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86.81KB ,
资源ID:64777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777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比较文的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比较文的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docx

1、第二章比较文的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此后其影响逐渐遍及全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从形成之日至今,一帆风顺,高潮迭起,一浪更比一浪高;有的命运多舛,几经起伏,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经复兴,便十分繁荣兴旺。由于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顺应了世界化的潮流,它本身又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动态开放状态,所以它能够兼收并蓄各种新的观念和方法,变“危机”为“转机”。总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中心主义遭到了有力的破除,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各民族文学平等对话的文化多元主义时代,研究方法日益

2、丰富,研究内容日益深入,研究范围日益宽广,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体制化建设也日益正规。比较文学在我国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是一门充满活力、前景看好的学科。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萌芽期 一 比较文学在西方的萌芽 如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比较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长久的孕育,才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中,逐渐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比较文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古巴比伦人借用、改造苏美尔人的神话和史诗里的题材以创作自己的民族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把现代比较文学中所谓“题材史”的研究用于史诗的创作之中。在西方,比较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著名

3、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运用了求同辨异的比较方法。古罗马的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把希腊、罗马文学两相比较,号召作家们“勤学希腊典范”,并把维吉尔比作荷马,将普劳图斯与阿里斯托芬进行比较。此后这种比较方法相沿成习,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常见运用。 中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在其学术著作论俗语的第九章,把奥克语的古法国文学和奥依语的普罗旺斯文学加以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面对新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深受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发生分岐,形成保守派与激进派,这两派之争一直影响到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在“古今之争”中,圣萨尔兰、夏尔贝洛、封特奈尔、圣艾弗

4、蒙等“重今派”宣称“面对古人,不对之屈膝”,古人“同我一样也是人”,而布瓦洛、拉辛、拉封丹、拉布吕耶尔等“崇古派”则极力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双方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自己的思想,反驳对方的观点。“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冲突,“重今派”与“崇古派”的争论,中心问题是模仿还是独创的问题。双方在论辩中所使用的比较方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8世纪至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J.A.施莱格尔的莎士比亚和安德列阿斯格里夫斯之比较、莱辛的汉堡剧评、A.W施莱格尔关于欧里庇得斯和拉辛笔下有关菲德拉题材比较研究的文章。在法国,孟德斯鸠曾比较不同节奏语言的诗歌,试图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制订出总体文学诗歌格律的

5、理论。伏尔泰则写了论史诗一文,采用比较古代和近代各个国别文学中史诗类型的方法,以提炼史诗类型的本质因素,从而综合制订出总体文学史诗类型的理论。狄德罗的理查逊颂则把英国的理查逊与法国的拉辛相比较。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在拉辛、莎士比亚等的比较中批驳古典主义,鼓吹司汤达式的“浪漫主义”,并初步确立了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概念和理论原则。 在这个时期,还有两位人物值得一提。 一位是被梵第根誉为“世界比较文学的先驱者”的斯达尔夫人。她的论文学、论德国对后来法国的比较文学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她提出:“每一个民族都必须成为别的民族的向导。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竭诚欢迎外来的思想,因为殷勤待客人只会对主人有利。”(法)斯

6、达尔夫人.论德国.转引自:(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刘象愚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67 转引自:(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167(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13二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萌芽 比较方法在中国学者的文学研究中早已有之。像孔子对赋、比、兴、风、雅、颂六义的区分,荀子明道、征圣、宗经三义合一的文学观,都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汉文化圈内各种特质的文化相互碰撞和相互交流,激发了人们本能的比较思维。然而这种一国文化之内的文学比较,我们不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的萌芽。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史书便开始大量记载与

7、西域各国的文化往来。司马迁的史记曾有这样的记载:“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转引自:道安.比丘大戒序.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9参见:孙景尧.沟通.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45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佛教也经中国化的阐释而获得了别样的面目。比较活动渗透了整个佛学接受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对佛学的创造性接受视为广义的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当然,它们也是专门化的比较研究如渊源学、文类学等的研究对象。 总的来看,佛教文化与非宗教性的儒道文化相遇以后,双

8、方互相妥协和消化,前者逐渐“蜕化为国有”。佛学经历了魏晋玄学清谈期、隋唐禅学清谈期、宋明理学清谈期,从一种宗教学说演变为一种中国式的思想学说。 佛学的影响广被民间和知识界,从而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流变。从文类来说,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俗讲与变文、宝卷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西晋南北朝时期的支道林、谢灵运、颜延之、沈约、徐陵;隋唐的寒山、王维、柳宗元、白居易;北宋苏轼;明宋濂、李贽、公安三袁;清黄宗羲、王夫之、龚自珍等等诸多文人都与佛学有不同层次的遇合。佛学对中国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以佛理说诗的“顿悟说”、“言语道断说”、司空图的“韵味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

9、界说”等等都是受惠较著者。由于这方面的专门论述较多,故此处不赘。 第二次大的文化交流起自明清之际欧洲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从鸦片战争起,西学东渐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下面先分析鸦片战争前基督教文化与儒道佛文化相遇时知识界的比较活动。基督教在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便已传入中国,至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禁。当时称为“景教”,有著名文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流传于世。但景教对当时的中国文化未产生重大影响。自1517年葡萄牙商船首次出现于中国海岸起,基督教以及相携而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西方传教土在传教的同时,大量地介绍了近代欧洲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他们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协

10、助下翻译出版了一大批著作。在此背景下,兴起了一阵不小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明末“西学派”代表人物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等人与清代的薛风祚、梅文鼎、王锡阐等人对中西文化所有的比较心得往往能够从浅层的“格义”而深入到探究整理的“况义”,对文化的内部机制作细微的体认。徐光启称之为“理想符合”、“来相印证”。转引自: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长沙:岳麓书社,1987.972参见:孙景尧.沟通.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5354杨周翰.镜子与七巧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林纾.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11、9.144林纾.贼史序.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30331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1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同上书.37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见:舒芜等编.中国近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5175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65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99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形成期一 比较文学在西方的形成 比较文学在西方的正式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志:一是正式

12、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名称,并且得到广泛使用;二是在大学里开设了比较文学讲座,设立了比较文学课程,并出现了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三是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四是出版了真正意义的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学位论文、工具书。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19世纪初期,其发源地是法国。第一个使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的两位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他们在1816(一说1818)年,编选了一本文学作品集,题为比较文学教程,收集了古代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的作品选段。这本书虽然没有涉及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理论,但已开始把本民族或本国的文学与外民族或外国的文学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开始了对两种不同国家、民族语言系统的文

13、学比较,反映了人们当时普遍存在的对文学的世界性现象的觉醒,以及对这种现象进行历史研究的努力。 使“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在法国流传开来,并得到广泛运用,维尔曼、安培、圣伯夫三人功不可没。 1828年前后,维尔曼在巴黎大学讲授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再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并论证了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彼此间的影响、18世纪法国作家在意大利的影响,实践了他提出的理论:“要通过一幅比较图表,说明法国从外国文学中所接受的东西,以及它所给予外国文学的东西”,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维尔曼是法国第一个划出了主要的文艺思潮,并提出国际间文学的相互影响的学者,所以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圣伯

14、夫称他为“最光辉、最机敏、最雄辩的文学家”,法国的学者则称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大学者安培的儿子、文学史家安培早年就希望致力于各种诗歌的比较。1830年,他在马赛讲授各民族的艺术和文学的比较史,公开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主张通过对南北文学的研究,以寻找美的本质。他认为比较研究的范围越是广泛,所得美的本质就越是完善。他把这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称为“文学艺术的哲学”,认为它应从一切民族文学艺术中抽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32年,他在巴黎大学所做的题为论中世纪法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的开幕式报告中更是大声疾呼:“先生们,我们进行了这种比较研究,没有这种研究,文学史是不完善的。而假如我们经过比较

15、以后,茅塞顿开,找到了外国文学在某一点胜过我们的文学,我们有见地并公开地承认人家的进步,那我们会以做这样的人而感到无上光荣,会以这种离经叛道而引为自豪。”(法)布吕奈尔等.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张连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1(法)布吕奈尔等.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张连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223(瑞士)弗朗西斯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廖鸿钧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9 自从维尔曼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 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比较文学讲座和1832年安培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史”的讲座之后,世界各国群起仿效,许多大学纷纷开设比

16、较文学讲座。如基内1836年在法国的里昂大学(主讲各国文学比较专题讲座);桑克蒂斯1861年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马克斯科赫1866年在德国的布雷斯劳大学;维谢洛夫斯基1870年在俄国的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讲座);勃兰克斯1872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主讲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马克莫尼埃1872年在瑞土的日内瓦大学;坪内逍遥1889年在日本的东京专科学校;沙克福德1871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盖利18871889年在密执安大学,马什教授1890年在哈佛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1896年法国的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设了历史上第一个经常性的、正式的比较文学讲座,结束了此前比较文学讲座时断时续

17、的历史,使比较文学从文学史中正式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大学里一门独立的正式课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戴克斯特还成了比较文学史上的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这使得比较文学在大学里牢牢扎根,拥有与其它学科分庭抗礼的地位。不久,戴克斯特的继承人巴登斯贝格在巴黎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法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则于1899年设立了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接着于1904年设立了比较文学系。到20世纪初,全世界已有15个国家的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比较文学课程在世界各大学的广泛开设,以及相关系所建制的创立,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正式确立、形成。 1877年1月,

18、匈牙利的梅茨尔在一个偏远的小城克劳森堡(现名克鲁日,属罗马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刊物比较文学杂志,两年后改名为比较文学学报。1887年,德国比较文学家马克斯科赫在布雷斯劳大学也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后又于 1901 年创办了比较文学研究。1903年,美国创办了哈佛比较文学研究。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创办了比较文学方面的专门刊物。比较文学专门刊物的创办,不仅有利于比较文学的流传、推广和有助于比较文学理论的探讨、深化,而且昭示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1886年,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教的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出版。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文学的

19、理论与方法,认为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内在根源”,而非“外来的影响”研究“如此广阔、如此千变万化、如此充满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这是用比较法研究文学的一个方面”,“国别文学既从内部得到发展,又从外部受到影响;而对这种内部发展的比较研究比外部远远更为有趣,因为前者主要的不是模仿的问题,而更多地是一种直接取决于社会和物质原因的演变”(英)波斯奈特.比较法和文学.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379转引自: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7二 比较文学形成的文化阐释 由前述可知,经过长时间的萌芽状态后,比较文学才在适宜的气候

20、和土壤中,于19世纪迅速长成亭亭大树,并开花结果,显示出勃勃生机。这适宜的气候主要指文化氛围,包括文学思潮、民俗学、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适宜的土壤则主要指法国。 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第一,浪漫主义秉承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观念,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斯达尔夫人注重文学发展和社会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用历史比较方法代替古典主义纯文学批评的思想,强调描写异国风光,表现异国情调,颇为注意文学的国际性,往往从整体出发,探索作者的环境、性格,以及不同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注意文学与时代、与其它意识形态间的联系。日本比较文学学

21、者大眆幸男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掀起的浪漫主义潮流,因其国际性特征的缘由,形成了即便是研究一国文学之际,也不能无视它同外国文学关系的风气。这样,便催发了比较文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萌生。” (日)大眆幸男比较文学原理陈秋峰、杨国华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1213 第二,浪漫主义作家向往中世纪,重视民间文学,他们大量搜集中世纪故事和民间文学作品,这不仅促进了民间文学的整理、研究工作,而且促进了民俗学的兴旺发展。如德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和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的搜集、整理者格林兄弟,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欧洲的民间故事,探索到它们的共同源泉古老的神话,并对诸如唐璜、浮士德等典型人物在

22、各国间的流传、假借、变形,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给比较文学以启发,其中一些也成为今天比较文学中“渊源学”、“主题学”(题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学的发展,导致了对文学的更大规模的比较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实证主义哲学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实证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孔德所创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在哲学和社会学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其基本观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常用类比法证明社会对象与自然对象本质上相同。在哲学方面,他们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研究现象间的外部联系,强调知识的“实证性”,试图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精神改造一切科学部门。在社会学方面,他们最擅长运用

23、比较的方法,往往通过比较同时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各族人民的生活,以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比较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以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异与同。重视事实,注意现象间的外部联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这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给予法国比较文学的几大法宝。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布吕纳季耶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最早把一个作品对另一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认为真正的影响与相互作用只有在单一的文化系统中才有可能产生,崇尚实证,重视考据,对法国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法国学派其主要特点还是:重视影响研究,把文学之间的影响放在首位,崇尚实证,讲求事实、考据,认为比较文学的任务就是研讨各国文

24、学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并通过外在材料的排比,以事实的考证来具体证实这种影响和关系确实存在,甚至为此不惜排除文学的美学评价和美学欣赏。 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的又一因素是自然科学。19世纪是古典科学全面发展的时期,近代科学在此闪现出耀眼的光辉。 自然科学中对比较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达尔文学说的形成本身就很有启发性综合融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霍布斯的哲学、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竞争的理论等多种影响而自成体系,体现了19世纪中叶科学发展中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新趋势。达尔文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简称物种起源)中。这

25、部巨著援引大量的证据,说明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物种进化规律,提出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而不断进化的学说:“自然选择在世界上每日每时都在精密检查着最微细的变化,把坏的排斥掉,把好的保存下来并把它们积累起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机会,它就静静地不知不觉地在工作,把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和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这种缓慢变化的进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直到经过极长的年代才能看到,而我们对于远古的地质时代又知道得如此不完全,我们只能看出现在的生物类型和先前生存的有所不同罢了。” (英)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1 达尔文从“自然选择”这一崭新的概念找到了生物

26、进化的机制,对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的事实作出了新理解。1871年,达尔文进一步把生物进化论从一般动物应用到人类的起源问题上,写出了人类的谱系一书,论证人类是从低级物种到高级物种的漫长历史进化过程的产物。这一进化论思想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和精神的各个方面立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文学方面的进化论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文学进化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文学在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法国的布吕纳季耶试图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学的发展,在其文学史中的文学类型演讲一书中,他认为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属一样,有其诞生、成长、演变、衰亡的过程,并会在分解后参与新类型的

27、形成。这种进化论的思想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如世界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英国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就深受进化论的影响。波奈斯特在书中提出:“比较的意思就是时刻不忘社会发展对文学生长的变动关系。”他认为采用社会生活逐步扩展的方法,即从氏族扩大到城邦,从城邦扩大到国家,由此再扩大到世界大同的进化顺序,以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是最恰当的方法和顺序。他运用这种方法分别论述了“氏族文学”、“城邦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指出其进化、发展。 达尔文还认为:“所谓科学就是综合事实,从而根据事实得出一般的规律和结论”,他自称:“我必须由大量可靠的事实开始,而不是由一个原理开始(我总是猜疑原理中含有某

28、些错误),然后再随意采用演绎法。” 达尔文生平及书信集,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251 这种思想随着达尔文学说的盛行而产生影响,与实证主义重事实、尚考证的观念一起,对比较文学的形成起了良好的作用。法国比较学者们至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重视事实的影响,不搞美国式的平行研究,不愿由一个“原理”去演绎,恐亦与此有关。 自然科学中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的还有居维叶的比较解剖学。居维叶是法国19世纪的生物学家、比较解剖学教授,他对物种之间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创立了比较解剖学中的动物肢体的系统性原则和类比性原则,在比较解剖学上卓有建树,影响深远。这种“比较”的方法首先在生物学学科内产生强烈

29、影响布朗维尔因此而确立比较生理学,科斯特因此而创建比较胚胎学,接着又与新兴学科一起对比较文学的形成产生影响。对此,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巴登斯贝格指出:“生物学方面的比较科学,在19世纪前三分之一时期内形成了专门的学科,文学史自然会效法它的方法。居维叶在比较解剖学方面(18001805),布朗维尔在比较生理学方面(1833),科斯特在比较胚胎学方面(1837),都已经凭借不同的对象发表了他们从比较研究这一角度写成的著作。他们不是简单地比较同一群体的类似事物这对任何一个观察者来说,显然太容易办到了以求达到分门别类的目的,而是比较群体间在某种关系下被人忽视的种种现象,这些现象最正常地属于群体,但必须通过

30、比较,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才能显示出来,这时人们得到启示:从前被认为毫不相干的群体,相互间是有着亲缘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的,”巴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徐鸿译.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738比较文学正是由此得到启示,发现了国与国文学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发展过程的相互联系。 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的还有比较宗教学。比较宗教学又是由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发展而来,因而又可认为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一起对比较文学产生了影响。19世纪德国学者拉斯克、博普、格林等开创并发展了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他们通过对古代和现代语言(语言、词

31、、语法)的比较,确定它们在起源上的共同根源,寻找它们的“原始共同语”,探索它们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这样便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他们进而把比较语言学研究与神话和宗教研究结合起来,在探索印欧雅利安民族的“原始共同语”时,进一步探寻这些共同语族在原始共同体中的生活状况及共同的宗教观念,于是,渐渐形成了比较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麦克斯缪勒。他起初从事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然后以语言学为工具,进行比较神话的研究,写出比较神话学,由此深入下去,写成了宗教学导论一书,提出了“比较宗教学”这一概念,于是,学术之林中便出现了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比较宗教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世界

32、上的各种宗教持一种理智性的态度,用历史的、批判的尤其是比较的方法对宗教进行考察和研究。缪勒指出:“比较法既然已在其他的知识领域内产生了巨大成果。我们为什么还犹豫不决,不立即把它用在宗教研究上呢?我不否认,研究宗教将会改变人们通常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性质、发展和衰亡所持的许多观点,我们不应再忽视、不应再拖延对诸宗教进行比较研究。”(德)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而且,既然比较宗教学所要研究的对象不光是一个基督教,而是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众多宗教,甚至是人类的一切宗教,那么,它的研究方法就只能是“比较”,也就是说,把一切宗教放在平等的并列位置上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各自的特殊性和类别的共同性。比较宗教学不仅和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一起给比较文学提供了“比较”的方法,而且它所强调的把一切宗教放在平等的并列位置上进行比较,也有利于比较文学形成中某些观念的健康化。 19世纪欧洲各国的各个学科都出现了“比较热”。自然科学中以比较解剖学发端,陆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