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5.83KB ,
资源ID:64831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831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试题.docx

1、历史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试题肇庆市第四中学2014-2015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句封制【答案】B考点: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兄长也不及父亲尊崇。所以,兄弟之间不

2、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2、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 料解 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 出兵劳役等【答案】B考点:史料。据所学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实施的对象、权利与

3、义务。A项解读错误,“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分封制下土地所有权仍归周天子;分封制实行目的在于拱卫周王室,故B项解读符合史实;C项史料反映了分封制下的等级问题,与解读不相符,排除;D项史料反映了分封制的逐渐崩溃,解读结论错误,排除。3、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答案】B 考点:礼乐制。抓住题干中的时代西周,西周时期在政治方面最典型的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制度,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故

4、答案为B;、C、三项都不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4、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中央集权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封建制度 【答案】C考点:分封制度。“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这与分封制相符;A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强调血缘关系;D也与题干不符。5、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

5、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答案】B考点: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和义务做不到时受到的处罚;B项意思是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C、D两项反映的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选B项。6、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 “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B考点:郡县制。本题

6、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可知,将全国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就是中国,因此导致这一观念的变化是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成。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7、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B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狱吏得亲幸”“

7、特备员弗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的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大权独揽,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8、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B 考点:商鞅变法。军功爵制不但是新的封建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新的封建官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战国时期到汉朝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将、相,大多已不是出身于旧贵族,而是出身于微贱者了。如如苏秦、张仪、陈轸、范雎、蔡泽等,不是鄙人,就是贫人,从而开了秦汉以后的布衣将相之局。这在

8、客观上,对于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据表格的“出身”和“官职”的不同可以判断出军功爵制最符合。AD的等级限制很高,不符合题意。 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答案】B考点:汉初郡国并行制。由材料中的叙述不“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材料当中的“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说明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联系史实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

9、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因此此题应选B项。A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权力继承制度并未发生变化;CD项是汉承秦制的内容。10、“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我国古代比较符合上述选拔官吏的方法和结果的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的能力。从信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由下而上推举官吏可知与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和方式一致,故选 B 项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

10、动”体现在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答案】D考点:三省六部制。题目问“变动”的表现实际是问唐朝与汉朝相比不同之处,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才开始实行的,故选择D ,A、B、C属于汉唐两朝的相同之处,所以排除。12、右面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完善C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唐宋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政府【答案】C考点:根据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 这一变 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

11、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这就大大提高了平 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故 C 项正确;A 项属于察举制,主要盛行于汉朝,故 A 项 错误;B 项主要依据门第高低选拔人才,出身低微的平民很难出任政府官员,故 B 项错 误;D 项与题目要求不符,故 D 项错误13、“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賦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这段引文所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考点:宋代的政治体制。从材料信息看,三司主管国家财政税收,这是宋代三司的职能。宋代,中书门下掌 握行政权,枢密院掌军队,三司掌财政。14、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12、。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可【答案】A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宋代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达到皇权和中央权力的集中,故A项正确。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人才选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和处事能力,事实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理学的作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政治制度没有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1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

13、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通判并没有涉及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故A项错误;并没有说通判是文官以及以文制武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问题,故D项错误。16、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表明,内阁A在太祖时期

14、正式建立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答案】B考点:内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干反映了明代丞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制形成的历史现象。A项对内阁正式建立的时间说法错误;由题干中的“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体现与说明,B项正确;C项“法定中央机构”的说法错误;D项“为大学士属官”说法错误。17、历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由什么来实现的?A察

15、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答案】D考点:科举制。A项推行于汉代,B项推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自隋唐以来”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三个社会阶层之间横向流动”可知这应为隋代开始的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故排除C项,选择D项。18、“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答案】C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废除丞

16、相制度。所以答案选C。19、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答案】B考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可以不经内阁而通过军机处直接下达诏令,使军国大事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并提高了效率。故 B项正确20、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答案】A考点:军机处。根据“满、汉大学士”可知是指清朝, B是明

17、朝时期设立,C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D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结合所学知识,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机密大政逐渐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所以A正确。21、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 D相权不断膨胀【答案】B考点:选官、用官制度制度。秦朝以后官僚政治取代了分封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

18、却是永不升迁、无调防,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B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根本原因。22、西方人把科举制看作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下面有关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 B科举制的发明,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 C科举制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 D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答案】A考点: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A项说法错误,科举制打破了根据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标准,打破了贵族政治,科举制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科举制的

19、发明,有利于摒除权力的干扰,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科举制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以上都是科举制的影响。故选A项23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答案】C考点:汉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君在羊(百姓)的上边,在上面的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羊就在君的下面,

20、在下面的是被统治者,所以,“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24、“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 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当指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 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 D美国总统选举时的选举人团制度【答案】C考点:根据材料“元老院”“皇帝谕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法典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典,故只有 C 项符合题意25、“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21、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由材料可知,由“发言权”组成的古希腊直接民主政体结构上确实存在重大的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它会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而A、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26、“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落,代替它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是以曾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在A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答案】B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信息“这种组织是以曾

22、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划分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因此选B。27、(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考点:罗马法的特点。由“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可知罗马已经进入了帝国时代,罗马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可知罗马法不断充实。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非涉及到错误百出这一信息,材料主要是说

23、的法律不断的完备;C项只是说了材料的一个方面;D项说法明显错误。28、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这反映了当时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B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C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D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答案】C考点:罗马法。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由题目中的信息“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统治困难”可知当时古罗马帝国推行的公民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故本题应选C项;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效缓和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故排除A项;B项应为古希腊

24、的状况,与题目中的信息“罗马帝国”不符;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罗马帝国建立”不符。29、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D考点:罗马法。“皇帝的威严、光荣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见D符合题意。A错在”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错在“唯一依据”,表述绝对化;C虽然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0、西方俗语“When in Rome,

25、do as the Romans do”(到了罗马就像罗马人那样做),中文一般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看,“随俗”可能是A信奉君权至上 B尊重各国风俗 C维护民主制度 D遵守法律制度【答案】D考点:罗马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罗马最著名的是罗马法,到了罗马“入乡随俗”最有可能的就是遵守法律制度,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8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 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

26、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四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

27、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秦与汉初政治制度的异同。(6分)(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4分)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3)据材料四,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2分)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答案】(1)特点:宋代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政权 被分割,丧失了军事

28、和财政的权力,处处受其他部门制肘。 (6 分)(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分)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4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从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材料二?封建王侯?,结合秦代中央与地方官制可以解答。(2)根据材料信息“

29、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的威胁。再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32(12分)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30、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汉书公孙弘传材料二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材料三 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入朝,累转左补阙。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野佥载材料四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 转引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公孙弘“为博士”、傅畅“至于上品”和崔湜 “入朝”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二到材料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意义?(3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对英国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