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4.30KB ,
资源ID:65344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34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74生物的进化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74生物的进化Word版含答案.docx

1、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74生物的进化Word版含答案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系统练 专题7.4生物的进化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害虫抗药性增强是杀虫剂诱导害虫发生突变所致 D.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B.自然选择过程的发现引起达尔文注意到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D.自然选择在淘汰不利变异的同时使有利变异积累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

2、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生物进化是个体有利变异逐代积累最终导致的C.物种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形成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4、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B.抗生素使细菌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细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突变D.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B.

3、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即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自然选择,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6、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群中短果穗、 长果穗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群中随机取出足够数最的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分别自交,发现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果穗由显性基因A控制,长果穗由隐性基因a控制B.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A频率与A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D.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德的基因频率

4、7、氰酸是野生型三叶草产生的一种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化学物质。用两株偶然得到的无法产生氰酸的三叶草植株(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自交得,得到如表结果:已知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与氰酸合成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对对另一对存在抑制效应,所有植株均种植在同一自然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株1的产生是因为体内与氰酸合成有关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是纯合子B.突变株2的产生是因为与抑制效应有关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基因型为AABBC.长时间来看,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后代形成的种群中无氰酸个体将占大多数D.若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的中B的基因频率为50.2%,则

5、有氰酸植株中纯合子占1/38、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9、已知基因A对基因a为完全显性,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理想种群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丁隐性基因的基 频率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C.

6、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将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10、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C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D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11、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 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12、在某一种群中,AA、Aa、 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在甲选择条件下,显性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乙为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D.该种群

8、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13、某同学发现公园草地中的蝗虫在春夏季体色以绿色为主、褐色较少,而秋冬季以褐色为主、绿色较少。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体色变化是蝗虫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B.秋冬季草地枯黄后,绿色蝗虫容易被天敌捕食C.秋冬季控制绿色的基因大量突变成控制褐色的基因D.秋冬季草地枯黄后,绿色蝗虫迁移到周边的绿色植被中14、条河流将生活在某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体色和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种群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峡谷北侧种群在体色和形态方面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种

9、群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15、育种专家将某地的植物a分别引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相应的种群记为b、c,如图表示4月份期间a、b、c种群中开花植株的比例,已知花期不同的植株之间不能正常受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留在原地区的a种群的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B.a、b、c种群之间经过地理隔离形成了生殖隔离C.a、b、c种群中所产生的突变一定不同D.b、c种群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6、20世纪70年代晚期,加拉帕戈斯群岛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 (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习惯以小而软的种子为食的小地雀选择食用更

10、小一些的种子,而习惯以大而硬的种子为食的大嘴地雀选择去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多年以后两种地雀喙的长度统计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喙平均长度(nm)小地雀大嘴地雀小地雀单独生存岛屿A8大嘴地雀单独生存岛屿B9二者共同生存岛屿C77. 510. 511A.干旱导致三个岛与中的两种地雀发生了进化B.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C.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D.干旱导致岛屿C中两种地雀的竞争关系持续性增强17、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

11、,它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C.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19、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

12、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它们属于两个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在5 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

13、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20、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

14、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 。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 。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翅黑斑两种。已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翅黑斑(a)是显性,亲代各基因型频率是AA(30% )、Aa(60% )、aa( 10% )。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不变,除随机交配外还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出两点即可)3.近来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有些变异是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类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可

15、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自然选择可使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自然选择可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杀虫剂的使用使有抗药性的害虫存活了下来,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害虫抗药性增强,C错误;显性基因频率增加不一定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D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A正确;达尔文通过人工选择联想到自然选择,B错误;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正确;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D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A不符合

16、题意;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均认为生物进化是个体有利变异逐代积累最终导致的,B符合题意;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细菌种群会产生各种突变,其中有少数个体产生了抵抗某种抗生素的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已经存在,在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会杀死种群中大多数不具有抗性的个体,留下具有抗性的个体,留下来的这些个体继续繁殖,使种群中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数量增多(即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从而提高了种群的抗药性,A正

17、确,C、D错误。细菌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 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A项正确;无论有害突变还是无害突变,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生物产生新的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C项错误;即使没有自然选择,自然状态下也会出现基因突变,引起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可知长果穗相对于短果穗为显性性状,长果穗由显性基因A控制,短果穗由隐性基因a控制,A项错误;

18、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项错误;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说明长果穗中有 50%是杂合子,即该种群中AA占25%,Aa占25%,aa占50%,则A 的基因频率为37. 5% ,a的基因频率为62. 5%,该种群随机传粉一 代,前后两代A的基因频率不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传粉一代, 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7. 5%)214%,因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AA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C项错误、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a)与B(b)基因之间存在抑制效应,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有氰酸,突变株2与野生型杂交组

19、均为无氰酸,中无氰酸:有氰酸的值接近3: 1,可知A基因对B基因存在抑制效应,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均为有氰酸,性状分离比接近3:1,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组均为无氰酸, 性状分离比接近13:3,可推知突变株1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株2的基因型为AABB,A、B正确。氰酸是三叶草为自我保护而产生的物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且该实验中所有植株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后,无氰酸个体可能会因为无法自我保护而大量减少或者消失,C错误。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组的中,含有B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表现为有氰酸,设纯合植株数为 x,则 ,解得= 251,D 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B

20、解析: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査,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推断要素。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1/2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 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 2 = 0.50, 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9-( l-0.18)2 = 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 基因同时存在,故

21、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 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18 = 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 = 0.50,D正确。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理想种群中,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设A的基因频率为p,a 的基因频率为q,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所以隐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64 =q2,则a的基因频率q=0.8,A的基因频率p=0.2,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A选项错误;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概率为2pq =2 0.20.8 =0.32,B选项正确;生

22、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说明该物种一定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选项错误;由于该种群足够大,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的改变,D选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对物种的形成模型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50%,则a的基因频率为50%, 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5%、50%和

23、25%假设起初松鼠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 Aa为50只,aa为25只),一年后,种群中AA、Aa个体数量各增加 20% ,aa个体数量减少20% ,则AA个体数量为30只,Aa个体数量 为60只,aa个体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 (60+202) (302+602+202)= 5/11,C正确;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 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图中X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24、Z1、Z2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错误;达尔文没有对变异进行进一步解释,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C错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D正确。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环境直接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被全部淘汰,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上升为 1,如曲线甲,而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因杂合子的存在,隐性基因基因频率不可

25、能降为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也只能接近1,如曲线乙,B、C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选择,基因突变、个体迁移等因素有关。 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春夏季草色为绿色,绿色蝗虫在草地中不易被发现,褐色蝗虫易于被天敌发现,秋冬季草变黄,褐色的蝗虫不易被天敌发现,体色的变化是环境选择的结果,A、D错误,B正确;基因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方向不确定,C错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生活在峡谷两边的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一个种群发生的基因重组和突变对另一个种群没有影响,A错误。峡谷北侧的种群在体色和形态方面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

26、原材料,C错误。只有发生了生殖隔离才说明产生了新物种,D错误。 1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存在,留在原地区的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基因库也可能发生变化,A错误。已知花期不同的植株之间不能正常受粉,结合图形分析,b、c之 间存在生殖隔离,a与b(c)的某些植株花期相同,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b、c种群中所产生的突变可能相同,C错误。a、b、c种群所处环境不同,b、c种群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它们喙的形态(平均长度)发生了改变”,说明干旱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三个岛屿中的两种

27、地雀发生了进化,A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基因的总和,包括基因的种类和基因的数量,由题意可知,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喙的平均长度不同,说明两个岛屿中小地雀的进化方向不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两个岛屿中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干旱后两种地雀的取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取食种子,故仍然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C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干旱使小地雀选择食用更小一些的种子,大嘴地雀选择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 说明二者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弱,D错误。 1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28、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图 中R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若两个动物能自由交配且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沖,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若后代不育,则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D错误。 1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种生物,同一种生物其表现型不同,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A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而不是种群,B项错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

29、果,D项错误。 19答案及解析:答案: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殖隔离; 物种; 基因多样性; 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水草乙;4.52.4%; 没有解析:1.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故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虽然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

30、(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3. 根据甲、乙的基因完全相同,染色体数乙是甲的二倍,且乙的植株较硕大,说明乙是由甲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即乙是四倍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水草乙。4.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可知群体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只(AA为50只、Aa为100只、aa为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

31、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AA的数量为55只,Aa的数量为110只,aa的数量为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2+1102+452)52.4%。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 20答案及解析:答案:1. 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抗药性个体增多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2.AA = 36%、Aa = 48%、aa=16%;没有迁入和迁 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等(答出两点即可)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减小解析: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杀虫剂处理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