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65.48KB ,
资源ID:64871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871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1、西师大版 数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1、例2、例3,P3课堂活动1、2,P3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2、3。教学目标1、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3、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重点探讨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几个小朋友

2、来到了北碚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这儿听听,那儿瞧瞧。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1、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 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表示吗?3、 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况,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善于集体讨论,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和倾听。 产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首次探索出示例1图:1、 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2、 怎样计算4810=?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中汇报) 生1: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生2:489=432,再加上48,就是

3、480。 生3:48的10倍是480。 师: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3、回忆同学们想出的这些计算方法,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看懂题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比较,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及时反馈组织学生完成填一填:9610 548 8510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1、 先独立计算。2、 同桌相互说说计算方法,并相互评判。再次探索出示例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能帮他计算吗?1、 怎样列式?2、 集体谈论计算方法。3、 与例1的计算相比较,你想说点什么?出示例3:20301、 自主探索口算方法。2、 集体谈论计算

4、方法。3、怎样口算最简便。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及时反馈组织学生完成算一算:2120 4530 5032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先独立计算。同桌相互评价。课堂小结师:1、 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 说说通过太论计算方法后,你的收获。观察并发现算式的特征,回顾并整理本节课的收获。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完成P3,P4的课堂活动。1、 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2、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完成练习一第1、2、3题。1、 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2、 学生看卡片口答。3、 完成练习一第1、2、3。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2

5、)教学内容教材P3例4,P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9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 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讨估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1、 回顾: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 说一说:2030,你是怎样口算的?主动探索学习新知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6个篮球球,大约要多少钱?你能帮忙算一算吗?出示例4图:1、 怎样列式?2、 集体讨论估算

6、方法。3、 指名说说。1、 先自主探索估算方法。2、 同桌互相说一说。反馈练习练习一第7题。1、 学生先独立完成。2、 同桌互相说一说。3、 全班交流算法。1、 学生先独立完成。2、 同桌互相说一说。3、 全班交流算法。课堂练习1、 P542、 P55,怎样列式计算?3、 P56,夺红旗游戏。解决问题:78题。学生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最后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1、 学生独立连线,说说怎样想、算最快。2、 写出算式并计算。3、 在小组中积极表现,增强集体荣誉感。4、 解决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再全班交流。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全班

7、说一说。第3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3)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7例5、例6,P10课堂活动1、2题。教学目标1、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教具准备例题挂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铺垫口算:3020 1240 50204016 1023 5330124 1210 2510学生独立口算,全班集体订正。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例5:课件出示例题图,算这些卷笔刀

8、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12141、 可以怎样计算?(1) 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2) 还可以用竖式计算。2、 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3、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4、 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1 2 1 4 4 8 表示4个12是481 2 0 表示12个10是120,所1 6 8 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简写为: 1 2 1 4 4 8 1 2 1 6 8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1、 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2、 与计算方法的讨论。(1) 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

9、来。(2) 还可以竖式计算。3、 在竖式计算中探讨计算方法。(1) 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2) 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3) 怎样书写?尝试练习试一试: 1 4 2 1 4 3 2 7 8 5 2 6 9 8 1 0 5 8 独立练习,校对答案,错误及时订正。师生互动再次探索例2:出示例题图1、 看懂图意,列出算式。2、 在竖式里怎样计算?(集体讨论)3、 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板书:3 4 2 5 1 7 0 的积 6 8 的积 8 5 0 的积4、 讨论:(1) 例5 、例6在计算时有

10、什么相同之处?(2)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 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2、 理解算理,正确地用算式计算。3、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留下完整的印象。尝试练习议一议:怎样笔算7980,一人板书,其余同练。再算一算: 7321 9615 4518独立练习,同桌互相检查。课堂活动P111、2题。1、 算一算,说一说。2、 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数相乘的积。并观察第三个乘积与前面的两个乘积有什么联系。1、 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2、 先计算,再观察、发现此题的规律。课堂小结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全班说一说第4课时 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1、2、4题。教学目标:1.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2.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还记得运动会的情景吗?运动会中你参加了什么项目?师:说起团体操,咱们训练时可认真了。瞧,在这个团体操队伍中,还藏着不少数学信息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同学们站成了4列,每

12、列18人。师:“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生:每所学校的学生站的列数一样多,每列的人数也一样多。 (出示问题)师:要求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通常需要先知道什么?生:要知道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师:题目里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信息了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方法探索方法一师:孩子们,谁来谈一谈你的好办法生:用18422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站4列)18呢?(每列18人)那184,你求到了什么?生:184表示先算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师:这个意义很有价值。(板书)师: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那就可以先算出1所

13、学校的人数。再用1所学校的人数乘22,得到22所学校总的人数。师:我们列了综合算式,能计算吗?(学生计算)师:别忘记写单位,还要作答。方法二师:要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除了这种做法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谁来挑战?生:可以先算422,再乘18师: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都站4列同学)22呢?(一共有22所学校)那422求到了什么?生:4乘22求到的是22所学校一共站了多少列?师:先求出了22所学校共站的总列数(板书),再怎么办?生:乘18,因为每列有18人,所以也求到了22所学校一共的学生人数。师:谁再来谈谈这样的思路。师:通过计算,看答案是否和第一种做法的结果同样多?(结果都是1584。)师:

14、孩子们,我们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2种)在数学上,经常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比较一下,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课堂练习:数学书练习三1、2题。四课堂收获通过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吧!第5课时 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4页及练习三3、5、6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主要探索运用“归一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倍比”关系,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解题思路的表述和交流。2.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15、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运动场上团体操队伍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运动场上的事情。瞧,超市阿姨给运动员们送来了矿泉水,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手推车、问题:这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师:要知道24箱一共有矿泉水多少瓶?首先得知道什么?生:每箱有多少瓶?(课件出示:3箱共有36瓶矿泉水)师: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3箱里有36瓶矿泉水师:知道每箱的瓶数吗?(不知道)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二方法探索师:谁来谈一谈你的想法。生:要求24箱的瓶数,首先得知道1箱里有多少瓶? 通过3箱共有36瓶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每箱里的瓶数。师:这个

16、推理非常棒,谁再来说一说。(多名学生说思路。)师:36 3求到了什么?生:每箱里的瓶数。师:数学上,比如像这样求“每箱的瓶数”、或“每班的人数”、“每排的棵树”等这样的问题,咱们都可以叫做求“每份的数量”,这样的求法,也叫做“归一法”。师:什么是归一法呢?生:就是求每份的数量的方法师:要得到每箱里的瓶数,怎样列式?(36 3)师:知道每箱里有12瓶矿泉水,接下来24箱共有多少瓶怎样解决呢?生:再乘24师:因为1箱12瓶,24箱就有(24 个)12瓶。像这样在1份量的基础上,再求出很多份的数量,这就是归总法。所以,这一题就采用“先归一,再求总”的办法来做(板书).(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作答)三多种

17、方法解决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提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大家合作探讨一下。生:汇报(课件显示:把24箱矿泉水分了分,摆放成每3箱一堆。)师:看着这样的分法,想到了什么?生:阿姨每3箱放一堆师:那24箱能分成几堆?(8堆)看出24箱和3箱之间有倍数关系,根据这个关系你能怎样列式?生:24 3师:这样求的是什么?生:24箱里面有多少个3箱?师:1个3箱里有多少瓶呢?(36瓶)8堆就有(8个36)瓶。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谁能列出算式来?生:36 3 36师:通过这种方法的检验,也求出共有432瓶。和刚才结果是一样的。但今天我们主要提倡用“先归一,再求总”的方法来解决这类

18、问题。孩子们,你学会了吗?四课堂练习:练习三36题。五课堂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理所学单元知识的方法。2、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感受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整理 1、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2、请学生说回忆所学知识。3、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内容。5、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二、复习1、出示两个类型的口算题。说说怎样算。2、出示计算题,请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是

19、怎样算的,指名全班交流并板书。3、小结计算方法。(学生活动)1、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2、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练习拓展: 练习四第1、2、4、10。1、练习第1题。(直接口算在书上)2、指名说出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3、找朋友。(第4题)4、在里填上、或。(第10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第7课时 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教学内容教材P21。教学目标1、 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2、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3、 陪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教具准备课

20、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故事引入教师: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题)1、学生认真倾听。合作探讨探索新知1、 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2、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3、 全班交流汇报。生1: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生2: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生3: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生4: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

21、和。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试一试。再填出第6、7排各数。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1、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小组合作讨论。2、 全班交流汇报。巩固提高第二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教材P25,主题图。例1,例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 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2、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3、 经历认识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过

22、程,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 、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学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面积 认识周围物体和表面1 我们能看得见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全班交流。2 你能看到这些面的什么?在小组内交流。3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抽生回答,全班交流。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很光滑表面很平。有些能全部摸完,有些面摸不完。有的面我能摸到边沿,有的不能摸到边沿。4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一摸看一看,都能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它的这个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例如: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

23、桌的面积。5 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教室哪些物体的什么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你能用颜色涂出它们的大小吗?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它们的什么?(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比较面的大小1 讨论比较方法我们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抽生回答。2 进行类比,感觉比较方法看到书27图A和图B,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以学生的发言,引发思考:当测量单位不统一时,我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必须统

24、一参照物来进行比较。11 抽生回答。例如:桌面书面地面墙面(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2 能看到这些面的大小还能比较它们的大小3 学生自由发言。4 介绍面积的含义。5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找一找教室的面积。2抽学生涂颜色,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给面积下定义。(3)1 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直接看,也可能将它们重叠学生自由发言。生:可以数它们里面的格子,谁多谁就大。生: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因为它们里面的格大小不一样。课堂作业1围图形画图形,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26课堂活动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也你喜欢的图形,每围一个图形,要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课堂活动第2题。画2

25、个面积等于16个方格的有趣图形。11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帮助。2 独立完成,抽生反馈,全班交流。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面积)哪什么是面积呢?生活中还有哪地方会有面积呢?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内容教材2728,例5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cm2、dm2、m2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 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1m2和100m2的正方形。学具直尺铅笔纸剪刀等。教学过

26、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引入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哪什么是面积呢?1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回答面积的含义。操作实践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感知1cm2(1)做一做。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学生完成以后,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2)量一量估计一下,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cm2?量一量,下面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cm2?可以边量边作记号。2、感知1dm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这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

27、米,也可以写成1dm2。估计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dm2?量一量,课桌实际的面积有多少dm2?3感知1m2(1)做一做。在操场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这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成1m2。(2)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大约有多少m2?黑板呢?4小结:我们刚才认识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如果要测量和计算更大的面积时,我还可能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等等。1 (1)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1平方厘米。(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测量完后,抽生汇报。2(1)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

28、交流。介绍1平方分米。(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测量完后,抽生汇报。3向学生介绍1平方米,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4师生共同小结。课堂作业1、课堂活动 第1题。 2、课堂活动 第2题。先在操场上分别量出边长为1米,10米的正方形。说一说生活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1抽生汇报测量结果,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测量方法。2小组合作,动作操作。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面积单位方面的知识。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教学内容教材3132例1、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1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 在实验中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展示台 。学具直尺、卷尺、每个学生准备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怎样规定的? 抽生回答: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新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