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8.23KB ,
资源ID:64580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580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虚词作业同义词互释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虚词作业同义词互释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应用.docx

1、虚词作业同义词互释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应用论副词“倒”的语义功能及教学建议陈景洋(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课程与教学论 1098048)摘 要本文以现代汉语副词“倒”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副词“倒”所表达的语义、句法表现和语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副词“倒”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所使用的“倒”进行。本文将对副词“倒”进行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和全面分析,达到进一步揭示“倒”的语义功能及其个性特征的目的。对副词“倒”的系统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词的用法,并对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个案研究做出一点贡献;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上看,能使外国留

2、学生更好地掌握副词“倒”的使用语境以及“倒”与相关类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关键词:“ 倒” 类副词 语义功能 教学建议 第一章绪论1.1 相关研究现状概述汉语是一种分析型的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虚词成为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是汉语常用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副词“倒”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语法大纲”中属于乙级语法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点,也是个难点。关于常用副词“ 倒” 的语义功能, 各家都作出了自己的表述。如王力(1985 ) 将“倒 算作语气副词, 表示“ 轻说语气”。吕叔湘对“倒”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

3、描写, 列出了7 种意义。概括起来是三种, 即:1.表示跟情理或事实相反: 妹妹倒比姐姐高。/ 你说得倒简单, 你试试看。2.表示让步或转折: 质量倒挺好, 就是价钱贵点。/ 房间不大, 陈设倒挺讲究。3.表示舒缓语气: 咱俩能一起去, 那倒挺好。郭志良(1999) 将“倒”分成了“倒1”和“倒2”,认为二者都用于转折关系复句中, 区别是“倒1”表示跟意料轻微相反,“倒”相当于“反而、反倒、倒反”等, 表示一般意义上的与意料相反。同时郭志良( 1999:59) 还提到“倒”、“却”可以用于非转折句, 并认为用于非转折句时仍含有轻微的转折意味, 从举例看实际上指的就是王力(1985) 所说的“

4、轻说语气” 、吕叔湘(1980) 所说的舒缓语气。我们基本赞同吕叔湘(1980) 和郭志良(1999) 的分析, 并对“倒” 的语义功能作如下表述:1. 表示与预期相反, 简称为表示“相反关系”, 和“反、反而、反倒、倒反” 功能类似, 相当于郭志良(1999) 的“倒” 。2. 表示转折关系, 包括用于让步分句中和用于转折分句中两种情况, 相当于如上文总结的吕叔湘(1980) 的第2 种意义。3. 表示舒缓语气, 相当于上文总结的吕叔湘(1980) 的第3 种意义。下文将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说明“ 倒” 的三种语义功能间的关系, 并简单涉及“倒”与“却、还、反、并、反而、反倒、倒反、倒是”

5、 等相关副词的区别与联系。1.2 本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本文以大量的自然语料例句为基础,先从语义出发,对“倒”进行语义分析,然后对“倒”的句法表现进行阐述,发掘语法规律,最后对“倒”的语用功能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主要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倒”在各种语境中出现的情况作详细地描写和解释,试图寻找语法规律,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找出词汇间及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更好地解释语言现象。第一章副词“倒”的语义功能的共时分析我们先来看与“ 倒” 的语义功能有共性的“ 反而” 的语义背景。马真(1983)对“反而”出现的语义背景进行了如下描述:1甲现象或情况出现或发生了

6、;2按说常情/原想预料甲现象或情况的出现或发生会引起乙现象或情况现或发生;3事实上乙现象或情况没有出现或发生;4.倒出现或发生了与乙相背的丙现象或情况。“反而” 就用在说明第4 种意义的语句里, 如:(1)(A) 今天午后下了一场阵雨,(B) 原以为可以凉快一些, 可是(C) 并没有凉下来, (D)反而更闷热了。例(1) 中的A 是必有项, 而B 、C 都是可有项, 可以删去B 或C , 也可以两项都删去。这个语义背景对“ 倒” 也适用, 例中的“ 反而” 可以替换成“ 倒” 。句中的B 代表一种预期的结果,C 和D都代表实际的结果。C 表示未达到预期的结果, D 代表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相反。除

7、了“ 倒” 外,“ 反、却、还、反倒、倒反、倒是” 等也都可以替换“ 反而” , 它们共同的意义是表示与预期相反, 即表示相反关系。“倒” 还可以用于例(l) 的C 中替换“ 并” , 替换后例(l) 变换为下面的例(2), 例(3) 是作品中实际出现的例子:(2)(A) 今天午后下了一场雨, (B) 原以为可以凉快一些,(C ) 可是倒没有凉下来,(D) 反而更热了。(3) 出我意料, 老邱倒不反驳, 反而暖昧地含笑不语。(王朔橡皮人)也可将例(2) 中的D 删除, 变换为下面的例(4) :(4) (A) 今天午后下了一场雨,(B) 原以为可以凉快一些,(C) 可是倒没有凉下来。删除D 后例

8、(4) 语义仍然完整, 但句中的“ 倒” 不能换作“ 反而” 。这说明“ 倒” 除了表示跟预期相反, 还可以表示跟预期的结果不合。屈承熹(1991) 认为“ 并” 和“ 倒” 一样, 都有“ 跟意料相反” 的意思, 这是不准确的。例(2)、(3) 中“ 并” 可以替换“ 倒” , 但不能替换“ 反而” , 说明它只能表示与预期的结果不合, 但不能表示跟预期结果相反。从逻辑上说, 与预期不合包括与预期相反的情况, 只是一个程度差别问题。正如马真(1983) 所分析的那样, C 和D 构成递进关系,这个递进关系就是指从“ 不合” 到“ 相反” 。就这个例句来说, 如果下雨前的温度是30 度, 预期

9、下雨后应该低于30 度, 那么下雨后如仍为30 度或高于30 度便都是与预期不合。高于30 度为跟预期相反, 只不过是与预期不合这一情况中程度较高的一级。用于例(3) 中替换“ 倒” 的可以是“ 却” 、“ 还” 和“ 倒是” , 其他的都不行。这些副词间的表义差别可以概括为: “ 倒、却、还、倒是” 可表示与预期不合, “ 反而、反、反倒、倒反” 只能表示与预期相反, 不能表示与预期不合。“ 倒” 类的语义蕴含后者, 所以凡是“ 反而”类副词所用的场合都可以用“ 倒” 类副词。若只表示与预期不合, 但不强调相反关系时, 只能用“ 倒” 类副词, 不能用“ 反而” 类副词。就逻辑关系的层次来说

10、, 例(2) 中的A、B 两句与C、D 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单独出现C或出现D 都可与前者构成转折关系, 单独出现D 句只是表示转折关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出现C 句才代表语义转折的一般情况, 即肯定与否定相对待的情况, 这就使得“ 倒” 由表示结果与预期之间不合的转折关系而扩大为一般的语义转折关系。这就是吕叔湘(1980) 所说的“ 倒”可以表示转折和让步的用法。“ 倒” 既可以用于让步分句中, 也可用于转折分句中, 也可以在前后项中分别用“ 倒”和“却” 。如:(5) 车把断了, 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 别处倒都好好的呢。(老舍骆驼祥子)(6) 经倒是一部好经, 生是让这帮和尚给念歪了。(

11、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7) 飞机倒没误, 可许立宇的车牌却被交通警察抄了下来。(王朔许爷)按照吕叔湘(1980) 的描写, 例(5) 中的“ 倒”表示转折, 例(6) 中的“倒” 表示让步, 例(7) 中的“倒”表示让步, “却” 表示转折。这种情况在汉语的虚词系统里似没有先例, 因为转折关系的语义是有所侧重的, 不像并列关系, 如关联副词“又”、“也” 等可以同时出现在并列的两项中。而转折关系的关联成分似不能这样。这也是由副词“ 倒”所在的语义背景所决定的。例(2) 中C 的语义往下发展, 一种是向表示相反意义的D 发展。另一种是向表示转折意义的E 发展。如例(8):(8)(A) 今天午后下

12、了一场阵雨,(B) 原以为可以凉快一些, 可是(C) 倒没有凉下来,(E)只是没有那么闷了。例(8) 有两层转折关系, 一层是B、C之间, C 是转折分句; 另一层是C 、E 之间, C 是让步分句。这是“ 倒” 所以能够出现在转折句的前后两项里的根本原因。有时B 句可以问话的形式出现, C句和E句以答话的形式出现, 如:(9) 问:“头疼么?”美萍把手放到于观额头试温度。答:“头倒不疼,也不发烧, 就是嗓子难受, 咳嗽。”(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例(9)如果变换成陈述句, 还原成例(8) 的形式, 就成为例(10):(10)(B)美萍以为我头疼发烧呢,(C)其实头倒不疼, 也不发烧,(E) 就

13、是嗓子难受, 咳嗽。当B以问句的形式出现,C 以答句的形式出现时,C 就出现在了首句的位置上, 成了对对方问题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似乎脱离了例(10) 的逻辑链,C 与B之间的转折关系就弱化了, 而表示说话者对命题认可的态度这一语义被凸显了。但由于有E这个相关情况的存在, 所以这种对命题的认可是有所保留的, 语气较为舒缓。如果答句中的后一分句不出现, 其意思隐含在“倒”字句里, “倒”所表示的舒缓语气就更为明显, 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或否定, 似乎有话要说但没有说的意思。看下面的例句:(11) “我明白, 我也没什么朋友。有时候, 真怀念小时候。”“你朋友不是挺多嘛!”“多?”我凄然一笑,“要

14、说多倒挺多。”(王朔橡皮人)(12) 她说:“想开点, 现在刻骨铭心的惨痛, 过个几十年再回头看看, 你就会觉得无足轻重。”“你说得倒轻巧。”(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例11) 的“倒” 字句里就包含着“真正的朋友不多” 这样的语用意义。例(12) 的“倒” 字句是个反语, 包含着“ 哪有那么简单” 的意思。例(12) 就是吕叔湘(1980) 所讲的“与事实相反” 的用法, 可见该书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用法是不合理的, 这里仍然是表示舒缓的语气,“与事实相反”只是它的语用义, 就像所有的反语一样, 都与字面意义相反。在有些句子里, 仅仅有C 与B 这一层转折关系, 而没有E这层意思。如果B 以对

15、话的形式出现, “倒”字句就脱离了转折关系的链条, 而“倒”也就主要表示舒缓的语气了。如:(13) 辛嵋忙说:“看见, 看见! 佩服得很。想起来了, 通讯里是有迁都那一段话的。”鸿渐道:“我倒没有看见,叫什么题目? ” (钱钟书围城)(14)“我去找她, 她管得着吗? 我早告诉她别管我的事。”“算了算了,我倒不生气, 别惹麻烦了。”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例(13)、(14) 如换用陈述句表达, 仍存在转折的意思, 即吕叔湘(1982) 所说的“对待关系”如:辛媚看见了, 但我没看见。你生气了, 但我不生气。这就是郭志良(1999) 所说的“ 倒” 用于非转折句时仍有轻微的转折意味的情况

16、。但在有的句子里已经不存在转折意味了。如:(15) “哎, 你会弹琵琶, 那一定也会弹吉它吧?”许逊冲米兰说。“那倒行, 拔几个和弦伴唱没问题。” (王朔动物凶猛)(16) 我们全时常念叨你! 傻人有个傻人缘, 你倒别瞧! (老舍骆驼祥子)以上两例中, 问句和答句都不能还原成转折句, 因为在意义上不构成对待关系。如例(15), 答句只是对问句猜测的证实, 例(16) 中的“倒” 字句也仅是对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态度, 相当于副词“真”、“可” 的作用, 纯粹是表示语气的。上面我们从共时的角度将“倒” 的语义功能分成三个: 表示相反关系、表示转折关系和表示舒缓语气, 下面我们将通过“倒”及相关副词的

17、历史演变来证明这种分析的正确性, 以及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第二章 副词“倒”的历时演变副词“倒”来源于动词。动词“倒” 作状语表示动作使某一物体与正常的方向相反。如:(17) 吾日莫途远, 吾故倒行而逆施。(史记卷六五)(18) 臣去月十七日, 缘遇太庙实例拾飨太祖, 景皇帝已下群主, 准贞元十九年所袱献、彭祖于德明庙, 共为四室。准元救, 各于本室行享礼。审知献祖合居彭祖之上, 昭穆方正。其时亲见献祖之室, 倒居彭祖之下。(旧唐书卷二五)例(18) 最能说明“倒” 由动词向副词演变的机制。献祖的位置本该在鳃祖之上, 但在庙中却把位置搞颠倒了。“ 倒居鳃祖之下” 可以理解成“颠倒”的“倒”,用

18、现在的话来读, 读作重音, 这时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表述。但也可以理解成是“ 反倒” 的“ 倒” , 用现在的话来读, 不读重音, 这时有明显的感到意外的主观意味, 透露出说话者感情上有同情献祖的倾向。由于动词的意义是表示方向相反, 那么通过隐喻所获得的副词意义一开始是用于表示跟预期相反, 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 但不多见。如:(19)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 善芽将生, 应当师咨, 受行教诫, 令法芽生。而返违犯, 多作诸恶, 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 畏其二足, 倒加其八。(百喻经 比种田喻)(20) 严(岩) 低石倒险, 岭高松更疏。(南朝 梁萧意奉和望山应教诗)例(19) 的上文是说

19、一个人种田撒种, 怕把地踩硬了, 麦子长不出来, 于是坐在床上让四个人抬着撒种。本来是怕自己的两只脚把地踩硬, 结果是让人抬起来之后, 踩在地上的重量不仅是两只脚, 反而又增加了八只。例(20) 的语义是: 一般地说山岩低石头是不险的, 而这里山岩低石头反而很险。隋唐时代的用例也不多见。如:(2l) 故有除粪庸人翻渺不生之位, 应书贵士倒坠无间地狱。(隋释彦珠能极论)(22)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宋代出现了“倒” 表示转折关系的用例。如:(23) 也是一说。但如此说, 都无紧要的。如横渠说底虽似, 倒犹有一截工夫; 程先生说底, 某便晓未得。(朱子语类卷二二)(24) 如

20、今学问未识个入路, 就他自做, 倒不觉。惟既识得个人头, 事事须著理会。(朱子语类卷八)以上两例中的“倒” 显然不是表示相反关系, 都不能用“反而、反” 来替换。到了元明时代, “倒” 用来表示语气的用例才开始见到。如:(25) 那老儿握着张员外身边坐下, 问道:“员外土库中失物曾缉知下落否?”张员外道:“在下不知。” 那老儿道: “老汉倒晓得三分, 特来相报员外。” (宋四公大禁魂张, 刘坚、蒋绍愚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 , 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6) 若在店中人闹, 倒好逍遣; 搬在寺中静处, 怎么握这凄凉也呵。(西厢记杂剧一本二折)(27) (红云) 姐姐, 你若又翻悔,

21、 我出首与夫人, 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夫人云)这小贱人倒会放刁, 羞人答答的, 怎生去! (西厢记杂剧四本二折)例(2 5) 中“倒”出现在对话里, 如果变换为陈述句仍有转折的意思, 但主要是表示语气了。第三章 副词“倒”的语用分析3.1 “倒”的语用前提笔者认为副词“倒”的使用有一个语用前提,即在带“倒”的分句或单句之外存在某种事理、实际情况、愿望、要求或预期等,带“倒”的分句或单句的意思与它的语用前提相反或不一致。“倒”的语用功能就在于提示其所在的句子存在这个语用前提。“倒”的语用前提是叙述者的主观推断,可分为自述者推断和受话者推断两类。“倒”的语用前提可以显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

22、隐略。3.1.1“倒”的语用功能“倒”的语用功能在于提示其所在的句子存在一个语用前提,即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反或不一致。 3.1.1.1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相反实际与预期正好相反,这时“倒”与“但、却、还、可、反倒、反而”等词语有一定的联系,可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使用这些转折词语。例如:(28)“我没想理他,我对他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一点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凡,相反,我倒觉得他很俗气。”(王朔痴人)(29)副连长带着队伍从原来进攻时的突破口出去。在这里,副连长的手被铁丝划破。“真他妈的!打完了,倒流了血!”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30)“儿子倒死在我前面!我高兴?我怎那么不知好歹!”(老舍四世同堂)上面三个例句

23、中的“倒”都可以用“反倒、反而”来替换,这是因为“反倒、反而”的语义重点都在“反”字上,强调相反或对立关系。例(28)、(29)中“倒”还可以用“还、却”来替换。因为“反倒、反而”只能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相反,所以它们所能使用的场合基本上都可以用“倒”替换。而“倒”既可以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也可以表示与预期情况不一致,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用“反而、反倒”这类副词,这说明“倒”的使用范围更广泛一些。 3.1.1.2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不一致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不一致,这里的“倒”不能变换成“反而、反倒”等词语。不一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首先表示对预期情况的否定,然后通过“但、可是、只是”等转折词引

24、出与预期情况相同的部分,从而表现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不一致。例如:(31)“真有眼力。”赵航宇笑着说。“我这儿最精干的人都叫你搜罗去了。”“我倒不是图别的。”白度看着孙、刘笑说,“我只是希望有个愉快的工作气氛。”(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32)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王小波写作与人生)(33)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鲁迅野草)第二种情况是首先部分肯定预期情况,然后通过“不过、就是、

25、但是”等转折词引出与预期情况不同的部分,从而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的不一致。例如:(34)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鲁迅朝花夕拾)(35)一天,王震来了,叶帅又征求他的意见,他还是倾向用武力解决,但又觉得没把握。叶剑英想了一会儿说:“那样做,倒是痛快,就是容易打草惊蛇,不合法!”(草石、萧帆特殊决战中的叶帅)3.2 “倒”的语用特征总的看来,“倒”是一个表示对比的主观评注性副词。在语篇中“倒”总是与表对比的内容相联系

26、,而与“比、不如”等别的比较词不同的是,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命题中的比较,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篇章功能。下面我们就以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一下“倒”的语用特征。3.2.1“倒”的主观性所谓“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在语言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总是或隐或现、或多或少的要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但是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都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地”表达命题,不愿意承认话语中还有表现自我的主观成分,因而在语言分析中一直致力于语言研究的形式化、符号化。近年来功能语言学

27、、语用学、认知语法等新兴学派的兴起对这些传统的思想形成了有力的挑战,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根据张谊生的考察,“倒”属于评注性副词,其基本功能在语对相关命题或述题进行主观评注。因此话语、文章中的表示比较的先的预期相比,“倒”往往是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感情相联系的,或与说话人事总能从含“倒”或从对比项中作出主观选择,或对比较双方进行主观评价。我们的语篇中体会到这种主观性。(一)“倒”用在语篇中往往能够指明隐含的预期情况,突出句子的对比功能,并体现出说话人出乎意料的态度。(36)他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

28、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巴金狗)(37)跑进“内宅”的时候,林大娘看见了倒吓了一跳。(茅盾林家铺子)(二)“倒”用来强调说话人对相关事件或行为的主观态度与评判。(38)瘦倒没什么,但营养要跟上。(海岩永不螟目)(39)人家都老早起来锻炼身体去了,你倒好,还蒙着头睡大觉哩!(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三)语气表达功能在前面的第二章中我们介绍副词“倒”的释义时,可以看到几本词典都提到了“倒”的语气表达功能。通过考察所收集到的语料,我们认为“倒”在语气表达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增强语气;二是舒缓语气。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句:(40)“问你呐。”她走到床边,用湿手捅我一下,也掉脸

29、看了电视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你倒是说话呀,哑巴啦。”(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41)“冯家新姨太,我又不认得,为什么要去看她?这倒奇怪了!”觉民惊疑地说。(巴金家)(42)大夫笑了一下。“你仿佛倒比我还内行!上白药用不着消毒!中国药,中国办法;西洋药,西洋办法。”(老舍四世同堂)(43)我笑:“这人倒挺有意思。”(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44)“那倒不是,”我不好意思了,“没那么白。”(王朔浮出海面)(45)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鲁迅朝花夕拾)从上面例句中我们不难看出,“倒”用于增强语气时主要出现在表示催促、追问等语气的句子中,有时还含有不耐烦、责

30、备等意味。例(40)和(41)就是加强语气的例子。例(41)中如果我们去掉“倒”,句子表吃惊的意味就会大大减弱,“倒”在该语境中的运用增强了语气。“倒”用于舒缓句子语气时,既可以用在肯定句也可以用在否定句,前者主要表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如例(42)、(43),后者因为要否定前文的观点,根据语言交际的礼貌原则,常常用“倒”来舒缓一下语气。如(44)和(45),如果将“倒”去掉,句子否定的意味就会变得较强一些。第四章 结语副词“倒”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词语。在对“倒”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认识:在语义上,我们认为“倒”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对比”,在此基础上引申

31、出表“舒缓语气”或“用于追问或催促”等用法。这里所谓的对比,可能是将实际情况与预期作对比,也可能是将两个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笔者借鉴马真对副词“反而”的分析模式对“倒”出现的语义背景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讨论了“倒”的语义格式,从而得出“表示对比”才是“倒”的基本语义的结论。在本章中,我们还讨论了对比项的揭示方法及“倒”在对比项中的位置。在语篇中,作为参照的对比项经常是隐含的,而且“倒”的用法相当灵活,有时“倒”所在的句子既是前一个对比的对比后项,又是后一个对比的对比前项。在句法上,“倒”与多个副词共现时,“倒”的位置一般比较靠前,要放在表示频率、范围、程

32、度屯否定以及情态方式等副词的前面。“倒”用在“得”字句中的“得”字之后时,“倒”后的词语多为形容词。“倒”还可以位于两个重复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这时句子一般是表示让步关系的关联复句。我们还从句类和关联复句的角度考察了“倒”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归纳了“倒”的个性特征。在语用方面,我们认为“倒”的使用有一个语用前提,即在带“倒”的分句或单句之外存在一个预期情况,“倒”的语用功能就在于揭示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相反或不一致。“倒”的语用前提可以显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隐略。“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篇章功能。“倒”的主观性表现在它在语篇中能够指明隐含的预期情况,突出句子的对比功能,并体现出说话人出乎意料的态度;用来强调说话人对相关事件或行为的主观态度与评判;“倒”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