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70.50KB ,
资源ID:656035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60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数学兴趣班纲要及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数学兴趣班纲要及教案.docx

1、三年级数学兴趣班纲要及教案三年级数学兴趣班纲要及教案课程名称三年级趣味数学兴趣班(每周1课时,共三个单元15课时)开发人员XXX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15课程类型校本课程课程简介(200字内)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

2、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背景分析(500字内)“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

3、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课程目标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给予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

4、力的最大空间.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制作内容阶段目标具体课时一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二 加减法的巧算(一) 三 加减法的巧算(二)四 配对求和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五 找规律 六 数图形 七 填符号 组算式 八 填数游戏 九 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通过学习掌握数图形的方法;通过学习掌握时间与日期中的一些奥秘;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十 乘法中的巧算(一) 十一 乘法中的巧算(二) 十二 植树问题 十三 简单推理 十四 24点游戏 十五 社团检测 掌握

5、运算符号的添加问题;通过推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对于三年级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终身受益,就要使他们获得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养成一种科学精神及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当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 评价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广.也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对这种学习是否有兴趣,有没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学生互评,特别是实践

6、操作方面,学生互评,其实也就是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评价自己的子女.评价训练的方式,方法和取得的成绩;当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多层次多方位地给予评价.主要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小学数学趣味游戏备 注( 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案单元第一单元单元课时4课时主题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总课时1课时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

7、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一).猜谜语1.一头牛(猜一字:生)2.一斗米(猜一字:料)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

8、)不三不四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8.灭火(打一数字) 一9.舌头(打一数字)千10.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答:15分钟17. 桌子上原来有

9、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解答:5根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备注(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教案单元第一单元单元课时4课时主题加减法的巧算(一)总课时1课时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巧算加减法.教学目标1.能掌握常用加减法巧算的方法.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

10、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1、导入 (1)知识体系 在整数的加减运算过程中,虽然掌握运算法则是关键,但是由于习题的类型较多,因此在解题时,还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题目中数的特点,合理.有效地进行计算. (2)解题技巧 常用的方法有:拆项相加法.凑整.加减法运算律等. 2、新授例1:加减凑整看尾巴;加凑十.减找同;巧算 (1)34+53+66 (2)567+231-267过手练习(1)188+102+12 (2)128+186+7286例2:不是整,变成整巧算 1

11、9+199+1999+199999 过手练习 9+98+996+9997 3、练习及巩固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见讲义. (1)47+25+153+175 (2)276+348+224+152+198四.本课小结 备注( 第一单元第3课时 )教案单元第一单元单元课时4课时主题加减法的巧算(二)总课时1课时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巧算加减法.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法中涉及到的性质;且能利用运算定

12、律简化运算.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1、复习导入 基础知识重启(教材知识解析)上节课学习的凑整法99+136101 136197263928二.观察方法在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1.加法的运算定律: 2.减法的运算性质: 3、新授例3巧算下面各题(拆出补数来先加) 188873 548

13、996 9898203例4减法中的巧算(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300-73-27 1000-90-80-20-10例5巧算(带符号“搬家”) 9+2-9+3 325+46-125+54 四.巩固练习1324875125 38421567433842 2497+183 4250+294-94 五.课堂小结备注( 第一单元第4课时 )教案单元第一单元单元课时4课时主题配对求和总课时1课时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本

14、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巧算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建立配对求和的逻辑推理,简便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们会计算1+2+3+4+99+100吗?被成为“数学王子”的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年仅8岁时,就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的算出它的结

15、果.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了?你们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原来,他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叫:先配对再求和.出示课题:配对求和二.新授1.出示教学例11+2+3+4+5+6+7+8+9+10=( )(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想法.(3)教师组织交流讲解.思路:我们可以把10个数字分成5组,每组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1.(4)练习.2.教学例2出示教学例25+10+15+20+25+30+35+40+45+50(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想法.(3)教师组织交流讲解.思路:我们把数列的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个数叫做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不变的数,

16、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计算等差数列可用: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则本题可以等于:(5+50)102三.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全班讲解.四.课时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备注 ( 第二单元第1课时 )教案单元第二单元单元课时5课时主题找规律总课时1课时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的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数学奥秘,找出计算的规

17、律.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 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让学生往下接儿歌. 小结: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轻

18、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初步感受到规律的存在.) (2) 自主探索 1、 出示第一组算式:51, 510,5010让学生试做这些算式的得数. (1) 讨论: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师参加小组讨论并巡视. (2) 汇报交流小结规律. 预设:51=5,510=50,乘数1扩大10倍,5没有变,它们的积也扩大了10倍,5010,乘数10没有变化,5扩大10倍,它们的积也扩大10倍. 用51和5010比较,乘数5和1都扩大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100倍. 及由5到50到500都是扩大10倍. 我这样想的,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上知

19、道它就是500. 我这样想的,5010=5025=500. 我用51=5,然后再把省略的0写上就等于500. 及时表扬.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及时体验计算的技巧与策略.通过教师的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反应情况,通过分析和订正来帮助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出示第二组算式:书本第88页第8题. 讨论:有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单个还是双数?你有什么发现? 让多个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我发现987-3是984,981加3也是984.同样986-2是984,982加2也是984.一共有7个984.所以用9847. 我还发现有单个

20、连续自然数相加,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让多个学生试图归纳小结. 小结:单数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及时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让我继续努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分析.归纳 单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计算比较简便.通过不同学生的汇报,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动向情况,通过分析和讲解来帮助部分学生发现总结方法.) (3) 课堂总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备注 ( 第二单元第2课时 )教案单元第二单元单元课时5课时主题数图形 总课时1课时第 2 课时背景分析

21、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由于图形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所以要想准确地数出其中包含的某种图形的个数,还真需要动点脑筋.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

22、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3条,由两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

23、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图(5)中有三角形 123456=21(个).备注 ( 第二单元第3课时 )教案单元第二单元单元课时5课时主题填符号 组算式 总课时1课时第 3 课时背景分析 这

24、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教会学生试验法.凑整法.逆推法.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 小朋友们,你听过“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故事吗?他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次过年,一个人请祝枝山写了一张条幅:“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主人一看:“

25、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差一点气昏过去,大骂祝枝山是个“大混蛋”.祝枝山不慌不忙,笑嘻嘻地说:“你听我念: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这是多么好的好彩.”主人一听,马上转怒为喜.古人的断句,体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 例【1】 在下面4个4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 ),组成3个不同的算式,使得数都是2.4 4 4 4 24 4 4 4 24 4 4 4 2分析 由题意,可以在4之间添加运算符号和括号,而题中没有一个运算符号,而只能采用逐一试验的方法,找到正确答案.解 如果在第1个4后面添号,后3个4不能得到2;如果第1个4后面是一号,422,很容易

26、想到:(44)42.所以4(44)42.如果第1个4后面是号,4416,由于1682.容易想到:44(44)2.如果第1个4后面是号,441,由于112,容易得到:44442. 例【2】 在批改作业时,张老师发现小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小明的算式添上括号: 42842314分析: 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无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解: 从左往右看,在428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32,再除以4得8.小明的算式就变为82314.如果把括号加在82的两侧,计算结

27、果大于4,只能把括号加在31的两侧.很容易得到:82(31)4.正确的算式应为:(428)42(31)4小结: 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添运算符号,没有固定的法则.解决这类问题,一般的方法有试验法.凑整法.逆推法.如果题中的数字较简单,可以采用试验的方法,找到答案,如例1.例2.备注 ( 第二单元第4课时 )教案单元第二单元单元课时5课时主题找规律填数游戏总课时1课时第 4 课时背景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一些学困生,因此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来吸引他们对数学的关注,然后穿插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

28、,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能按规律填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2.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评价设计(1)教师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对每一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总评.(2)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学与教活动设计 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

29、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一 (1)出示:1 4 7 10 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