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74.80KB ,
资源ID:64788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788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1、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2015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建议】重点:慕尼黑阴谋。难点 :对绥靖政策的理解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突破方法:1对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应结合前两课的相关知识,从定义、目的、手段、表现、影响和实质等内容进行总结,以形成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完整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集体安全体系,同时探讨二战未能避免的原因。【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20世纪30年

2、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尽管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但由于国小力弱,都未能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大国执行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一再受到纵容,国际形势在走向世界大战。英、法、美等国为什么要推行绥靖政策?主要表现有哪些?应怎样评价慕尼黑阴谋?应怎样看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学案导学一、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2.表现:(1)日本对中国侵略时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 (2)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国际联盟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了某些制裁,但英法却听任意大利舰船通

3、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在30年代实行“中立”政策,美国军火商和石油公司利用“中立法”向西班牙叛军供应燃油。【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丘吉尔在1946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材料二“不必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这是罗斯福总统在问英国丘吉尔首相怎样去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所说到的。请思考:怎样理解丘吉尔说二战是“更容易制止”“不必要的战争”?

4、答案:因为西方大国对于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不惜牺牲他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所以如果当时西方大国能对法西斯国家有一点点控制的话,可能还不会引发二战,正因为他们这种忍气吞声的态度,才让法西斯国家这么嚣张。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1)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英法等国企图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2、慕尼黑会议:(1)召开: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2)内容: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3.影响:(1)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

5、峰。(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问题探究】观察下图参与签订慕尼黑协议的四国代表。前排左起: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以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请思考:英法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会议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目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同时把德国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2)影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对德国的侵略是一种鼓励,德国进而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扩大战争的进程;也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形成。三、集体安全的落空1英、法、苏三国谈判的失败(1)背景:自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侵略战争以来,英、

6、法、美等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国际联盟也未起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寻找维护本国安全的出路。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威胁。(2)概况: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最终,英、法、苏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再次发生,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自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侵略战争以来,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

7、策,国际联盟也未起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寻找维护本国安全的出路。” 请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为什么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最终落空的标志是什么?答案:原因:确保自己国家的安全,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落空的标志: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使其达到了顶峰。随着法西斯侵略的进一步扩张,欧洲许多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是英法苏谈判的失败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导致集体安全的落空,最终

8、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网络:重难点释疑:一、怎样理解慕尼黑阴谋的恶果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相反,它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慕尼黑阴谋实际上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准备了条件。苏台德区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交通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防卫屏障,地势易守难攻,筑有被称为“小马奇诺防线”的防御工事,失去了该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成了一块无骨的肥肉。 2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3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希特

9、勒看透了张伯伦等人害怕战争的心理,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 4慕尼黑阴谋还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给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欧洲小国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悲惨结局,增强了同英法两国的离心倾向,有些在法西斯威胁面前投靠了侵略者,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有些成了1939年英、法、苏重组抗德阵线谈判中的障碍。典例1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点是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使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签约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慕尼黑协定的认识以及分析对比能力。只符合苏德互不侵犯条

10、约,与慕尼黑协定不符。【规律技巧】慕尼黑协定是法西斯德国扩张和英法绥靖的产物。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跟踪训练1:慕尼黑阴谋的实质是 。英法联合制止德国侵略B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满足德国的扩张要求 C德意联合侵略捷克斯洛伐克D德、意、英、法联合对付苏联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内容。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因而其实质是“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满足德国的扩张要求”。二、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理解(1)含义:绥靖政策是一战后西方大国

11、的统治者为了确保即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一种妥协、纵容侵略的政策。(2)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英、法受战争影响,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下降,这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凡尔赛和约为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也造成了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使战后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20世纪30年代的经

12、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希特勒打着反共产国际、反苏联的旗号,迷惑了英、法统治集团。 (3)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也是一种绥靖。典例2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 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利益和

13、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绥靖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四个选项均有道理,但只有C项最为完整,包含了其他选项。答案:C【规律技巧】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性材料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

14、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跟踪训练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了“绥靖政策”含义的是 在政治经济上扶植德国的势力对法西斯姑息纵容妥协退让企图推动法西斯首先进攻苏联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苟安一时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绥靖政策的理解能力。它是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将祸水东引的一种政策。从自身根本利益出发,它们不会扶植德国势力。答案:B备课资料:【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态度和企图】 九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国民政府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国际联盟调查团于l932年1月开始调查,l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交之前东北原状的意见,也

15、不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而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实际上就是要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美国的中立政策及其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美国以外特别是欧洲的是是非非太多,不愿置身其中而被卷入战争,应该着眼于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增加就业。1935年8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同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

16、,美国公民也不能搭乘交战国船只旅行。但是,该法并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该法出台不久,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罗斯福总统援引中立法。1936年2月,第一个中立法期满,美国国会通过第二个中立法,将第一个中立法的有效期延长至1937年5月,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1937年4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除前两个中立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该法授权总统可以判定战争状态是否存在,一旦确定处于战争状态,就可以禁止武器和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认为德国的行为对美国有巨大威胁,力争修改中立法。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修正

17、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要用现金购买,而且要自己运输。由于当时英法的海上力量和和海运能力远远超过德国,实际上是允许向英法出售武器和物资,支持英法抵抗德国;但是,在东方,中国的海军和海运都远不如日本,而且,中国的港口基本上已被日军占领,无法去美国运回购买的军用物资,这样,实际上对日本有利。法国沦亡以后,英国岌岌可危,为了帮助英国抵抗德国,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可以以租借或贷款的方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和各种方便。从此,中立法名存实亡。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加第二

18、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策结束。【我国史学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同的观点】(1)“革命妥协”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包围,粉碎帝国主义阴谋的革命妥协”,“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利益是不相违背的”。认为这个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2)“绥靖”说。认为:“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慕尼黑协定的区别仅仅在于,英法牺牲了捷克和自身利益,而苏联得以强行恢复了1913年的俄罗斯帝国疆界”。认为“苏德互不侵

19、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3)“分赃”说。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桩大国之间带有分赃性质的秘密交易”。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大国宰割小国的预分赃合同”。(4)“同盟”说。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成了事实上的同盟条约”优化训练:一、 选择题1.(2010浙江月考)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

20、制裁 D.中国的革命运动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可知: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者辩护,说中国的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故正确答案为D项。2.(2010宁波联考)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词,最恰当的是 图1慕尼黑会议的代表 图2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伸张正义 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 D、铸剑为犁解析:B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面对法西斯德国,纷纷明哲保身,所以助纣为虐最能体现这两幅图片的共同主题。3. 慕尼黑会议违背了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21、B.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C.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 D.禁止当事国参加解析:D 慕尼黑会议是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由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的地区割让给德国,这是这次会议严重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即禁止当事国参加。4.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C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D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解析:B首先明确题干材料是借反共产主义来迷惑一战中的帝国主义战胜国

22、;其次再现课文史实确知,德、意、日借反共产国际协定来建立三国轴心同盟。5.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能正确表述是 ( D)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中立”政策是美国在国际局势紧张、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条件下,为防止卷入地区冲突和战争采取的措施,因此是正确的;明显不符合30年代国际局势;30年代中后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被破坏,中立政策实际上是对法西斯的“绥靖”,并非维护旧体系,因此不符合史实;中立政策事实上助长

23、了法西斯侵略,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是正确的;美国并非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也不合史实。二、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一致深信,在最近的事态发生以后,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可能把主要是德意志人居住的苏台德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鉴于这些考虑,两国政府不得不作出结论:如果不将上述地区立即移交德国,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材料二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

24、个大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请思考:(1)材料一主张将苏台德地区移交给德国的所谓理由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府提出材料一中主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解析:(1)问理由的概括一定要细读材料,紧扣原文。(2)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答案:(1)捷克斯洛伐克不可能把苏台德地区保留下来,否则捷克斯洛伐克和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就会遭到威胁。(2)纵容德国向东扩张并进攻苏联,以保全英国的安全。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战争的爆发。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

25、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三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

26、额外的军事开支。 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材料四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五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

27、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请思考:(1)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缘于何事?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2)希特勒的两个讲话,其中哪一个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那么,另一个讲话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3)与张伯伦的辩词相比较,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1)问结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2)问关键是把握材料三和材料四。(3)问结合历史背景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五。答案:(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同点:一是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

28、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二是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三是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2)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重要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另一个讲话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一是欺骗波兰;二是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苏联的印象;三是不刺激苏联。(3)张伯伦的信说明英国的态度已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不同,他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为强硬的表态。但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8. 阅读下列资料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其

29、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请思考:(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3)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解析:(1)、(2)问根据材料总结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及对绥靖政策的认识;(3)问依据课文对绥靖政策的影响进行概括回答。答案:(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3)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