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59.35KB ,
资源ID:65062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5062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史大学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史大学课件.docx

1、中国传统文化史大学课件中国传统文化要略第一章绪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绵延五六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一、 文化的概念1、 一般的理解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 三个层面二、 文化的特征“可以说,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性的特征的完整复合性。”(墨西哥宣言)1、 时代性2、 民族性3、 地域性4、 继承性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就是

2、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包括了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涵括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和无比浓厚的思想内涵,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和智慧。它不但在历史上规定过人们的思想、支配过人们的行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生活态度和是非观念。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1、 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以公灭私、公而忘私、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经过秦汉两代大一统国家的政治实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凝结成了深层次的社会心理

3、积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克己奉公、天下为公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文天祥“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荣辱观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祸福观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奋发向上的品质,是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4、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诗经:“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此传吕览;

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是人生之本,是民族之魂。3、 求是务实的实践品格中国传统文化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因而是面向现实、重视人生的。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历来为人们所注重、所推崇、所践履。孔子主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孔子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老子认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

6、明。只知他人之是非黑白而不知自己,这是凡人的普通知识,能知道到自己所行之缺点才是真正明理之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黄老道家【尊崇黄帝和老子】提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随着时机,掌握突发事件,才是最重要的决策契机。】这些都是求是精神的反映荀子在论知行轻重时尤重行,他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孔子甚至认为”力行近乎仁“,这是行重知轻、力行为重观念的最高概括和升华。先贤们认为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所以特别注重: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求实务实的实

7、践品格对于抑制、阻止、避免中国文化误入出世、超绝的宗教歧途,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尤为重要。4、 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意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天人合一”,指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是 “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中庸旨在强调对待事物的度的把握,以避免和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冲突,努力营造一个有序的道德社会。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对和谐理论进行了探讨,史伯强调以不同的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

8、的效果。五味【酸甜苦辣咸】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通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与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善于倾听正反之言的君王,才能造成和乐如一的局面。只有 “和”才能“生物”,收到 “丰长而物归之”的效果。实现和保持和谐局面的原则是“中和”。“中”的本意并非折中,孔子说:“过犹不及”。“中”“的意思是无过无不及,既不过头,也非不够,而是适度,恰如其分。如同五味相和,各种成分的分量都要适度,才能达到和谐,产生美味。”和“的本意并非调和,孔子说:”和而不同“。“和”是与“同”相对而言的:“同”就是同一,完全一致;“和”

9、则是不同,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因素,按一定的关系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五味相和才能产生美味,仅仅一味,是做不成美味的。贵和持中思想,其意义超出了道德领域,其实是对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处理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则和理想目标。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好在前进途中发生的各种矛盾,有利于求得社会的团结和谐,以保证社会稳定持久地发展。5、 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崇尚道德修养,追求道德修养的尽善尽美。儒家孔孟意识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有无德行构成人们行为评价的直接依据;体现在德行成为人们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体现在德行构成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体现在德行是国家兴

10、衰存亡的重要标志。他们主张:“修身为本”、“以德服人”、“正心诚意”、“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 “齐”的目的是“治”“、“平”,是实现人生的理想;是实现“天下大同”。【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礼记大学】 两千年来,一切仁人志士,都把修、齐、治、平作为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重视道德修养,历来把道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我们治理国家的理论是法治德

11、治。因此,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对于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改善社会道德风气,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流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 原始文化(远古前约21世纪)源头:语言、记事符号、绘画、雕刻、音乐、舞蹈。三大文化集团:华夏、东夷、苗蛮。2、 夏商文化(前约21世纪前约11世纪)夏:奴隶制、青铜器、历法【夏小正相传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商:青铜器、甲骨文(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历法【商人采用“阴阳合历”“年中制闰”,“二十八宿”,“四象”。在周代已用十二地支来计时。用圭表测影。确定冬至和夏至等节气。】、天命神权【指

12、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3、 西周文化(前11世纪前771)敬德保民【敬德和保民是周王朝政治路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实践表征】、阴阳五行、分封制、礼制、刑法、巫、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诗歌、音乐、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使用的管理制度。所谓“井田”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4、 春秋战国文化(前770前221)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文史哲科技全面丰收。铁器牛耕、赋税改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13、、兵家、诗经、楚辞、庄孟荀韩、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江堰、名家【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 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阴阳家【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

14、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代表人物有许行】、纵横家【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杂家【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

15、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考工记【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墨经【墨经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是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墨经有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一说还包括大取小取共六篇)。墨经的内容,逻辑学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自然科学次之,其中几何学的10余条,专论物理方面的约20余条

16、,主要包括力学和几何光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伦理、心理、政法、经济、建筑等方面的条文。】、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郑国渠【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除自然条件因素外,另一个因素是政治军事的需要。】、变法运动(李悝【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

17、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著成法经一书】、吴起【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商鞅【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内容: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个体小农经济。这些改革,消弱了旧贵族势力,迅速地发展了经济,使落后的秦国日益富强起来。第二次变法内容是:普遍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烧诗书,禁游学,加强思想统治。】)。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1、 秦汉文化(前221220)大一统:政治、思想秦:中央集权,三权分立(中枢三公【三公 ,即丞相、太尉、御史

18、大夫。 九卿 ,即廷尉、治粟内史、奉常、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郡县守尉监);统一货币、度量衡,土地私有、按亩纳税;书同文【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

19、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行同伦。汉:汉承秦制。初推崇黄老清静无为,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佛、道形成;史学,文学,哲学,科技(历法、天文仪器、天象观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0、、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麻沸散、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九章算术、氾胜之书【氾胜之,著名古代农学家。氾胜之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纸的发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建筑、陶冶、雕塑、绘画。2、魏晋南北朝文化(220589) 大动荡:多元发展、玄学盛行【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

21、门,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佛道兴起。 大融合:民族、儒与道、本土与外来。 诗歌、文学理论、雕塑、绘画、书法【三国(魏)时期的锺繇是第一个确立楷书地位的书法大家,他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一时“父子争胜,兄弟竞爽”,南朝缣素流传,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论著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

22、乃书家所难,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北朝重厚葬,褒扬先世、显露家业、佞佛造像、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贴、北楷南行、北民南士、北雄南秀皆是其差异之处。 】。 科技: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齐民要术、王叔和(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撰针灸甲乙经)、刘徽(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祖冲之(南北朝时齐人,字文远,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即3.1415926到3.141592

23、7之间。)。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1、 隋唐五代文化(581960)隋:设置机构、改革兵制、制定新律、创立科举制【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推行均田制【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4、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行租调和力役制度【租调赋役制:为地租、户调(按户征收的赋税)和力役的合称。】、整顿户籍、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唐:唐承隋制。以隋亡为戒,励精图治。政治开明、发展教育、完善科举【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文化兼容并蓄。 文学、史学(刘知几【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它对纪传体史书的各部分体例:如本纪世家列传表

25、历书志论赞序例题目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杜佑【通典,其孙之一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通典的目录,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成书费时三十六年,为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哲学、艺术、科技(高僧一行【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视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人誉为“药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2、 宋元文化(9601368)

26、 宋:哲理性、思辨性、理学,周敦颐,程颐【师于周敦颐。为程颢之胞弟,共创“洛学”。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朱熹,程颢、陆九渊 史学(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全书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书中文字全抄司马

27、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二百三十九事,另附录六十六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郑樵【通志】)、艺术(苏黄米蔡【“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蔡襄)】、张择瑞【清明上河图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科技、文学。 元:大一统、大融合【1206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创建蒙古汉国。自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夏、金、大理,并在叶蕃建立行政机构。蒙哥死于攻灭南宋的战事,其弟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文学、艺术、史学(宋史【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

28、主持修撰,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马瑞临【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科技(郭守敬【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黄道婆【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明清文化(13681911)传统文化衰败的原因: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经济。哲学(王守仁:心外无物【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

29、“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致良知【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知行合一【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

30、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论的特色。“ 】、王夫之【经世致用、重实际、重实证、重实践“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史学(全祖望【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赵翼【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钱大昕、王鸣盛)、文学、艺术、图书编撰、科技(李时珍【

31、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徐光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几何”名称的由来。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宋应星【天工开物】、方以智【主张研习经世致用的知识,著有周易时论物理小识】、梅文鼎【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著作有明史历志拟稿、历学疑问、古今历法通考、勿庵历算书目】、徐宏祖【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创性 独自创发,自成体系。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生命力强大,延绵五千年。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 兼容性、渗透性、互补性。多成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性 以求治为目标,体现在教育、学术、文学诸方面。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 大陆民族文化与海洋民族文化。维护了独立性和延绵性,也造成了长时期的停滞不前。第二章哲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概观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