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9.74KB ,
资源ID:64829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829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必修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必修三.docx

1、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必修三人民版必修二会考知识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后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 战国时,铁犁出现 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耦犁),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唐代的成熟: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主持修

2、建郑国渠。西汉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一带。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后)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和屯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鲜明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萌芽(原料:麻、葛、蚕丝)

3、商周: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普及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中后期:在丝纺织业部门(苏州松江等地),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冶金业(1)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 (2)冶铁业: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冶铁技术的进步:春秋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技术,炼钢、淬火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冶铁燃料的发展: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煤(南宋末)3陶瓷业(1)制陶业 产生:原始时代彩陶、黑陶;成就:兵马俑、秦砖汉瓦、(独特技术)唐三彩(2)制瓷业(世

4、界最早)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出现青瓷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釉下彩绘(长沙铜官窑)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瓷都)、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元代:青花瓷器明代:五彩瓷器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和珐琅彩瓷器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三、古代中国商业1、商业的发展周:骨贝、铜贝、“工商食官

5、”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出现商业都会。汉代:商运活跃,开通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兴盛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出现辅助性经营场所(客舍、邸店、车坊)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地域性的商帮和会馆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市”的发展秦代: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市”与“坊”界限分明。“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出现“夜市”。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早市。明清:都市中商业区繁华3、古代商业的特点商业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推动了城市

6、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始于战国商鞅变法,历代推行(2)实质:巩固封建统治(3)评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2、对外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禁民间不禁官方贸易。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国人(2)“闭关锁国”:限制外商

7、来华贸易 。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外商(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部门中出现“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雇佣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主要原因是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的政策。买房置地的传统观念、国内外市场狭小等。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

8、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

9、救国的热潮; 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3、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民国初年)(1)、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4、国民政府前十年短暂发展:192719361背景:a.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2表现;发展显著,民族

10、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5、抗战时期的沉重打击:19371945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2表现: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萎缩。6、民族工业的日渐萎缩:194519491.背景: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三、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阻碍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2)推动因素:自

11、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四、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1)地位: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但是,由于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有依赖性。(2)作用:经济领域:它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政治领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促进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 (旧)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思想领域:为西

12、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进步,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与意义见必修一纲要)2、改革开放:改革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城市;开放主要是对外开放。3、改革的过程:从农村到城市(1)农

14、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展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点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率先进行; (2)城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国企改革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A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B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改革产权制

15、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D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用: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过程: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1988年)开放沿海城市 14个(1984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开放内地城市(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5、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1)、邓

16、小平南巡讲话(1992):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中共十四大(1992):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中共十五大(1997年):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作指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

1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和生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1)衣: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

18、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男装的变化:A、近代: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成中山装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B、现代:新中国的成立,使 列宁装 、 中山装(干部装)迅速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改革开放以后,民众服饰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中国服装从 封闭 走向 开放 ,逐渐与国际接轨。 女装的变化:旗袍的流行:晚清女装宽松肥大,开始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近代以后, 旗袍 是这方面的典范。建国初,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饰一度受到青睐。 (2)食:中餐四大菜系影响很大。四大菜系代表区域口味特点鲁菜山东(济

19、南、胶州)清香、鲜嫩、味纯粤菜广州、潮州等地鲜、嫩、爽、滑川菜四川(成都、重庆)味浓、重辣淮扬菜扬州、淮河流域一带清淡、味甜 西餐: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传入,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西餐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饮食文化与中餐的存在明显区别。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3)住: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村”、“花园”、“别墅”、“公寓”新式住宅。3、社会习俗的变化: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

20、尚随之发生变化。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婚俗的变化: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丧礼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其他风俗的改变:如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握手礼的推行等。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 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 世纪50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有“自行车王国”之称。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1 铁路:A、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B、辛

21、亥革命前,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铁路发展缓慢D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E、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电车:出现于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出现于1924年的上海 。民航:A、1909年,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B、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轮船:1865 年4月,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轮船招商局(1872年) 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打破列强垄断局面。2、通信工

22、具的进步 邮政电信:19世纪 中叶 ,中国依靠 驿站 和 民信局来通信。 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 中华邮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部成立,开创了 邮政和电信合一 的新时代。 电报: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国际无线电报: 1932 年底开设。电话: 1882 年电话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全国电讯网络。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3、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外改

23、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4、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作用新式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报纸: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887年的唐代的 邸报 近代: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2、电影: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影

24、片。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4、互联网:中国1993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并称为“四大媒介”。5、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正面影响:丰富了人们社会生活;开阔了人们视野;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电视教学、网络教育)等等负面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众传媒信息良莠不齐,如有一些攻击国家事务和社会政策、暴力问题等。另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往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及邻里

25、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 人际关系日渐淡漠。青少年沉迷电视网络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籍贯开辟的新航线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葡萄牙向东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大西洋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15191522年麦哲伦等葡萄牙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向西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

26、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北美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进行商

27、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进行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动,贩卖黑奴等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促进了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当地人们带来了灾难;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

28、场发展的影响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力、技术、市场、(资源)进程:首先开始于纺织业;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3)影响: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

29、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些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3)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爱迪生:钨丝灯泡、(改进)电话、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贝尔:电话机。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本茨:开始生产四轮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随着垄断资本对世界统治的确立,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