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的语言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科学的求知精神。【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
2、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相关链接】竺可桢:【学习过程】第 一 课 时【课前学习】一、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说明的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5)说明顺序(、 、) (6)说明的语言 ( )二、课文预习1. .给加线字注音萌发() 翩然()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区域() 纬度() 连翘 ( ) 草长莺飞( )2.解释词语。(1)翩然: (2)孕育:(3)次第: (4)载途:(5)销声匿迹:_。(6)周而复始:_。(7)风雪载途:_。(8)草木荣枯:_。(9)年年如是:_。3、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
3、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作批注。4、资料链接: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家。中国 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5、整体感知(阅读课文23遍,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标注出相应的自然段)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6、课文研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在秋风中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几千年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这两
4、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5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6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课堂学习 】一、走入新课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二、介绍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课文
5、朗读。初步感知文意。讨论明确:(1)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能再举一些身边具体的事例吗?(2)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2学习检查。3.明确说明对象。4.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0): 第四部分(1112):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品味语言: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2、遣词造句的角
6、度;)如: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思考一: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思考二: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五、小结本课。六、当堂检测:1.选词填空。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
7、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2.本文说明顺序是 ,文章结构呈 。 五、3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第二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_ _ _4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六、课
8、后作业。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第 二 课 时【课前预习】一、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旧学回顾: 1. 说明文的顺序:2. 说明文的方法有:三、合作探究:A.第二部分:(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B.第三部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
9、些因素?(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C.第四部分:(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2)、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二、讲授新课。()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
10、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
11、否换顺序说?为什么?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
12、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古今差异)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
13、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五、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
14、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六、当堂检测一、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E.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15、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 比喻 B叙述拟人 比喻C描写对偶 拟人 D抒情比喻 拟人三.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四、能力提高,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影响物候的
16、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
17、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_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_3第一段第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 4第一段句可分为两层,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5第二段第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因素,后者是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五、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诗文中的现象的理解。(一)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二)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六)、拓展延伸: 搜集含物候知识的农谚。六、课后作业。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