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性的光辉人类的胜利doc人性的光辉,人类的胜利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庞绍堂 同学们好,我讲这个题目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还债,因为商学院的马列主义理论课都是我上的,上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说我对二战史很有研究,希望庞老师给讲一讲二战史,我答应这个事情很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把这个课开出来。我在电梯里碰到商学院的同学,有同学说:“庞老师你这个课什么时候能开,我们今年都毕业了。”所以必须要还债。第二个原因,这个题目是同学们点的,商学院MBA的教学搞得很好,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今年要办素质讲座,商学院MBA中心请了一些教授,商学院MBA中心的桑老师对我说:“同学们指名希望你讲二战,别的老师都是他自己
2、报选题,我们MBA的同学希望你讲反法西斯战争。”有这么两个原因,所以我必须讲。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这个伟大的事情也值得讲一讲。这是我个人的原因。 我今天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个东方的原因,有一个西方的原因。重点是西方的原因,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最强大的是德国,犯的罪行最大的也是德国,当然日本也不小。这个原因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作为西方的原因,高度概括起来就是德国企图为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复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是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包括俄国、日本这些国家;还有一个以德国、奥匈帝
3、国为首的同盟国。当时有一个奥匈帝国,后来在一战结束以后奥匈帝国被分解,它的工业省份成为了今天的奥地利,它的农业省份成为了匈牙利,还有一部分成了捷克斯洛伐克。这场战争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 当然,这场重大的国际战争的失败,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不同的人对这个阴影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中有一个人对这个阴影的反应非常强烈,尽管他只是一个下士。当听说战败之后,这位下士走出战壕留下了非常辛酸的眼泪。这个下士据说作战勇猛,获得过一枚铁十字勋章。德国的铁十字勋章一般是发给军官的,而且德国军官中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得到,而这位下士得了一枚,说明他对德意志帝国是非常卖命的,这位下士在后来自杀之前还佩戴了这枚勋
4、章。在一战战败之后,他心中萌发了为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失败复仇这个信念。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虽然也强调个人的作用,但是它把个人的作用放在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去考察,它并不认为个人有决定性作用。 这个下士具有强烈的复仇理念,后来为什么能够形成纳粹主义运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无数学者的研究,我概括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为德国复仇的信念以及他后来以这个信念为中心所不择手段推动的运动。这位下士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严格来说他不是德国人,他是奥地利人,因为他出生在奥地利的林茨。他从小到大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什么天分,据说只有在美术上表现出一些有限的天分。但是这个人在少
5、年时代读书的时候,历史和地理学的很好,他回忆他的老师时,最推崇的就是他在林茨中学读书时候的历史和地理老师。这个人后来以为德国复仇的中心理念开展了一场运动,就是后来被发展成的纳粹运动。这个是德语,因为这个运动是一个党来领导的,这个党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语缩写就是纳粹。这个运动为什么能成气候,正是因为这个能成气候的原因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运动能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德国在形成统一民族国家过程当中,极端主义、激进主义的狂热民族主义因素,这是个最根本的因素。这个观点是威廉夏伊勒的观点。我觉得威廉夏伊勒分析得很精辟。他写了研究纳粹帝国最重要的一本书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是写第三帝国最权威的
6、一本书,现在还是这样认为。威廉夏伊勒是美国历史学家,第三帝国的兴亡写作时使用了在纽伦堡获得的大量纳粹帝国的资料,这本书曾经得到美国普利策史学大奖。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观点后来在90年代出版的一个大国的诞生中也得到了印证。一个大国的诞生用了更多的篇幅写了德国激进主义文化。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残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遗产,神圣罗马帝国解体留下了这个支离破碎的政治遗产,这个支离破碎的政治遗产的一个特点就是诸侯分割,君主众多。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在这个土地上曾经同时出现了七个国王,大家都说自己有领导全国的权利,当然就不会统一,出现分裂,诸侯割据,三四十个邦,每个邦都是
7、一个国家,都是诸侯统治,每个邦之间打得不停,内战不止。德国一直处于这种分裂的状态。德国紧挨着英法,在这种情况下,它在经济、科技、文化上,虽然追随在英法的后面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进程,但是由于德国内部的分裂和内战,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始终低于英国与法国。所以在德国统一之前,德国在欧洲没有什么地位。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当时德国处在仰人鼻息的时代。 德国的这种情况激起德国青年知识分子严重的不满,这些知识分子开始一代一代的努力奋斗,呼吁、推进德国的统一,在此过程当中,他们显示出了带有激进主义色彩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文化。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激进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文化,的确是德国最后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的文化基础。这个
8、文化的发端,可以从青年黑格尔派看出来,青年黑格尔派就是高谈阔论,抨击德国的现实,认为德国应当统一,批判了德国的很多阴暗面,他们主要是语言,而不是行动。青年黑格尔派之后,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投入行动,包括做诸侯的劝说工作,向诸侯们带有强制性的灌输统一的理念,分析当时英法的强盛对德国的威胁。他们强调如果德国不能统一起来,从拿破仑战争以来,德国就从来没打败过法国。所以如果德国不能强盛,将永远在法国之下。他们向诸侯灌输这些思想,展开思想攻势,由思想攻势发展到行动攻势,诸侯或者是诸侯身边的政治家能够听取他们的理论,接受他们的理念,他们就引以为同道。如果不能,他们甚至就把其暗杀掉。在一个大国的诞生当中是以非
9、常激情的文字写下这些历史场景的: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们,这些关心德国未来前途的人们,他们奔波于德国大地,不辞辛劳,泣血呼号,殷切期盼国家的统一。同时他们把这种思想的激进化为行动的激进,如果不同意、或者对他们的理论产生怀疑的人,他们甚至毫不犹豫的把他们消灭掉。这样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基础。德国统一的社会基础有一种潜藏于文化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一方面来自于年轻知识分子的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毫无疑问来自于年轻知识分子以及和他们连成一体的激进团体的暴力。 后来有一位对德意志民族来说极其了不起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利用了这两种势力,一种是统一思想上的影响力,另一种是青年知识分子和若干团体,即赞成他们思想
10、的社会团体,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暴力。它对整个社会的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强制力量,一种潜在的威慑力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俾斯麦成功的利用了这个力量。他对这个力量的成功利用,还在于他依靠了强大的经济力量。俾斯麦是普鲁士的宰相,普鲁士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邦,也是德国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邦,民风也比较强悍。俾斯麦一方面利用年轻知识分子造成的这两种力量,一方面以普鲁士邦为中心将沿着莱茵河分布的德国经济比较发达的诸多个邦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加上俾斯麦卓越外交手段的运用,俾斯麦通过莱茵同盟在1870年统一德国。 这种极端主义、激进主义的文化不仅统一了德国,而且在德国统一之后立即得到了张扬。那就是1870年的普法
11、战争,法国战败。法国从拿破仑时代起德国就从来没有战胜过它。德国的领土面积比法国要小近20万平方公里,这个是现在,在当时它比法国要小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比法国小,人口也不比法国多,但是一旦统一起来,它的力量就发挥出来,所以普法战争中它顺利地打败法国,使法国的地位在欧洲一落千丈。在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发展赶上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还割占了西欧最主要的煤铁资源产区阿尔萨斯洛林。这一系列实践上的成功,从统一到普法战争的胜利,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支持德国统一的激进、狂热的民族主义文化的成果。从此这种极端主义文化传统,就形成德国近代的文化传统。 威廉夏伊勒在他的著作当中首先看到了这一点,然后在一个大
12、国的诞生当中更多提到了这一点,这个文化传统是特别重要的。纳粹主义运动一开始就秉承这样的文化传统,它提出的论点今天看来不管是怎么荒谬,但这对于近代具有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德国来说,它毫无疑问被人们称为是正确的,而且具有煽动力。比如说希特勒讲:德国不应当战败,德国不应当失败,德国是不会失败的。德国为什么失败,因为它被内奸出卖了,然后他说要为一战复仇,要复兴德国。他认为复兴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的天然的愿望等等,非常委婉动听。德国人认为是的,他们好不容易在1870年复兴了,怎么现在又跌了一个跟头,他们当然很想复兴。因为战败之后的德国情况也不好,经济情况不好,政治情况也不好。特别是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使德国
13、的经济发展失去支撑,失去资源条件的支撑。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与这样一种德国近代的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希特勒充分利用了这个传统。从希特勒纳粹党最初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延续。比如说为德国复仇,复兴德国,不择手段等。希特勒的第一个行动被德国人知道就是所谓1923年慕尼黑啤酒馆暴动。其实希特勒知道自己当时人也年轻,思想没有任何影响,弄出一个纳粹党也没有什么有影响的人,但是他打算号召德国,要复兴,要报仇。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凭借过去是一个军人的身份,特别关键的是这个下士有一枚铁十字勋章,他凭借这个东西,把德国在一战当中,实际上的前线总指挥鲁登道夫请出来,鲁登道夫当时年纪也大了,稀里糊涂,也不
14、知道这个下士跟他说了一些什么东西。但是鲁登道夫的年轻时代正好经历了德国的复兴,所以鲁登道夫头脑当中德国复兴的文化指向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就在这个下士一番胡说八道中,听懂了要为德国报仇,要复兴德国,于是鲁登道夫被他请出来了。鲁登道夫是个元帅,不仅请出来还参加了啤酒馆的集会,在啤酒馆的集会上他们公然宣布政变,成立新一届的德国政府。否认现任德国政府的合法性。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啤酒馆,鲁登道夫在前面走,希特勒及其喽啰紧随其后,欲号召民众,夺取政权。这些人走到半路就被警察围住了,警察把他们包围起来,说他们是扰乱社会秩序,后来发现他们还有纲领,确实想发动政变,想颠覆共和国。德国一战之后废除了君主立宪
15、体制,采用共和体制,就是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历史上起了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奠定了德国民主的文化传统。所以魏玛共和国虽然在德国历史上很短暂,但是为德国真正走向现代化功不可没。为什么德国战后民主改革非常顺利,魏玛共和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有关魏玛共和国历史的著述。 把他们抓起来之后,发现鲁登道夫连话也说不清楚,他对希特勒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考虑到这个人德高望重,虽然战败但他是德国人心目当中的英雄,就把鲁登道夫放了。把希特勒抓起来,判刑了,他在监狱里写了我的奋斗。这个我的奋斗写的非常危险,他不仅在他原来的思想上,比如说要复仇,要复兴德国,将这个思想和近代统一德国的文
16、化基础结合起来,而且还提出了两点新的理论:1.德意志民族是优越的。2.优越的民族理应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虽然他对英法充满仇恨,但是他知道当时的德国还不具有挑战英法的实力。所以他还清楚的写道:德国及德意志民族最终的生存空间是在东方。所以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以他进攻波兰开始的。他出狱后,这本书就成为纳粹党的治党理论,广为印发,不仅在纳粹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德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上台后,此书成为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他向人们强制地宣传了这样一个观点:德意志民族是优越的,他们应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纳粹法西斯主义的要素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具备了。 使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运动能够大成气候的原因还包括
17、:他成功的利用了欧洲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排犹主义思想。 欧洲的基督教、天主教为什么会具有排犹主义思想传统?这个历史回溯起来很长,但归根到底是因为耶稣是被犹太人出卖的。其实耶稣本人很可能就是个犹太人,尽管这一点后来人们不提。因为耶稣已是上帝之子。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有很大的优点,犹太这个民族的优点就在于,在民族遭受灾难的时候,他们首先是内省而不是外推。这是犹太文化的一个最优秀的特点。 犹太民族本来是存在于中东地区的闪米特的部族,后来这些个部落集体沦为奴隶,后来在亚伯拉罕的领导下开始凝聚起来,在摩西的领导下过红海入迦南。他们的行动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因为上帝向他们颁布了十戒,上帝说你们遵循十戒,我将对你
18、们这个民族予以关照。你们必须自救,然后才能被救。就是说这个民族跟上帝定了约。“十戒”就是“旧约”的核心。后来这个民族自我腐败,内部腐化,纷争不已,最后民族、国家终于被罗马人灭了。灭了以后他们反省,认为是他们破坏了这个约,因为他们破坏了这个约,所以遭到上帝的惩罚。所以“旧约”被废掉了,因此有人出来说我们要定新约,要对上帝进行新的承诺,我们若是履约上帝还会关照我们,这样一种签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自省并反抗罗马人的过程。于是后来就有了“新约”。倡导订立新约的人,实际上就是犹太民族的精神领袖。后来他被犹太人的叛徒出卖了,他被罗马人杀害了,他就是耶稣。所以对于后来“新约”的信仰者而言,犹太人就此犯了罪
19、。犹太人的叛徒就是犹大。后来天主教、基督教均以“新约”为信仰,其在欧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后,这个罪就随着信这个教的人数的不断增长变得更加深重了,因此是排犹主义的根源。过去人们认为是犹太人生意做的好,钱赚得多,所以大家嫉妒他。这个排犹主义思潮在犹太人很多还是穷人的时候就有了。这是一个历史因素。 后来排犹主义浪潮不断扩大,就是有人添油加醋,在里面胡说八道。比如说犹太教的若干长老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锡安山上面开过一个会,这些长老们说犹太民族是最优越的,犹太民族要统治世界,要用各种经济、政治手段控制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他们还把这个会的讨论结果写成了一本书,即所谓锡安山上的书。这个书就是专门讲犹太人怎么统
20、治、控制世界的。这个完全子虚乌有,但是它更加刺激了排犹主义的浪潮。 于是希特勒很方便的加以利用,他说德国战败是因为有内奸,这个内奸就是犹太人。犹太人怎么使德国战败的呢?因为犹太人确实出了不少著名的企业家、资本家。他说,这些企业家、资本家为了和英法做生意,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德国利益。况且这些人在根本上不是日耳曼人,所以这些人出卖德国根本无所谓,他们只是为了资本利益不惜出卖德国。在这个攻击当中,他还污蔑马克思,因为马克思也是犹太人。他说马克思的革命理论鼓动犹太人从内部推翻自己的国家,他煽动了德国的内部革命。 曾经有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说希特勒是代表德国的垄断资本。不是的,相反希特勒为了拉拢
21、德国的大多数人,他不断地抨击德国的垄断资本,比如说犹太人的资本被他说成国际垄断资本,他们为了和英法勾结起来赚钱,再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是日耳曼人,所以他们不惜出卖德国的利益,瓦解德国等等。就是这样的胡说八道,加上前面的要素,所以他成功地煽动了整个德国社会对于犹太人的仇视,这个仇视也不是平白无故煽动起来的,他是利用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欧洲占有的传统地位,及其在排犹上的思想传统,或者说社会传统。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希特勒出身于下层,他知道下层往上层流动或者说升迁应该是很困难的。社会传统的升迁之路无怪乎一个是求学,通过学业的成功,另一个是做生意,通过生意的成功。在比较民主的体制下你也可以从事政治,求得政
22、治上的成功。这个是西方国家传统的升迁道路。但是希特勒没有做生意的才能,学业也不太好,就是画了几幅画据说还不错,他曾经也想走这条路,但是他的画也没有卖出什么好价钱,所以他对这条路感觉很渺茫,于是走向了政治道路。但是他这个人不可能走上规范的政治道路,因为他本身就带有激进主义的狂热色彩,所以他不可能走上规范的政治道路。说白了他想走捷径。坦白地、不科学地说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就是都想走捷径。德国广大的中下层阶级如果都想通过捷径来流动,来升迁,怎么实现?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带领他们实现,所以希特勒的纳粹党,他的名称就叫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他宣布他为全体德意志人谋利益,他认为德国人在一战中失去的东西必须夺回,他们
23、有权得到更多。他认为每一个德国人都应当过上富裕的生活,每个德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等等。而一战之后德国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中下层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希特勒的这种说法迎合了他们的需要,所以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的社会基础被充分调动起来。希特勒的社会基础就是德国的中下层民众,希特勒的纳粹主体就是德国小资产阶级。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中,不少人专门研究过“纳粹主义的社会阶级基础”。所以纳粹的社会基础不是垄断资本,恰恰是社会的中低阶层。纳粹中不可一世的人:比如说戈林,所谓第三帝国的二号人物,是一个王牌飞机员。飞得是不错,但是再王牌的飞机员有不可能是一个国家的二号人物。他就是追随希特勒,通过鼓动民众狂热的社会运动,顺
24、利地上去了,升迁了。希特勒周围的人物基本全是出生于中下层的人物。比如说戈培尔。戈培尔的学业是比较成功的,他是一个哲学博士。但是他的全部成功也就是一个博士,因为这个人性格孤僻,又比较怪异,又因为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跛了一条腿,还自以为很有才华,在大学里就老想博得他所看中的女同学的青睐,但是没有人理他,他就更加自卑,自卑造成压抑,最后要发泄,终于成了狂热的纳粹分子。还有希姆莱,党卫军的头目,就是一个小养鸡场的场主。算是一个小私营企业家等等。希特勒身边尽是这些人。当然,部分军火工业垄断巨头也构成纳粹的社会基础之一。 狂热的民族文化因素。顺便说说,德国狂热的民族文化甚至体现在海德格尔就任大学校长的演说中
25、。他认为培养德意志的战士(军人)是大学的辉煌目标和神圣使命之一。日耳曼民族优越的理论,生存空间的理论,成功的利用排犹主义的欧洲传统,并表示代表中下层的利益,而且为中下层阶层的升迁开辟了一条捷径通过狂热的极端主义政治运动。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纳粹主义的成功因素。如果把它后来的那样一种疯狂的扩张和极其凶残的暴政所取得的结果,称之为成功的话,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他的成功要素。 在纳粹通向权利巅峰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因素,起了辅助作用,这个因素是第三国际的失误。其实希特勒就是那样喋喋不休,胡说八道,他在德国也没有形成一种占压倒优势的政治力量。一直到1932年纳粹党投入大选的时候,德国社会上仍存在三种政治相当的力量
26、。第一社会民主党,第二德国共产党,第三纳粹党。当时的德国是魏玛共和国民主体制,能有效阻止纳粹党上台的途径就是在竞选中把它击败。而能够把它击败的唯一路径是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联合。如果它们能够联合起来,它们能够稳定地取得多数的支持,可见德国的中下层人民群众也不是那么多人相信纳粹,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相信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而第三国际认为社会民主党更危险,因为社会民主党据说是无产阶级的叛徒,因此第三国际在德国大选前夕不同意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联合竞选的方案。导致竞选的结果是三股竞选势力谁都没有得到多数票,也就是说谁都没有胜出。根据当时德国的宪法,如果大选中没有一个党占据优势,谁都没有胜出,就应当由
27、德国的总统指定某一党的领袖来组织政府。当时德国的总统也是一战当中的统帅兴登堡。兴登堡的眼光向这三个党扫去,他更加欣赏从逻辑上来说应该是他的下属的希特勒,尽管希特勒的军阶仅是个下士,是如此之低,坦白的说在整个战争中他连兴登堡的面也许都见不上,但在逻辑上来说他是兴登堡下属,因为他是军人,兴登堡是统帅。所以兴登堡毫不犹豫地指定希特勒组阁,于是纳粹终于上台了。 希特勒上台以后二战的西方原因就此形成,他的宗旨就是要复兴德国,而且要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所以他的上台使战争成为一种注定。 二战的东方原因大家可能更熟悉一点。对于我们的邻邦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这个民族也有很大的优点值得学习,
28、那就是它非常善于学习。犹太民族非常善于内省,它遭受了任何民族灾难,首先想的是自己怎么做得不好。我们这个邻邦他们非常善于学习,学习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这个邻邦曾经跟我们一样落后,在清王朝时期中国是闭关,日本是锁国。中国在1840年被英国的军舰打开大门,日本在1853年被美国的炮舰吓开了大门。它没有打,美国的炮舰吓了它一下,它就大门洞开,签了协议,同意与美国贸易。于是,它猛然发现了西方的强大,其实当时美国还并不强大。这个民族是很善于学习的,对于这个民族很善于学习的特质,把握得最清楚的是美国以前驻日本大使赖肖尔,他写过一本书日本人。他在这本书里就非常肯定日本人的这个优点,
29、他说这个优点值得全世界学习,当然也值得全世界警惕。 日本在古代落后得不得了,基本上是属于古代的原始蒙昧部落。日本的古代文明是从中国唐代学过去的,他们听说在他们的西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极其文明,物华天宝。它就不断派人来学,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反正也要来学,当然泱泱大唐是接受的。不断地派不断地派,而且什么都学,从种地到工具,从通商到贸易,从技艺到文化直至宗教都学,你信什么,我信什么。十一次遣唐使终于使唐代文明输入日本,成就了日本文明的基础。到近代它打开大门后一看,中国落后了,而西方是很先进的,于是它马上向西方学,派留学生到西方。它打开大门比我们晚十几年,但是它向西方学的速度比我们快,学习西方的技术,
30、乃至学习西方的制度。一开始英国还不愿意教它,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是英国,英国人一看它的样子就不愿意教它。英国人只是敷衍他。但是日本这个民族是你不教就粘着你就拼命要学的民族。后来是西方的一个国家,因为它比英国发展的还早,资本主义制度也比英国成熟,但它比英国小,没有英国那么霸道,也没有英国那么有影响,它倒是很怜悯日本人,所以它开始教日本人,就是荷兰。日本明治维新的全部思想文化基础就是兰学,即关于荷兰的学问,简称兰学。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毛病就出来了。明治维新本来就是不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革,因为它有非常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日本传统的封建武士道精神,形成了赤裸裸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扩
31、张性。再加上日本是岛国,领土面积很有限,它的生产,它的生存和发展等,均受市场狭小、资源不足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有这一切使日本的扩张成为必然。而它在明治维新后的三次成功的对外扩张,大大助长了它的欲望,使它的欲望趋向于恶性。 明治维新仅仅六年之后它就开始吞并冲绳,当时叫琉球王国。当时的冲绳岛本来是太平洋上面一个独立的岛国。在明治维新六年之后日本把它给占了,八年之后正式把它并为自己的一个县,琉球王国就这样消失了,成了日本的一个县。日本在1894年为了占领朝鲜,向中国开战,甲午战争,结果中国战败。中国战败具有必然性,尽管北洋水师官兵们的英勇顽强值得我们后人钦敬。但是北洋水师亦有很多不光彩的方面。比如说
32、北洋水师领导层多是从淮军转过来的,军纪弛荡。士兵们晾晒的裤子竟然晒在军舰炮管上。到日本访问的时候,日本人一方面觉得中国人还能驾驭这么庞大的西方军舰,感觉很了不起,后来发现怎么这些士兵的衣裳裤子都晾在炮管上,晾在船舷上,遂发现中国人素质低,可能没有什么战斗力。北洋水师因军费不足,还曾经把军舰开到朝鲜去贩运高丽参,武装走私高丽参。就在甲午战争已打响,准备出征之前,这个舰队的几名舰长还上岸嫖妓。嫖妓之后回船舱,美美睡一觉然后出航。一个政治如此专治腐朽的国家,军纪的弛荡只是这种腐朽的集中表现。专制腐朽落后,是相生相伴形影相随的,所以清朝的失败是必然的。清朝败的很惨,据有的学术研究统计,当时北洋水师吨位在全世界排第七、八位,而日本只能排第十四位,但是它把清朝打败了,清朝的北洋水师是全军覆灭,而日本的舰队没有被击沉一艘,这个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日本很快发现打败中国并不稀奇,因为你不禁得一打,所以它在1904年打俄国,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把俄国打败了。这就使日本加快迈出了扩张步伐。首先占领冲绳,然后打败中国,占领了朝鲜,同时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然后它打败了俄国。打败了俄国它取得了海参崴的驻兵权,它占领了库页岛即萨哈林群岛的一部分,还占了全部千岛群岛。俄国其实也很丢脸,割地赔款,损兵折将。驻辽东半岛的军队和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波罗的海舰队也损失了一大部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