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29KB ,
资源ID:654785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47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章情绪和情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docx

1、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本章主要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情绪与脑;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理论;情绪的调节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情绪与情感的一般概念,了解情绪与脑的关系;了解情绪的理论;了解和掌握情绪调节的一般原理二、教材分析本章重点:掌握动情绪与情感的一般概念、了解和掌握情绪调节的一般原理本章难点:情绪与情感的的分类,情绪与脑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一般原理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课外自学辅导四、教学时数 4-6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

2、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则会带来消极的、否定的情感。如个体为自己的作品获奖感到高兴,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恶、恐惧等。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1、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2、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

3、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3、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和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称为感情。1、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神经机制的活动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如高兴时手足舞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

4、用来描述稳定的,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热爱,对母亲的感激,对美的欣赏等。2、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例如: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

5、措施。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基本成分。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情绪对内驱力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在缺氧环境下,想到自己心脏不好,感到害怕,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量,使自己赶紧脱离现场。3、组织功能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

6、,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关注。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维度: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两极性:情绪的维度特征的变化幅度中,表现的两种对立的状态。如: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即积极情绪提高活动能力,消极情绪较弱活动能力。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为外显的、强

7、烈的情绪状态,如狂怒、大喜;平静指的是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境紧迫,又没有准备,应变能力差,则容易感到紧张。(二)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1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的情都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论点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的基础。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如图所示。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如图所示的倒锥体。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1977)提出情绪四维理论:愉快度:主观体

8、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的程度。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古代分类:礼记提出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憩。其他人的分类。2、从生物进化角度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前者是任何动物共有的,先天的。后者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的。伊扎德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人类有11种基本情绪,如兴趣、惊奇、痛苦、厌恶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基本情绪组合:如恐惧害羞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结合:如疼痛恐惧怒基本情绪与认知结合:如多疑恐惧内疚3、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 罗素(Rus

9、sel,1980)提出情绪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可以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强度分为中等强和高等强度。由此分成四种模型:愉快高等强度:高兴愉快中等强度:轻松不愉快高等强度: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如图所示。(二)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有三种:1、心境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人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

10、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2、激情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大激励作用。3、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应激状态产生:与人对情景和人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有关。如果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能应付情景,就会体验到紧张。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物

11、反应。如呼吸,心率、肌肉上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塞里称这种变化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a.动员: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b.阻抗: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c.衰竭: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三)情感的分类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2、理智感个体在智

12、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3、美感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人们普遍认为仙鹤是美的,但对皮肤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美感的来源: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武汉黄鹤楼。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第二节 情绪和脑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一)情绪和下丘脑下丘脑位于第三脑室下部,视交叉后部,脑垂体上部。与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并控制着脑垂体和整个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联系

13、。实验:1、刺激猫的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出现两种反应:争斗、发怒和逃避、恐惧。切除下丘脑以上脑组织,这些反应依然存在。2、自我刺激实验:在老鼠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杠杆相连,老鼠会不断按压杠杆。说明老鼠的下丘脑内部存在着一个快乐中枢。(二)情绪与网状结构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的部位,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大脑向下发送信息引起情绪的各种外部表现,向上传送信息引起各种情绪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活动产生主观体验。有人推论,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的冷漠、对一切无兴趣,内心体验麻木,面无表情等症状可能是由于网状结构的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三)情绪和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位

14、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段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实验:刺激猫的边缘系统一部分,恐惧反应消失;刺激连接区,猫就会出现兴奋反应,如嘶叫,跳扑等。个案:一位病人的杏仁核中有大量的钙,使之出现大脑功能紊乱,他不能识别恐惧表情,自己也没有恐惧表情。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的反应中枢。(四)情绪与大脑皮层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产生的,对情绪的调节是大脑不同区域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调节存在差异:积极情绪,左半球出现较多电位;消极情绪则在右半球出现较多电位。戴维森(1991)的实验:让被试看不同影片,发现愉快的影片使被试左半球脑

15、电活动增强,厌恶的影片使被试右半球脑电活动增强。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活动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如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脏输出更多血糖,消化系统活动减缓,使机体处在消耗能量状态。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处于积累能量阶段。(二)情绪与分泌系统人体内两种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不同情绪引起内外分泌腺的不同活动,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作为判定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特定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的

16、活动会产生身体的相应变化,如悲痛或过分高兴会流泪,焦急恐惧会冒汗,并抑制消化腺活动,而愉快情绪会增强唾液、胃液和胆汁的分泌。特定情绪状态也会引起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焦虑不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愤怒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行为的活动基础。情绪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所以,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艾克曼(1978),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组织,引起反应得到六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这说明躯体神经系统是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之一。三、情绪与唤醒模式任何情绪都

17、伴随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包括: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提高情商的八种方法1、学会划定恰当的心理界限。2、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感觉快要失去理智时使自己平静下来,做出理智的行动。美国人曾开玩笑地说:当遇到事情时,理智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大脑,能聪明地思考问题;野蛮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四肢,大脑空虚,疯狂冲动。 1)、深呼吸,直至冷静

18、下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让气充满整个肺部。把一只手放在腹部,确保你的呼吸方法正确。2)、自言自语。比如对自己说:“我正在冷静。”或者说:“一切都会过去的。”3)、有些人采用水疗法。洗个热水盆浴,可能会让你的怒气和焦虑随浴液的泡沫一起消失。4)、你也可以尝试美国心理学家唐纳艾登的方法:想着不愉快的事,同时把你的指尖放在眉毛上方的额头上,大拇指按着太阳穴,深吸气。据艾登说,这样做只要几分钟,血液就会重回大脑皮层,你就能更冷静地思考了。3、想抱怨时,停一下先自问:“我是想继续忍受这看起来无法改变的情形呢,还是想改变它呢?”4、扫除一切浪费精力的事物。5、我们都曾经历过学榜样的年代,那些榜样对于我们

19、来说高尚而又疏远。于是我们学榜样的热忱在和榜样的距离中渐渐熄灭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许一生都成不了大英雄。6、从难以相处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7、时不时尝试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你会拓宽视野,提高情商。高情商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自信而不自满。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较高情商是负责任的“好”公民。自尊。有独立人格,但在一些情况下易受别人焦虑情绪的感染。比较自信而不自满。较好的人际关系。应对大多数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较低情商易受他人影响,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比低情商者善于原谅,能控制大脑。能应付较轻的焦虑情绪。把自尊建立在他人

20、认同的基础上。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较差。低情商自我意识差。无确定的目标,也不打算付诸实践。严重依赖他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应对焦虑能力差。生活无序。无责任感,爱抱怨。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一、什么是表情 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它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 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表情即具有先天性,也具有社会制约性。 (一)表情的先天遗传性 达尔文(Darwin,1872)在他的人和动物的表情书中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的类似表达进化而来的。我们表达情绪的许多原始方式具有某些生存价

21、值的遗传模式。 有些面部表情似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代表着相同的意义而和个人生长的文化无关。 (二)表情的社会制约性 基本情绪的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性,但它们的具体表露却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复杂情绪的表露更是如此。情绪表现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何种情绪是人们后天学会的。情绪表现明显地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表情的种类 (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整个面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的各种情绪状态。 人的面部是最能表达情绪的,人们常说“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喜上眉梢”等等,都是面部表情地体现。(二)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分为两种:身体表情

22、和手势表情。 身体表情(body expression)是指情绪发生时,身体姿态发生的不同变化。 手势(gesture)也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语调表情(intonation expression) 通常叫言语表情,主要是通过言语中的口气、腔调表达情绪,因而也叫语调表情。 “你干吗”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 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是詹姆士、兰格提出的,也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Lange)各自分别于1884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同的理论。 主要观点: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

23、脑内引起的感觉。 詹姆士在心理学(1890)一书中写到:“我认为,我们一旦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合理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乎是身体的”。 主要观点: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在情绪的发生上他特别强调血液系统的作用。 “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 “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原因。” 评价:该理论的重要功绩在于,提出了情绪

24、与机体变化的直接联系,强调了外周生理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二人共同把产生情绪的原因归之为外周性的生理变化,在今天也许已经算不上真正的理论了,但是它推动了关于情绪机制的大量研究,在情绪心理学发展史上居于不可抹杀的地位。 二、情绪的丘脑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W.B.Cannon)针对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如下质疑:(1)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可以在极不相同的情绪状态中发生,因此,根据生理变化难以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2)机体的生理变化在发生上相对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迅速发生、瞬息变化的事实。(3)用药物人为地引起与某种情绪有联系的身体变化,却并不产生真正的情绪体验。 主要观点:坎农认为,情绪并

25、不是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机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认为,丘脑同时向大脑皮层和身体的其他部分输送冲动,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同时发生。评价:坎农的丘脑学说强调被唤醒的丘脑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提出了情绪的特定脑中枢,比詹姆士兰格理论前进了一步。 但是,丘脑学说只强调丘脑在情绪发生中的决定作用,这是不准确的。此外,该学说虽然提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了活动,但是却未能估计大脑皮层在情绪发生时的作用。 三、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 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

26、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主要观点: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评估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 因此,阿诺德认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主要观点:由于阿诺德认为情绪的来源是对情景的评估,而认识与评估都是大脑皮层的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是情绪的主要机制,是情绪产生的基础,故称为情绪的认知评估兴奋学说。另外,阿诺德把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认为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的基础。阿诺德情绪理论的模式图(见教材):四、情绪三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

27、hter)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格(J.Singer)设计了一项实验,用来证明以上三个因素在情绪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目的让被试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实验过程:药物注射后,将被试分为三组:“告知组”: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脸发烧等反应;“部分告知组”:药物会使身体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没有别的反应;“未告知组”:不做任何说明。 实验过程: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

28、快”情境;“愤怒”情境。 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 实验假设 :如果生理唤醒单独决定情绪,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同样的情绪; 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应该产生欣快,所有进入“愤怒”情景的被试应该产生愤怒。实验结果 :“告知组” 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部分告知组”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论 :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

29、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意义 :沙赫特的研究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验依据,对情绪的认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五、情绪进化理论 以汤姆金斯(S.Tomkins)和伊扎德(Izard)为代表的动机分化理论,由于他们引入了适应和进化的观点,故又称之为进化理论。该理论是当今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 主要观点: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伊扎德提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他还从进化的观点

30、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同面部骨骼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因此,才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作用。评价:在对情绪性质的阐述上,进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确立了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尤其是对人类婴儿情绪发生和功能的阐释上,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说服力。 但是该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这是其不足之处。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一)具体情绪调节 (二)唤醒水平的调节 (三)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一)情绪调节的恒定性(二)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三)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 (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