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04KB ,
资源ID:64338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338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师教材电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师教材电子版.docx

1、经济师教材电子版经济师教材电子版政治经济学电子教材打印政治经济学电子教材主讲:包仁第一章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产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确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无产阶级开始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这一斗争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提供出经济上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关

2、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理论;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此外,还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理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吸收继承的主要成果是:研究方法,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流通转向生产领域;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a.提出劳动二重性;b.说明了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不违背价值规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身的理论基础,是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构成

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运用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经济规律,从而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本身是个体系,包括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决定其他,其他对生产有反作用。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的基础,决定整个社

4、会生产关系体系的性质。在分析研究生产关系时,要结合生产状况,用生产力标准检验、评价和变革生产关系。 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两个层面来分析研究生产关系。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关系,着重分析生产关系的实质、经济制度的性质;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关系,着重分析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分析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资源配置的方式。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2、经

5、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体制的经济制度为基础,要体现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要求;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就是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探索,目的是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二、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从经济体制也就是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2、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的特征是交换。3、从自然经济只能过渡发展到商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逾越的阶段。4、商品经济自身的发展,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小商

6、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这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发达商品经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上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提出劳动二重性原理,指出抽象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明了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总平均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3、我们随着改革的实践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体现在,深化了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具体表现:劳动的内容:不仅生产线上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而

7、且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并且,科技、管理人员的劳动作为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价值更多贡献更大。劳动的范围:不仅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创造价值,而且某些非物质生产部门甚至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的从业者,他们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四、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对立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对方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二者缺一不可。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反映生产力。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都是商品;有价格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对同

8、一种商品来说,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用此原理可以分析说明按质论价、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a.表示的关系不同;b.性质不同;c.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因素之一;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的旧价值。)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地位: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b.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和枢纽。3、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9、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必须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从社会角度看,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4、商品、价值、货币从本质上看都不是物,而是反映着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这种等量劳动相关换,现实上表现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在进行等价交换。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要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五、货币理论1、货币的概念,本质和它的产生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

10、品与货币的对立。货币是自发产生的,货币的产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自身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b.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态;d.货币形态。价值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要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性。(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2、货币的职能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前提在于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货币通过价格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自身的计量单位叫价格标准。影响价格变动的五个方面因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这四个职能时各自的特点: a.

11、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b.流通手段:必须的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由此导致纸币的产生; c.贮藏手段:本质上应当是金属货币,但在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纸币。 d.支付手段的出现,增加了危机的可能性。纸币和使用货币在来源上的区别;(纸币来自流通手段,使用货币来自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表现形式的区别:a.流通手段:一手钱一手货;b.支付手段:先给货后付款。3、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需求总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对立面,都属于经济运行的不正常状态,都属于货币发行中的问题。经济运行的三种

12、状态。经济过热对应通货膨胀,市场疲软对应于通货紧缩。 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经济对策:a.通货膨胀对应紧缩政府财政支出,减少固定资本投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b.通货紧缩对应适当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固定资本投资,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六、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地位、内容、表现形式和三个主要作用。2、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供求价格机制与价格规律表现形式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价格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靠它们实现的,由此可以分析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及方向。 竞争机制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企

13、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可以分析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兴衰成败可以说明为什么企业只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资本和劳动力1、资本总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起点和终点不同;中间环节不同;流通目的不同)2、资本的概念和实质(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生产关系、运动、历史范畴)。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4、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形成条件、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

14、动力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收入和报酬。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而是由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创造出来。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在其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在其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属于不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属于可变资本

15、。3、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不变资本即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生产创造出来的。说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等于 三、绝对剩余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点:是资本家用来提高剩余价值率,也就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重要特点。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全社会劳动率普遍提高为前提,它的现实起点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4、超额剩余价值指商品

16、的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因果关系:前者是起点,后者是结果。四、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的实质:用剥削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剥削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动力,外在压力)。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扩张其规模的两种基本形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微观表现,它能够增加社会资本总额。3、资本集中不能增加社会资本总额,但却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五、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对利润率的影响1、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概念。必须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17、变了,价值构成也变了,才叫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2、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造成全社会总的利润率水平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对工人剥削的减少。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大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这表明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证明了资本和工人的对立是两大阶级的对立。4、资本有机构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各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不一样对利润率的影响正好相反。在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

18、的部门利润率高;而在每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则是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率高(可获得超额利润),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利润率低(甚至亏损被淘汰出局)。六、生产成本、利润和利润率1、生产成本即所费资本(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它是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的一部分。成本范畴即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又构成分析资本之间的竞争(价格战)的现实基础。2、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也是剩余价值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剩余价值在现实上被分割为利润、利息、地租等等。3、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示资本自身的增殖程度。要把握影响利润率的四个主要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金周转速度、不

19、变资本的节约)七、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是通过各部门资本之间的竞争实现的,这种竞争的方式是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和转移。2、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证明资本和工人的对立是一种阶段对立;说明了生产价格的形成不违背价值规律,从而坚持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总平均利润=总剩余价值,总生产价格=总价值)。3、这一学说的应用: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应注意解决部门、行业苦乐不均的问题:促使各部门形成大致均稀的盈利水平。在改革中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更充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在部门、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和转移。八、三种具体资本(商业

20、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1、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循环运动公式与资本总公式的区别;(商业资本仅在流通领域活动,产业资本运动中包含一个生产过程)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以及在盈利水平上的差别。2、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它来源于职能资本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闲置资本。借贷资本不是专门的、独立形式存在的资本。借贷资本的三个特征(资本商品、所有权资本、循环公式G-G)。影响利息率的三个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法律与传统)。3、银行资本:银行资本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银行家也就是货币资本家;银行资本的特殊性

21、。(非职能资本却可获得平均利润。原因:a.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与借贷资本的区别;b.其平均利润是对应于自有资本而言) 九、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1、股份公司是资本社会化的体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要求,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企业采取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有利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筹集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作用可概括为:增强活力提高效益)2、运用上述原理可以回答:为什么我们改革中要积极推行股份制,要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要辩证地看待股份公司的性质问题(总体上怎么看,每个具体股份公司怎么看)4、股票是股东在公司中拥有资本所有权并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股

22、票、债券等有价证券都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价格的实质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等于股息除以利息率。(股价与利息率的关系,与股息即公司收益业绩的关系均是可能的考点)十、资本主义地租1、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其实质是超额利润,它反映地主、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具体形式条件和来源不同;归属不同。3、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等于地租除以利息率。4、级差地租的归属要取闪于地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围绕土地租期长短的竞争。借鉴这一原理,可以用来分析为什么

23、我们在改革中要强调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要尊重保障农民的承包自主权,土地承包期必须比较长。5、实际的土地租金中,既包括地租还包含土地投资的利息。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一、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着重分析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这三种职能形式都属于产业资本内部,是按照各自完成的职能划分的。2、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顺利进行的条件是:时间上的继起性;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资本周转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要把握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各自的具体内容构成。商品经济中销售阶段的重要性

24、和困难性。2、只有生产资本才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生产资本各个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三个因素和加速资本周转的三大作用意义。4、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概念和表现形式),充分考虑无形损耗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运用这一原理,可用来分析我国改革前后拆旧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三、社会资本再生产1、社会资本再生产和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在研究对象上的共同点和区别点。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基本公式和补充公式,要求记住)4、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

25、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再生产必须按比例,这一点具有一般性,可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经济结构)四、国家垄断资本1、国家垄断资本的概念、实质、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2、国家垄断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内部结合、外部结合)3、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五个方面)4、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我们为什么要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和相关理论,为什么要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为了维护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这些干预调节也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

26、结合。宏观调控具有一般性,我们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和理论,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五、当今世界的两种重要经济关系1、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按照各自的资本实力及其变化在经济上争夺瓜分世界。 战后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总的状态,是既联合又斗争。联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它们这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和发展;斗争是因为,战后它们之间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剥削反剥削、控制反控制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又导致它们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联系实际的考点: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后果

27、表明双方依存和制约;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强调促进共同发展。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的结果。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一个不能。二、社会主义公有制1、公有制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经济体制的

28、范畴,可以多样化并积极探索。要积极推行股份制,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以上两条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要求每个部门一切照搬。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为此,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布局的大调整。要适当收缩战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国企改革中实行抓大放小的方针。三、非公有制经济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2、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共同点是都是非公有制的,都是私有制的;区别点在于:个体经济属于小私有制,私营

29、经济、外资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从必要补充到被承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法的变更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方式和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主要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在每个企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按照实现的价值来分配; 五、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入的分配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

30、要的分配原则;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技术,知识,管理都属于)3、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所遵循的规律不同。六、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1、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之间既统一又存在着矛盾。中央对这个问题的提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兼顾效率和公平。2、为什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社会收入分配和调节力度?这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矛盾焦点;这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 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实行西部大开发,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都体现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都是在促进社会公平。3、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指导性作用的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建立社会主义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