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追寻高考弘扬的历史价值观含答案docx 含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新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之一,它的突出特点是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动、震撼、宽容、痛恨等等是学习历史过程中常有的心情体验。通过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正常心,历史教育因此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有着宽容博爱的心灵、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冷静处世的习惯。在近年高考命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
2、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视角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1)战国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其作品离骚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2)两宋时期,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岳飞把杀敌报国的壮志写入诗词;辛弃疾投笔从戎。(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毛泽东、周恩
3、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视角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1)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2)1945年8月,为了“和平民主”,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3)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4)201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视角3同仇敌忾,抗御外侮(1)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2)1895年,马
4、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此起彼伏。(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4)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视角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3)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4)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5)1
5、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6)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出现“三罢斗争”。视角5民族精神,薪火相传(1)革命与建设中: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针对训练1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
6、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答案D解析从2000年倒回100年即是1900年以前,“救国热潮”在中国兴起的外因是甲午战争。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所以正确选项是D
7、。3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这说明()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答案D解析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应该是康有为、梁启超,故C项错误;“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体现了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故D项正确。4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上述两图,提取两项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特点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答案(1)变化: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 (2)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二、公平
9、正义民主自由公民意识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自由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视角1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古代选官制
10、度所体现的“公正”。(2)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3)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法律上保障了公民的“公正”,但又体现了奴隶遭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4)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独裁。资本主义政体中的“公正”。(5)共产党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公正”。(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新中国国家
11、权力面前的“公正”。(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民族间的“公正”。(8)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秩序的“公正”格局。视角2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3)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4)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
12、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视角3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与义务(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推崇自由议论朝政的风气,以“众治”取代“独治”。(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4)1787年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
13、财产、言论、出版等自由。(6)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1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阿里斯泰德以“公正者”而著名,但在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据说在投票之时,一位不识字的农民递过充作选票的陶片,请身边的阿里斯泰德代为刻上他的名字。阿里斯泰德大惊,问道,你既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农民答曰:一听到他被称为“公正者”,即感厌恶,因此投票放逐他。这则故事反映出()A此时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B雅典公民普遍不满政治领袖C“陶片放逐法”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D雅典公民中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答案C解析“不识字农民递过充作选票的陶片”表明投票结果不能保障真正民主的意愿。2“一般来说,
14、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C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看是在强调民权,在中国这种观点最早的倡导者是早期维新派,故答案为C。3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A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希
15、腊人文精神的体现,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树立人的尊严,故A项正确;运动会属于体育比赛,而且没有女子参加,雕塑是艺术作品,其中张扬的是人文精神,与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沦丧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希腊社会体育与艺术方面,没有涉及生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并非对神灵虔诚,故D项错误。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与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伏尔泰(16941778年)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
16、人平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并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
17、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答案(1)共同点:两者都反对君主专制。侧重点:强调天赋人权。作用:黄宗羲的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的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做了思想准备。(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用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表格中的信息思考其共同点;第二小问要注意提取表格中的信息;第三小问注意迁移所学知识归纳其作用。第(2)问,应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归纳。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
18、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视角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1)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视角2关注人生真谛(1)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3)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识自己的“理性”,
19、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视角3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5)乡村基层民主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1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解析
20、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表中数据看,A表述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由此可知C、D错,正确答案选B。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答案B解析秦国商鞅变法,利用法家思想推行改革,最终增强实力实现统一,这“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秦朝实行暴政,二世而亡,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仁政
21、”思想的正确。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的含义是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即C项;A项明显错误;B项是宋明理学的观点;D项是天主教的教义。4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节农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注意理解“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
22、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5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6世纪德意志的宗教改革、17世纪英国的科学革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在塑造欧洲文明的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文化、民族主义、解放”B宗教改革“宗教是迷信”C科学革命“希腊人有多聪明?”D启蒙运动“理性、科学、进步”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的特征是人文主义、自然科学的诞生,A项中“民族主义、解放”说法错误,排除;“宗教是迷信”完全否定了宗教,但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只是否定教皇和教会对宗教仪式以及世俗生活的过多干涉,故B错误;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科学革命,不是证明了古希腊人有多聪明,反而是证明了教会支持
23、的古希腊人某些观点是错误的,C错误;“理性、科学、进步”是对启蒙运动主题的概括,D正确。四、尊重文明多样性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视角1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西方强调个性发展,
24、中国强调人的社会性。(2)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视角2雅典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集权制的利弊(1)利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中国: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组织和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2)弊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视角3古代东西方科技文明的差异(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视角4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1)文明拓展方式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
25、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2)国家形式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罗马:统一集权制。(3)政体和统治方式希腊:君主制贵族集体统治公民全体集体统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罗马: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专制,没有发展为民主制度。(4)政治文明贡献: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律。1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个“怪物”是指()A中国晚清政府 B美国邦联政府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 D德国联邦政府答案B解析在题干所说的某政府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出现倒置现象
26、,中央弱,地方强。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B项。2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答案B解析抓住“相对客观”的限定,逐项分析。A项盲目自大,认为中国的文明优于西方文明,排除;B项主张取西方文明之长,弥补中国文明之不足,说法相对客观,符合题意;C项全面肯定西方文明,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具
27、有片面性,排除;D项认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是截然相反而不相容的,故排除。3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图一传统的华夷观图二1793年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B乾隆帝开始放弃了传统华夷观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D传统华夷观在鸦片战争后消失答案A解析马嘎尔尼拜见乾隆皇帝的时候半跪行礼,体现了折中东西方外交礼仪,故A项正确;折中了东西方的外交礼仪,并不是代表乾隆帝开始放弃了传统华夷观,故B项错误;清朝衰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上,故C项错误;19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统华夷观有所改变,“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
28、”“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但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4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1)依据材料,指
29、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
30、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3)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原因:古希腊多山多岛,而中国大多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3)观点:辩证的观点。评价一:“保存国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评价二:“醉心欧化”。19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