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95KB ,
资源ID:649042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90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

1、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

2、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

3、,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

4、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三、巩固训练:四、小结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a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五、作业:曲线运动 课后练习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5、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归纳四、教学用具: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五、教学过程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一)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

6、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2、平抛运动的特点(1)从受力情况看: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二)、实验验证:【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7、 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三)

8、、平抛运动的规律1、抛出后t 秒末的速度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水平分速度:Vx=V0竖直分速度:Vy=gt合速度: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合位移: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四)例题分析例1.如图(结合课件),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

9、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逃脱厄运吗?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例2.一艘敌舰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飞机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击。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求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多大?若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的位置关系如何?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

10、于飞机和炸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五)、课堂练习1、讨论:练习三(1)(2)(3)2、从高空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A.倾斜直线 B.竖直直线 C.平滑曲线 D.抛物线【B】_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1)求物体的初速度;(2)物体下落的高度。( 答案:v0=10m/s h=15m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什么是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平

11、抛运动的规律六、课外作业: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3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知识网络托勒密:地心说人类对行 哥白尼:日心说星运动规 开普勒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律的认识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 F=G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 称量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 的理论成就 M=与航天 计算天体质量 r=R,M=M=人造地球卫星 M=宇宙航行 G = mmrma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三个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地三宇宙速度16.7km/s宇宙航行的成就(二)、重点内容讲解计算重力加速度1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

12、度,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可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G=G =6.67_ _ =9.8(m/ )=9.8N/kg即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m/ 。这一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2 即算地球上空距地面h处的重力加速度g。有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 又g= , = ,g= g3 计算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有万有引力定律得:g= (M为星球质量,R卫星球的半径),又g= , = 。星体运行的基本公式在宇宙空间,行星和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均来自于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因此万有引力即为行星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可的以下几个基本公式。1 向心力的六

13、个基本公式,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行星(或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为r,则向心力可以表示为: =G =ma=m =mr =mr =mr =m v。2 五个比例关系。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向心力: =G ,F ;向心加速度:a=G , a ;线速度:v= ,v ;角速度: = , ;周期:T=2 ,T 。3 v与 的关系。在r一定时,v=r ,v ;在r变化时,如卫星绕一螺旋轨道远离或靠近中心天体时,r不断变化,v、 也随之变化。根据,v 和 ,这时v与 为非线性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一个重要物理常量的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 =mr .这实际上是开普勒第三定

14、律。它表明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物理量,它仅仅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在实际做题时,它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同样适用于人造卫星的运动,在处理人造卫星问题时,只要围绕同一星球运转的卫星,均可使用该公式。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1 中心天体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G =mr ,M=2 中心天体的密度方法一:中心天体的密度表达式= ,V= (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根据前面M的表达式可得:= 。当r=R即行星或卫星沿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 。此时表面只要用一个计时工具,测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表面附近运行一周的时间,周期T,就可简捷的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方法二:由g=

15、 ,M= 进行估算,=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1.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2)公式表示:F= 。(3)引力常量G:适用于任何两物体。意义: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G的通常取值为G=6。6710-11Nm2/kg2。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得。(4)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每个物体的尺寸时,物体可看成质点,直接使用万有引力定律

16、计算。当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当所研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此方法仅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路)(5)万有引力具有以下三个特性: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

17、中,粒子的质量都非常小,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物体的质量为m,关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引力。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时,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 。物体放在地心处,因r=0,所受引力无穷大。D、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R时,则引力为F=答案D总结(1)矫揉造作配地球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地球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相等。(2)F= 。中的r是两相互作用的物体质心间的距离,不能误认为是两物体表面间的距离。(3)F= 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物体放在地心处,显然地球已不能看为

18、质点,故选项C的推理是错误的。变式训练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中G为引力常数,是人为规定的。B、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m1、m2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D、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2. 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解决天体运动问题,通常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处在圆心的天体称作中心天体,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称作运动天体,运动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运动天体的万有引力来提供。式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Sm为运动天体的质量,a为运动天体的向

19、心加速度,为运动天体的角速度,T为运动天体的周期,r为运动天体的轨道半径.(1)天体质量的估算通过测量天体或卫星运行的周期T及轨道半径r,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得注意: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求得的质量M是位于圆心的天体质量(一般是质量相对较大的天体),而不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m,二者不能混淆.用上述方法求得了天体的质量M后,如果知道天体的半径R,利用天体的体积 ,进而还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如果卫星在天体表面运行,则r=R,则上式可简化为规律总结:掌握测天体质量的原理,行星(或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来提供的.物体在天体表面

20、受到的重力也等于万有引力.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飞船靠近星球表面运行,运行半径等于星球半径.(2)行星运行的速度、周期随轨道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行星(或卫星)运动的一般方法为:把行星(或卫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即: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计算,必要时还须考虑物体在天体表面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3)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和冥王星例2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T和轨道半径r,地球半径为R求(1)地球的质量?(2)地球的平均密度?思路分析设月球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2)地球平均密度为答案: ;总结:已知运动天体周期T和轨道半径r,利

2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求中心天体的密度时,求体积应用中心天体的半径R来计算。变式训练2人类发射的空间探测器进入某行星的引力范围后,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该行星的半径为R,探测器运行轨道在其表面上空高为h处,运行周期为T。(1)该行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2)探测器靠近行星表面飞行时,测得运行周期为T1,则行星平均密度为多少?答案:(1) ; (2)3. 地球的同步卫星(通讯卫星)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叫做同步卫星,周期T=24h,同步卫星又叫做通讯卫星。同步卫星必定点于赤道正上方,且离地高度h,运行速率v是确定的。设地球质量为 ,地球的半径为 ,卫星的质量为

2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则以上两式联立解得: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注意:赤道上随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区别在有的问题中,涉及到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物体和地球卫星的比较,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与近地卫星的圆心都在地心,而且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均可看作为地球的R,因此,有些同学就把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但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大,万有引力并没有全部充当向心力,向心力只占万有引力的一小部分,万有引力的另一分力是

23、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请同学们思考:若地球自转角速度逐渐变大,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而围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万有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应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即24小时,其向心加速度;而绕地球表面运行的近地卫星,其线速度即我们所说的第一宇宙速度,它的周期可以由下式求出:求得 ,代入地球的半径R与质量,可求出地球近地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周期T约为84min,此值远小于地球自转周期,而向心加速度 远大于自转时向心加速度。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6400km,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若发射一颗地球的同步卫

24、星,使它在赤道上空运转,其高度和速度应为多大?: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离地面的高度的高度为h,速度为v,周期为T,地球的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两式得又因为 由两式得:此题利用在地面上 和在轨道上 两式联立解题。下面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被确定B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然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C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分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低D .同步卫星的速率比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速率小:AC

25、D三、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知识网络(二)、重点内容讲解1.机车起动的两种过程一恒定的功率起动机车以恒定的功率起动后,若运动过程所受阻力f不变,由于牵引力F=P/v随v增大,F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f)/m=P/mv-f/m,当速度v增大时,加速度a减小,其运动情况是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F=F时,a减小至零,此后速度不再增大,速度达到值而做匀速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vm=P/f,下面是这个动态过程的简单方框图速度 v 当a=0时a =(F-f)/m 即F=f时 保持vm匀速F =P/v v达到vm变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的v-t关系如图所示车以恒定的加

26、速度起动由a=(F-f)/m知,当加速度a不变时,发动机牵引力F恒定,再由P=Fv知,F一定,发动机实际输出功P 随v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增大到额定功率以后不再增大,此后,发动机保持额定功率不变,继续增大,牵引力减小,直至F=f时,a=0 ,车速达到值vm= P额 /f,此后匀速运动在P增至P额之前,车匀加速运动,其持续时间为t0 = v0/a= P额/Fa = P额/(ma+F)a(这个v0必定小于vm,它是车的功率增至P额之时的瞬时速度)计算时,先计算出F,F-F=ma ,再求出v=P额/F,最后根据v=at求t在P增至P额之后,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达到vm.下面是这个动态过程的方框

27、图.匀加速直线运动 变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vvm注意:中的仅是机车的牵引力,而非车辆所受的合力,这一点在计算题目中极易出错.实际上,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受到自身发动机额定功率P和运动阻力f两个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运动阻力既包括摩擦阻力,也包括空气阻力,而且阻力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要提高各种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除想办法提高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外,还要想办法减小运动阻力,汽车等交通工具外型的流线型设计不仅为了美观,更是出于减小运动阻力的考虑.2. 动能定理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EK2-EK1=E或W合= mv22/2- mv12/2 。其中E

28、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mv22/2,EK1表示这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2。物理意义:动能地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动能变化的大小由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多少来决定。动能定理是力学的一条重要规律,它贯穿整个物理教材,是物理课中的学习重点。说明: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为相对与同一参考系的速度。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的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

29、少和正负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考虑全过程作为一整体来处理。3.动能定理的应用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其减少良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绝对值;若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由于只需从力在整个

30、位移内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去考察,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又由于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过程,进行求解。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力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只要符合守恒条件,机械能就守恒。而且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涉及物体第的初末状态的物理量,而不须分析中间过程的复杂变化,使处理问题得到简化,应用的基本思路如下: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右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一般选地面或最低点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注意:(1)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做题,一定要按基本思路逐步分析求解。(2)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怛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机械能守恒。(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1. 机车起动的两种过程(1)一恒定的功率起动机车以恒定的功率起动后,若运动过程所受阻力f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