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89KB ,
资源ID:64673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67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哲学名言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哲学名言解析.docx

1、哲学名言解析1、“水是一切的始基”(古希腊 泰勒斯)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磁石有灵魂,因为它有灵魂” (古希腊泰勒斯)“物活论”思想3、“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此话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一切都变化,无物常住的朴素辩证法思想5、“道是永恒地存在着,万物都根据这个道而产生”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飞矢不动”(古希腊 芝诺)否认运动的连续性。7、“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古希腊

2、芝诺)企图否定运动的可能性8、“所谓学习的人只不过是在回想,而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柏拉图)否认了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从感觉经验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9、“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而农夫和手艺人是用于被统治的” (柏拉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唯心史观10、“要命令自然都必须服从自然”(英国培根)要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11、“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 (英国培根)知识是客观实际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原理。12、“运动是连续地离开一个位置,又获得另一个位置”(英国霍布斯)把运动归结为简单的机械运动。13、“在人的本性中,我们发现社会发生争执的三个

3、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安,荣誉使人求名”(英国霍布斯)把竞争、猜疑、荣誉看做是社会冲突的基础,抹杀了三者后面的社会物质原因和经济原因,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14、“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法国笛卡尔)物质与精神是并列存在的,属二元论思想。15、“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恩格斯说这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16、“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荷兰 斯宾诺莎)心物平行论观点,属二元论思想。17、“因为形状不外是规定,规定即是否定,所以形状。不外是否定”(

4、斯宾诺莎)对某一事物的规定,即指出此物不是别物,例如确定一个图形是长方形,就等于否定了它是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是正确的辨证的否定观思想。18、“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法国 孟德斯鸠)地理条件决定论19、“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国家的治乱是由少数人决定的,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2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庄子)夸大了彼此的相对性,否定彼与此在相对中有绝对,抹杀了事物的差别,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2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否定运动的相对静止和间断性。22、“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5、,智有所不明”(屈原)有时一尺显得短有时一寸显得长,事物总有欠缺不全之处,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事理之时。屈原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含有辩证法的思想。23、“白马非马”(战国 公孙龙)白马和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谷白马不是马,此观点看到了个别和一般的差别,但夸大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别性,否认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抹杀了白马和马的共性,容易导致诡辩论。24、“制天命而用之”(战国 荀子)“天命”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掌握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25、“形具而神生” (荀子)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是唯物主义思想。26、“闻之不若见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闻之见

6、之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知之”是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荀子特别强调“行之”认为“行”高于“知”,“知”的目的在于实行它,荀子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7、“循明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要遵循事物的概念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原则来判断是非,用比较和参照的方法来辨别言辞是否正确,是唯物主义认识论。28、“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典型的形而上学言论,目的在于论证封建统治的永恒性和合理性。2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彗能)彻底否认心外物质世界的存在,无限夸大了心的作用,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3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

7、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 此话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实践性的最好说明31、“太极,理也;阴阳,气也;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主宰也”(朱熹) 唯心主义运动观3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揭示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33、“人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此处的自然界指人所确立的自然规律,是唯心主义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能动作用,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34、“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系统观念的正确论述)35、“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事物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 (普遍性

8、与特殊性不能相互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因为特殊事物的性质比普遍性丰富的多)36理解是一种视界融合(德国伽达默尔)。每个理解者在理解任何对象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存在某种“视界”,他总是用这种特定角度、特定范围的“视界”来理解事物。而对象的原创作者在创作时有存在“视界”。此命题把人类的理解活动从对以对象为中心转到以主体为中心,揭示了认识的复杂性。37“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西周伯阳父(用两种不同的性质的阳和阴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事生灭。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失去了平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8“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史伯(

9、“和”是对立面的统一;“同”是简单重复。不同的事物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万物,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认为不参加社会实践,不接触客观对象,就能获得认识,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事物在量上的微小变化经过不断的积累就最终能够引起质变,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41“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通过挖掘内心世界就最终获得知识,属于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论的错误)4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庄子(认为有限之中包含着无限,揭示了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宇宙在微观上的无限

10、性,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43“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董仲舒 (认为帝王的兴亡都是由某种神秘的征兆来决定显示,因而是唯心主义决定论)44“一个概念或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有可经验性。”(该命题属于西方实证主义观点,把概念或命题有意义的标准归结为最终能够被感觉到,感觉不到的就没有意义,就不存在,因而最终导致唯感觉论,并滑向唯心主义。)45“存在三个世界,世界一是物理状态的世界,包括自然界的物质,一切生物以至人脑;世界二指意识状态的世界,即精神世界;世界三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语言、科学、艺术和道德等。”(该命题否认了世界的物

11、质统一性,最终是一种二元论,因为世界2和世界3都属于意识,而世界1则属于物质。)1南柯一梦(槐安之梦、一枕南柯、一枕槐安)物质决定意识唐朝淳于棼是读书人。但不得志。有一次,他喝醉酒,倒在庭院的槐树下睡着了。他梦见,槐安国请他去做南柯郡的太守,国王还把公主嫁给了他。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的子女也都很显赫。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国王不再信任他,并免了他的官职。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

12、有泥土堆成的宫殿城池。他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就是这个蚂蚁洞。槐树的树枝,就是南柯郡。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解析:故事表现了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淳于棼梦中所见,正是他希望改变现实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槐安国的“原型”也就是大树下的蚂蚁窝,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看,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原型”。此故事充分说明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

13、象。智慧结晶: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2庖丁解牛掌握规律,得心应手战国时期,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庖丁见问,回答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

14、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

15、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或改变规律,但人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客观规律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庖丁的解牛技术之所以高超,在于他掌握了牛的构造规律,做事情自然十分熟练和得心应手。智慧结晶: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克罗齐3唇亡齿寒联系的普遍性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

16、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许多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

17、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解析: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者。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同它有关的周围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

18、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智慧结晶:这些物体处在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恩格斯4列宁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已饱受3年帝国主义战争之苦,整个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在革命胜利后的第2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但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根本不理睬苏俄的和平建议,苏维埃俄国被迫单独与德国及其盟国开始和平谈判。 1917年, 双方代表在德国军队占领的布列斯特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一个为期10天的临时停战协定。1918年开始和谈

19、的第2阶段。德方于2月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苏俄立即缔结和约,放弃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得文斯克一带领土。苏俄政府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拒签和约,并以苏俄人民委员会的名义通知德方,苏俄单方面结束战争状态、复员军队,德军遂以此为借口,于2月中旬向苏俄发动全线进攻,占领苏俄大片领土。为了保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坚决主张立即按德国条件签约;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则要求停止和谈,进行反对德国的“革命战争”;托洛茨基提出不战不和的方案。中央委员会最后终于认同了列宁的主张,通过了按德国条件签约的不平等决议。 1918年3月,苏俄政府代表团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

20、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俄军应完全复员;苏俄要向德国支付赔款等。布列斯特和约对苏维埃俄国是一个“不幸的和约”,但为俄国摆脱战争,赢得了必要的喘息机会,因此,这种妥协在当时情况下是必要的,是有利于革命的妥协。是“交出了次要利益而保存了根本的利益”的妥协。1918年11月,当苏维埃俄国国内政局稳定之时,军队实力增强之际,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解析: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列宁的做法就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将原

21、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5田忌赛马排列顺序的变化引起质变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 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

22、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

23、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解析:质量互变的规律是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引起质变的角度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事物数量增减变化引起,一是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结构形式上的

24、变化引起。孙膑的建议正是排列顺序引起质变的具体运用。马还是三匹马,但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完全扭转了局面。此案例说明,要促使事物象好的方面发生质的转化时,除了要注意量的积累,还应把握事物空间“排列顺序”的变化。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就有可能获得预想的成果。6“无中生有”的瑞士矛盾的转化瑞士是当今世界的富翁,在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瑞士以人均收入4.4万美元而排名第一。瑞士国土7%是山地,自然资源贫乏,地下没有什么可开采利用的东西。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历史上的瑞士是个穷得丁当作响的国家。难谋生计的瑞士人,只能去邻国当雇佣军,靠给别人打仗来赚钱糊口。这是一条多么悲壮、艰难的谋生之路!至今为梵蒂冈站

25、岗的礼兵还是瑞士人,虽然只是一种象征,但依稀可以看到历史的陈迹。现代的瑞士,走了一条“无中生有”的路。当今支撑瑞士的产业都与一个“无”字有关,瑞士的富靠的是“无”。一靠无烟工业,即旅游业。这是瑞士一大产业,每年20%的GDP来自旅游。靠着原来被认为的“穷山恶水”,做山水文章,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二靠无形资产,即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瑞士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培养出了像沃尔夫冈波里这样的一大批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创造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三靠无本买卖,即金融服务业。瑞士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世界闻名。小小苏黎世,证券交易额高峰时占到整个西

26、欧成交额的70%。跨越全球的金融服务,让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瑞士人的口袋。无烟工业,无形资产,无本买卖,加在一起成了“无中生有”,这“有”不是“小有”而是“大有”。看来,这“无”和“有”也是辩证的。瑞士人把从“无”到“有”的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无”在“有”的面前,常常会激发出“有”的欲望;而“有”在“无”的面前,则会产生“富有”的惰性,常使人变得漫不经心。世界上,常有因为“无”而奋起,使“无”变为“有”者,然而也有因为“有”而不思进取,由“有”变为“无”者。其实“有”和“无”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距离,要紧的是应当懂得没有永远的“有”,也不会有永远的“无”。还是两千年前的老子说得好,天下万物,“

27、无”生于“有”,“有”生于“无”。7短缺与过剩的辩证法前些年,我国电力曾一度出现过短暂过剩。一些地方为了卖电,曾破天荒做起了广告,号召市民多用电,甚至鼓励上马高耗能产业。一些媒体也着力渲染,美国的人均年用电量是我们的多少多少倍,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快生活的电气化速度。包括做饭,用电炉都比用气先进合理等。而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灌输的口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一时间都没了声音。 和西方核电不同,在我国电力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80多是由一次性能源的煤炭转化而来。浪费电就是浪费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能源更是紧张。为了卖电,怎么能号召甚至鼓

28、励大家多用电呢?毕竟,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相反。 果不其然,没几年光景,新的情况出现了,各地先后由卖电难到电力供应紧张再到出现电荒。当然,并不是说今天的电荒完全祸起于当初的鼓励多用电政策。之所以重提旧事,就是希望通过此事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一个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决策更要有长远眼光。比如目前,由于电力紧张,各地又掀起建设电站新高潮,上千亿资金往电站上投。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过不了几年,恐怕又会回到吆喝着卖电的局面。此种发展思路不改,不仅摆脱不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且会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糟蹋掉。其实,稍有些常识就会明白,对于企业,

29、降低消耗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节水节电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对于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因此,对于一时的能源过剩或紧张,即使调整也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在供需两个方面来调整,而绝对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多了就让大家多用,少了就多建。记得印度圣雄甘地曾说过:地球是慷慨的,它可以养活我们全人类,但绝对无法满足我们的贪欲。电多了就不再提倡节电,牛奶多了就倒入大海,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人类特别是对子孙,贻害无穷。相反,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提倡全民的节俭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才是正路。即便真过剩,我们多为子孙省下一些资源又有什么不好呢

30、?8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本来是一个英勇善战,但文化水平很低的军人。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但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勤于学习读书。后来,当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踉他谈起战略问题来,吕蒙对答如流,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计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吕蒙可谓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解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不发展不变化的事物的堆积。所谓过程,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人的知识能力,经过主体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的。用僵化的观点看人看事物是不正确的。智慧结晶:事物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9塞翁失马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