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练习题马原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十九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8、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
3、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
4、量变的关系如何?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答: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
5、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
6、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答: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和发展。 15.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答: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7、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开展思想工作既有共同的规律和方法可循,更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6.“飞矢不动”它是把静止绝对化,否定了运动的绝对性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17“一个人一次也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它是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18.“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这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8、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
9、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理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答: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0、。 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
11、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2、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 。 第三章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
12、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
13、起着阻碍作用。 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4.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1、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生产关系 。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答: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答:国
14、家政权。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这个原理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 答: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15、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12.国家的实质是? 答: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1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阶级斗争 。 15.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形态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
16、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第四章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答: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17、。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 答: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18、,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关系) 6.为什么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答: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
19、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答: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0.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
20、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什么是货币?它的职能有哪些? 答: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剩余价值 。 1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答:它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4.什么是商品?它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21、什么? 答: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真正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实质是什么? 表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
22、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变,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是什么? 答: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
23、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后果: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利用这一机会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组建大型跨国公式,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 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存在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第六章、第七章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历史必然的 。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答: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
24、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
25、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便;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他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6.吸收来至其它阶级和阶层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入党是否会影响党的先进性,并说明原因。 答: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吸收来至其它阶级和阶层得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而能扩大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血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7、如何理解“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答: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8.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 答: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物质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0、人的发展是怎样的? 答: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11、人类解放就是从什么到什么的飞跃? 答: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