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03KB ,
资源ID:64737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73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富达尔研究院.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富达尔研究院.docx

1、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富达尔研究院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表4.1 国内外典型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地区特色国外法国政府的干预机制与市场经济整合起来的发展模式“农户+协会+政府”乡村旅游的供给模式旅游开发尊重当地居民意愿推行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围绕“乡村特色”开发产品项目营销和开发并重拓展旅游细分市场英国政府很少干预,充分发挥政策鼓励作用坚持农业主体地位不动摇 规范运作英国的乡村旅游采取多景点联合互补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了旅游规划复合系统TPCS (Tourist Planning Composite System)。英国乡村旅游的分时度假交换系统和乡村俱乐部的广泛建立,保持了乡村旅

2、游长期生命力奥地利奥地利的农场度假(“Holiday on Farms”)“绿色村庄计划(Green Villages)”西班牙用行业标准确保乡村游质量改造城堡或大农场,建成乡村旅游社区美国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专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政府都有系列的扶植政策农场主的努力经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节会营销推动了乡村游市场的拓展日本产业集群化财政支持农地放松管制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时,非常重视在原有的一些遗址上进行复原和整修许多日本的市民同样渴望了解农业、参与农业,市民农园应运而生日本的农村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休闲农业等都体现了一种模式,即日本式农园农业。国内台湾政府主导

3、“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主导, 由“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宣传)政策依据农业发展条例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专案辅导实施作业规定等等)合作经营与策略联盟台湾开发休闲农业的类型 旅游胜地、乡村夜宿、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 成都“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花卉产业vs旅游业的结合贵州文化保护评级办法乡村旅游国际示范点旅游扶贫vs国际援助民族

4、特色“企业+政府+旅行社+农户”模式北京产品模式: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创意国际化营销模式:政府公关、社区营销投资模式:政府部门联动,社会助推融资行业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有序,景观保护有章(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1、法国“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整合”的乡村旅游政府的干预机制与市场经济整合起来的发展模式。“假期绿色居所计划”是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的代表,“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是非政府组织,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农户+协会+政府”乡村旅游的供给模式。农民可以加入到国家的“欢迎你到农庄来”、“农家长租房”和“农庄的餐饮与住宿”等几种协会型组织中。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专门监督和推销农舍;乡村旅游的主要规范、

5、质量评级标准由法国农会下属协会制定;农会常设委员会(APCA)下属成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处并研发了“欢迎你到农庄来”的组织网络;APCA与农业及旅游接待处制定严格的乡村旅游管理条例。政府少量干预,只参与规划,提供制度保障与财政支持。旅游开发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居民有权否决居住地的旅游发展项目及其他经营项目。推行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法国不论是在餐饮、住宿,还是购物方面,都通过认证来进行规范和管理。围绕“乡村特色”开发产品项目。法国的乡村旅游地正在有意识地“乡村化”,甚至以人工手法添加乡村特色,如购置一些古旧的家私,布置一间有传统法国风味的餐厅等。法国政府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管理措施中恢复、发展传统

6、建筑文化遗产,主要是典型的特色的古老村舍,并要求农场的建筑必须符合当地特色。营销和开发并重。法国乡村旅游企业营销模式多样,它们往往通过和行业对手及政府性旅游组织合作,扩大营销的层面和影响力。拓展旅游细分市场。在产品种类方面,从普通的观光产品到种类齐全的休闲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露营农场等),再到不同主题文化类型的旅游产品,法国旅游当局都有与其相符合的品牌和政策。在住宿类型方面,从一般到特殊(乡村别墅、乡村酒店、特色房间等),从豪华到廉价(城堡驿站、露营地、途中驿站、青年旅馆等),形式多样,完全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2、英国“多景点联合互补开发”模式政府很

7、少干预,充分发挥政策鼓励作用。英国中央政府农村发展委员会自1991年以来,提出向包括景点在内目的明确的私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农业、渔业和粮食部也按计划对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景点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向通过发展旅游来努力使经营多样化的农场主提供资助;乡村委员会也向改善乡村地区旅游设施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政策对于推进英国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很少干预,只对自然生态保护方面进行干预。政府在乡村旅游发生危机时总是起主导作用,英国口蹄疫(FMD)危机时政府对受到沉重打击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包括宣传、促销、减息减税、培训等支持。坚持农业主体地位不动摇,规范运作。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

8、经营方式;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 英国的乡村旅游采取多景点联合互补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了旅游规划复合系统TPCS (Tourist Planning Composite System)。多景点联合开发模式是一个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又是由各个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和游资源互补的旅游景点组成。单个的旅游地又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发地复杂动态系统。英国乡村旅游的分时度假交换系统和乡村俱乐部的广泛建立,保持了乡村旅游长期生命力。3、奥地利“质量分级与主题化”开发模式奥地利的农场度假(“Holiday

9、 on Farms”),以质量分级与主题化作为开发与营销手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建设。“绿色村庄计划(Green Villages)”,在全国范围尤其是农场推广旅游生态标签运动(Austria Eco-label for Tourism)。4、西班牙“改造城堡建成乡村旅游社区”模式用行业标准确保乡村游质量。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游方面的立法,从立法上确立了乡村旅游的地位。西班牙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就乡村旅游制定了很多行业标准,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政府要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严格考核,向具备条件的接待户颁发“旅游接待许可证”。改造城堡或大农场,建成乡村旅游社区。政府早在1967年就启动

10、了农户度假规划,规划要求:公众性,要求农户要有适当的组织;官方支持(法律和财政);乡村吸引城市人口的信息传播。5、美国“乡村旅游基金(NRTF)”支持模式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专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从事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资助,提供宣传工作。实行游客分流,缓解现有旅游场所的压力。主要业绩有: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执行州旅游合作计划,推广国际旅游项目,开发全美森林服务项目。各级政府都有系列的扶植政策。1992年专门立法规定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设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委员会”,对农村旅游发展的政策进行研究;联邦政府成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基金”,联邦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还专门制定农村旅游贷款计划

11、,根据各农场具体情况政府给予启动资金;在基层政府,往往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手续上给予简化。密歇根州政府在农业厅下面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委员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各种资讯和帮助。农场主的努力经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许多农场主学习各种与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的课程,世界著名学府康奈尔大学还为农场主开设了如何成为农业企业家的课程和讲座;农场主还在乡村旅游的内容和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除了采摘果品、露营野炊、“绿色食品展”、乡村音乐会、冬天破冰垂钓、饲养小动物等传统活动,还新增了“玉米田迷宫”、“珍稀动物展览”、“农场博物馆”等活动内容。节会营销推动了乡村游市场的拓展。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

12、各地的年度性节日增加比例平均每年达到5%以上,很多乡村游正是以这些节日为纽带而组织进行的。6、日本“生产、研发、休闲”农园农业模式产业集群化: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休闲生活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生态保健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财政支持例:长野县四贺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费用除了国库补助金以外,剩余一半资金的约70%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和征收地方税收补偿;对农园的管理则由村行政等出资建立的一个株式会社担任。农地放松管制:从特定农业用土地出租付法(1989年)到市民农场整备促进法(1990年),使农用土地住宿设施的建立变成可能。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时,非常重视在原有的一些遗址上进行复原和整修,尽可

13、能保持其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点或博物馆,使之成为乡土式的综合博物馆。许多日本的市民同样渴望了解农业、参与农业。因此,应运而生的市民农园通过推广和宣传,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全程自己劳动、管理和收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农业、体验农业。日本的农村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休闲农业等都体现了一种模式,即日本式农园农业。其主要特点:一是农业、农村、农民一体化经营管理,营造的是无围墙的公园,农民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休闲,这也可以看作是新农村建设典范。二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提升的是农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让弱势的农业变大,日本农民收入不比市民低,就是最好的证明。三是政府、村委会、财团协会

14、三位一体,扶强村级经济,致富当地农民。(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1、台湾“农会组织作用突出”休闲农业政府主导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获得农委会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台农委会资助经费,以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补助教育农园、宣传等。法律、政策依据:2002年初,台湾农业部门修订“农业发展条例”,把休闲农业列入产业规划。农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计划,如199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计划,1994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2001年的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计划,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使台湾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

15、规范性。农会组织作用突出:台湾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在台湾,农民作为农业旅游景点建设和经营主体,一般都通过农会等农民合作社实现的。台湾地区农会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内部设有生产经营辅导、技术推广和农民合作信用社等服务机构。农会对农业旅游景点建设和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等。重视原生态保护:台湾农业旅游景点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基本上都是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双重功能,人造景观较少,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的感觉。分工合作,地区内联合。不同服务领域观光、住宿、餐饮、娱乐通过合作分工,实现了综

16、合,很好地改变了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用。经营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农场、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园、旅游胜地等形式,不仅提供实物的产品,还提供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2、成都“五朵金花”农家乐(1)特色成都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其多年的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的各方参与模式。“五朵金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典型:三圣乡“五朵金花”模式三圣乡乡村旅游铸造了“五朵金花”模式:“幸福梅林”、“花乡农居”、“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其以规模化的花卉培植基地为基础,由政

17、府主导规划建设,集花卉销售、生产、科研、信息和观光旅游于一体,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生产性强、投资风险小、综合效益高。建设方式:农房改造景观化。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实施就地改造。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现代化。实现户户通光纤,村村有卫生服务中心。景观打造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建成微水治旱工程、传承文化的人文自然景观。土地经营规模化。发展方式:以文化提升产业。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

18、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以旅游致富农民。鼓励支持观光道路两侧的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以产业支撑农业。对花卉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扶植,开发出梅花系列旅游产品,形成了产业规模。以品牌塑造形象。政府主导:政府通过免收管理费和税费、对农家户进行培训以及实行“三证”管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等方式给与扶持,同时采取星级管理、卫生环保整顿和推进规模、打造品牌一系列措施推进了成都农家乐健康有序地发展。各方参与模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19、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出资方式:“农户出资40%、政府补贴60%”的原则村民获益方式:“四金”租金、薪金、股金、养老金或低保金,实现了农民收入多元化。但此类“农家乐”在旅游功能方面,还应加强可参与性的、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和旅游购物、住宿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外来户过多势必影响到农民的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这种状况有待改善。成都“农家乐”是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的代表,与北京郊区具有相似性,其主要特点是依托城市大市场,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五朵金花”模式通过塑造差异化的产品,避免了乡村旅游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3、贵州“文化保护与传承”村寨游(1)特色贵州省

20、开展的民族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开发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文化特性非常突出,前期主要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但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这种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表现出特有的发展潜力。这种模式属于景区依托型,主要依托民族村寨或其他大型旅游景点来开展的乡村旅游方式。(2)典型 西江千户苗寨模式: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受益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依托其丰富的苗族文化,利用2008年10月26日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举办的契机,基础设施

21、得到了完善,知名度大幅提高,游客数量也获得了较大的增长。投融资模式:与贵州其他乡村旅游发展中资金比较缺乏的状况不同,西江在投融资方面广开渠道,通过向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如省水利专项资金,并积极鼓励外来投资,提供小额贷款等,使其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方参与模式:逐步形成了“景区管理局+景区公司+农户+外来投资+旅行社”的西江模式,景区管理局在整个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负责管理,对道路进行改造、河堤景观改造、房屋包装等;景区公司则主要经营电瓶车、歌舞表演;农户则根据自身资源情况,以经营餐饮、住宿,销售手工艺品、出租店面等形式参与旅游业;外来投

22、资则对农家院住宿档次不高进行了很好的补充,经营级别相对较高的宾馆;旅行社负责景区的宣传、促销,组织客源。文化保护与传承者的受益:西江景区从2009年4月开始收取门票,将70%的门票收入用于实施文化保护评级办法,从房屋年代、面积;屋主个人文明程度;服装、粮仓等富于民族特色的文物的保护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和奖励,以平衡村民的受益情况。此种收益分配方式,改变了不直接参与旅游业的村民只承受旅游带来的影响,而无法从中受益的局面,提高了居民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的积极性,使旅游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西江属于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代表,依托其深厚的苗族村寨文化,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其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进行了有

23、益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的道路。 巴拉河模式:人人参与家家受益参与模式:“社区农民组织农户”在经营主体上可以将“巴拉河模式”概括为“社区农民组织农户”。在贵州乡村旅游的发源地雷山县郎德上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最主要的旅游项目苗族歌舞表演由村寨集体举办,所有村民均可参与旅游接待并按贡献大小计工分进行分配。村旅游管理小组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负责旅游接待的组织管理。管理和分配制度也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过村民反复讨论逐步制定和完善的。尽管郎德工分制运行至今,受到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的批评,但“人人有权参与,户户能够受益”的观念在巴拉河沿线陆续崛起的南花、

24、季刀等乡村旅游村寨中得到认同和体现。在距离郎德仅几公里的凯里市三棵树镇季刀上寨,村民自发组建的老年协会承担了乡村旅游的组织和管理事务,形成了“协会农户”模式。按“人人有责,各尽其才”的原则,协会下设情歌组、刺绣组、古歌组、绿化组、治安卫生组等功能小组,动员全体村民参与村寨建设管理、旅游接待和文化传承。“协会农户”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村民深入参与村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功能小组的设置更是极大调动了村民献智出力的积极性。协会秘书长潘年春还组织村里的“知识分子”,将季刀世代传承的古歌歌词收集整理,印刷成册。“社区农民组织农户”的模式使“资源共有、家家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有效保护了被确定为国家级

25、文物保护单位的村寨建筑。 天龙屯堡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与东部的“巴拉河模式”遥相呼应,在西部,天龙屯堡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走出一条值得称道的路子。2001年,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起步。三个土生土长、创业有成的屯堡精英共同出资100万元组建旅游公司,从当地政府手中获得50年经营权。之后,村民组建农民旅游协会参与决策。“政府公司农民协会农户”的天龙模式初具雏形,开创贵州省利用市场机制集合各方力量开发乡村旅游的先河。2006年,天龙模式进一步拓展,与旅行社和媒体捆绑为更大的利益共同体。多主体开发模式:天龙模式中,各方角色清晰。政府负责旅游规划

26、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旅游公司总揽投资管理、营销推广等市场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居民则主要参加旅游接待、制作销售旅游产品和自主经营餐饮、运输、农副产品。居民意愿主要通过旅游协会表达。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收益分配:参与旅游接待的居民领取工资,自主经营项目自负盈亏。公司统一收取的门票收入除支付各种成本外,为当地居民购买医疗保险,并按一定比例投入农民旅游协会基金,支持协会可持续运作。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避免了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

27、业化,保护了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天龙镇从2001年9月开发旅游以来,政府旅游综合税收收入113万元,公司直接门票收入410万元,旅行社收入786万元,安排给农民旅游协会资金34.4万元,全村旅游综合收入1370多万元,参与旅游开发的农户人均收入提高了50%,同时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参与旅游的农户中有42%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并为农村弱势群体(妇女、老人)提供了旅游从业机会,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当地文化的真实性,使古老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4、乡村旅游“北京模式”(1)产品模式: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创意国际化通过近年来的乡村旅游升级规划,北京乡

28、村旅游逐渐凸显出鲜明的特色,“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就是北京乡村旅游在“产品特色”上的实践体现。同时,北京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从两个方面予以区别,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不断深入挖掘北京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国际性,北京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客源也包括国际游客,在进行投融资时,国际资金也是北京乡村旅游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环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类型丰富,布局合理近年来,通过不断培养,形成了北京乡村旅游的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新型业态旅游产品目前,北京市共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生态渔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

29、山水人家、民族风情园等八大新型业态类型(2)营销模式:政府公关、社区营销近年来,北京乡村旅游创新思维,强化措施,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 北京市旅游局立通过各级政府公关活动和系列推广活动等,将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送到了街道社区。既宣传了京郊精彩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也拓宽了客源互享、城乡互动的渠道,实现了城乡交流、和谐发展的目标。北京市旅游局还会同各区县政府,提供免费旅游大巴,让社区居民更加方便地走进乡村、郊区去体验田园文化、自然山水文化以及民俗民风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 目的地主题社区

30、:品牌营销 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各异,通过打造主题产品,营造主题社区,吸引游客关注度,进行了品牌营销。2006年以来,北京市旅游局联合北京市农工委及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举办了“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目前,50多个荣获“京郊最美丽乡村”称号或进入“京郊最美丽乡村”提名名单的市级民俗村已经纳入了北京市旅游局“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名单中,使其得到整体提升和市场推介,形成了鲜明的品牌形象。网络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2009年五一节前,通过“北京欢迎您200万张旅游景区门票免费奉送”活动,将70万张绿色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发放,并免费发放80万册2009版北京京郊旅游手册。此外,各区县旅游局也不断创新营

31、销方式,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举办了“瑰丽百草畔网络摄影大赛”、“房山上方山爱心奉献”等网络推广活动。舞台社区:节庆营销 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充分利用黄金周、各种节庆日以及大型展会,搭建舞台社区,精心导演了一曲曲“乡村旅游的精彩大戏”。目前,由北京市旅游局和北京各个郊区县主办的节事活动已经达到100多个。北京市旅游局还不失时机在各种高规格的大型旅游展会上推广乡村旅游,做细节会营销,做实舞台社区。随着营销活动的不断推进,北京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正一步步走出北京。(3)投资模式:政府部门联动,社会助推融资政府部门联动,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会同市发改委、交通委、农委、科委、文委、园林绿化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就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改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营造乡村旅游特色景观、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渐趋完善。从而实现郊区旅游公路升级,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观光农林果业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社会资本助推,融资模式创新 政府部门通过重大项目、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关系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引导性投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