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62.30KB ,
资源ID:64643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64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儒家哲学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儒家哲学理论.docx

1、儒家哲学理论摘 要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不受时空、国籍的限制,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改造和社会历史的选择,并通过与其他学说的融会贯通,丰富了自身的内容,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孔子中庸思想涉及的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对世界万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是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更是一个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并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它虽然曾在近现代被视为明哲保身,引来诸多的非议,但孔子“中庸”绝不是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折中主义”,也不是取两边平均值的简单算式,而是一种思想修 养境界。它奠定了中国传统

2、伦理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孔子中庸观念就包含着这种思想,有很多影响后世的处世方法、精神和原则。本文在对孔子中庸思想进行较为深入分析基础之上,挖掘出了其现代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出其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价值和传承应用价值。在当代,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必要全面认识和发掘孔子中庸思想的宝贵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借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实现其现代转化。就现实而言,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新变化、新要求,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3、的角度来审视孔子中庸思想仍然能够给我们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关键词:孔子中庸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AbstractConfucius was the greatest in human history, thinkers, and his intellectual theories regardless of time, nationality restrictions, far-reaching and extensive. He is represented by Confucianis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kers through the ag

4、es and the choice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ory of mastery with other rich content of their own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mainstream cont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dominant. Confucian doctrine of the mean involves not only is a moral category, but also the nature and d

5、evelopment of all the worl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r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basic attitudes and methods, it is a major philosophical theories, and from start to finish throughout the entire system of thought of Confucius. Although it is considered in modern self-preservation, attracted a lot o

6、f criticism, but Confucius mean no way people used to call eclecticism is not a simple formula to take both sides of the average, but a Thought repair Support level. I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thics,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and most far-reaching. China has five thou

7、sand years of splendid culture, 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meaning, and the concept of Confucian doctrine to contain this idea, there are many ways influenced the attitude of life, spirit and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f Confucius in

8、a more in-depth analysis based on, dig out of its modern value, and the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a guide, to submit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value and heritage value. In the contemporary id

9、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Confucian doctrine of the valuable resources and learn to be reasonable, giving it new mea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modern transformation. The reality is the face of id

10、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new environment; new changes and new requirements, from improving the timeli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fucius doctrine of the mean will still be able to give enlightenment on many of our methodology. 绪 论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孔

11、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根基,具有一种博大的文化内涵。他的许多观点、许多主张对于中国历史乃至现代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不少借鉴之处,从而使他的思想影响和现实功能具有超越阶级、时代与国界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对孔子学说进一步开掘、回采与创新,使之在不断的文化现代化中展现出伟大的生命力。“中庸”思想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影响深远的重要伦理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今天,对孔子“中庸”这一思想观念,应该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得到正确的诠释、引申与创新,使之对构建和谐高校乃至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孔子中庸思想是我国传统

12、儒学的重要思想,其追求的适度、动态平衡和人的崇高道德境界,是对自我和世界的一种反思和超越。中庸源自于上古的尚中思想,后经孔子发展成为儒家思想重要思想概念,至子思的中庸已经形成一套精细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庸在孔子这里首先表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范式:“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中庸不可能也。”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得奖人在巴黎开会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其中自然包括孔子的中庸思想)。泰国学者郑彝元在其儒家思想导论一书中断言:人类未来的命运,最终将取决于能否选择中庸之道。”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著

13、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沙莲香,在其对中国民族性的研究中,将中国人最根本的人格特质概括为:忠恕、中庸和务实。此外,甚至有学者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也概括为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中华民族思维的许多为大家公认的特点如重整体性、辩证性、内向性等,实质都是中庸为善思维原则的体现。”这说明时至今日,孔子中庸思想这颗中国古典哲学的瑰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仍然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匮乏、教育方法欠缺、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孔子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蕴藏着丰富的治人、治世的思想方法和许多至今为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14、仍可借鉴的思想和方法论要素,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我们应该对孔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独具特色的中庸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的繁荣提供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并使其在当代中国素质教育中得以重新绽放异彩。当今开放的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洗礼和冲击,这是全球化时代中我们必须面对和迎接的挑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的孔子中庸思想,其内涵博大精深,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克服外来不良思想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本文以孔子中庸思想为突破点,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

15、的广泛研究,归纳出孔子中庸思想的精髓,继承其先进思想,克服其负面影响,然后结合中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一些重要的启示。不断审视孔子中庸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其有益的部分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推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还能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二、 论题的研究现状中庸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孔子及其后学对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 ,是他们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庸”被誉为“至德”,备受推崇,但是

16、在近现代,很多人却将“中庸”视为明哲保身、“折衷”,使得“中庸”横遭非议。“中庸之道”也“只是最近二十年间,才逐渐获得了比较公正的评价。”近四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研究颇多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中庸就是一种折衷、调和主义;有的认为,它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芒,等等。刘曼丽认为“中庸之道是孔子学说的根基,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庸的主要涵义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有一个一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做不及,超过了这个标准叫做过。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的,而会转变到原来目

17、的反面。所谓“中庸之德”就是经常遵守一定的标准,既不过,亦不是不及,这就是中庸的品德。”王成儒在智慧之光儒学思维艺术一书中认为,传统儒学一向推崇的中庸之道,采用了一种中庸适度的思维方式,它旨在通过对事物作两端的分析思考,寻觅一种两极的折衷、偏倚的公允,从而达到完满的同一,双方的融洽、调和。基于任何事物无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双方,折衷以求双方的协调,这种适度思维方式,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对于儒家认识方法的中庸思想,庞朴教授的研究较多,作了全面科学分析,也比较深入,写有中庸评议、沉思集等著述。庞教授说:中庸“执两中用,用中为常道,中和可常行”这些含义,“又表现为四种常见的思维形式。最基本的形式

18、,是把对立两端直接结合起来,以此之过,济彼不及,以此之长,补彼所短,在结合中追求最佳的中正效果。”孙实明等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包含辩证法思想因素的方法论,其要点是在对立面互相制约的统一中把握行为的度。它蕴含着“度”的思想和对立面统一、转化的思想,渗透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其尽管在实际运用中牵涉到一些具体思想内容,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抽象,却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合理的东西,至今仍可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中,用作反对思想片面性和僵化性的有效武器。马中认为,中庸是以“中”为常则、以“用”为目的、以最广泛的生活实践为归宿的方法论原理。朱志凯认为,孔子中庸方法可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辩

19、证法相媲美。赫拉克利特强调“变”,孔子则强调“中”,各自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层的研究,做出了伟大的发现。80年代以来,伴随着对传统文化和儒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反思,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孔子中庸思想包含的消极因素较多。艾思奇很客观地承认中庸有“其一面的真理性”,但是“中庸主义也是形而上学者:他们设定了一个绝对不变的善的理想中庸庸者,天下之定理善虽可以因为不中而转化成恶,但善的王国之本身是不变的”。冯友兰批评中庸“既是这样,又是那样,貌似全面,其实还是折衷主义”,“是形而上学反辩证法的观点”。还说:“在中国哲学的领域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一个强大的调和折衷的趋势。”任继愈也认为“中庸

20、即是折衷调和”。这种意见基本代表了以往大多数中国哲学史论著和教科书的提法。如孙叔平、肖父、唐凯麟、朱伯、北大中哲史教研室等编撰的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史均持此说。而刘蔚华对中庸思想方法更是给予全面的否定。论点有三:首先,中庸之道是对形而上学中和论的继承与发展。其次,中庸之道是无矛盾原理和形式发展观。最后,中庸之道的思维特征是形而上学的。他认为“中庸”为了维护“无过无不及”的原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强求“用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调和、折衷搞成主义,“用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因此,折衷主义、调和主义是“中庸之道”的基本的思维特征。近年来,研究孔子中庸思想的相关文章也不少。如李红敏,王佳男的孔子的“中庸

21、”思想探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孔子中庸思想的本义,接着深入探讨了“中庸”的哲学意蕴,最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并揭示了其认识论意义。何小青认为,“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和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顾建红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中庸思想的现代解读一文认为中庸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诚”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中庸”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的要求,“过犹不及”是“中庸”思想的一般方法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庸思想进行了现代解读,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黄伟的简析中庸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庸思想“中常、中正”、“时中、用中”和“中和、中道

22、”的三方面含义,分析和探讨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仁礼合一”和“诚明合一”等四个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庸思想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此外还有桑东辉的孔子中庸思想刍议、崔日韦的孔子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探析、吉献忠的孔子中庸思想及其管理价值等等,以上这些著作和文章都从不同视角对孔子中庸思想做了分析研究。纵观以上论文不难发现,至今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对于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之研究尚缺乏新意,特别是对孔子中庸思想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尚无充分认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

2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任何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变化。因此,研究和利用孔子中庸思想,挖掘其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我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三、论文的立意和结构论文的总体立意是探析孔子中庸思想及其在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为使问题展开和深化,文章对孔子中庸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启示,分别展开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力图深度展现。论文的总体结构是:在开始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回顾了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了论文的逻辑起点,给出了论文内容结构;

24、第一章,孔子中庸思想产生的条件,内涵及进步意义。力图全面展现孔子中庸思想的来源、丰富内涵及其进步意义;第二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目的的视角探讨孔子中庸思想的现实价值;第三章,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视角论述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第四章,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视角论述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第二至第四章虽然视角不同,但都是为发掘孔子中庸思想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价值服务。四、论文的逻辑起点关键概念的界定为了使本论文的论述更合乎逻辑,首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中庸。“中庸”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儒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史、思想

25、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庸”二字自古有之,但是从现存古籍来看,真正把“中”、“庸”二字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至德的却源于孔子,始见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首创“中庸”概念,后经子思、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完善,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孔子在提出中庸这一概念的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做了阐释。因此,中庸也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命题。从词的构成上来看,“中庸”是由“中”和“庸”二字构成。因此,要求证“中庸”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中”和“庸”二字的涵义。“中”,最早出现在商代遗文中。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述,“帝誉溉执中

26、而遍天下”,张守节正义云:“言帝治民,若水灌溉。平等而执中,遍于天下。”论语尧日一章也有“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而躬,允执其中。四海穷困,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表明古代先民很早就有了尚中的观念。在儒家典籍中,如:“孔子曰: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指乎”,(孟子尽心下)这里的“中”就是适宜、符合的意思。礼记中庸说圣人“从容中道”,大戴礼记保傅说:“化与心成,故中道者性”,所有这些“中道”都是中于道,合于道的意思。中庸亦载:“子曰:舜其大知也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里的“用其中”、“叩其两端”、“允执其中”皆指用中之义。通观先秦儒家所论,中的含义通常为人们理解为:中正,适度,恰到好处,无过

27、无不及或合理(即合乎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对于“庸”字,通常被解释为用、常二义。如汉儒郑玄解释为,“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程子将庸解释为:“不易之为庸”,“庸者,天下之定理。”西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庸,用也”。庄子齐物论讲:“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一词合在一起论语雍也中有记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据此,我们认为,“中”是道之体,“庸”是道之用,也就是理论上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的有机联系。二者结合,旨在阐明“中”这一基本原则是人人

28、必不可少、必须遵守、可以做到且适用于一切事物而适得事理之宜的普遍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庸”乃是实行道的方法论,也就是将“中”这一基本原则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此外,儒家还将其解释为中和之用。唐孔颖达引郑玄对中庸篇名的解释,指出:“名为中庸,以记其中和之为用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正如著名学者沈壮海所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递、传播、践行等为基本载体,以个体由自然

29、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本文所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特别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传授科学理论,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主要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

30、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己迫在眉睫。孔子中庸思想。孔子中庸思想是在春秋时期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源于前人“用中”和“尚和”的思想。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是说中庸

31、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民众却长久以来都很缺乏它。孔子本人在其许多言论中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经过后来诸多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使“中庸”具有了本体论上的意义,开始成为哲学中的一个范畴。尽管孔子没有把“中庸”提升到以后的高度,但是孔子却是从伦理学出发,把“中庸”看作道德真理,并由此获得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准则。因此,整部论语也就几乎都是在谈“中庸”这样一种境界。本文以论语、中庸等最能反映孔子中庸思想的论著为依托,从中发掘其对现实社会生活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第一章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及进步意义第一节 孔子中庸思想产生的条件孔子“中庸”思想产生于中国春秋时代。此时,社会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

32、变革之际,旧的体制及文化观念体系正在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这些动荡变革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皆有体现。孔子生活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意识等情况是“中庸”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一、经济条件马克思认为: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并由社会存在所决定。春秋以前,西周社会的土地为天子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到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土地国有观念开始动摇,“私田”不断增加,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井田制逐渐被破坏,公田渐渐为私田所取代,经济结构上领主制向地主制急剧过渡,地主阶级随之而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到春秋晚期,井田制终于走向了全面崩溃,私有土地迅速发展起来,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经济上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演进。总之,经济上从公田到私田,从井田制到初税亩,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个人意识、家庭意识的觉醒,这就为孔子中庸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二、政治条件经济的发展变革在政治上表现为周王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代之以群雄争霸的多元政治格局。东周以后王室衰微,周天子名存实亡,大国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所谓的“周辙东、王纲坠、呈干戈、尚游说、诸侯争、五霸强”(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