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75KB ,
资源ID:64184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18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国庆练2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国庆练2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国庆练2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国庆练2历史试题(解析版) 基础训练题1. 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A. 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 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 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佃户不可

2、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题干是指佃户和田主之间的和谐思想,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2.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 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B. 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C. 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 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种田也要

3、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十分重视道德价值观念,A项正确;B项错误,从表达方式不能判断是明清时期;C项与材料不符;D项仅根据材料不能判断。【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3.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D. 儒家思想重回正统【答案】A【解析】题干中“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中的“恩”、“义”是儒家纲常伦理的表现,朱元璋用恩义来笼络

4、大臣,体现出了将纲常伦理应用到治国手段之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变化,故B项错误;朱元璋对解缙的爱重,并不能代表其就存在爱才如子情怀,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是正统思想,并未失去过正统地位,因而重回正统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4.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A.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C.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

5、想。依据材料可知,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法家荀子的王霸之道,与题意不符;C选项是道家庄子的相对论,与题意不符;B选项是儒家经典大学的核心思想,目的是约束人的品行,使其逐渐完善人格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与题意相符;D选项是法家韩非子的变革思想,与题意不符。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5.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方气候差异B. 人口增长的需求C. 殖民活动的推动D. 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

6、】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气候没发生重大变化,故A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长很快,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的玉米等作物得以推广,缓解了粮食作物种植的压力,故B正确。殖民活动的推动,在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经济结构的变动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玉米种植6.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

7、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正确。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7.

8、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汉18194511141三国2101111332晋4122312南北朝138421隋94311124唐321232244151812442029A. 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B.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 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D. 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唐代东南地区治水事业的发展状况,说明这一地区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汉代南方也有治水活动,排除;B项说法绝对,南方治水活动有所增加,排除;隋朝时北

9、方仍占上风,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来确定答案。唐代东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大量增加,说明这一时期当地农业发展较快。8.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 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 小农经济的阻碍【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为主的农耕状态,耕织结合是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最主要的部门是宋元之后就占主导的棉纺织业,故选D;鸦片战争前不存在B项的情况,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不选;A项不能解释其

10、他行业和棉纺织业的差别,排除。9.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A. 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B. 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C.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导致性别比例失衡D. 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导致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故D正确。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与纺织业无关,故A排除。通俗文化的

11、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也与纺织业无关,故B排除。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10.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A. 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 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和“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可见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故选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本抑末政策是基本经济政策,排

12、除A;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材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11.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体现了A.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 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 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这一句的意思是:农民早晨背着柴草去集市上贩卖,晚上帽买了盐和乳酪回家。这体现了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故选D;据此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故可排除A;在宋代,重农

13、抑商政策并没有被打破,所以B项的说法违背史实,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草市”,故可排除C。12.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 货币赋税开始取代实物赋税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清朝俸禄改革。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商品经济与货币的发展,俸禄支付方式由实物转变为银两,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俸禄改革的推动。因此C选项正确。

14、A选项错误,银两支付俸给并不能有效控制官员的腐败。B选项错误,用银两支付俸禄的范围扩大不等于实物支付俸禄的方式被取代,且材料论述的是俸禄而非赋税;D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克扣军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拓展训练题13.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

15、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都源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十七八世纪的明朝,中国已经开

16、始了向近代社会的变革。理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阻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对宋明理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综上所述,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首先对材料史景迁的观点作出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并对此进行探讨。根据材料“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可知史景迁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开始于十七八世纪,而不是开始于列强的侵略。论述此观点,根据材料信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

17、增长”可知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政治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阻碍;思想上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的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综上所述,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社会任务、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18、。经济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只要自圆其说即可14.阅读材料(下表),回答问题。古代科举殿试有对策一科。应考者要回答皇帝关于治国策略的问题,康熙、雍正两朝部分殿试策问如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商贩通行,经营域外物产,使我们的人民富足,其中确实有利无弊吗?康熙三十年汉唐(对经文)的笺疏,宋儒(对经文)的训诂,其繁简得失,义蕴的精深微妙,请予以点评。康熙四十二年治理国家,贵在政策适中。如果造作夸饰以求取名声,严峻苛刻以标新立异,即使立志廉政,人民也不能受惠。这岂不是变政革新却使人民烦困受扰,宽仁守旧则让人民休养生息?康熙

19、四十五年标新立异,求取名声,以变政革新、稽查考核为能,则人民更加受累。朕希望大小官员都廉洁清白,和洽地统御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没有狱案的困扰,应采用什么办法?雍正二年(1724年)朕真诚地希望兴政事、慎法令,为地方做益事革新会苦于变乱更易,避事则必然荒废政务。严峻苛刻,(朕)就忧虑滋扰了百姓;优厚宽容,(朕)又担心姑息养奸。应该怎么做?雍正二年士是四民之首,必须有良好的操行,才能倡导优良的风俗教化。今天士人华而不实,甚至嚣张奸诈,岂不是浸润教化还不到位吗?推崇道德,罢黜奸邪,必须劝勉和惩罚互用吗?雍正二年朕希望地方官多方劝课农桑,使懒惰的农民尽力劳作,荒芜的土地都变得肥沃,有什么办法?问题:

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雍正面临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后清政府的应对方式,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对外贸易利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民间海外贸易兴盛,实质上反映了富民与维护专制集权的矛盾;发展农业:清朝秉承了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农业经济是其统治的基础;反腐倡廉:康熙统治后期,吏治腐败,刷新吏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统治;治国宽严:康熙后期治国倾向宽松,导致吏治腐败,雍正治国倾向严峻,极力寻求两者平衡;改革与守旧的利弊(是否改革的问题):清朝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出现了许

21、多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统治方式逐渐不适应时代需要,因而引发了改革与守旧的争论。儒学与道德教化:清朝入关后推崇儒家思想,利用儒家的等级名分制度和道德伦理维护专制统治。(2)闭关锁国,重农抑商,使中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潮流;加强专制集权,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吏治松弛,面对西方侵略,无法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坚持儒家的纲常礼教,忽视科技,厉行文字狱,压制新思想的成长,造成思想上闭目塞听,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商贩通行,经营域外物产,使我们的人民富足,其中确实有利无弊吗?”可概括得出康熙时期面临的对外贸易的利弊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随

22、着商品经济发展,民间海外贸易兴盛,实质上反映了富民与维护专制集权的矛盾;依据材料“朕希望大小官员都廉洁清白,和洽地统御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没有狱案的困扰,应采用什么办法?”可知康熙时期面临的反腐倡廉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后期,吏治腐败,刷新吏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统治;依据材料“今天士人华而不实,甚至嚣张奸诈,岂不是浸润教化还不到位吗?推崇道德,罢黜奸邪,必须劝勉和惩罚互用吗?”可得出雍正时期面临的治国宽严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后期治国倾向宽松,导致吏治腐败,雍正治国倾向严峻,极力寻求两者平衡;依据材料“治理国家,贵在政策适中。如果造作夸饰以求取名声,严峻苛刻以标新立异,即使立

23、志廉政,人民也不能受惠。这岂不是变政革新却使人民烦困受扰,宽仁守旧则让人民休养生息?”、“革新会苦于变乱更易,避事则必然荒废政务。严峻苛刻,(朕)就忧虑滋扰了百姓;优厚宽容,(朕)又担心姑息养奸。应该怎么做?”可得出康熙、雍正时期面临的是否改革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统治方式逐渐不适应时代需要,因而引发了改革与守旧的争论。依据材料“汉唐(对经文)的笺疏,宋儒(对经文)的训诂,其繁简得失,义蕴的精深微妙,请予以点评。”、“推崇道德,罢黜奸邪,必须劝勉和惩罚互用吗?”可知康熙、雍正时期面临的儒学与道德教化问

24、题。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入关后推崇儒家思想,利用儒家的等级名分制度和道德伦理维护专制统治。依据材料“朕希望地方官多方劝课农桑,使懒惰的农民尽力劳作,荒芜的土地都变得肥沃,有什么办法?”可知雍正时期面临的发展农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相关所学从清朝的农业政策、农业的重要地位等角度分析该问题。(2)依据上述问题中对康熙、雍正时期面临的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可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加强专制集权,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坚持儒家的纲常礼教,忽视科技,厉行文字狱,压制新思想的成长等角度指出清政府的应对方式。结合所学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潮流、吏治松弛,面对西方侵略,无法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激化社

25、会矛盾,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造成思想上闭目塞听,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影响15.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荀子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26、。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答案】(

27、1)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2)关于法律的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而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关于法律的主体:中华法系侧重于刑法,而罗马法侧重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民法。(3)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

28、证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以及“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从法律的起源和法律的地位”两个角度阐述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问题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以及材料二中“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信息从“法律地位、社会基础以及主题”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问题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关于古代和现代法律特点从“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罗马法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角度分析回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罗马法自然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