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12KB ,
资源ID:64657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65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1、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12-05-09 作者:电子信息产业处 文章类型: 原创【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调 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就业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变革和 竞争格局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电子 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由 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 业跨越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

2、2015年。一、发展现状“ 一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加快转型升级,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8535亿元,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的20%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1/4强;全行业规 模以上企业4174家,从业人员234万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 彩电、光缆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分别达到 223亿块、9365万台、1767 万台和 3383 万芯公里(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在稳步扩大的同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升级,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现代通信、数字视听等

3、优势产品集群,约占产业的比重 70%。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 础产品、高端芯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 的良好态势。(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 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量 21028 件,其中发明专 利申请量为 9666 件,占申请总量的 46%;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 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6家,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49家。截止 2010 年底,共有 67 家单位参与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 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和“新一代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电科技 55 所的 砷化镓射频集成电路、 昆山维

4、信诺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长电科技的 平面凸点封装等一批产品被评为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四)集聚发展效果明显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全省共拥有 1 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 个国家级电子信 息产业园、 12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5 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形成了沿江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密集带, 其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80%;4 家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 地”。经过五年的发展, 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总体实力 已跃上新台阶。但是,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对外依存度较高,

5、 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企业所占比重较 大,以国内需求和内资企业支撑产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核心 技术受制于人,总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端产业、 低端环节” 的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较低, 自主 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产业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这些问题和矛盾, 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二、发展环境分析(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 仍是当前全球创 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 渗透性最广的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步 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金融危机以来,不仅美国、 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

6、区纷纷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国 家战略高度,以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巴西、俄罗斯、印 度等国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其增长尤为迅速, 产业竞争在全球 范围内将更加激烈。(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信息通信 技术在各类终端产品中应用日益广泛, 云计算、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 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 组装制造环节附加 值日趋减少,国际领先企业纷纷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快产业链整 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 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体系带来重 大变

7、革。(三)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相互叠加, 对中国而言, 外需 市场难以再继续扩张, 加上发达国家推进产业回归和再造, 带来前所 未有的增长压力和转型压力。 与此同时, 国际市场新产品、 新应用在 不断涌现,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 城镇化进 程持续加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内需扩张、消费 结构升级和市场机制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方向。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实施 创新驱动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强大动力, 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 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大

8、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加快实 现江苏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深刻认识全球金融危 机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长期性、 复杂性,着力解决 当前问题, 保持产业平稳发展, 也要抢抓发展机遇, 着力解决长期积 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2、坚持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既要坚持市 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也要发挥好政 府在规划引导、 政策激励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 积极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3、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相结合。既要坚持 走开放式创新道路,

9、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又要加快确立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 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使企业真正成 为研究开发、技术投入、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促进全产 业链整体升级和创新。4、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从产业规模结构、质 量效益等方面整体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也要善于整合各方力 量,整合各种资源, 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 提升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7 万亿元, 年均增长 15%左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1、集约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做强做优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带,辐 射带动苏中苏北快

10、速发展,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到 2015年,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20 家,新增全国电子 信息百强企业 5 家,总数占全国四分之一。2、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延伸完 善,配套能力不断提高, 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自主品牌产 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器件、 新型电子元器件 等重点产品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船舶电子、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和电 子信息装备业得到快速发展。到 2015 年,产品内销比重超过 50%,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全行业的比重达 35%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 得突

11、破,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立健全,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器件、 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 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稳步增长, 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 50%以上,获得授权数量年均增长 30%以上。四、主要任务追踪和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及产业发展机遇, 大力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培育产 业新增长点, 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切 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发展1、集成电路依托骨干企业,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提

12、高芯片制造工艺水平。 重 点支持先进工艺技术、 关键材料、 关键装备的研发以及技术路线图的 编制和重要技术标准的制订。发展重点整机产品所需要的集成电路、 国内优势电子产业所需的集成电路、 已实现应用的通用芯片产品, 扩 大 8-12 英寸芯片生产线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 32 纳米及以下工艺 技术的加工能力。鼓励和支持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能力的跨国集 成电路制造企业加大在江苏的投资, 增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完善 集成电路设计的支撑服务体系, 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加 强战略合作, 推进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建设我省集成 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支持发展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

13、 倒装焊技术、 硅通孔技术(TSV、圆片级封装、高密度三维系统级等先进封装技 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跟踪研究数字信号处理(DSP、高清晰数字电 视(HDTV的高端芯片测试方法和技术。2、新型平板显示大力支持 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发展,重点推 动液晶显示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 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 支持重点骨 干企业建设6代及以上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鼓励引进配套液 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整机生产企业,推动液晶电视向 3D (三维)化、网络化发展。积极支持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发光二 极管(LED背光源、液晶材料等高端材料和专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 化,提高配套能力。着

14、力推进 OLED(有机发光显示)产品的生产及 应用,以中小尺寸0LED1示屏为重点,大力发展主动式OLEE显示器 件,加快装备、 材料等产业链配套的布局。 积极关注激光等投影显示技术的产业化。3、现代通信和网络以国家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 NGB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为契机, 发挥我省创新优势, 加快开发适应新 一代基础网络的新业务, 支持开发基于先进技术的系统设备和应用终 端,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以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MS (交互式多媒体)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 载网技术以及端到端网络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普及 IPT

15、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技术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 产品的升级换代。 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重大专项的实 施,大力TD-LTE (TD长期演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努力突破关键技 术,加快产业化进程。吸引大型通信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江苏。4、计算机推动笔记本计算机、 高性能服务器、 海量存储设备、 工业控制计 算机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由台式计算机向便携式计算机、 低成本 计算机、一体机等多样化产品形态发展。 重点突破笔记本计算机设计 制造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立笔记本计算机设计研发中心, 实现笔记本 计算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突破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瓶颈。 支持研发笔 记本计算机的

16、系统设计、 主板设计、 结构设计、 散热设计以及配套所 需高集成度板卡、超薄高效电源、硬盘驱动器、固态盘、高容量电池 等零组件的研发和制造生产, 形成以设计为核心、 制造为基础、 品牌 为目标以及关键零部件为配套的自主可控发展的计算机产业体系。 大 力推动基于“龙芯”、“众志”等国产 CPU(中央处理器)的高性能 计算机和低成本计算机的研发, 支持税控机、 打印机、 存储设备等自 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5、新型元器件产业片式元器件重点发展超小型片式电容器、 电感器、二极管、 三极 管、特色功率器件、 压电陶瓷频率器件、 石英晶体器件以及集成无源 元件、微波介质器件、声表面波(SAW器件

17、、电声器件等产品。印刷 电路板重点发展高密度互连多层印刷电路板 (HDI) 、多层挠性板 (FPC)、刚挠印刷电路板(R-FPC)、IC (集成电路)封装载板等产品。 敏感元器件重点发展汽车传感器,环境安全检测传感器,新型压敏、 热敏、气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绿 色电池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镍氢动力电池、 锂 离子动力电池及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等。 新型机电组件重点研发微特电 机、多功能新型接插件、高性能继电器、微波组件、光电缆等产品。 光通信产品重点发展高速光收 / 发模块、光电耦合器、 光电交换器件, 以及光无源器件和MEM光开关等器件。(二)加

18、快培育新兴产业1、物联网在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技术、 组网与协同处理、 系统集成、 应用 抽象及标准化、共性支撑等领域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 推广的核心关键技术, 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 着力打造传感器与传 感节点、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中间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 支持发展微纳器件、 集成电路、 网络与通信设备、 微能源、新材料、 计算机等与物联网相关的支撑产 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影响, 重点推 进带动效应明显的关联产业发展。2、太阳能光伏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配套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完善产业链, 推动光

19、伏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高效晶 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技术与装备,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及大规模生产 线,大型并网光伏电站、 区域建筑光伏和光伏微网系统关键技术及装 备,支持单晶硅和多晶硅等关键材料产业的发展, 提高太阳能光伏电 池及组件的生产水平。支持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航标灯,光伏 玻璃幕墙等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各类产品研发,扩大其应用领域。3、绿色照明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 目,重点研发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管芯、衬底、封装等关键 技术和专用设备, 突破氮化镓和磷化铟等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 建立 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备和封装生产

20、线, 实现 规模化生产。努力突破照明用白光 OLED制造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 发光效率,积极推进OLED照明产业化。跟踪国家绿色照明工程,加 大绿色照明应用推广力度, 推动绿色照明在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的示范 与推广。4、应用电子支持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车载网络、 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等 关键产品的研发,提升汽车电子配套能力。加强船载导航产品集成、 船舶自动识别、船舶通信、船用雷达、超声波探测等技术研发,提高 船舶电子的配套水平。 突破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 医用传感器、 治疗 微系统等关键技术, 提高医疗电子的保障能力。 支持航空机载电子设 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系统的研发, 加快航空电

21、子产业发 展。5、电子装备加强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 推动电子专用装备的研发生产企业与 下游用户的合作, 加强设备开发与产品工艺配合, 形成产用互动的良 性发展机制。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整机 加工等领域, 实现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的重点突破和产业化, 形成配 套能力。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和产品对数控机床、 轻工机械、纺织装备、 工控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鼓励冶金、 石 化、煤炭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工艺流程改造。(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重点高校、 研发机构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的作用, 集成创新资 源和力量开展攻关, 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22、 创造一 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标 准。鼓励国外研发机构与我省企业开展合作,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 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并购国外研发机构。 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开展 前瞻性、先导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成果 产业化。(四)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培育和构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努 力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国 内增值链,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 设计、服务等高端环节 攀升。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基地

23、型、 龙头型项目,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服务中心和地区总部。推 动企业建立境外资源能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参与收购境外研发机 构、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开拓发展空间。办好 中国(苏州)国际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无锡)国际物联网博览会 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活动,提高我省电子信息产品的知名 度。(五)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推进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带建设, 在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 器件、网络通信设备及终端等领域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构建国内最大、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抓住沿 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继续推进江苏南北共建产业园 区,引导、支持和

24、推动苏中、苏北地区在硅材料、船舶电子、医疗电 子、片式元器件、半导体器件、汽车电子等领域发展特色优势信息产 品,以重点企业为龙头,聚集形成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 在符合 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 促进苏南产业加快向苏中、 苏北转移。 支持苏中、 苏北地区电子信息企业融入苏南信息产业链配套体系, 加 快区域协调发展。五、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宣贯引导加强对规划的宣贯,对规划中明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进行目 标任务分解, 做好规划落实工作。 支持和鼓励省内各地区紧密结合实 际,研究制订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密切跟踪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态势,

25、 及时 组织开展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全局性、 战略性、政策性重大问题的研 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规划进 行调整修订。(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 政策(国发 20114 号)等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统筹运用省各类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重要产业链发 展、重大项目建设、 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引进等给予重点支 持。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 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 向 银行、创业投资机构、 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荐我省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 产业项目。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26、和融资服(三) 推动集约集聚发展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园区的建设,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支持 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产业聚集、辐射与带动效 应。以基地园区为载体,鼓励和支持各地吸引更多创新水平高、 产业 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户,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向我省转移和转 化。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示范工程的 建设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以及上市等多种方 式实现规模扩张,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 模效应和品牌的龙头企业。(四) 支持技术进步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 在新一代移动通 信、物联网、新型显示、集成电

27、路、新型元器件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 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等重点项目,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单位,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对行业关键共性 技术的攻关,支持和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示范和推广效应显 著、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技术成果产业化。(五)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积极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教育和培训,满足产业不断发展 的需要。支持高等院校设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 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按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要求, 做 好人才引进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来我省创新创业。 充分利用国际培训基地,积极开辟国外培训渠道。(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完善行业运行监测体系,抓好对重点产业链、重点产品、重点企 业和重点项目的跟踪和监测,定期发布行业统计信息。进一步创新行 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行业 协会和产业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搭建产业发展与交流平台,促进 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