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08KB ,
资源ID:6459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59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袁行霈版古代文学第三编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第三编总结.docx

1、袁行霈版古代文学第三编总结1、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和钱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标榜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注重对偶,堆砌典故,追求辞藻,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大小晏宋代词人晏殊和其子晏几道并称,又称“二晏”。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感情基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自我解脱的气度,语间清丽淡雅,珠圆玉润。代表作珠玉词。晏几道的按照父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其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语淡情深,独树一帜

2、,给北宋后期词坛增添了异样的风采。代表作小山词。3、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三人也列入“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4、苏黄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常常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 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却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不过黄庭坚的成就终究不能和苏轼相比。此外,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推崇他们书法的人,也常以“苏黄” 并称。5、苏辛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

3、的代表,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苏轼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苏、辛词虽以豪放为主,但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6.、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因受到苏轼的赏识,得到了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遂并成为“

4、苏门四学士”。7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影响很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根据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江西诗派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他们论诗,崇尚生新瘦硬的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特点事手法灵巧、语言明快、风格流转。“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9、格律诗派南宋末期,一些有音乐和文学才能的落魄

5、文士吴文英等人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多以咏无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艰涩。他们所形成的诗派就是在艺术上最终成熟的格律诗派,亦称“醇雅派”,“雅正派”。10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他们都出生于靖康前后,成长与烽火连天的时代,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黄”的创作环境,自小就感受到试诗坛风气的转变,比陈与义等更富创新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江西诗派在诗坛的主流地位。11、永嘉四灵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的4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

6、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12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多为下层官吏,身份卑微,浪迹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常常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13.话本:宋元话本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话本小说在故事结构、人物刻画上,表现了古典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比唐传奇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趋向成熟。14、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

7、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 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15、沧浪诗话南宋严羽的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类。本书提出较有系统的诗歌理论。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以文学、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但其中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造成诗歌评论中脱离现实的风气。16、诸宫调金元时期流行在民间的一种说唱文艺,间有说白,配着音乐

8、来唱说一个较长的故事。在唱辞方面,将属于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编排起来,组成一套,然后一套连一套成为宏伟的长篇叙事诗。这样的许多套曲子连起来,就是诸宫调。17、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不能表达复杂的感情。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分为十二个不同的宫调,每个宫调中有很多“叶儿”,其中常用的是“五宫四调”。18、带过曲元曲制作中,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 为“带过曲”。带过曲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即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所以也可以说带过曲是小令的变体,可归为小令的一种。19、套

9、数又称“大令”“散曲”“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成为一个整套,结尾处有尾声,全套中各曲同押一部韵。套数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多则可达三十调。20、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21、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是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又称“戏文”“南曲戏文”“南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

10、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2、四大传奇南戏在元朝继续着经的发展和流行。它自觉不自觉地吸纳了杂剧的优长,对自身作出新的规范与提高。于是,这时的南戏出现了由粗变精的飞跃。其代表作就是元末盛行的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这四大传奇。23、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但不能与前代诗坛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诗坛上也并

11、不 一定是最优秀的诗人。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但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1、柳永词的风格及其对词的贡献。风格:(1)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2)在表现手法上,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3)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4)在结构方式上,善于巧妙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言情;(5)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6)在词的取材方面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贡献:(1)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2)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

12、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3)创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流行音乐结合紧密,词至柳永,体制始备;(4)柳永不仅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使得词的审美趣味也改变了,即“变雅为俗”,运用通俗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2.、“二晏”、秦观、周邦彦词的共同特点。(1)内容上,大多为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绪的作品;(2)语言上,清新淡雅,温润秀洁;(3)音律上,具有音韵的和谐美。(4)情感基调上,都雍容和缓,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总之,他们的词都对“花间词”有所继承,但已经过滤了“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3、宋代古文运动的成就。(1)始终以韩柳为旗帜,在唐代古文

13、运动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正确解决了“文”“道”的关系问题;(2)建立了“平易、自然、畅达”的散文风格,使的古文取代骈文获得最后的胜利。在表现手法上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炉,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3)培养了一批才力雄富、学问渊博的散文家。总之,宋代古文运动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就,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密切联系现实,文风畅达平易,别开生面。古文从此代替骈文,全面占领文坛。4、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人的影响。(1)诗:苏轼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苏轼的诗说理虽多,却令人爱不释手,可读性极强。苏轼的诗既有政治诗、题画诗,又有写景抒怀、咏物言志

14、之作。苏轼诗写得才气横溢,灵光四射,读来毫无陈腐气,且又极重“意”,文化底蕴十足,所以一向被认为是宋诗的代表。他的政治诗如吴中田妇叹等,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题画诗如题王维吴道子画等,表现了他精辟的艺术见解。数量最大的是写景抒怀诗。这一类诗集中表现了苏轼的艺术个性,也代表了苏轼诗歌的最高成就。(2)文:苏轼写文章勇于创新,不拘于常调,形成了自己散文雄奇奔放的特点。他的散文常常把叙事、纪游、诗情画意和理趣、启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所以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

15、中的珍品。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3)词:苏轼的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扭转了词诞生以来的颓波,主张“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扩大了词的内容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内容上,打破了过去词在形式上的束缚,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真正成为可以与唐诗、元曲相辉映的一代文学; 第二,在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开创了豪放派与婉约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代。摆脱了女性的缠绵悱恻,而表现出雄性的沉着含蓄。不只停留在男女爱情的描写上,而

16、是畅游所寄。水龙吟写得极其缠绵,江城子则极尽豪放之至。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真正达到了“言志述怀”的地步。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苏轼不仅是词体的改革者,也是词风的创立者。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轼聚众美于一身,诗词文俱佳,对宋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都贡献巨大。他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特别是他追求光明、一生无悔的博大胸怀更让人高山仰止、追慕不已,他是那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真正意义上的巨人。5、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风格的变化。受生活境遇的影响,李清照的词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7、。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带有一种美丽的忧伤,风格明快且爽朗。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映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笔调轻松,充满诗意。少妇之词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写相思离别,从中不难体会到爱情带来的苦涩。与少女之作相比,更为深沉厚重。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风格沉着凄怆、哽咽抑郁。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在这首词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相思的甜蜜或苦涩

18、,有的只是一人独处,伶仃孤苦的凄凉与绝望,读来异常沉重。 6、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陆游一生勤奋创作,诗歌内容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在他的诗词中,爱国与忧民始终紧密结合,贯穿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他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一方面表达对买过者的痛恨,揭露卖国者的罪行;另一方面表达对沦陷人民的怜悯和同情。他通过诗歌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满腔悲愤的爱国主义形象。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最强音。7、宋代话本的艺术成就。(1)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其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2)情节安

19、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3)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4)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8、元好问的文学批评。元好问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到宋代这一千余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是论家所重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很大的影响。9、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思想内容:辛词的表现范围极广,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1)直接歌颂抗金武装斗争,正面表

20、现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借登临怀古抒发满腔的忧愤和浓烈的爱国情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借传统题材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个人政治遭遇的愤懑(4)闲居农村的生活,表现乡村的自然风景和农民朴素的生活,这类作品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引发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艺术风格:辛词表现出十足的大家风范。(1)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以豪放为主,又有清丽飘逸,甚至缠绵妩媚。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如玉楼春;有的轻巧尖新,如丑奴儿;有的婉丽清畅,如念奴娇;有的缠绵婉约,如祝英台近。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辛弃疾兼收并蓄的才情与胸怀。例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辛词的艺术

21、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词的境界雄奇伟大,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浩然正气,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例如沁园春(叠嶂西驰),这首词的意境之阔,词中少有。词中表现出来的广阔的空间,雄奇的意象,罕见其匹的气势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辛词融会贯通,从诗经楚辞中撷取精华,运用比兴手法寄托身世之感,表达复杂的情感,情调哀婉多姿。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4)辛词具有高超的语言能力,诗文入词,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沁园春(杯,汝来前),在写法上完全不同于前人常用的借景抒情手法,而全以议论着笔,而且全篇均为对话,颇多虚词,类似于

22、议论文,这在宋词中是不多见的。 总之,辛词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都能兼收并蓄,因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苏轼之后的又一座高峰。10、范成大、杨万里诗的艺术风格。范成大:范成大早期的诗没有形成特殊的风格,与江西诗派累类似,真正给他带来声誉的是退隐苏州石湖后写的田园诗作品,其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的诗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杨万里:(1)杨万里的诗追求新巧,“发人之未发”,善于以敏锐眼光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倏忽即逝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2)风

23、格幽默风趣。11、元杂剧的体裁特点。(1)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四折,就是一个戏的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阶段。但根据剧情的需要,另外却可以添加被称做“楔子”的来表示“插入”的场面。(2)内容组织:剧本由唱曲、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其中唱曲是剧本的主要因素,用诗和词写成,主要作用是抒情;宾白即对话用来对答、叙事;表示剧中人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文字,叫做科范,又称科泛、介,简称“科”。(3)脚色:末、且、净、杂。12、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内容、艺术成就)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在元杂剧作家中,他创作年代最早、作

24、品最多、影响最大。自身原因:(1)关汉卿不乐仕进,交游甚广,同时他又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这对他的戏剧创作大有裨益;(2)作为一个市井间的落魄文人,关汉卿培养成了倜傥风流、狂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3)他还亲自参与演出,获得了丰富的舞台体验,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行本色。 内容: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社会剧,有窦娥冤等;第二类是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大力颂扬女性反抗的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等;第三类是历史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的历史剧,有单刀会等。 艺术成就

25、:(1)关汉卿的杂剧作品题材广阔,意蕴深远,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2)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杂剧作品总是让特定的情境和语言为刻画各种人物服务,从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综上所述,可见,关汉卿当之无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13、分析窦娥的形象。窦娥是那个年代开始觉醒的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形象。她温顺善良但又倔强刚毅。她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在她身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孝顺与抗争的人格精神。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强烈得烘托了她的反抗精神,临刑钱三个愿望的实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要求变格的愿望和仇恨现实的愤怒。(1)天真善良,忽视了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她所寄与希望的官府,竟是一

26、团漆黑,使得她无辜受罪,(2)坚强不屈,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她面对张驴儿的暴行,镇静坚定,绝不示弱,这种抗争是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3)开始觉醒,满腔怒火喷薄而出。窦娥终于在黑暗现实压迫下开始清醒得看到了只有反抗才能争取一线生机的情况,通过三桩誓愿表现了她觉醒的坚定。总之,窦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王国维称之为“最有悲剧之性质者”。14、简述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发展过程。西厢记诸宫调是作者董解元由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成。董解元改莺莺传为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开展斗争的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由此,西厢记诸宫调成为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作品,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厢记比西

27、厢记诸宫调要更为完整,人物更为丰满,并且大胆融入了典丽的词汇是另一飞跃。它还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题材,强调感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和反抗的表现。15、分析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的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其中有的曲词句句景语,字字含情。如端正好:前三句写景,通过对暮秋时节萧瑟凄凉的景象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崔、张依依惜别的情景,更衬托出了莺莺的痛苦欲绝的心情。特别是枫叶经霜变红的自然现象,作者让莺莺将其设想为离人血泪所染造成,就使景物侵染了人即莺莺的浓重的离愁别恨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2)情深而词透。常见手法是集中一点,层层深入。如快活三先一句“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

28、土和泥”,已然刻画出了莺莺感觉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心情,但作者并不就此住手,接着再补写一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通过莺莺酒食还不如泥土感觉,更深入一层地写出了莺莺因痛苦欲绝而心如死灰的心情。(3)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将莺莺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等心情通过莺莺之口直接呼喊出来。(4)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16、杂剧在体制方面与南戏的区别。1在结构上,杂剧是“四折一楔子”,而南戏不受篇幅的限制,很适合表现繁复生活。2、在音乐上:杂剧大多属于北方民歌,较为刚劲,使人激昂;而南戏的音乐为萧管,缠绵婉转。3、在角色演唱上,杂剧是单人一唱到底;南戏则

29、是各种角色都可以演唱。4、在宫调上,杂剧限制在一个宫调内,坚持一韵到底;而南戏则不限宫调也不限韵。17、说说你对琵琶记主题思想的认识。高明写作琵琶记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正如剧中开头所写:“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品的人物无不涂上封建说教的彩色。然而,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又是比较复杂的,在宣扬封建礼教的同时,他对生活对人物又作了不少真实的描绘,反映了一种生活真实。如蔡伯喈,他本不愿出仕,甘愿隐居田园,可是又十分软弱,对父母、宰相、皇帝加之于他的压力,他只是逆来顺受,不敢有较量和反抗,这就使他陷入矛盾的苦闷之中不能自拔,蔡伯喈软弱忍让,反映了封建礼教压抑

30、下许多知识分子的扭曲性格,通过他,也使我们看到了所以“忠孝”为主体的封建礼教无视人性,摧残人性的腐朽本质。又如赵五娘,作者的意图是将她塑造成为一个贞烈孝道的化身,通过她来宣传封建道德,但戏中的赵五娘却并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她的行为都很有个性特点,在对公婆的态度上,突出地显示了一个下层妇女,所具有的自我牺牲坚韧的可贵品质,另外,琵琶记也客观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黑暗现象,地方官吏的贪赃枉法,对遭受饥荒的农村也有比较真实的揭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18、为什么元散曲中多“叹世隐逸”之作?(社会文化、文人处境)(1)社会文化角度: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

31、时代,民族歧视与压迫普遍存在;(2)文人处境角度:科举制度的废止,元代统治者自身文明程度的不发达,使得元代文人的状态也处于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展的现实境况,让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既有鲜明的愤世嫉俗,又有因绝望而心灰意冷,另谋他途。所以,他们在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最起码的“政治自由”后,对此或批判,或逃避的态度便体现在元散曲中,即形成了一股叹世归隐的洪流。19、谈谈睢景臣在【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讽刺手法的运用。关于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本是一直为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故实,雎景臣却能翻空出奇,别具只眼。他选择了一个有趣的视角,通过一些刘邦的老相邻的眼睛,看当年“刘三”成为今日“汉高祖”的变化,用庄稼汉的语言叙述老百姓对帝王威仪的感受,以此来揭露帝王的原本面貌,嘲弄故作威严的无聊。这是一幅生动的漫画,一幅有深刻讽刺意义的漫画。汉高祖的“威加海内,富贵还乡”,在正统历史上的记载,是煊赫一时的盛典。而作者对于这一场面的描绘,一反传统的历史观,完全站在农村人民的立场,对于这一位夺取农民革命果实的皇帝的丑史和作威作福的形态,通过乡民率直的口吻,给以辛辣的讽刺和冷峻的蔑视。这一套散曲,实际上是一幕讽世的喜剧。有排场,有人物,有各种语言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