2:0.02:6; x=rectpuls(t-2,4); plot(t,x)0.90.8 0.70.60.5 0.40.3 0.20.1-10-2周期方波f0=2;t=0:0.0001:2.5;w0=2*pi*f0; y=square(w0*t,50);%(duty cycle=50%) plot(t,y);axis(0,2.5,-1.5,1.5);抽样函数t=-10:1/500:10; x=s in c(t/pi); plot(t,x);离散信号的产生单位脉冲序列和单位阶跃序列k=-4:20;x=zeros(1,7),1,zeros(1,17);s

5、tem(k,x);0.90.80.70.60.50.40.30.20.1k=-4:20;x=zeros(1,7),1,o nes(1,17); stem(k,x);指数序列k=-5:15;x=0.3*(1/2).Ak;stem(k,x);10正弦序列k=-10:10;omega=pi/3;x=0.5*s in(o mega*k+pi/5); stem(k,x);离散周期方波omega=pi/4; k=-10:10; x=square(omega*k,50);白噪声序列N=20;k=0:N-1; x=ran d(1,N); stem(k,x);练习题1 .利用Matla产生下列信号并作图(1)x

6、(t)=-2u(t-1),-1t=1);plot(t,x);axis(-1,5,-2.2,0.2)-0.5-1-1.5-2-1-0.1t / 2 ,、 、r(2)x(t)= e sin( t),设 0t30;3t=0:0.001:30;f0=1.*exp(-0.1.*t);w0=2/3;x=f0.*s in (t.*w0);plot(t,x);(3)x(t)=cos(100t)+cos(3000t),设-0.1t0.1 t=-0.1:0.001:0.1;wO=1OO;w 仁3000;x=cos(w0*t)+cos(w1*t);plot(t,x);21.510.50-0.5-1-1.5-2-0.

7、1 -0.08 -0.06 -0.04 -0.02 0 0.02 0.04 0.06 0.08 0.1(4)x(t)=cos(0. 1 t )cos(0.8 t),设 0t200;t=0:0.002:200;w0=0.1*pi;w1=0.8*pi;x=cos(w0*t).*cos(w1*t);plot(t,x);2.利用Matlab产生下列离散序列并作图(1,-5 k 5xk= ,设-15 k 150, 其他k=-15:15;x=zeros(1,10),o nes(1,11),zeros(1,10);stem(k,x);k(2)xk= 0.9 sin(0.25 k)+cos(0.25 k),设

8、-20=0);X=(0.5).Ak.*Y;E=sum(abs(X).A2)输出结果如下:E =1.3333(2)分别计算序列前10点、前20点和前30点的总能量及占总能量的百分比 前10点程序如下:k=0:10;Y=(k=0);X=(0.5).Ak.*Y;E=sum(abs(X).A2)输出结果如下:E =1.3333前20点程序如下k=0:20;Y=(k=0); X=(0.5).Ak.*Y;E=sum(abs(X).A2)输出结果如下:E =1.3333前30点程序如下:k=0:30;Y=(k=0);X=(0.5).Ak.*Y;E=sum(abs(X)92)输出结果如下:E =1.33333

9、.已知序列:xk1,2,0,-1,3,2;k=-2,-1,0,1,2,3,hk=1,-1,1;k=0,1,2(1) 计算离散序列的卷积和 yk=xk*hk,并绘出其波形x=1,2,0,-1,3,2;h=1,-1,1;y=c on v(x,h); subplot(1,1,1); stem(0:le ngth(y)-1,y);title(yk);xlabel(k);yk(2)计算离散序列的相关函数 Rxy k= xk yk n,并绘出其波形k -x=1,2,0,-1,3,2;y=xcorr(x,x);subplot(1,1,1);m=(le ngth(y)-1)/2;stem(-m:m,y);ti

10、tle(Rxx n);xlabel( n);Rxxnn4.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之一是从含有加性噪声的信号中去除噪声。现有被噪声污染的信号 xk=sk+dk,式中:sk=cos(0.08 k)为原始噪声;dk为均匀分布的白噪声。(1分别产生50个点的序列sk和白噪声序列dk,将二者叠加生成xk,并在同一张图上绘 出xk,dk和xk的序列波形。k=1:50;w0=0.08*pi;s=cos(w0*k);N=50;d=ra nd(1,N);x=s+d;subplot(3,1,1);stem(k,x);title( X);subplot(3,1,2);stem(k,d);title(D);subplot

11、(3,1,3);stem(k,s);title(S);(2) 均值滤波可以有效的去除叠加在低频信号上的噪声。已知 3点滑动平均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hk=1,1,1;k=0,1,2,计算yk=xk*hk,在同一张纸上前 50点 yk/sk和xk的波形,比较序列 yk和skh=1,1,1;y=c on v(x,h);subplot(3,1,1);stem(0:le ngth(y)-1,y);title(Y);subplot(3,1,2);stem(k,s);title(S);subplot(3,1,3);stem(k,x);title( X);YS1It .o4 #r-1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X2.实验总结教师评语及评分:签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