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3.53KB ,
资源ID:65336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33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逢锦聚政治经济学重难点背诵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逢锦聚政治经济学重难点背诵版.docx

1、逢锦聚政治经济学重难点背诵版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 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 所有权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

2、理该物。 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3 产权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4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

3、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

4、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6 制度创新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一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一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

5、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二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

6、要素的交换。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三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一 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7、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2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 价值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5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

8、的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7 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 /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8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价值

9、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10 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

10、同方向上的使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答: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它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

11、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2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三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

12、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答: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

13、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而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不过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四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

14、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答:1 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 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2 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

15、,商品生产者会破产。五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送分题!)答:按照一中价值规律的名词解释回答就可以了。六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重点!)答:1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2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形成了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3 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

16、。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技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逢锦聚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第五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第六章

17、 竞争与垄断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第八章 收入分配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第十三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第1章导论 导论

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完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表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研究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类型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把握经济规律(重点理解) 1经济规律

19、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2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即普遍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即共有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即特殊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第2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有关商品的原理商品及其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20、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有关货币的原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与信用货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有关价值规律的原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市场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们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反映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

21、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2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定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制度。 三、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1)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 (2)发达的商品

22、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殖。 四、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重点理解) 1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五、交换价值与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六、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3、难点) 1 具体劳动转移价值和创造使用价值 2 值,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 3 4 2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只有量的差别。 5 6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 8 七、商品价值量 9 10 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1 12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 13 14 3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15 16 八、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重点) 17 18 1劳动生

24、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19 20 2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1 22 九、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3 2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5 26 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了解) 27 28 1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 29 30 2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31 32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

25、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3 34 4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35 36 十一、货币的职能(理解) 37 38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39 40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41 42 3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3 44 4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45 46 5支付手段是货币用

26、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47 48 6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49 50 十二、货币流通规律 51 52 1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53 54 2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55 56 十三、纸币和信用货币 57 58 1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59 60 2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

27、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它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61 62 3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通货紧缩。63 64 十四、价值规律(重点) 65 66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67 68 2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69 70 3主要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优化资源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71 72 十五、市场机制 73 74 价格与供求、竞

28、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75 76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77 78 79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值,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 2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只有量的差别。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七、商品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9、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 3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八、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重点) 1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2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九、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了解) 1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 2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十一、货币的职能(理解)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